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186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古代汉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古代汉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古代汉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古代汉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教案.docx

《《古代汉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教案.docx

《古代汉语》教案

第五章鲁迅研究

一.【教学要点】

一、鲁迅年谱(1881-1936)

二、鲁迅传记研究中的几个悬案

三、鲁迅思想转变的三个阶段

四、鲁迅东京“从文”时期的思想

五、鲁迅的小说创作

二、【基本内容】

1.鲁迅年谱(1881-1936)

一.少年时代(1881-1897)

二.南京学堂时期(1898-1902)

三.留日时代(1902-1909)

四.家乡教书(1909-1912)

五.官吏时代(1912-1926)

六.上海十年(1927-1936)

(1)少年时代(1881-1897)

•1881年9月25日生,小名阿张,本名寿樟,初字豫山,后改字豫才。

父周凤仪,母鲁瑞。

•1892年2月,入三味书屋读书,塾师寿镜吾,1897年离开。

•1893年9月7日,祖父科场案发。

•1894年冬,父亲突然吐血,家道开始衰落。

•1896年10月12日,父亲病逝。

(2)南京学堂时期(1898——1902)

•1898年4月27日,投考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0月15日,投考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12月18日,参加会稽县考,名列三图37

•1899年1月,参加府考,名列七图30

•1901年4月9日,祖父获释。

•本年阅读严复译《天演论》,又购读日本加藤红之的《物竞论》。

•1902年1月27日,以一等第三名的成绩毕业,并获得留学资格。

•1902年3月24日,赴日留学。

(3)留学时代(1902-1909)

•1902-1904年,东京弘文学院普通江南班。

•1902年11月,参加浙江同乡会。

•1903年3月,剪去辫子。

•1904年4月30日,弘文学院结业。

•1904—1906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1906年3月6日申请退学,15日获准。

•6月,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学校所设的德语学校

•夏秋之间,奉母命回国完婚,在家停留四天。

•1907年夏,筹办新生杂志、同周做人翻译域外小说集。

•1909年8月归国。

(4)家乡教书(1909-1912)

•1909年9月-1910年7月,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初级化学和优级生理学教员,兼日本教员铃木圭寿的植物学翻译。

•1910年9月,绍兴府中学堂教员兼监学,教博物学(动物、植物、矿物等内容)。

•1911年11月左右,接受王金发委任,但任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

●1912年2月中旬,离绍兴去南京教育部任部员官吏时代(1912-1926)。

•1912年2月中旬,到南京任职,没月三十元,5月初北上。

•1912年5月三,人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二科科员。

•1912年8月21日,被任命为佥(qian)事,8月26日,被任命为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1915年9月1日,被教育部指派为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主任,1916年2月辞职。

•1916年2月18日,被任命为“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成绩展览会干事”。

(5)官吏时代(之二)

•1917年8月9日,钱玄同来访,为《新青年》约稿。

•1918年4月2日,作《狂人日记》。

•1920年2月-1926年8月,被北京大学聘为讲师,讲授《中国小说史》、文艺理论。

•1920年8月26日,被北京高等师范聘为讲师。

•1923年7月,与周作人失和。

8月2日迁居。

•1923年7月,受聘北京女子高等师范讲师。

(6)官吏时代(之三)

•1924年5月21日,介入女师大风潮。

•1924年5月25日,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居。

•1925年3月11日,首次与许广平通信。

•1925年8月14日,被免除教育部佥事职务。

•1925年9月23日-1926年5月31日,任中国大学讲师。

•1925年11月5日,被教育部加派为清室善后委员会助理员。

•1926年1月16日,教育部发布“复职令”。

•1926年3月,被政府通缉,5月2日结束避难回家。

•1926年7月28日接受厦大聘书,8月26日启程赴厦。

(7)上海十年(1926——1936)

•1926年9月4日,抵达厦门大学,所教小说史与文学史纲要。

•1926年11月11日,收到中山大学聘书。

•1927年1月16日,去广州,18到达。

•1927年2月10日,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4月21日,辞去中大一切职务。

•1927年9月27日离开广州去上海,10月3日抵达。

(8)上海十年

(二)

