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1615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docx

《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docx

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

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

1、研究时间 

报告研究的时间范围为:

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

2、研究范围

   报告分析的地域范围为:

“张江高科技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东区)现代医疗器械园”、“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和“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

3、数据说明

报告中未标明来源的图表、相关数据均取自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统计年报》2003-2006年。

目   录

一、张江高科技园区整体发展情况 1

(一)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张江模式” 1

(二)敢于领先,走出了与众不同的发展路径 4

(三)主动升级,研发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7

(四)引育结合,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地 9

(五)营造环境,产业配套体系日趋成熟 11

(六)适用培养,高科技“人才谷”逐渐形成 15

二、张江高科技园区具体产业发展分析 17

(一)集成电路产业 17

(二)生物医药产业 20

(三)软件产业 26

(四)文化科技创意产业 29

(五)金融信息服务产业 31

(六)光电子产业 32

(七)其它新兴产业 34

前 言

   高科技园区成立于1992年7月,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过十五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1999年实施“聚焦张江”战略以来,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张江园区实现了快速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迅速崛起,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完善,研发能力持续增强,正在成为创新创业的密集区域、高科技人才的汇集区域、高科技企业的富集区域,成为产学研一体化初具规模的高科技园区。

   2006年底,园区内经营企业达1123家,注册企业4862家: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981家,吸引外商投资总额亿美元;内资企业2881家,吸引注册资本亿元人民币。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人民币,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就达亿元。

园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70家,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活动经费投入达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项目突破1000个,其中进入成果应用阶段的科研项目达355个。

园区经认定的国家级、市级、浦东新区级研发机构88家,累计申请专利5594项,已授权专利1571项,其中2006年专利申请数量达2257项。

   06年随着“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射频识别产业化(上海)基地”等一批国家级试验区、试点园区和产业基地的相继成立,园区在国家高新区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稳步提升。

   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已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知名企业、中外企业研发中心的重要集聚地。

截止2006年底,园区内经上海市外经贸委等部门认定的外资研发机构总数为60家,占上海市总量的1/3强;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14家在园区设立了研发中心;进驻园区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20家。

   研发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形成了一批国家级的重大创新成果。

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园区有5家企业获得殊荣,其中,由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研制和开发的“展芯GSM/GPRS手机核心芯片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获二等奖的“冠脉药物洗脱支架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独立拥有该技术的第二个国家;宝信软件、飞田通信等共同研究的“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理论体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二等奖,该系统对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和道路运行效率,改善城市路网通行能力,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建设和谐城市交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参与研发的“曙光4000系列高性能计算机”也获得了二等奖,它实现了国产高性能计算机10万亿次研发与应用的“双跨越”,推动了中国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同时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成为我国国家网络最大的主节点,在我国网络建设中担当枢纽作用。

   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一批创新型企业已成为相关产业领域的领头羊。

中芯国际在全球芯片代工领域排名第三,且已掌握实验室45纳米芯片制造技术;园区内集成电路制造三巨头——中芯、宏力、华虹,2006年实现销售额亿元,占上海集成电路制造业的%,占全国集成电路制造业的%。

微创医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含药缓释血管支架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并已进入日本、欧洲、南美等多个国家;宝信软件占全国钢铁信息软件市场的45%;盛大网络和第九城市共同分享了国内网络游戏产业40%的市场份额。

企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使一批企业创始者、管理者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中芯国际董事长张汝京、宏力半导体董事长邹世昌、盛大网络CEO陈天桥、第九城市CEO朱骏、展讯通信CEO武平、微创医疗CEO常兆华等一批企业家成为各自行业的领军人物。

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06年中国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张江园区投资环境竞争力已入围五星级开发区之列,在政府与政策、产业氛围、服务环境、社会与自然环境等关键性要素指标上均排名第一。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为满足高端客户对特制建筑的强烈需求,园区开展“产业共性化需求与园区个性化特色兼具”的建筑产品标准研究。

