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精讲精练世界史 专题07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教师版.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精讲精练世界史 专题07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精讲精练世界史 专题07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教师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世界史专题07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教师版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世界史专题07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教师版)
【考纲要求】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二战后
资本主义的新
变化
【考情分析】
本专题式世界现代史中的主体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区。
从考查题型上看,近几年的考查主要是材料式解答题,但也考查选择题且多数是新情景、材料式的选择题,充分体现对能力的考查。
考查角度多是西方国家与中苏经济建设相联系进行比较性考查。
从内容上看,主要集中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等。
展望2013年高考,本专题仍是考查的重点知识之一。
从考查题型看,可能仍然兼顾选择和问答题,出主观题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要注意本部分知识与中国的改革、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及当今的金融危机相联系出题进行考查。
从考查内容看,应特别注意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经验和教训的归结;美国罗斯福新政与中国、苏联发展模式的比较;战后各国经济调整对于我们今天应对金融风暴、恢复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思维导图】
【高频考点整合】
考点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激化;
②具体原因: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更加突出;
③导火线:
股票投机严重,股市崩溃。
2.表现:
股价暴跌;工厂倒闭;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3.特点:
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4.影响:
①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引起了国际关系的紧张;
②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特别强调】
(1)知识角度:
结合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及当时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与态度,剖析危机爆发及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必然性。
(2)热点角度:
联系当前世界欧洲债务危机及欧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引发的新一轮经济危机,通过学习历史上的经济危机史实思考趋利避害的策略。
(3)史观角度:
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认识危机的全球化特点,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认识苏联、欧美经济发展模式的互补借鉴的史实。
【感悟高考】
1.(2012·山东春季高考)英国某史学家说20世纪的某一时期: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作者的言论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
A.30年代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B.5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
C.70年代滞胀现象困扰欧美各国
D.80年代福利国家制度弊端丛生
考点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危机爆发后,胡佛总统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的政策,不能解决经济危机;
②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1933年,民主党人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2.内容:
①整顿金融业;②调节农业生产;③调节工业生产,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经济管制;④实行社会救济以工代赈,通过《社会保障法》。
3.特点:
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和调节;通过立法的方式
4.评价:
①逐渐走出了危机,是美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③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并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借鉴,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④实质:
在确保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特别强调】运用多种史观评价罗斯福新政
(1)从近代化史观看,罗斯福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经济模式,应对和缓和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探索了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从社会史观看,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从生态史观看,罗斯福新政中减少农业耕作面积、修建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从整体史观看,一方面,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另一方面,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生产关系调整,反映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感悟高考】
2.(2012·广东高考)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考点三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1.原因:
(1)根本原因:
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
(2)经验借鉴:
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3)理论指导:
凯恩斯主义
2.表现
(1)国家干预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3)扩大财政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
4)福利制度
①建立: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建立。
②特点:
由单纯社会救济发展为公民社会权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
③评价:
反映分配社会化趋势;缓和社会矛盾,扩大社会消费;但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2)企业经营
①“人民资本主义”:
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
②“经营者革命”:
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
3.影响: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2)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滞涨”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国逐渐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特别提示】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自我调整与变革,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感悟高考】
3.(2012·浙江高考)
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
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
A.指凯恩斯主义失灵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课后精练】
一、选择题
1.(2013·安徽大联考)“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2013·河北五校联盟调研)罗斯福
曾打比喻说:
“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
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
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
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3.(2013•扬州模拟)18世纪初荷兰医生曼德维尔出版一本长篇讽喻诗《蜜蜂的寓言》。
他在书中宣称:
“个人的恶行对公众而言就是一种美德;奢侈腐化的社会享受极大的繁荣,而勤俭节约的社会将饱受经济萧条的折磨,纯粹的美德不能为国家带来繁荣”。
曼德维尔的观点体现的这种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强调()
A.政府的作用B.消费的作用C.生产的作用D.道德的作用
4.(2013·山西模拟)1933年3月,英国财政大臣张伯伦说:
“仅在几个星期以前,任何注视美国形势的人,只能心怀极其沉重的忧虑。
今天有新总统的倡导、勇气和智慧,已经发生了几乎可以说是奇迹般的变化。
新的有希望的感觉……正在回到美国人民心中,这种信心正
在伦敦引起反响。
…‘奇迹般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A.美国坚持自由主义经济政策B.干预经济的思想得到国际社会认同
C.美国根治了资本主义的弊端D.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初见成效
5.(2013·
安徽示范高中联考)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提交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获通过,该法案规定管理局为政府所有,独立经营,有权生产和出售电力。
到1937年,19家私营电力公司被迫将全部设备售给该局,私人资本垄断电力状况被打破。
这从侧面反映了
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B.美国废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度
C.发展电力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D.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立法权
6.(2013·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其表现有
①混合经济的出现②社会福利国家建设的加强
③出现经营者革命④人民资本主义的兴起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考点定位】必修一•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
7.(2103·河北高中联考)依据图文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B.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
C.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D.新经济自由主义的推行
【答案】C
【考点定位】必修一•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
8.(2103·湖南模拟)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
由此可见(
)
1913年
1938年
1973年
法国
8.9%
23.2%
38.8%
英国
13.3
28.8
41.5%
美国
8.0%
19.8%
31.1%
A.西方
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B.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经济复苏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
【答案】B
【考点定位】必修一•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
9.(2013·安徽示范高中联考)下面照片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美国国营铁路公司法国国营铁路公司日本国营NHK电视台联邦德
国国营铁路
A.西方社会危机十分严重B.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盛行
C.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显著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要求
【答案】A
【考点定位】必修一•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
10.(2013·湖南五市十校联考)下表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单位:
亿美元)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1956
34.88%
15.85%
4.26%
1973
27.08%
27.017%
18.023%
A.福利政策的实施减缓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B.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
C.表中的经济现象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D.欧、日经济的发展威胁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答案】A
11.(2013·黄山联考)某班学生在探究学习“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这一问题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罗斯福新政把救济、保险、就业较好地结合
B.战后西方国家建立“福利国家”制度主要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
C.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导致国民资产大量转移
D.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有利于社会和谐
【答案】C
【考点定位】必修一•现
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
12.(2013·广东百校联考)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
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
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
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D.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
【答案】B
13.(2013·烟台模拟)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
“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
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
”这说明实行高福利政策
A.能够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B.能够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
C.可以缩小贫富差距D.富人乐于输纳
【答案】C
14.(2013·南京调研)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兜售繁荣》一书中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
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
但在1973年,魔力消逝了。
”“魔力”是指()
A.自由放任B.国家干预
C.科技进步D.知识经济
15.(2013·武汉模拟)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
“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
新经济带来的影响有
①经济持续增长②就业人数不断增加
③物价增幅保持在较高水平④进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2013·广东百校联考)贸易保护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破坏性经济政策的代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
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
材料二:
著名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1932年曾评论说:
“或许,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它也许是一次人类理解能力的危机”。
垄断巨头梅隆哀吧:
“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所受的灾害。
”1933年1月,前美国总统柯立芝在临终前哀叫:
“我看不到任何让位于希望的东西,看不到任何有希望的人。
”
材料三:
1947年10月30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23个发起国签约,承诺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遵循关贸总协定的规定。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
“缔约国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与经济事务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作出互利互惠的安排,以便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38年国际贸易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给世界所造成的影响。
(3)概括说明材料三与材料一间的内在联系。
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指出其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