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1814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x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x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

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蛮横(hèng)端倪(ní)悲怆(chuàng)慰藉(jí)

B.徜徉(táng)倏忽(shū)吮吸(shǔn)侘傺(jì)

C.甄别(zhēn)啮噬(niè)小觑(xū)翘楚(qiào)

D.颤抖(chàn)桑梓(zǐ)船棹(zhào)不啻(chì)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急躁拖沓羁拌饿殍遍野

B.自诩遒劲谛听残羹冷炙

C.漫江垢骂膏腴忐忑不安

D.寥廓骸骨泥淖零零总总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一只早年间日日提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

(2)倒不是我特别害怕,而是惦念亲人。

(3)此后要许多年不可能在林间的甬道上了,不可能从这样的森林中遇见湖水了。

(4)孩子,坦率地说,我无法_____对你的期望,我虽不致横蛮专制到干涉你对“志愿”的选择,但也实在希望你能考进大学。

A.沉寂孤寂徜徉抑制

B.孤寂沉寂徜徉遏制

C.沉寂孤寂徘徊抑制

D.孤寂沉寂徘徊遏制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我厂生产的涂料质优价廉,用它来装饰你的新家,保证使你家蓬荜生辉。

C.小李的语文成绩不怎么样,可他的数学成绩可就略逊一筹了,每次考试,他的数学成绩总是排在年级前几位。

D.今天早晨,我打开窗一看,发现天空中竟然下起了沸沸扬扬的大雪。

5.下列句子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三个学校的共青团员,从江西出发,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重走了当年红军走过的长征路。

B.我们的父母无时无刻都在关注着我们的学习,他们把自己所有的心血都灌注在我们身上,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否则太对不起他们了。

C.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

D.我们是否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将决定我们不能把工作做好,将对自己问心有愧。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使他变得比原来更聪明、更有智慧。

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了该由谁来肩负国家兴亡的重任、主宰民族盛衰的命运这一重大问题。

C.“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一个人既然拥有了生命,他就有责任有义务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D.“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

”——运用象征手法,写出在黑暗的旧中国,离乡之人在旅途中悲惨不幸的命运。

阅读《泥土》一诗,完成7—8题。

泥土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怕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7.对这首诗歌的内容的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诗人认为珍珠是珍贵的,但也正因为珍贵,人们会时时珍惜它,爱护它,怕它受到伤害。

如果有人把自己想象成珍珠,自然也会这样对待自己。

B.珍珠具有光亮鲜泽、高雅圆润等特点,本因受到人们的赞赏,可在这里,诗人对珍珠并不是褒扬,而是带有微微的讽刺意味。

C.泥土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它牺牲了自己,成就了别人,它的这种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提倡和颂扬的,诗人在这里呼唤泥土般的奉献精神。

D.泥土朴实无华,大公无私,所以诗人希望那些甘愿做泥土的人们,不要仅仅是作田里的泥土、地里的泥土,还应该给别人铺路。

8.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题目是“泥土”,写的也是珍珠和泥土,但这首诗实际上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句句写的都是人。

B.这首运用对比手法,写了两类截然不同的人:

一类人把自己看成是珍珠,高高在上,自以为是;一类人把自己当作泥土,兢兢业业,默默奉献。

诗人批判前者,肯定后者。

C.这首诗表面上看非常浅显易懂,但内涵十分丰厚,只是这首诗所揭示的内涵,在诗人那个时代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在现在已经不适用了。

D.诗人在意象的选择上,非常重视审美的尺度,通过审美和哲理的结合,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具体化了。

二.文言文阅读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5分,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可楼记

〔明〕高攀龙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

楼可方丈,窗疏四辟。

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

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

“可矣!

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

”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

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观览所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

噫,是予之惑矣。

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

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不足矣,斯无所不乐矣。

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而所得止于一饱。

极力以营居处,而所安止几席之地。

极力以营苑囿,而止于岁时十一之游观耳,将焉用之!

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

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

虽然,有所可则有所不可,是犹与物为耦也。

吾将由兹忘乎可,忘乎不可,则斯楼又其赘矣。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可以卒岁矣卒:

过完

B.曩吾少时曩:

以前,从前

C.托而栖焉托:

寄托

D.是犹与物为耦也耦:

同“偶”,成双成对的

10.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在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

B.而所安止几席之地

C.而止于岁时十一之游观耳

D.虽然,有所可则有所不可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西则九龙峙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B.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今乃可斯楼耶?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则吾之于兹楼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借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高其左偏为楼

B.于是名之曰“可楼”

C.无足可吾意者

D.吾不能日涉也

13.下列对这篇文言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高攀龙在水边高地上修建了一座一丈见方的赏景楼,高攀龙的儿子为这座楼取了个名字叫“可楼”,后来高攀龙又觉得这座楼是多余的,想把它拆了。