•1927年10月8日,与许广平定居景云里。

•1927年12月18日,接受蔡元培之聘为国民政府大学院第一批特约撰述员,1931年12月被裁撤。

•1928年6月20日,与郁达夫合编的《奔流》创刊。

•1929年9月27日晨,海婴出生。

•1930年1月1日,与冯雪峰合编《萌芽》创刊。

•1930年2月15日,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

•1930年3月19日,遭通缉避居内山书店至4月19日,该通缉令一直未解除。

•1930年5月7日,应邀与中共宣传部长李立三会见。

(9)上海十年(之三)

•1930年5月12日,搬到北四川路公寓。

•1931年1月20日,全家避难花园庄旅店至2月28日。

•1932年1月29日,因战争爆发全家搬到内山书店。

•1932年夏秋之交,在寓所会见陈庚。

•1933年1月17日,出席中央研究院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上海分会成立大会。

•1933年4月11日,迁如施高塔路(今山阴路)大陆新村九号,这是鲁迅最后的一处寓所

(10)上海十年(之四)

•1934年11月30日,在内山书店同萧红、萧军会晤。

•1936年5月15日病发,31日经美国肺病专家托马斯·邓恩诊断为晚期肺结核。

•1936年6月入院治疗

•6月15日,与巴金等78人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

•7月6日致信母亲详述病情。

•8月5日夜写逼《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10月18日夜病势急变,19日晨五时25分逝世。

2.鲁迅传记研究中的几个悬案

1.弃医从文与幻灯片事件

2.鲁迅给中共中央致贺电事件

3.鲁迅的死因之迷

4.鲁迅兄弟失和的原因

⑴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

1为什么去仙台医专

1902年3月去日本,原打算进成城学校,这是为留学生设立的陆军士官预备学校,进该校需中国学生陆军监督审批,未能够批准。

入弘文学院(1902-1904,这是专为中国学生开办的速成教育学校(1902-1909),鲁迅编入江南班。

弘文学院毕业后,按规定应升入东京帝国大学工科所属的采矿冶金科,但该校升学竞争非常激烈。

仙台医专(1904年9——1906年3月)

1906年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学会办的德语学校

②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

鲁迅在《呐喊自序》、《藤野先生》、《鲁迅自传》(1930)的叙述:

仙台医专教鲁迅细菌学的是中川爱笑,他从德国带回一架幻灯机,用幻灯教学

20世纪70年代,仙台医专的后身——现东北大学的阿部谦也等一批师生调查,发现该校1905年制作的一套日俄战争情况的幻灯片,但没有中国人被当作俄国侦探杀头的画片。

东北大学教授石田香雄在细菌学教室发现了这套幻灯片,全部应为20张,但现存15张

王锡荣说,1987年前后曾在法国人出版的韩文画册内发现同样的幻灯片,有17张,其中有鲁迅说的那张,但现在找不到这本画册了。

⑵鲁迅给中共中央的贺电问题

冯雪峰1951年在《给给鲁迅以力量》中最早提及。

1956年10日,樊宇在《文艺报》19期发表《“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首次披露了1947年7月27日太行版《新华日报》报道鲁迅曾写信庆贺红军。

1961年,许广平在《鲁迅回忆录》这也谈到这件事。

1978年4月26日,茅盾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座谈时回忆了这件事的经过,他说自己未见原稿

1983年茅盾在《新文学史料》1期上发表回忆录(十八),讲张闻天告诉他鲁迅和他给中央拍来的电报中央收到了。

1979年6月9日,中央党校唐天然在《人民日报》发表《新发现的鲁迅佚文》,1936年10月28日《红色中华》第三版有鲁迅的贺信,全文是:

英勇的红军将领和士兵们,你们勇敢的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国民众期待你们更大的胜利,全国民众正在努力奋斗,为你们的后盾,为你们的声援!

你们的每前进一步,将遇到极热烈的欢迎和拥护。

1986年4月,西北大学阎愈新教授在《鲁迅研究动态》上发表《鲁迅致红军贺信的新发现——杨尚昆在1936年7月的一篇文章中引有贺信文字》该文题为《前进!