同时,园区已引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点、浦东新区知识产权法庭,并成为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试验园区,从而为园区企业提供从接收专利到法律援助,以及情报检索、代理和配套等一系列服务。

   业孵化方面,园区出台各种支持政策帮助创新企业快速成长,积极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开展股份制改制,支持其上市。

一批创新企业从张江园区走出,在资本市场的孕育中快速壮大。

截止2006年底,园区内已有复旦张江、盛大、九城等11家企业先后在境内外上市。

   过去,园区以务实精神、创新服务,实现了人才、企业、研发等要素的集聚,形成了集成电路、软件和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繁荣发展,文化科技创意、金融信息服务、光电子、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茁壮成长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展望未来,园区将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借助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入实质发展阶段的东风,积极探索高科技园区区域合作创新、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塑造园区服务化、金融化、生态化的新特征,拓展新舞台,争创新优势,谋求新发展,向“下一时代高新技术产业的领跑者”的目标前进。

一、张江高科技园区整体发展情况

   1992年批准设立以来,伴随浦东开发开放国家战略的实施,园区逐渐肩负起引领国内高科技产业发展、塑造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实现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接轨、提升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能力的历史重任。

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园区各项经济指标不断跃上新台阶,涌现了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乃至世界级水平的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批在国内相关产业技术领域处于引领地位的科技企业,造就了一批引领高科技企业乃至行业发展的领军人物。

园区不断改革创新,面对研发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对城市功能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打造“科技城”的新目标;面对园区产业配套管理服务功能的新需求,张江集团提出了打造“服务集成商”的新战略。

(一)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张江模式”

   多年的发展,园区已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示范基地,产学研结合、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试基地,创新人才、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与辐射基地,与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服务基地,逐步形成了独有的“张江模式”。

   江模式”的核心特征可以概括为“一个平台、两大动力、两类资源和两种能力”。

通过政府与市场力量协调推动,充分整合国内与国外两种资源,园区形成了一个以研发创新和产业化为核心的产业孵化平台,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全程服务,走出了一条产业技术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正如美国园区经济研究学者罗杰斯所说,张江园区发展依靠执政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同时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形成开发合力,整合各种开发资源,形成了不同于“硅谷模式”的“张江模式”(如图1.1.1)。

   一个平台:

园区逐步构建了一个面向世界,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从研发创新到产业转化全过程服务的专业、高效的产业孵化平台。

形成了从提供公共配套服务到为产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多层次服务平台,形成了从园区级、省市级到国家级的多能级企业孵化平台体系,营造了良好的软硬件服务环境。

   两大动力:

“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合作协调,为园区高效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政府大力扶持是上海经济发展的独特模式,园区的发展也得益于政府广泛而有效的参与。

政府参与园区发展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资源的整合、服务的提供和角色的合理定位,更在于与市场运作保持一种动态的合作协调。

比如,为营造园区良好的资本环境,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园区科技资助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等来撬动更多的风险资金、私募基金等民间资本对高科技产业的关注和投入,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两类资源:

有效地整合运用国内和国外两类资源,是园区能够迅速实现功能转型升级、形成研发创新资源集聚的基础。

不同于国内其他高新技术开发区,园区的发展充分整合了国际上的产业、技术和研究资源;也不同于国外其它园区,园区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借助政府支持,集聚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例如,展讯的成功正是整合全球资源,构筑美国硅谷和中国大陆两地优势互为嫁接的“硅谷-大陆”发展模式的代表。

美国硅谷有成熟的技术、领军人物、经营管理模式和风险资本运作体系,中国大陆有巨大的市场、主要客户和质高量足的人才。

展讯把两者完美嫁接,创造了自主创新的奇迹。

   两种能力:

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转化能力是园区竞争力的主要体现。

得益于园区较完善的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资本化服务体系,园区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2006年,“张江创新指数”达到历史高点点,比2005年提高了点;一批研发成果已成功实现产业化,并成为行业领头羊;大量正处于产业化前夕的成果,也为园区竞争力的持续提升补充了后劲。