B.高攀龙年轻时游遍了五岳名山、燕赵闽粤、齐鲁殷周,可最终他还是觉得家乡的景色最美,所以到了晚年,他在家乡修建了一座可楼定居了下来。

C.高攀龙拿别人造了华丽的高楼仍不满足和自己只是修建了一座小楼却已很满足了进行对比,说明人的痛苦的根源来自于对外界事物的不满,来自于自己的贪心不足。

D.这篇文章和大多数借物抒情的文章一样,文中所写的“可楼”只是用以表达自己感情的载体,所以没有对可楼作太多太细的描绘。

1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

(3分)

(2)无所不可焉,斯无所不足矣,斯无所不乐矣(2分)

三.名言名句默写和文学常识填空题(每格1分,共6分)

15.名言名句默写(从三小题中任选两小题)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厉,,。

(荀子《劝学》)

(2)彼童子之师,,。

(韩愈《师说》)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16.文学常识填空

(1)韩愈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他倡导了运动,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美国作家在家乡瓦尔登湖畔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并在那里写下了《瓦尔登湖》一书。

四.现代文阅读题(20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7—21题。

人与书之间(节选)周国平

弄了一阵子尼采研究,不免常常有人问我:

“尼采对你的影响很大吧?

”有一回我忍不住答道:

“互相影响嘛,我对尼采的影响更大。

”其实,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

这就的确存在人与他所读的书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

我眼中的尼采形象掺入了我自己的体验,这些体验在我接触尼采著作以前就已产生了。

  近些年来,我在哲学上的努力似乎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就是要突破学院化、概念化状态,使哲学关心人生根本,把哲学和诗沟通起来。

尼采研究无非为我的追求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学术表达方式而已。

当然,我不否认,阅读尼采著作使我的一些想法更清晰了,但同时起作用的还有我的气质、性格、经历等因素,甚至包括我过去的读书经历。

  中学毕业时,我报考北大哲学系,当时在我就学的上海中学算爆了个冷门,当时,同学和老师差不多用一种怜悯的眼光看我,惋惜我误入了歧途。

我不以为然,心想我反正不能一辈子生活在与人生无关的某个专业小角落里。

怀着囊括人类全部知识的可笑的贪欲,我选择哲学这门“凌驾于一切科学的科学”,这门不是专业的专业。

  然而,哲学系并不如我想像的那般有意思,刻板枯燥的哲学课程很快就使我厌烦了。

我成了最不用功的学生之一,“不务正业”,耽于课外书的阅读。

上课时,课桌上摆着艾思奇编的教科书,课桌下却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易卜生等等,读得入迷。

老师课堂提问点到我,我站起来问他有什么事,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说来惭愧,读了几年哲学系,哲学书没读几本,读得多的却是小说和诗。

我还醉心于写诗,写日记,积累感受。

现在看来,当年我在文学方面的这些阅读和习作并非徒劳,它们使我的精神趋向发生了一个大转变,不再以知识为最高目标,而是更加珍视生活本身,珍视人生的体悟。

这一点认识,对于我后来的哲学追求是重要的。

  我上北大正值青春期,一个人在青春期读些什么书可不是件小事,书籍、友谊、自然环境三者构成了心灵发育的特殊氛围,其影响毕生不可磨灭。

幸运的是,我在这三方面遭遇俱佳,卓越的外国文学名著、才华横溢的挚友和优美的燕园风光陪伴着我,启迪了我的求真爱美之心,使我愈发厌弃空洞丑陋的哲学教条。

如果说我学了这么多年哲学而仍未被哲学败坏,则应当感谢文学。

我在哲学上的趣味大约是受文学熏陶而形成的。

文学与人生有不解之缘,看重人的命运、个性和主观心境,我就在哲学中寻找类似的东西。

17.尼采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我”又对尼采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18.阅读文学作品对作者研究哲学和作者人生观的转变有什么帮助?

(6分)

19.指出下面两个语句的含义(4分)

(1)这门“凌驾于一切科学的科学”,这门不是专业的专业

(2)书籍、友谊、自然环境三者构成了心灵发育的特殊氛围

20.你读过的哪些书,对你产生过怎样重大的影响?

