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160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苏教版

教学目标:

1.课前预习,了解文学常识、写作背景,积累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明确人物,理清结构,弄清线索,概括情节。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理清结构,弄清线索。

教学难点:

概括情节。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式。

重点突破方法:

抓住题目中关键词梳理线索,根据人线索和情节发展理清结构。

难点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筛选方法:

排除法、检验法和比较法。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采用提问式开门见山导入新课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来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

课文的作者是谁?

课文的体裁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这篇童话的写作背景(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段写作背景。

《皇帝的新装》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作品,写于1837年。

当时的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统治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级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了解学习目标

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二、预习检查

1.关于童话(请一位同学填空读一下这段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往往采用拟人的修辞,举凡鸟兽鱼虫,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诸如思想感情,使他们人格化。

2.作品作者(请一位同学填空读一下这段话)

本文选自《安徒生通话和故事选》,安徒生丹麦著名通话作家。

他一生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点鼠标)

3.积累字词(请一位同学填空读一下这些词语,其余同学认真听,有问题给纠正)最后全班齐读。

炫(xuàn)耀称(chèn)职妥(tuǒ)当呈(chéng)报钦差(qīnchāi)

滑稽(jī)称(chēng)赞陛(bì)下骇(hài)人听闻随声附和(hè)

赐(cì)给御聘(yùpìn)头衔(xián)爵(jué)士勋(xūn)章愚蠢(chǔn)

请四位同学分别说一下这些词语的意思。

最后全班齐读。

称职:

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

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随声附和:

别人说什么自已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不可救药:

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4.明确人物(请一位同学填空读一下这句话)

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有皇帝、骗子、百姓、老大臣、诚实官员、骑士、典礼官员、爸爸、小孩,主要人物有皇帝。

三、合作自学(看自学要求和内容;老师在黑板上画表格)

要求:

先自主学习,将学习结果写在学案上,再组内交流达成共识。

1.弄清线索

课文以“新衣”为线索,依次写了皇帝爱新衣,骗子织新衣,大臣、官员、皇帝看新衣、赞新衣,皇帝穿新衣、展新衣,小孩揭穿新衣真相。

2.概括情节

课文可以用“骗”这个字概括全部情节:

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3.理清结构。

引子

(1):

皇帝爱新衣(概述皇帝的特点)。

开端(2-4):

骗子织新衣(骗子诱骗皇帝上钩)。

发展(5-22):

大臣官员、皇帝看新衣、赞新衣(骗子施展伎俩欺骗大臣官员、皇帝)。

高潮(23-32):

皇帝穿新衣、展新衣(皇帝穿新衣游行的情形)。

结局(32-36):

小孩揭穿新衣真面目。

四、自学检查

1.线索、情节、结构三列表格各由一个组依据小组合作自学结果派代表上黑板填写。

2.其余组可以上黑板做出补充

五、交流研讨

全班师生已经达成共识的学习结果不再交流研讨,有争议的学习结果老师引导学生研讨,学生没分析理解到的老师点拨明确。

1.小结:

抓住题目中关键词梳理线索。

2.提示:

在这个故事中大臣、官员和百姓骗人是主要的呢,还是受骗是主要的?

大臣官员以讹传讹,百姓道听途说。

小结:

采用恰当的筛选方法:

排除法、检验法和比较法。

3.小结:

依据故事线索和情节发展理清结构;用主谓句的格式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六、当堂训练

1.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下面问题,然后小组合作完成下面问题。

2.课文第一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故事破题,介绍主人公;概述皇帝的特点,为下文骗子欺骗皇帝埋下伏笔。

3.全部用“骗子”作主语写几句话,重新叙述一下这个故事。

小组合作完成,代表发言。

4.这样叙述和课文相比有什么不足?

不能突出中心人物和主题思想。

(留下悬念,布置作业。

七、布置作业

那么骗子何以能够施骗成功,人们又何以受骗,小孩为什么能够揭穿骗局?

继续读课文自学后面的问题。

板书设计:

情节

人物

结构

线索

a

c(受)

皇帝

引子

(1)

B(爱)D(看、赞)E(穿、展)

A

新衣

(新装)

b(行)

骗子

开端(2-4)

C(织)

d(助)

大臣、官员

发展(5-22)

D(看、赞)

e(传)

百姓

高潮(23-32)

f(揭)

小孩

结局(33-36)

F(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找出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表现,概括人物形象,判断刻画人物形象所采用的方法。

2.根据人物形象深入理解课文故事情节,归纳主题思想。

3.拓展想象,强化对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重点:

概括、评价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刻画人物形象所采用的方法。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故事情节,归纳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与合作探究结合。

重点突破方法:

回顾以前的方法,利用曾经的学习经验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难点突破方法:

强调认真审“题”,采用恰当的筛选方法:

排除法、检验法和比较法。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采用提问式开门见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一节课了,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我来提两个问题。

凡是聪明的或者勇敢的同学一定会积极思考,主动举手。

(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依次写了什么?

请看着幻灯片回答。

(2)课文可以用哪个字概括全部情节,情节是怎样的?

请看着幻灯片回答。

下面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同学们认真看一看。

二、创设情境

接着这个“骗”字我再来问几个问题,同学们可要快速思考,仔细看书:

(1)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一下。

板书:

投其所好

(2)方案一:

[骗子能使人们相信并不存在的新衣是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骗子洞悉人们的心里,知道人们都不愿意被别人认为是怎样的人?

