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1292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业与乐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敬业与乐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敬业与乐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敬业与乐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敬业与乐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敬业与乐业》.docx

《《敬业与乐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业与乐业》.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敬业与乐业》.docx

《敬业与乐业》

年级

初三

学科

语文

版本

人教实验版

内容标题

《敬业与乐业》

编稿老师

靳育红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敬业与乐业》、考场作文的规范要求

二.重点、难点分析

《敬业与乐业》

知识目标:

①理解、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

②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③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能力目标:

①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②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生动有力的特点。

德育目标:

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①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②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考场作文的规范要求:

1.掌握最佳作文结构

2.了解作文评分标准

3.提高选材的能力

4.培养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

三.新课讲解

《敬业与乐业》

(一)词语积累:

断章取义:

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断,截取。

章,篇章。

不二法门:

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征引:

引用。

旁骛(wù):

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亵渎(xièdú):

轻慢,不敬。

强聒(guō)不舍:

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强聒,过分啰嗦。

不舍,不停。

敬业乐群:

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

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

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

梁启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三)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

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

这里讲的是针对性。

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

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四)整体感知:

1.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有哪些?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2.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

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

“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

(五)深入剖析:

1.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2.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

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

正如作者所言: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3.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

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

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4.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这种说法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

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关于“考场作文”

(一)佳作欣赏:

向中国人脱帽

记得那是12月,我进入巴黎大学。

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两个半钟头,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必须提出或回答问题。

问题或大或小,或轻松或严肃,千般百样无奇不有。

入学前,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向我介绍过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

“他留着大胡子而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

有时,他也提问,且问题刁钻古怪得很。

总而言之你得小心,他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做‘难堪’……”

我是插班生,进校时,别人已上了两个多月课。

我上第一堂对话课时,就被教授点着名来提问:

“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

我说:

“概括地讲,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

教授弯起一根食指顶了顶他的无边眼镜:

“我想您会给予我这种荣幸:

让我明白您的首长是如何工作的。

我说:

“概括一下来讲,我的首长发他愿意发的东西。

全班“哄”地一下笑起来。

那个来自苏丹王国的阿卜杜勒鬼鬼祟祟地朝我竖大拇指。

教授两只手都插入裤袋,挺直了胸膛问:

“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么?

班上当即冷场。

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

“先生,我没听清楚你的问题。

他清清楚楚一字一句,又重复一遍。

我看着他的脸。

那脸大部分掩在浓密的毛发下。

我告诉那张脸,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不明白“哪个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

“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

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

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地感受到那种突然冻结的沉寂。

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褐的灰的,骨碌碌瞪大了盯着3个人来回看:

看教授,看我,看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

“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

这是常识。

”我说。

马上,教授和全班同学一起,都转了脸去看那位台湾人。

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正视了我,连眼皮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来:

“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

这是常识。

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一片松动椅子的咔咔声。

教授先生盯牢了我,又递来一句话:

“你走遍了中国么?

“除台湾省外,先生。

“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

“政府不允许,先生。

“那么,”教授将屁股坐在讲台的一个角上,搓搓手看我。

“您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该是谁负主要责任呢?

“该是我们的父辈,教授先生。

那会儿他们还年纪轻轻哩!

教室里又有了笑声。

教授却始终不肯放过我:

“依您之见,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如今?

“教授先生,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一人做事一人当’。

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

”我说,也朝着他笑,“我没有那种权力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酿就的难题的资格。

我惊奇地发现,我的对话课的教授思路十分敏捷,他不笑,而是顺理成章地接了我的话去:

“我想,您不会否认邓小平先生该是你们的父辈。

您是否知道他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我想,如今摆在邓小平先生桌面的,台湾问题并非是最重要的。

教授浓浓的眉毛如旗般展了开来升起:

“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呢,在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

“依我之见,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是他最迫切需要考虑的。

教授将他另一边屁股也挪上讲台,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坐好,依然对我穷究下去:

“我实在愿意请教:

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

这儿坐了20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

我突然一下感慨万千,竟恨得牙根儿发痒,狠狠用眼戳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站了起来对他说,一字一字地:

“最起码的一条是:

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不会受到像我今日要承受的刁难。

教授倏地离开了讲台向我走来,我才发现他的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

他将一只手掌放在我肩上,轻轻说:

“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

”然后,他两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

“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下课。

出了教室,台湾同胞与我并排儿走。

好一会儿,两人不约而同地看着对方说:

“一起喝杯咖啡好吗?