(3分)

21.模仿文中划线句子的结构,另写一个句子(3分)

卓越的外国文学名著、才华横溢的挚友和优美的燕园风光陪伴着我,启迪了我的求真爱美之心,使我愈发厌弃空洞丑陋的哲学教条。

五.写作(30分)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在杭州灵隐寺附近的山上,看到一条蛇正缠住一只小麻雀,想把那小麻雀吞吃掉。

那小麻雀拼命挣扎,显得非常可怜。

那人见了,打跑了蛇,救了小麻雀一命。

此事经《都市快报》报道后,却引起了动物学家的不满。

动物学家认为,蛇是整个大自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蛇吃麻雀是天经地义的事,救了麻雀,饿死了蛇,这并不是什么仁慈的行为。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谈你的看法,也可以编写你类似的经历,也可以展开你充分的想象、抒发你对大自然的情感。

要求: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D(A.慰藉jiè,B.徜徉cháng,C.小觑qū<注意:

“面面相觑”的“觑”读qù>翘楚qiáo)

2.B(A.羁绊,C.诟骂,D.林林总总)

3.A(“沉寂”侧重于安静,“孤寂”侧重于孤独;“徜徉”有悠闲、悠然自得的感情色彩,“徘徊”是犹豫不决、沉思的意味;“抑制”侧重于压下去,“遏制”表示用强力控制住。

4.A(B.“蓬荜生辉”是谦辞,C.“略逊一筹”是比这稍微差一点,D.“沸沸扬扬”是指议论的声音。

5.C(“三个学校的共青团员”产生歧义,“红军走过的”多余;B.“无时无刻”应是“每时每刻”;D.“是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写的是一个方面。

6.D(象征手法不对,“黑暗的旧中国”缩小了范围。

7.D(“不要仅仅是作田里的泥土、地里的泥土,还应该给别人铺路”与诗的主旨不符。

8.C(现在也需要这种精神。

9.C(托:

寄身,托身)

10.A(B.住的只是,C.十分之一,D.即使这样,那么。

11.B(前为“对”,后为“在”。

12.B(都是名词作动词)

13.D(A.不是“高攀龙的儿子”而是高攀龙自己,也没有“想把它拆了”;B.“还是觉得家乡的景色最美,所以到了晚年,他在家乡修建了一座可楼定居了下来”与原文不符;C.没有拿别人造了华丽的高楼仍不满足和自己只是修建了一座小楼却已很满足了进行对比。

14.见翻译

15.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6.

(1)古文

(2)梭罗

17.为我想使哲学关心人生根本、想把哲学和诗沟通起来的追求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学术表达方式,使我的一些想法更清晰。

我眼中的尼采形象已不是别人眼中的尼采,而是掺入了我在接触尼采著作以前就已产生的体验的尼采。

18.使作者的精神趋向发生了一个大转变,不再以知识为最高目标,而是更加珍视生活本身,珍视人生的体悟。

启迪了作者的求真爱美之心,使作者愈发厌弃空洞丑陋的哲学教条。

使作者形成哲学上的独特趣味。

19.

(1)哲学是在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可在一般人看来,哲学根本算不上专业,学哲学根本学不到任何实用的技术和本领。

(2)书籍、友谊、自然环境对一个人的心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答题要点:

重在写影响,不一定要把读过的书一部部列举出来。

21.答题要求:

在写句子前首先得明确这一句子的结构是“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的什么和怎么样的什么陪伴着(跟随着、影响了等)我,启迪(引发、唤起等)了我的什么,使得我怎么样。

22.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也可以编写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故事。

附翻译:

可楼记

水上有一间居室,居室偏左高出来的地方搭了一间小楼。

楼大约一丈见方,四面开窗。

南边有湖有山,北面有农田茅舍,东面延展着平原,西面有九龙山耸立在那里。

小楼筑成,高子登临纵目四望,说道:

“可以了!

山使我感到和顺舒畅,水使我觉得悠远闲静,可以享受清风的爽快,可以得到冬日的温暖,可以迎接皓月的来临,又欢送它的归去,悠闲快乐,可以终老此地了!

”于是为它起名叫“可楼”,意思就是我心满意足以为可以了。

从前我年轻时,志向很大,想要游遍天下名山,希望找到一个象桃花源那样美好的所在,寄居下来。

我往北去了燕赵,向南到过闽粤,中原跨越了齐鲁殷周的故地,观览所及的,没有可以满足我的心意的,何以现在竟对这间小楼却以为可以了呢?

咦,这倒是我的疑惑了。

大凡人的大患,产生于不满足。

人的意向中有所不满足,是产生于对客观事物的不满;对什么都满意了,这就没什么好不满足的了,这就没有什么好不快乐的了。

现在的人极力谋求山珍海味,最多只是享受一饱罢了;极力建筑高楼大厦,最多只是享受起居活动的几席之地罢了;极力营造亭台花园,最多只是一年中去游赏一两次罢了,这些都有何用呢!

况且天下的好山好水很多,我不能每天去游玩,只要可以寄托我的志趣就行了。

天下的山与水都是一样的,那么我有了这座小楼,也可以了。

但即使这样,也还是有所可以也就会产生有所不可以,犹如事物都是正反两方面相辅相成一样。

我将由此忘掉可以,也忘掉不可以,这样说来这座可楼也是多余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