实施教学教育课题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525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教学教育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实施教学教育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实施教学教育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实施教学教育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实施教学教育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施教学教育课题研究报告.docx

《实施教学教育课题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教学教育课题研究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施教学教育课题研究报告.docx

实施教学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实施教学教育目标,改进教法、学法”课题研究报告

作者:

钱瑞云文章来源: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点击数:

3546更新时间:

2004-5-513:

57:

32

“实施教学教育目标,改进教法、学法”课题研究报告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钱瑞云

   “实施教学教育目标,改进教法、学法”课题(简称“目标”课题)确立于1999年元月,同年6月被批难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

1999年下半年,教育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加大了课程、教材开发的力度。

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关注发展”“关注过程”,为全市大面积实施新课程标准做好“过渡”和“准备”,我们于1999年11月,确立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优化过程,指导学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简称“优化”课题),并向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进行申报,得到批准。

这样我们就把“实施教学教育目标,改进教法、学法”课题研究赋予了新的内涵,将两个课题相互融合,同时研究,并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了“目标”课题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研究的确立是教育、教学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

“实施教学教育目标,改进教法、学法”课题是以往课题研究的继续发展。

1980年至1986年,我们研究初中生学习物理的规律、结合我市教学实际编制初中物理教学基本要求,研究改革初中物理重、难点的教法、学法,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分化“‘掉队”现象得到有效地控制;1986年至1998年,我们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编制和实施教学目标(目标包括“双基”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部分)的研究、教材改革及试验的研究、探索性实验教学研究、初中物理与小学自然衔接的研究和中考命题改革的研究。

20多年的教学研究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

(1)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如下页左图所示。

(2)教学过程是“教”和“学”不可分割的过程。

教师研究教材教法的同时,必须研究学情、学法。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明确“目标”,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面对挑战,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和与它配套的新教材,有了根本的变革:

  

(1)课程和教学的出发点不局限于学科范围,而是立足于“以人(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以使学生“会学习”“会探索”“能创新”“能实践”,提高科学素质为目的。

物理课程标准不仅有知识、技能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2)物理课程“内容”标准不仅注意物理知识、技能,而且把科学探究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社会。

这就意味着除了物理教材外,社会、生活、技术、信息、网络都可以成为学习的资源。

  (3)教学“时空”的延伸和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既教学的“时空”不限于课内,还可以向课前、课后、课外延伸;学习方式不只限于课堂上师生间的单向传输,还可拓展到学生间的互动和多渠道的多向传输。

  (4)构件新的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

课程标准、学习资源、教法学法、多元化评价间的关系如上页右图。

  应该看到,经过多年的教改实践,我市初中物理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进步。

但是面临社会上升学压力、就业压力,物理教学中“应试”的痕迹仍较深,“重讲授轻引导”“重知识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较为普遍。

教学中教师常常习惯于“灌输”“传授”,对学生总是“不放心”习惯于“抱着走”;学生常常习惯于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对教师有所“依赖”习惯于“跟着转”。

显然,这种状况,与新课程、新教材关注“发展”、关注“过程”的

  变革,相距甚远。

为了适应变革,为全市大面积实施新课程标准做好“过渡”和“准备”,我们对“目标”课题研究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教学,改革教法、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下功夫。

  二、研究目的

  通过把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活动,让学生不仅能理解物理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能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探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从而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受到钥新的启发,吸纳新知识,更新教学观,适应新课程的变革。

此外,通过有目的地把课题研究与市、区(县)、校的物理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定期开设研究课、交流展示研究成果,积累教改经验,及时把点上的研究和面上的推广结合起来,就能直接促进我市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我市物理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全市大面积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做好“过渡”和“淮备”。

  三、研究内容

  改进教法、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物理的“自主性”“探究性”。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己探究发现、自己搜集处理信息、直接体验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自主性”是这种学习方式的基本特点。

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平时的物理教学,直接影响学习过程的优化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建构,有利于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体验到知识的价值,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高。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是以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切入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切合教学实际,选择不同课型的教学课题,研究把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综合实践展示课的基本做法;二是研究把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教学中,教师如何转变观念,改进教法,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三是把研究性学习融入平时教学中,在改革教法、学法的同时改革评价方法。

  四、研究阶段及其任务

  1、组建队伍,初步实践研究(1999年1月—2000年3月)

  

(1)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修订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的思想,有关教学改革实践的论文材料,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研究目的。

  

(2)构建研究框架,组建课题研究队伍。

发动物理教学骨干、物理教研员自愿申报于课题,确定子课题负责人及成员,制订相应的子课题计划。

在此基础上确定总课题成员名单。

“实施”课题由9个子课题99名成员组成,分布在全市的十五个区(县)。

  (3)开设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习题课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进行课题的实践研究,并对全市公开展示,以激发大家对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关注。