(选自《视野》2002年1期作者钟丽思)

(二)作文结构:

(三)作文评分标准:

项目

分数及评分标准

书写

(10分)

10—9

8—7

6—5

4—0

字迹工整

标点正确

错别字1—2个

格式规范

字迹清楚

标点大体正确

错别字3—5个

格式规范

字迹不够清楚

标点错误较多

错别字6-8个

格式大体规范

字迹难以辨认

标点错误很多

错别字9个以上

格式不规范

内容

(20分)

20—17

16—13

12—9

8—0

符合题意

内容充实

中心明确

基本符合题意

内容具体

中心基本明确

不够符合题意

内容不具体

中心不够明确

不符合题意

内容空洞

中心不明确

表达

(30分)

30—26

25—21

20—16

15—0

条理清楚

结构合理

语言通顺,

偶有语病

条理基本清楚

结构基本合理

语言基本通顺,

有3-5处语病

条理不够清楚

结构不完整

语言不够通顺,有6处以上语病

条理不清

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

评分说明:

(1)评阅作文,按书写、内容、表达三项分别评出分数,三项之和即为作文的总得分。

(2)书写项:

档内四条要求中,一条不合要求,另一条稍有不足,分数向下调整。

两条以上不符合要求,降一档。

(3)内容项:

档内三条要求中,一条稍有不足,分数向下调整。

两条以上稍有不足,或有一条不合要求,降一档。

(4)表达项:

档内三条要求中,一条稍有不足,分数向下调整。

两条以上稍有不足,或有一条不合要求,降一档。

(5)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6)有草稿但未抄完的,应参考草稿评分,并酌情扣1-5分。

(7)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5分。

(四)2004年中考作文题目:

_________________需要我

要求:

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3.文中不能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五)满分作文:

生活需要我

我是一个平凡的女孩。

成绩平平,相貌平平。

为此,我曾经怨过上帝,为什么不赐给我一颗好脑袋、一张漂亮的脸蛋,却非要让我成为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

我认为生活需要与众不同,需要精彩,需要刺激,它是不会需要我这种人的,可是……

一天中午,我正咬牙切齿地对付一道几何题,同桌拿着一道物理题走了过来,说:

“哎,兄弟,谁不知道你物理题做得最多。

我这有一道题,贼难。

帮帮忙。

帮我做做,做完告诉我啊!

”说完就跑了。

我拿过题,哎呀,还真难。

不过,试一试吧。

我埋头苦干起来。

下午,我把我想了一中午的解题方法告诉了他。

他听完连连点头,说“你真棒。

我们物理小组就缺你这样的学生。

我们需要你,加入我们组吧。

”什么?

我一愣,同学需要我。

放学路上,路过一个垃圾桶,发现桶内空空。

可桶的周围却到处是垃圾。

我皱了皱眉,是谁这么不讲卫生。

我没有多想,蹲下,把那些脏东西一一捡起,扔进桶里。

过路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我也不去理会。

终于,都捡干净了。

我用手背擦擦脑门上的汗,站了起来。

这时,我感到有一只手拍在我的肩膀上,回头一看,是位戴着红袖标的老奶奶。

她用赞许的声音说道:

“姑娘,好样的。

现在的社会就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

”什么?

我又愣住了,社会需要我。

考完试以后,老师需要有人去帮忙算分,核对成绩,便找到我,问:

“你下午有时间吗?

”我刚想说下午要和妈妈去商店,可望见老师那信任的目光,我说:

“没问题。

”中午吃过饭,我就到了学校,老师高兴地说:

“这么早啊!

”我点点头,开始干了起来。

真累啊!

全年级那么多人。

算成绩算得我头都晕了。

不过我还是认真核对每一个分数,算完之后,老师拿过去核对。

核完之后,对我说:

“太谢谢了。

你干得真出色。

希望你以后常来帮忙。

我就需要你这样的帮手。

”什么?

老师需要我,我再一愣。

慢慢地,我发现,生活中其实有许多事,许多人需要我。

我渐渐明白,生活就像一个大花园。

它固然需要精彩,需要与众不同。

但若花园中全都是牡丹和芍药,那么花园也必定会失去那份多姿多彩。

我平凡得就像路边的野菊花,但我也会竭尽全力,用自己的那点灿烂去装饰生活这座大花园。

生活的花园除了要有雍容华贵以外,还更多的需要一点平凡,一点质朴。

生活需要我!

因为生活需要善良,需要乐于助人,需要有责任感的人。

(六)2005中考作文题目:

开端是(事情的)开头。

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端;清晨,是一日生活的开端。

万事皆有开端;开端蕴含希望……

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以“开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七)满分作文:

我和妈妈在同一把伞下走着,我的心中感慨万千……

一天下午,放学后天忽然变得乌云密布。

我刚一到家,只听“哗”的一声,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真幸运啊!

”我暗自庆幸着。

忽然,我想起今天妈妈上班时没有带雨具。

虽然妈妈坐公交车上下班,单是这样大的雨,单是从单位到车站这段路,就能把妈妈淋成“落汤鸡”了。

我给妈妈的单位打了个电话,得知妈妈今天要加班到七点多。

我望着窗外的雨,看样子一时半会儿这雨停不了。

我眼前忽然闪过以前妈妈给我送伞的情景……对!

我要去给妈妈送伞。

于是,我抄上一把雨伞,冲出家门。

很快,我乘上了妈妈每天都要坐的22路公共汽车,或许是由于下雨的缘故,由西四到新街口这条本不宽阔的马路变得更加拥挤。

车子走走停停。

我原来就有晕车的老毛病,这一折腾,我的老毛病又犯了。

我只觉得胃里翻江倒海一般。

我大口吸气,可越是这样越觉得憋闷。

我只觉得头重脚轻,胃里的东西往上涌。

终于到站了。

我赶紧下车,扶着路旁的一棵小树吐了……忽然,我看见我要换乘的27路车正驶向不远处的车站。

我真想再休息一会儿啊!