园区研发创新形成了强大的“磁吸效应”,以中兴通讯等为代表的国内企业研发中心,以GE、诺华、杜邦等为代表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以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国家高性能集成电路(上海)设计中心等为代表的国家级科研机构集聚张江。

(二)敢于领先,走出了与众不同的发展路径

   园区在发展过程中敢于突破,敢于领先:

率先从生产制造向研发创新升级,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率先构建面向自主研发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实现了创新资源的快速集聚;率先确立以技术引领为核心的企业培育目标,培育出一批技术领先和参与各类标准制定的企业。

1、以控制产业链高端为手段,走出通过培育研发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的道路

园区较早意识到研发创新的重要性,未雨绸缪,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升级,不断增强研发创新能力。

集成电路研发设计能力不断增强,已集聚了一批设计类企业,包括直接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的Fabless企业、设计服务企业、IP企业、EDA工具企业、样品测试分析企业、失效诊断企业和系统方案企业等,而且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芯片,如上海华虹的“交通一卡通”芯片和第二代身份证芯片、格科微的2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等都相继开发成功。

生物医药研发创新能力迅速增强,涌现出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如中信国健研发的我国第一个实现产业化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三维生物公司研发的“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H101”等。

2、以培育技术引领型企业为目标,走出了“以点带线,聚线成面”的产业发展道路

园区尤其关注技术领先、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关注参与国家、国际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这些企业形成了园区发展的一个个亮点。

以这些企业亮点为核心带动产业上下游的快速发展,形成“以点带线”的产业发展特色。

而这些各具特色的“产业线”相互交织,达到“聚线成面”的产业发展效果,提升了园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如宝信软件,不仅拥有多项专利技术,而且参与MES标准的制定,相关产品占据国内40%以上的市场,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发展,构筑钢铁软件方面的研发创新服务链;普元软件站在世界SOA架构的顶端,直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占据面向构件平台55%的市场;盛大网络和第九城市占据了国内网络游戏市场40%以上的份额,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运营管理模式。

3、以产业融合创新为突破方向,形成联系紧密的产业生态集群

园区在集中打造主导产业的同时,注重通过产业技术的融合创新塑造新兴产业优势,寻找产业突破方向。

园区在实现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金融信息服务、信息安全、文化科技创意、光电子、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与主导产业相互融合发展,形成紧密联系、互动发展的产业生态集群(如图)。

   目前,园区产业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三条产业发展主线并不断延伸扩展(如图):

一条是以芯片设计与制造为核心,跨越生物医药产业、射频识别、集成电路、光电子等产业领域,包含多媒体芯片、生物芯片、光电子、射频识别芯片等研发与制造的产业发展群;一条是以生物技术和医药研发为核心,包括现代中药、化学制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等研发创新产业发展群;一条是以软件为核心,跨越文化创意、软件、信息安全和金融信息服务等产业领域,包含网络游戏研发测试、软件开发设计服务、信息安全软件产品研发设计以及金融软件研发与应用的产业发展群。

图 张江园区产业融合发展示意图

(三)主动升级,研发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1、研发机构和评测平台集聚园区

园区拥有10多家国家级研发/评测中心和20多家上海市级和浦东新区级的研发中心和平台(如表)。

表1.1 园区拥有的国家级、省市级和区县级研发/评测中心

国家级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国家上海生物芯片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创新研究中心、上海光源中心、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北大和清华微电子中心、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学院等

上海

市级

上海新药研究开发中心、上海市检测中心、上海转基因研究中心、上海模式动物研究中心、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上海针灸研究中心、上海实验动物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

浦东

新区级

生物医药公共实验室、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中心、软件增值服务平台、上海动漫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开放式集成电路工艺研发平台、新药临床试验研究平台、上海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抗体药物产业化技术平台、普元EOS软件构件库等

 