向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前进!

——纪念1936年的“八一”》,刊于1936年9月15日的《火线》(河北省委编)

这一发现被普遍接受与报道,1990年《鲁迅研究年刊》全文转载。

1995年8月2日,阎愈新在1936年4月17日《斗争》95期上查到了来信,到署名是XXXX。

1995年7月在《鲁迅研究月刊》上发表《鲁迅茅盾致红军贺信重见天日》。

全文《中国文化界领袖XXXX来信》:

读了中国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国共产党《告全国民众各党派及一切军队宣言》、中国红军为抗日救国的快邮代电,我们郑重宣言:

我们热烈地拥护中共、中苏的号召,我们认为只有实现中共、中苏的抗日救国大计,中华民族方能解放自由。

最近红军在山西的胜利已经证明了卖国军下的士兵是拥护中共、中苏此项政策的。

最近,北平、上海、汉口、广州的民众,在军阀铁蹄下再接再厉发动反日发法西斯的伟大运动,证明全国的民众又是如何热烈地拥护中共、中苏的救国大计!

《中国文化界领袖来信》

英勇的红军将领和士兵们!

你们的勇敢的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

全国民众期待你们的更大胜利,全国民众正在努力奋斗,为你们的后盾,为你们的声援!

你们的每一步前进将遇到热烈的拥护和欢迎!

全国同胞和全国军队抗日救国大团结万岁!

中华苏维埃政府万岁!

中国红军万岁!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XXXX

一九三六、三、二十九

⑶鲁迅是被谋害还是被误诊

①鲁迅生病后是须藤五百三诊治的,5月31日请美国肺痨科专家邓恩诊察为肺结核。

1984年2月上海鲁迅纪念馆请23专家举行读片会(1936年6月15日拍的X片),结论是死于左侧自发性气胸。

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提出8点疑问:

1、邓恩一次诊察就确诊,而须藤长期为鲁迅治病却搞错,可疑。

2、须藤倒填病历,可疑。

3、须藤代表日本方面请鲁迅去日本治疗,被鲁迅拒绝。

鲁迅在病重时急于搬家,可疑。

4、鲁迅死后,鲁迅家属再没遇到过须藤,许广平多次访问日本也没见到过,不合情理

5、有人提出须藤是“乌龙会”副会长,不大靠得住,鲁迅有犹豫但未下决断

6、鲁迅死后,内山表示过对须藤的怀疑

7、须藤用药可疑,用的激素对鲁迅病体不利

8、最后抢救只是尽人事而未送医院,为什么让鲁迅在家消极等死?

②鲁迅的死因之迷

周正章《鲁迅先生死于须藤误诊真相》—2002年1期《鲁迅世界》,提出是误诊

2002年5月11日,江苏鲁迅研究会在南京举行了“鲁迅死因研讨会”

王锡荣认为,现在的问题是:

1、鲁迅用的那些外国药物的真正功能、性状是什么

2、最后时刻须藤给鲁迅注射的究竟是什么针?

⑶鲁迅兄弟失和的原因

1923年7月14日,鲁迅日记写道:

“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饭,自具一肴”

7月19日上午,周作人就给鲁迅一封信:

“鲁迅先生:

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说了。

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

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

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

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

愿你安心,自重。

7月18日”

7月26日,鲁迅就许羡苏的介绍,到砖塔胡同看房子,8月2日就搬此居住。

3.鲁迅思想转变的三个阶段

一、绍兴会馆的六年

二、1923、1924年

三、1935、1936年

1.绍兴会馆六年的“沉默”

1912年5月5日到达北京,5月6日上午移居绍兴会馆藤花馆,1916年5月6日为避嘈杂移居补树书屋。

1919年11月21日与周作人一家移居八道湾新居。

《鲁迅年谱》:

心情抑郁,无以排解,遂抄古书,到北京仅一年多光景,所抄之书除《谢承后汉书》《谢沈后汉书》《虞预晋书》《云谷杂记》外,又有《易林》《石屏集》等。

又校录《嵇康集》《谢氏后汉书补逸》《沈下贤文集》《出三藏记集》《法显集》等。

研究佛学。

1913年3月10日前往广安门内大街西砖胡同法源寺瞻礼。

1914年4月18日,购买一批佛书,《选佛谱》《三教平心论》《法句经》《释迦如来应化事迹》《阅藏知津》。

1914年4月19日,又买《华严经合论》30册,《决疑论》2册,《维摩诘所说经注》2册,《宝藏经》1册。

1914年7月29日,寄金陵刻经处银50元,拟刻《百喻经》,1915年1月11日刻成30册寄来。

许广平说,鲁迅从1914年4月起,“就以大部分时间看佛学”

1915年1月11日,将历来所购石印名人手书及石刻小册,请工人装订成册,并开始大量搜集古碑和研究金石。

1915年1月26日,得杨莘士赠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额拓本一枚

1915年1月30日,往琉璃厂买《随轩金石文字》一部四册

1915年3月19日,从钱稻孙借《秦汉瓦当文字》1卷2册,拟影写。

1915年4月25日,望琉璃厂买《射阳石门画像》等五纸,《曹望XI造像》拓本二枚。

①王晓明的阐释

鲁迅思想历程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已经结束了。

仗着童年时代养成的天性,也因为青年人的乐观和天真,他一直都没有认真去正视自己的命运,也一直不愿意放弃乐观进取的理想。

可是现在,他不但被迫回国谋生,更满饮了归国之后的十年的人生苦酒,就是再不情愿,他也只能承认,自己是已经被赶进了一个深坑,环顾四周,似乎都没有爬出去的可能,那就干脆坐在里面等待,任凭你什么东西,包括死亡,都请来吧!

一种极度的愤激,使他对自己的命运的理解,第一次和那命运本身吻合了。

②李欧梵的阐释

我以为鲁迅在这段时间里并未成功地“麻醉”了自己的灵魂,他实际上是抓住了这段精神压抑的时间,从不断积累的文化资源中建立某种可资参考的框架,在其中寄托他生存的意义。

他不选择儒家经典中关于一般哲学思想问题的“大学”来研究,却选择了与之相反的“小学”,说明他不愿意卷入那种教诲人的哲学体系。

3总之,鲁迅这一时期独自进行的思索,提供了后来文学创作的温床。

21923-1924:

鲁迅的第二个拐点

1兄弟失和事件:

(1)受到伤害但只能沉默。

陷入恩与怨、亲与仇的感情冲突与无语中,陷入对人世最基本的人道原则及其存在的扣问中。

(2)面对痛苦的虚无,舍仁爱而确立自我的存在。

这是对抗绝望最后的精神依据。

但随之,心灵陷入希望与虚妄的存在矛盾中,自我欲求与社会道德的冲突焦虑中。

②女师大学潮

女师大:

1908设立,以培养女子小学堂教习为宗旨。

1912年该称北京女子师范学校。

1919年该为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1924年5月,改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女师大风潮;1924年2月,杨荫榆为校长,1925年1月,学校发生学生“驱羊”运动。

1926年1月,原校评议会主席易培基被任命为校长,风潮平息。

三·一八惨案。

1936年3月,因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北京各界群众集会天安门请愿,政府下令卫队开枪射击,死者达47人之多。

女师大刘和珍、杨德群在惨案中丧生。

③鲁迅与女师大风潮始末

1925年5月执笔以国文系教师的名义写了《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发表在5月27日《京报》上。

1925年8月,教育总长章士钊下令解散女师大。

8月7日,女师大部分教师成立校务维持会,鲁迅被推举为委员、总务主任。

1925年8月14日,被教育总长免职。

8月15日起草诉讼书控告章士钊。

1926年1月16日胜诉,教育部发布“复职令”

1936年3月26日被政府因“八·一三”事件通缉而避难,5月2日结束。

4.鲁迅东京“从文”时期的思想

1.1907年,《人之历史》

《摩罗诗力说》

《科学史教篇》

《文化偏至论》

2.1908年,《破恶声论》

《域外小说集》

①别求新声于异邦——《摩罗诗力说》

摩罗之言,假自天竺,此云天魔,欧人谓之撒旦,人本以目拜伦,今则举一切诗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