可是我又怕错过妈妈的下班时间。

我看看表,已经快七点了。

我不由握紧拳头,咬咬牙,向车站的方向跑去……

终于到了妈妈的单位。

我看到三楼有一间办公室还亮着灯。

我长舒了一口气,因为我知道那是妈妈所在的财务科。

我真想冲进去给妈妈送伞,可是妈妈的单位纪律严明,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入的。

我只好在寒风中等待妈妈。

阴冷的风打透了我单薄的衣服,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忽然,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妈妈!

我赶紧迎了过去。

“你怎么来了?

等很久了吧?

”妈妈笑着说。

“没有,就一会儿。

咱们赶紧回家吧。

我和妈妈就这样在同一把伞下走着。

看着妈妈脸上还未散去的笑容,寒冷和刚才晕车那种难受的感觉全都烟消云散了。

我不禁自问: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可是这种回报亲情、关爱父母的事情我曾做过几件?

大雨滂沱时我给父母送过几次伞?

当父母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时,我是否曾给父母端上一杯热茶?

那么,就让我把这件事作为一个开端,从此开始,多关心父母,回报父母吧。

我一边这样想着,一边把伞又向妈妈那边斜了一点。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40分钟)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有误的一项是()

A.“安其居,乐其业”是《老子》里的语句。

B.“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是《庄子》里的话。

C.“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是老子说的。

D.“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是梁启超说的。

2.根据课文填空。

《敬业与乐业》中,作者说:

“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

试举例加以说明。

3.下列用词造句有错误的一项是()

A.酝酿:

这次班会经过大家的充分酝酿,组织得非常好。

B.拮据:

她的性格十分内向,在陌生人面前常常拮据不安。

C.怂恿:

在朋友的极力怂恿下,我决定今年暑假去西藏旅游。

D.精致:

文具店里摆放着几个精致的笔盒,我很想买一个。

4.同样一句话,说话时重音不同,强调的意思也不一样。

按照括号里的要求,下面这个句子应该怎么说?

请你用着重号(·)给它标上重音。

A.你为什么这么高兴?

(询问原因)B.你为什么这么高兴?

(强调程度)

5.下面这个病句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请你改好它。

(每种改法只能改动一处,不得改变原意)。

近日,有关部门发出紧急通知,严禁一切猎捕、出售、收购果子狸和其他野生动物。

修改

(1)

修改

(2)

6.请把下面的一项关于乘飞机的规定压缩为一句话。

要求符合原意,不超过55字(含标点)。

乘坐国际民航班机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乘坐国内民航班机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

他们携带的行李物品,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

检查时间在登机之前。

经过有关部门准许的,可以免予检查。

7.下面的诗句中,体现诗人积极人生追求和无畏探索精神的一句是()

A.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莱蒙托夫《帆》)

B.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

(华兹华斯《咏水仙》)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二.语言运用

1.下列几则公益广告,从主观情感和客观效果看,用语不够得体的一项是()

A.把美丽留给大家共同分享吧!

——花坛寄语折花者

B.别对我动手动脚。

——树木寄语

C.抽烟有害身体健康。

——香烟寄语

D.我的形象全在你举手投足之间。

——墙壁寄语

2.把下面的内容放在A、B两种语言环境中转述,要求人称正确,语气准确,内容清楚。

1955年6月,科学家钱学森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了求救的呼声。

周恩来总理对此非常重视,立即指示,速将此信送给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指示他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

A.送信人对王炳南大使说:

B.王炳南大使不在,送信人对他的秘书说:

三.语言表达

1.根据语境,补全对话。

放学路上,甲乙丙三同学展开讨论。

甲说:

“现在的作业少了,时间多了,我可以随心所欲地看课外书了!

”乙说:

“时间多了难道只是给你看课外书的吗?

学生嘛,还是应该看课本!

”丙说:

“你们说的都太片面了。

我认为”(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个字)

2.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个字)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进入北京演出,它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剧的部分曲目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

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四.阅读

(一)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第二要乐业。

“做工好苦呀!

”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嘴边流露出来。

但我要问他:

“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

”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

难道又不苦?

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

他们的日子真难过。

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不愿意做逃得了吗?

到底不能。

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为什么呢?

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

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象球赛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孔子自述生平,说道: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

文中列举的四个理由是为了论述什么?

(用原文回答)

2.请举例说说这段文字的主要语言特点。

3.文中说“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

”你有过这种经历或体验吗?

请举一例说明。

4.你能为作者说的“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这个观点提供一两个例子吗?

5.对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所说的,你有什么不同想法吗?

请说出来。

(二)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在萧红墓前的5分钟演讲

郭沫若

年轻的朋友们!

讲演对于我倒不是件难事,然而要不多不少恰好“5分钟”,却使我感到困难。

而主席又只要我做“5分钟”的滩头讲演,让你们好早点跳下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