2、外资研发机构云集园区

   2006年有10家外资研发机构落户园区。

截止2006年底,园区经上海市外资委认定的外资研发机构总数达60家,占上海市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14家在张江设立了研发中心。

落户园区的外资研发机构逐渐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研发机构独立化、大型化。

落户园区的外资研发中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占绝大多数。

在经认定的60家外资研发中心中,投资总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有23家,占%,其中通用电气(中国)研发中心投资总额达6700万美元,陶氏化学投资总额达7500万美元,尤其是2006年入驻的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投资总额达到9600万美元,是历年来园区引进的投资规模最大的外资研发机构项目。

二是研发活动全球化。

越来越多的园区外资研发中心将研发活动纳入其全球研发网络。

例如GE中国研发中心是GE集团全球三大研发中心之一,其研究成果主要提供给母公司及其它海外分公司;罗氏中国研发中心与集团的另外四个研发中心协同合作,致力于开发高质量的创新药物;法国施耐德电气中国研发中心是其全球五大研发中心之一;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的研究成果被纳入诺华全球研发中心网络中。

三是研发机构与地区总部共生。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结合在一起,以便为在中国的投资项目集中提供技术支持。

如:

霍尼韦尔将其在亚太地区总部从新加坡迁到上海后,不仅追加了投资,而且将亚太地区人力资源培训和配置中心、战略研究中心、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移师上海,GE、英飞凌、OTIS等也都如此。

陶氏、罗门哈斯、汉高等也将采用与地区总部共生的模式。

3、研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研发创新资源、企业孵化资源的加速集聚带来了研发创新产出的增长。

截止2006年底,园区累计申请专利5594项,其中获授权专利1571项。

2006年园区集成电路、软件和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合计达到2030个,不但扭转了2005年专利申请数量下降的态势,更是创出了历年专利申请量新高。

   截止2006年底,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项目总数达到1000项,其中进入成果应用阶段的科研项目达到355项,无论是总数还是增长幅度都创出了历年新高(如图),这意味着园区前期大量的研发投入逐步兑现为市场效益。

图 历年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项目情况

(四)引育结合,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地

   园区在积极引进技术领先型大企业的同时,更加注重自主创新中小企业的孵化培育,两方面的融合推进,成就了园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生态系统。

   截止2006年底,园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70家。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家,跨国企业地区总部平均投资规模达1819万美元。

2006年园区引进了俊茂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百度(中国)有限公司、朗盛化学(上海)有限公司和华虹国际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四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截止2006年,园区涌现出一批代表性自主创新企业,如中芯国际、展讯、盛大、银晨、微创等(如表)。

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张江园区共有5家企业获得殊荣。

其中,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研制和开发的“展芯GSM/GPRS手机核心芯片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微创医疗、宝信软件、飞田通信、超级计算中心等四家企业获二等奖。

表 张江园区代表性自主创新企业介绍

中芯国际

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业之一(在2006年芯片代工市场上排名世界第三),也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为全球客户提供微米到65纳米及更先进的芯片代工服务。

宏力

在高压技术领域居于领先地位,是目前业界唯一推出用于LCD驱动芯片的微米高压工艺的代工厂商。

其技术适用于目前广泛应用在手机等领域的小尺寸面板LCD驱动器芯片,具有低功耗、小尺寸的特性,能将LCD驱动IC集成在单芯片上,并实现高分辨率。

展讯

作为全球第一家成功研发出TD-SCDMA多模手机核心芯片的公司,展讯是中国高科技自主创新的标志性企业。

2006年占据国内的手机基带芯片市场10%的市场份额,展讯已经成为联发科、TI之后的第三大厂商。

“符合AVS标准和核心芯片开发及产业化”(展讯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TD-SCDMA核心技术与终端产品产业化”(展讯与海信)两个项目获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的支持。

从2004年开始,展讯已经连续3年获得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的支持。

盛大网络

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娱乐服务,包括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休闲游戏、棋牌游戏、对战游戏、无线游戏、动漫、文学、音乐等在内的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用户群的互动娱乐产品。