凡是群人,外状至异,各禀自国之特色,发为光华,而要其大归,则趣其一,大都不为顺世和乐之音,动吭一呼,闻者兴起,争天抗俗,而精神复深感后世人心。

②拜伦:

既喜拿破仑之毁世界,亦爱华盛顿之争自由,既心仪海贼之横行,亦孤援希腊之独立,压制反抗,兼以一人矣。

虽然,自由在是,人道亦在是。

不恤人言,破坏复仇,无所顾及,而义侠之性,亦即伏此烈火之中,重独立而爱自由,苟奴隶立其前,必哀悲而疾视;哀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

索诗人一生之内闭,则所遇常抗,所向必动,贵力而尚强,尊己而好战,其战复不如野兽,为独立自由人道也。

故其平生,如狂淘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与荡涤,瞻前顾后,素所不知,莫可抑制,力战而毙,亦必自救其精神,不克厥敌,战则不止。

而复率真行诚,无所讳掩,谓世之毁誉褒贬是非善恶,皆缘习俗而非诚,因悉措而不理也。

③易卜生:

愤世俗之昏迷,悲真理之匿耀,假社会之敌以立言,使医生斯托曼为全书主者,死守真理以拘庸俗,终获群敌之谥。

地球上至强之人,至独立者也!

其处世之道如是。

④雪莱:

若为察其真状,则光明希望,实伏于中。

独慰诗人之心者,则尚有天然在焉。

人生不可知,社会不可恃,则对无物之不伪,遂寄之无限之温情。

一切人心,孰不如是。

⑤《摩罗诗力说》

上述诸人:

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取媚于群,以随顺旧俗;发为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

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

有作至诚之声,致吾人于善美刚健者乎?

有作温煦之声,援吾人出于荒寒者乎?

⑥罗素对尼采式“超人”的认识

我也觉得,某种高洁和自豪,甚至某类的自以为是,都是最优良的品格中的要素;根源在于恐惧的美德没一件是大可赞赏的。

圣贤有两种:

生来的圣贤和出于恐惧的圣贤。

生来的圣贤对人类有一种自发的爱;他行好事是因为行好事使他幸福。

反之,出于恐惧的圣贤像只因为有警察才不干偷窃的人一样。

把这种人“高贵”的优越性看成先天的呢还是教育和环境造成的。

他认为这是“生物学上优越”:

他们会有较多的意志力量、较多的勇气、较多的权力冲动、较少的同情心、较少的恐惧、较少的温柔。

我厌恶尼采,因为他把自负升格为一种义务,因为他最钦佩的人是一些征服者,这些人的光荣就在于有叫人死掉的聪明。

但是我认为反对他的哲学的根本理由,不在于诉诸事实,而在于诉诸感情。

尼采轻视普遍的爱,而我觉得普遍的爱是关于这个世界我所希翼的一切事物的原动力。

⑦“立人”学说:

《文化偏至论》

批评晚清新学、新政:

辁才小慧之徒,竞言武事……且使如其言矣,而举国犹孱,援之巨兵,奚能胜任。

拾他人之绪余,思鸠大群以抗御,而又飞扬其性,善能攘扰,见异已者兴,必借众以凌寡,托言众治,压制乃尤烈暴君,此非独于理至悖也。

……古之临民者,一独夫也:

由今之道,且顿变而为千万无赖之尤,民不堪命矣,于兴国究何与焉。

提出自己的观念:

诚若为今立计,所当稽术既往,相度将来,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

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

提出应借取的文明:

神思新宗——非物质、重个人

理若极于众庶矣,而众庶果足以极是非之端也耶?

事若尽于物质矣,而物质果足尽人生之本也耶?