(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所以,骗子一上来就说“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并且当皇帝派去的老大臣和诚实官员在骗子的织布机上什么也没看到的时候,骗子又立即分别对他们说了什么?

(“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

”“您看这段布美不美?

”)由此可见,无论是对付皇帝还是对付大臣官员,骗子都是抢先下手制服对方。

用一个四字战术词语概括一下骗子的这一手段。

板书:

先发制人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是骗子施骗成功的关键。

骗子说的这句话是真话还是谎话?

好,我们来推理一下啊。

首先课文中的人们确实谁也没看见这衣服(因为它根本不存在,当然看不见),接下来如果课文中的人物确实都是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那么骗子的话就是真话;如果不是,那么骗子说的就是谎话。

方案二:

[骗子施骗成功的关键是他们说的哪句话?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骗子之所以能凭这句话轻而易举成功骗住人们,是因为他们

洞悉人们的心里,知道人们都害怕被认为是怎样的人?

(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骗子一上来就用“不称职”“愚蠢”抓住人们的软肋,让人们不敢和他们的骗局抗争,这在战术上叫什么?

板书:

先发制人

人们内心害怕的东西又很多,骗子为什么只用“不称职”“愚蠢”这两个词先发制人?

(也许学生说:

骗子知道人们最害怕被认为是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老师质疑:

骗子怎么知道的,课文中有这样的交代吗?

课文开头只说皇帝爱新衣,没说皇帝最害怕什么呀。

绕回来想想:

骗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谁说的?

(作者)作者在写作这个故事的时候已经知道人们不会看到骗子织的新衣,可是他却先安排骗子说“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就好比:

老师其实知道同学们肯定能回答对这个问题,但是在同学回答问题之前我却先强调凡是聪明的同学都能回答对这个问题,老师其实是想让别人知道同学们都是怎样的?

(聪明的)。

那么,作者其实一上来就想告诉我们课文中的人物是怎样的?

(不称职的或者愚蠢的人)]

课文中的人物都是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吗?

小孩不是。

小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天真率直,无私无畏)。

那就是说除了小孩,其他人都是不称职或者愚蠢的。

把这个“或”字换成“和”字行吗?

不行,百姓谈不上不称职。

那就是说除了小孩,其他人都是愚蠢的,而皇帝、大臣、官员是既不称职又愚蠢。

皇帝、大臣、官员、百姓除了愚蠢这个共同特点,还有没有别的共同特点?

(虚伪、自欺欺人)他们的不同之处又是什么?

课文运用什么方法刻画出人物的?

通过刻画人物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下面我们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三、合作自学(看自学内要和求容)

要求:

交流学案中“课前预习”结果,组内达成共识,完成学案中“课堂学习”。

1.皇帝、大臣、官员、百姓的“愚蠢”体现在哪里?

请在书上圈点批注。

2.皇帝、大臣、官员的“不称职”体现在哪里?

请在书上圈点批注。

3.皇帝、大臣、官员、百姓还有什么共同特点?

他们的不同之处又是什么?

请在书上圈点批注后归纳。

4.课文中的小孩为什么会说出真相,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5.课文采用什么手法或描写法刻画人物的?

6.概括课文的主题思想。

三、自学检查

老师点名,各组依据小组合作自学结果派代表上黑板填写表格。

其余组可以上黑板做出补充

四、交流研讨

全班师生已经达成共识的学习结果不再交流研讨,有争议的学习结果老师引导学生研讨,学生没分析理解到的老师点拨明确。

(一)人物形象

1.结合课文内容按照先分说再总说的思路,说说皇帝、大臣、官员、百姓的“愚蠢”体现在哪里?

(穿了这样的衣服我就可以……;皇帝对骗子描述新衣特点和功能丝毫不怀疑。

老大臣和官员看到空织布机后的想法和表现能说明他们愚蠢——换个说法体会:

“我的老天爷!

”他想,这原来是两个骗子,织布机上根本没什么衣服,他们是想骗走皇帝的钱财。

——我到底该不该和皇帝说实话呢?

要说实话皇帝不信怎么办?

助骗是小聪明,大愚蠢都相信骗子说的话,不认为新装不存在,而认为自己看不到。

2.结合课文说说皇帝、大臣、官员的“不称职”体现在哪里?

(“既不”,“也不”,“也不”,“除非”;“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穿了这样的衣服我就可以……”;老大臣认真听骗子的话,并背给皇帝,官员欺骗皇帝说“是的,那真是太美了”为人臣子不忠诚,欺骗、助骗。

愚蠢首先就不称职,皇帝不对国家、百姓负责,大臣、官员不对皇帝负责。

3.结合课文内容按照先分说再总说的思路,说说皇帝、大臣、官员、百姓的其他共同特点?

(看不到新装却还要赞美新装,心理想的和说得做的不一样是虚伪自欺欺人。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皇帝、大臣、官员、百姓各自还有什么别的特点?

(先派诚实的老大臣和官员去看新衣,狡猾;内心发抖却外表骄傲,外强中干。

大臣和官员助骗不敢说出事实是畏惧失去权、利——私心;百姓的“渴望”表明“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日后的生活中和工作中亲近谁,疏远谁了”庸俗势利;百姓不明真相、道听途说就开始传骗,愚昧无知;后来当小孩说出真相,百姓纷纷传“真”善良诚实、渴望真相。

5.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