截止到2006年,盛大拥有亿的注册用户,是国内最大的网络游戏运营商和开发商之一。

宝信软件

在MES关键技术的研究方面共申请了十多项专利,制订了国家电子行业标准《制造执行系统(MES)规范》,使MES软件产品技术标准成为在市场上起支配作用的事实标准。

宝信拥有数十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在40%以上。

银晨智能

公司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人脸识别核心技术开发出了软硬件产品10余项,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人脸识别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

其中基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平台开发出的人脸检测和识别系统,是迄今为止全球首家推出的人脸识别专用嵌入式应用系统,“嵌入式人脸识别模块”已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

普元软件

公司成为面向服务的下一代软件架构SOA中“服务构件”与“服务数据”国际标准制定的参与者之一。

公司及产品的品牌在用户和合作伙伴中均排名国内第一,面向构件平台的市场占有率为55%,名列第一。

复旦金仕达

是中国最大金融软件开发商之一,其期货软件占全国市场的50%以上。

微创

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自己品牌和知识产权,独立系统开发、专业化生产经营微创伤介入医学产品的公司。

公司产品进入全国近600家三级甲等医院,普及率达到98%,其中火鸟系列产品占据国内微创伤介入产品1/3的市场分额。

中信国健

“益赛普”是我国第一个真正实现产业化并上市销售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标志着我国突破了治疗用抗体药物大规模生产技术瓶颈。

在通过国家药检局审批的11个抗体类国产新药中,有9个来自中信国健。

三维

公司研发出“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H101”,作为一个完全属于中国人的抗癌药物,H101创造了三个“第一”:

世界上第一个被准许上市的溶瘤病毒药物,国内第一个有望打进全球市场的生物一类新药,同时,它还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个体化的体内肿瘤疫苗。

迪赛诺

迪赛诺是国内最大的艾滋病药物生产商,拥有国内最全的抗艾滋病药物产品线和最丰富的抗艾滋病药物在研品种,占国际非主流市场的20%。

透景

致力于液芯-流式荧光技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是国内液芯技术的领导者,申请了5项国家专利以及2项国际专利,其基因和免疫诊断产品的研发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

   此外,得力于园区积极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开展股份制改制,支持其上市,一批创新企业通过园区完整的标准化服务流水线加工,从张江走出,在资本市场的孕育中快速壮大。

截止2006年年底,园区共拥有11家上市企业,其中中芯国际、盛大网络、第九城市、复旦张江等自主创新企业先后在我国香港、美国纳斯达克等资本市场上市(如表)。

表 园区上市企业一览表

序号

企业名称

上市地点

1

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主板上市

2

上海张江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主板上市

3

华通天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主板上市

4

中卫国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主板上市

5

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纳斯达克上市

6

上海第九城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纳斯达克上市

7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香港和纳斯达克两地上市

8

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香港上市

9

高知特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纳斯达克上市

10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主板上市

11

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主板上市

(五)营造环境,产业配套体系日趋成熟

   园区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如图),集聚了一千多家研发和生产型企业,以及88家经认定的国家级、市级、浦东新区级研发机构和14家高等院校分部及代表处,为园区研发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园区产业服务机构发达,集聚了9家市级(行业协会)、区级(协会)行业组织,构建了20多个产业平台,形成了10个专业孵化器。

1、基础配套日趋完善

   截止2006年,随着上海张江创新学院(正在申请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无线射频(RFID)产业(上海)基地相继揭牌成立,园区已拥有14个国家相关部委授牌的产业基地(如表),3个上海市级产业基地(如表),且逐渐形成了以产业基地为载体,实现企业集聚、服务功能集聚、产业资源集聚的发展特色。

表  国家级产业基地一览表

基地名称

所属部门

成立时间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

国家(上海)园

国家信产部

2005年6月

上海国家微电子产业基地

国家发改委

2004年6月

国家微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国家信产部

2004年9月

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

国家科委、国家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中科院、上海市政府

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