A;使天下人人归于一致,社会之内荡无高碑。

此其为理想诚美矣,顾于个人特殊之性,视之蔑如,既不加之别分,且欲灭之……流弊所至,将使文化之纯粹者,精神益趋于固陋,颓波日逝,纤屑靡存焉。

盖所谓平社会者,大都夷峻而不湮卑,若信至程度大同,必在前此进步水平以下。

况人群之内,明哲非多,伧俗横行,浩不可御,风潮剥蚀,全体以沦于凡庸。

……物极必反,则先觉善斗之士出矣,德人斯契讷尔乃先以极端个人主义现于世。

谓真之进步,在于己之足下。

人必发挥自性,而脱观念世界之执持,惟此自性,即造物主。

惟此有我,本属自由……苟有外力束被,则无间出于寡人或出于众庶,皆专制也。

(易卜生)更睹近世人生,每托平等之名,实乃愈趋于恶浊,愚顽之道行,伪诈之势逞,而气宇品行,卓尔不群之士,乃反穷于草莽,辱于泥涂,个性之尊严,人类之价值,将威归于无有,则常为慷慨激昂不能自已也。

尼采,斯个人主义之至雄桀者矣,希望所寄,惟在大士天才,而以愚民为本位,则恶之不殊蛇蝎。

多数之说,谬不中经,个性之尊严,所当张大,盖揆之是非利害,已不待繁言深虑而可知矣,虽然,此亦赖夫勇猛无畏之人,独立自强,去离尘垢,排舆论而弗沦于俗囿者也。

B:

诸凡事物,无不质化,灵明日以亏蚀,旨趣流于平庸,人惟客观之物质世界是趋,而主观之内面世界,乃舍置不之一省。

重其外,放其内,取物质,遗其神,林林众生,物欲束弊……而使性灵之光,愈益就于黯淡。

时乃有新神思宗徒出,或崇主观,或张皇意志,匡纠流俗,厉如电霆,使天下群伦,为闻声而摇荡。

⑧提出立人学说:

二十世纪之文明,当必沉邃庄严,至与十九世纪之文明异趣。

新生一作,虚伪道消,内部之生活,其将愈深且强。

中国应外之既不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人生意义,致之深邃,则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

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

是故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尊个性而张精神。

3、《域外小说集》的翻译(1908年)

①在译本的全部16篇中,鲁迅翻译了3篇,安特莱夫的《谩》、《默》和迦尔洵的《四日》。

它的翻译反映了鲁迅思想的变化,由对恶魔式英雄的崇尚转向了世纪末的那些孤独、沉默的内心痛苦世界,陷入进“存在的痛苦”中。

《谩》:

一对恋人,妻子不忠无法承受被骗痛苦的男子的心灵渴求:

“语吾诚”。

《默》:

牧师伊革支那和他的女儿威罗,展现了生命的孤独存在情境。

《四日》:

俄国士兵伊万诺夫在战场的经历,描绘出人被弃和面对现实、命运的软弱无力。

②鲁迅与俄罗斯小说的翻译

⑴安特莱夫小说的翻译

1908年,翻译《谩》《默》(其文神秘幽深,自成一家)

1909年,翻译《红笑》(稿佚)

1921年9月,翻译《默淡的烟蔼里》、《书箱》

鲁迅对安小说的评价:

其创作都含着严肃的现实性以及深刻和纤细,使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调和。

俄国作家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如他的创作一般,消融了内面世界与外界表现之差,而现出灵肉一致的境地。

他的著作是虽然很有象征印象气息,而仍然不失其现实性的

⑵契里珂夫小说的翻译

1921年11月,翻译《连翅》

1921年,翻译《省会》

他的著作虽然稍缺深沉的思想,然而率直生动清新。

他又有善于心理描写之称,纵不及别人的复杂,而大抵取自实生活,颇富于讽刺和诙谐。

⑶阿尔志跋绥夫小说的翻译

1921年10月30日,译完《幸福》

1920年10月22日,译完《工人绥惠略夫》

这一篇写雪地上沦落的妓女与色情狂的仆人,几乎美丑泯绝,如看罗丹的雕刻;便以事实而论,也描尽了“不惟所谓幸福者终生胡闹,便是不幸者们,也在别一方面各糟蹋他们自己的生涯。

赛式加标致时候,以肉体供人的娱乐,及至烂了鼻子,只能而且还要以肉体供人残酷的娱乐,而且路人也并非幸福者,别有将他作为娱乐的资料的人。

凡有太饱以及饿过的人们,自己一想,至少在精神上,曾否将为生存而取过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