  2、实施计划,进一步实践研究(2000年4月——2001年4月)

  

(1)定期召开于课题负责人、课题研究骨干会议,及时学习有关基础教育改革的文件,体会“物理科学”课程标准精神;及时总结交流各于课题研究情况;及时落实总课题研究计划。

  

(2)民主推荐,成立评委会。

民主评议各子课题研究情况,评议确定课题研究积极分子和课题研究先进集体。

  (3)开设全市性大型讲座,由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研究积极分子向来自各区(县)的物理教师汇报初步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

  (4)继续推广前期研究成果,拓展课题研究范围,着重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平时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习题课进行深入研究。

  3、分析研究,适时总结(2001年5月—2002年6月)

  

(1)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整理教师的论文、教案、学生活动案例、照片、录像、光盘等。

统计有关数据,做好专辑的选编工作。

  

(2)结合子课题的结题活动,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组织各子课题交流、汇报成果的活动(包括研究成果的汇报课、研讨会、请专家现场指导……等),为总课题研究结题时的专家鉴定做好准备。

  五、主要研究成果

  1、初步探索了将研究牲学习活动与物理教学相互交融的基本方式。

两年多来,我们在15个区(县)的52所中学,分别由93位老师围绕“液化”“生活中的光现象”‘密度的应用”“测密度实验设计”“老虎钳上的物理”“生活中的电路与设计“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家庭电路与灯具的配置“测家用电器的功率”“用电器节能调查”……等60个教学课题,引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不同课型的改革、研究,开设了106节全市性研究课,初中物理教师参加听课、研讨的达l1400人次,初步探索了将研究性学习活

  动与物理教学相互交融的基本方式。

  

(1)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新授课的基本方式

  在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蒸发”“液化”“光的反射”“照相机”“大气压”“直流电动机”“家庭电路”……等新授课的研究实践中,总结出“提出问题—收集资科探索实验—展示交流分轿讨论—归纳总结反馈评价”的教学方式,即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问题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可以是教师提出),在课前自己观察现象,或阅读自学,或访问查询、收集资料,或探索实验,进行研究;课内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让学生充分展示、交流、讨论。

这样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边总结、边反馈、边评价的过程,这种方式无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学会学习。

  

(2)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实验探究课的基本方式

  在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研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研究影响电热因素”“测定人体最大功率”“多种方法测密度”“多种方法测电阻”等涉及实验探究课的研究实践中,总结出“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器材、设计方案)一实验探索一分析验证一交流评价”的教学方式,即在课上教师精心组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大胆猜想(假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选择器材,进行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对猜想(假设)进行验证、评论,在教师的组织下,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3)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复习课的基本方式

  在热现象、光现象、密度、压强、简单机械、电功率…等单元或章节结束后,教师列出提纲或若干小课题(如:

“观察生活中的一个光现象并加以研究、解释”“寻找生活中的一个杠杆说明它的构造、工作原理”“观察生活中的一个电路并模拟它的设计”…等),供学生选择,课后,学生自己复习总结单元(或章节)知识结构、自己寻找知识应用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观察到的有关现象,或自己编题,或自己设计能说明有关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实验等。

课前,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并做到心中有数。

复习课上,教师精心组织,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复习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议、置疑,教师在关键处点拨,或拓展、提高。

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思维碰撞中,不断进发出创新的火花。

这样,我们在复习课的改革研究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复习课的教学方式:

“选择课题自主复习—寻找实例(包括解释现象、设计实验、自编习题)自主研究—成果展示相互交流—总结图纳相互评价”

  (4)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综合实践研究成果展示课的方式

  在“家庭生活中灯具的选择及安装”“家用电器节能问题与方法”“显微镜、望远镜的应用一‘学校学生视力状况及防治”等综合实践研究活动的研究中,我们总结出上好成果展示课的“四步”,即“精心选题—制定计划—组织实施—交流评价”;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的主要方法:

咨询法、调查法、查阅资料法、实验分析法。

这些课题虽然超出教科书范围,却是学生所熟悉和关心的问题,并与所学知识、生产技术、社会生活等密切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分工合作,走出校门,接触社会,通过社会调查、请教专家、上网咨询,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在与同学团结协作、共同切磋、共同探究的过程中,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随时指导、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为组织展示课上学生研究成果的交流做好准备。

展示课上各小组代表踊跃发言,并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图片(照片)汇报说明自己的研究,其他同学置疑、论证,整个过程中,师生相互激动、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研究性学习活动与物理教学相互交融后,课堂上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增多,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变革。

这些课的特点是:

(1)结构新颖内容丰富。

如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后的“复习课”变成了“应用课”。

课上教师“组织”“引导”着,学生不断地展示自己实践研究的成果,从中不仅复习、巩固、拓展了所学知识,而且也培养、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活动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而生活中大量生动的实例又大大丰富了所学内容;大大超出课本范围。

在“简单机械”复习课上,学生列举了20多种课本上没有,而被他们发现的杠杆。

在“实验:

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教学中,学生列举了十多种“电动机不转”的原因及克服的办法,自己设计的不同电刷有七种。

(2)兴趣盎然气氛活跃。

由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参加课外实践研究活动,在课堂上,人人争先恐后,都想一展自己的成果,因此发言踊跃,气氛热烈。

(3)关系融洽效益提高。

在这些课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思维活跃,不仅有教师和学生间的启发、互动,情感交流,还有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互动,情感交流,出现了师生间共同切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

学生知识的拓展、思维的开放、能力的增强,直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2、促进教师教学思想的更新,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培养、锻炼了一支教师队伍。

  两年来,我们除开展课题实践研究展示活动外,还召开课题研讨工作会议(包括大型交流汇报会)31次。

在课题研究的学习交流中,课题组成员在重认教学目标和教育、教学的价值观,更新教学思想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有所进展。

在教改实践中,大家亲身感到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巨大的潜在力,死记硬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能压抑学生的成长,深感教学观念更新的迫切性。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的问题常常出乎教师意料之外,这就很自然地“逼”着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思考。

研究性学习具有的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不仅给了学生创新的空间,也给了教师创新的天地,不论是选题、设计方案的创新,还是过程引导、组织管理中的创新、还是成果展示方式的创新,无疑都直接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教研能力的提高,培养、锻炼了一支适应新课程标准教学的教师队伍。

两年来,课题组在市、区(县)教研室、省、市电化教育馆的支持下编印反映研究成果的论文集14本、教案集1本、录制反映研究情况和课堂实况的光盘12盘;课题组成员写出教学改革论文126篇,其中26篇发表在全国性刊物上,44篇获省级奖,56篇获市级奖。

课题组成员华鹏老师在全国首届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

程冠军老师在江苏省首届首届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

课题组叫市学科带头人3名,市优秀青年教师11名,1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0人被评为市级先进教育工作者,每个课题组成员成了各区(县)物理学科教学改革的带头人,这些都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做了准备。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了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了物理教学质量。

  

(1)把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教学,促进学生走出校门、家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调查研究重,学生要制定计划、设计问卷、收集数据、处理数据。

在这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课堂上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还激发了他们对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关注和追求,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仅在“眼镜家族”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中,就有228名学生参加研究,整理写出调查报告78份,写出小论文56篇;在“家用电器”的综合实践研究中,有222名学生参加,上网查询资料近80次,学生写出论文150多篇,调查报告30多份,完成广告设计87幅,提出创新建议和设计近10项。

据江宁、高淳、溧水、秦淮、建邺、玄武、栖霞、大厂八区和一中、二中、四中、省教院附中的统计,两年来,这些区(县)、校课题组成员所在班级的学生共写出有关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小论文5041篇(其中有12篇已刊登在报刊上,有38篇获省、市级一、二等奖)。

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制小制作9652件。

其中“活动式灯罩”“可控制刹车的方向盘”获十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新型罐盖”“低噪音抽油烟机”获第十一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简易拾球器”获省二等奖。

在十三届金钥匙科技竞赛中,四中姚墨石获特等奖,潘攀、汪也获省一等奖,还有12位同学获省二等奖。

  

(2)研究性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的灵活性、开放型,不仅不影响学生考试,反而使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提升。

省教院附中、旭东中学课题组成员所教班级学生在2000年、2001年中考都考入理想的学校,中考物理均分达到91。

这些同学进入高中后,高中物理教师反映他们的物理学得活、学得轻松。

再如,六中课题组成员所教的三(6)班课题研究前的调查中,有80%的学生感到物理“难学”,有“厌学”情绪,课题研究中,教法、学法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形成巨大的学习动力,在2000年中考中该班物理成绩超过市均分20分。

江宁竹山中学课题组成员,选择两个条件同等的班级进行对比试验。

试验前,试验班在期中物理调查测试中班均分比对比班均分低3.4分,试验后,期末调查测试试验班物理均分比对比班高3。

5分。

在我市2001—200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物理期末调查测试中,对一些较灵活的联系实际的问题、实验设计的问题,课题组成员所教班级的得分率比同年级同水平的对比班级得分率高20%左右。

(如:

联系实物辨认晶体、非晶体的问题,试验班得分率为85%,对比班只有62.8%;对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有关”的实验设计题,试验班得分率为71%,对比班只有50%)

  (3)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所学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

这样学生的综合索质能得到培养,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四中、六中课题组成员所教班级的语文教师反映,这些班的同学能用真情写出他们在实践研究中的所见所闻及感受,文章多次被当作范文朗读。

四中课题组成员所教班级的同学在全区生物公开课上,展示了他们的“视觉形成”的研究成果,使听课教师耳目一新、一致好评。

  六、研究体会

  1、把研究姓学习活动融入物理教学是适应发展、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教法、学法,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雷要。

  应该看到,我市初中物理教学和全国基础教育一样,经过多年改革,在研究学生学习规律,防止学生不正常分化;研究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目标的教学,进行教材、教法改革试验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现状还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

要跟上时代、迎接挑战、适应变革,需要我们既发扬本国传统之精华,又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观念,弥补我国理科教学之不足。

把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平时物理教学,首先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使知识与技能、能力、方法、情感、创新和谐贯通。

第二,打破分科本位,使学科知识与生产技术、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三,有利于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兴利除弊,在实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建立一个崭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物理教学体系。

因此,把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平时物理教学是适应发展、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教法、学法、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2、把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教学,搞好课题研究,应注意抓好以下四方面:

  

(1)转变观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搞好课题研究、把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教学的前提。

教师有了积极性就会开动脑筋,采取不同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

  

(2)切合实际,选好研究课题,是成功地把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教学的重要条件。

选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注意切合学校、家庭的实际和其他学科相联系,题目注重小型多样、便于操作、实施。

  (3)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是物理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关键。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既要做到不包办代替,又要注意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

  (4)同步进行评价改革,鼓励参与、激励创新是搞好研究、把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教学成功的保证。

课题研究中,深深体会到,不同步进行评价的改革,师生积极性会受挫,研究不能持久。

在课题研究中进行的评价改革,具有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评价改革还应注意“四结合”:

一是研究过程和评价过程结合;二是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三是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结合;四是将研究成果融入试题命题改革中,使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结合起来。

  3、坚持不懈,团结一致,发扬事献精神是搞好课题研究的灵魂。

  两年多来,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团结一致、相互支持、凭着对事业的执着、凭着高度的责任感,不计名利、不计报酬,精心策划、组织,认真总结、交流,丰硕的成果中渗透了课题组老师大量无私的劳动,体现了物理教师勇于奉献的精神。

这种精神随着研究的深化,将会继续发扬光大。

  两年来,我们的研究得到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教师》、《物理通报》杂志社、江苏省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南京物理学会专家们的指导,得到江苏省教研室、南京市教研室领导、课题组成员所在区(县)、校的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市内外广大物理同仁给予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成果简要说明

  三年来,课题组同志积极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主动研究、主动学习。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把课题研究与平时市、区、校的物理教学开究结合起来;与课堂教学改革、课内、外学生的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与教学评价的改革结合起来;把点上的研究和面上的推广结合起来;及时研究、及时辐射、及时推广,落到实处,取得以下主要成果。

  第一、初步探索了将研究性学习活动与物理教学相互交融的基本方式。

  1、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新授课的基本方式

  在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蒸发”“液化”“光的反射”“照相机”“大气压”“直流电动机”“家庭电路”……等新授课的研究中,总结出“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探索实验——展示交流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反馈评价”的教学方式。

  2、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实验探究课的基本方式

  在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研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研究影响电热因素”“测定人体最大功率”“多种方式测密度”“多种方法测电阻”等涉及实验探究课的研究实践中,总结出“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器材、设计方案)——实验探索——分析验证——交流评价”的教学方式。

  3、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复习课的基本方式

  在热现象、光现象、密度、压强、简单机械、电功率……等单元、章节的复习课改革实践研究中,逐步形成了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复习课的教学方式:

“选择课题自主复习——寻找实例(包括解释现象、设计实验、自编习题)自主研究——成果展示相互交流——总结归纳相互评价”。

  4、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综合实践研究成果展示课的基本方式

  在“家庭生活中灯具的选择及安装”“家用民器节能问题与方法”“显微镜、望远镜的应用”“学生视力状况调查及防治”等综合实践研究活动的研究中,我们总结出上好成果展示课的“四步”,即“精心选题——制定计划——组织实施——交流评价”。

  第二、促进了教师教学思想的更新,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培养、锻炼了一支适应新课程标准教学的教师队伍。

  三年来,课题组成员写出教改研究论文126篇,其中26篇发表在全国性刊物上,44篇获省级将,56篇获市级奖。

华鹏老师在江苏省首届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在全国首届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

程冠军老师在江苏省首届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

课题组成员中,3人为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11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