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0888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K12学习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K12学习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K12学习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K12学习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6.docx

《K12学习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6.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12学习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6.docx

K12学习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6

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6

八、(06上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求发展、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

这一概念的雏形是由美国学者赫钦斯提出的。

1968年他在《学习化社会》一书中提出的学习化社会理想,浸透着他古典自由主义的文化精神,是对当时教育上国家主义、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等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价值取向的批判性回应。

  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学会生存》的报告,采纳了赫钦斯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教育革新的“根本方向”。

较之赫钦斯对学习化社会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的理解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1986年,著名教育学者胡森的《再论学习型社会》,将“终身学习”看成是继续教育的一个主题,以应对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流动、失业以及“知识爆炸”等带来的挑战。

这些论述进一步提升了学习型社会概念在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方面的影响力。

这种从教育与变革社会的关系出发来看待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思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再次得到强调,认为终身教育是适应职业生活和个人发展的节奏和阶段的条件。

该书还使用了胡森所创制的“教育社会”的概念,突出每个人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有要学的东西和要做的事情,强调现代教育传播手段、职业生活、文化与娱乐活动的教育潜力,畅想“每一个人轮流当教员和学员”。

  998年,兰森教授在《处在学习型社会》一书中,将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

学习型社会是一个需要了解其自身特点和变化规律的社会,一个需要了解其教育方式的社会,一个全员参与学习的社会,一个学会民主地改变学习条件的社会。

他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末对学习型社会的新认识。

  5.下列对“教育社会”特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社会能够满足每个人为适应生活而不断学习以充实自己的需求。

  B.每个人都可以当教员,但首先需要当学员。

  c.学习可以通过各种非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

  D.现代教育传播手段、文化娱乐活动等发挥出比以往更大的教育作用。

  答案 B

  6.不同时期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1968年,《学习化社会》一书中提出的“学习化社会”的理想,包含着对当时教育上的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价值取向的批判。

  B.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把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和社会现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c.1986年,胡森从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等方面认识学习型社会,将继续教育的主题归结为终身学习。

  D.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采用胡森的“教育社会”的概念,强调学习型社会应利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促进人的终身学习。

  答案 c

  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赫钦斯以古典自由主义的文化精神提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对社会现实采取超然的态度。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鉴于当时的教育未能与社会相结合,从而提倡教育革新。

  c.胡森面对“知识爆炸”等对社会的挑战,提出要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来指导社会变革。

  D.兰森认为学习型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把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答案 D

  九、(06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

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与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

应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内容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

但是,从文化的民族性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推进作用和深远影响看,我们应当大胆肯定。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人合一思想是正确的,是非常有价值的。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的精辟的论述。

他说:

“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

”他还说:

“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

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

”“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的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

”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

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查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

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破坏自然,而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调整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也使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发展。

另一方面,自然界也不是主宰人类社会的神秘力量,而是可以认识、可以为我所用的客观对象。

这种思想长期实践的结果,是达到自然界与人的统一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

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自然环境被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有着防患于未然的重大现实意义。

  (选自张岱年等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5.下列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后形成的共识。

  B.它具有民族色彩鲜明、内涵丰富深刻而内容十分复杂的特点。

  c.它已经解决了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问题。

  D.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如何广泛地利用自然。

  答案 B

  6.下列对文中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阐述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协调统一的问题。

  B.提醒人们不要随意干涉自然界的惯常行程。

  c.认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可以具有一致性。

  D.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答案 D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有优于西方文化的地方。

  B.现代人重视和研究天人合一思想,是基于对现实及发展问题的思考。

  c.肯定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对其思想内容的全盘接受。

  D.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可解决当今世界因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答案 D

  十、(06北京)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天坛之美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

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邃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像。

  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

高、圆、清。

  “高”是天的一种特性。

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圆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

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天帝的象征。

  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体低矮,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圆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

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

  “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哲学境界。

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含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

  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

圆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清”是天的一种特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体现一种人格精神或艺术境界,例如清新、清真、清淡、清妙等。

“清”由“青”而来,通常我们称天是“青天”“蓝天”“苍天”。

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不论是天空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

“青”是祥和、安宁的象征,也体现了一种空灵的美。

  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深蓝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示出天的澄清、明朗。

反过来天的澄清、清朗,又与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唤起观赏者的审美想像。

  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的崇高、祥和、清朗的独特意境。

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

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造型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圆;故宫的颜色以红为重,而天坛则是幽静的青绿色。

天坛之美,耐人深思。

  (取材于杨辛《天坛》)14.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天坛的建筑风格是以气势高耸、铺天盖地取胜。

  B.故宫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的最高建筑,是帝王的象征。

  c.天坛的大量圆形建筑表现了中国古人生生不息的宇宙观。

  D.天坛的琉璃瓦采用蓝色,与蓝天相互融合,虚实相生。

  答案 c

  5.根据文意,下列对天坛建筑“高”这一特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渐次升高,表示对上天的挑战。

  B.节省占地面积,突出幽静之美。

  c.高入云霄,表达“羽化登仙”的愿望。

  D.突出崇高感,强化敬慕上苍的心情。

  答案 D

  6.作者从审美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请你根据提示的故宫的建筑特点,也从审美角度,用三个双音词概括一下故宫的建筑意境。

  答:

  ,

  ,

  。

  答案 雄伟(雄壮、雄浑……),威严(庄严、森严……),厚重(凝重……)。

  7.天坛大约有十万株树,你认为这些树木的作用与本文所概括的“高、圆、清”三点中的哪一点关系最大?

为什么?

  答:

  

  

  

  

  

  

  

  

  答案 与“清”关系最大。

大面积的树木突出了天坛青色的整体色调,同时增加了空灵之美

  十一、(05上海)阅读下文,完成1~5题。

  ①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

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②从技法上讲,剪纸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

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具备无限的深度和广度,其线条细如春蚕吐丝,粗如大笔挥抹。

不同的花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③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

然而真正繁盛起来,却是在清代中期以后,这是由于近代中国城市的崛起。

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子铰出为主,趣味质朴,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

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渗入其中,而且千家万户聚居在一起,相效成习,所需颇巨。

剪纸艺人为了省工,弃剪用刀,一刀多张,雕镂更加细致,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

这些民间艺术家创作的目的在于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在于为生活创造美好的形象。

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人生的艰辛,但对于世界都寄予了满腔的热情。

民间剪纸中,很少出现伤痕和眼泪,体现着民间艺术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对理想的追求。

由单幅剪纸组成的窗花图案,常见的题材有“吉祥喜庆”“五谷丰登”“贵花祥鸟”等,也有的表现戏曲故事或传统故事,还有一些表现动物、神仙、花卉等与节庆有关的内容。

它们虚实相生、简练鲜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然而,随着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代需要。

比如旧式窗格多,便有“窗越”(越过窗格的窗花)与“气眼”(窗户糊纸时留一孔,贴此窗花以便透气)等品种,虽然灵巧又优美,但在当今宽大的玻璃窗上则不再有用武之地。

再比如现代妇女多有社会职业,不善针线,作为刺绣用的剪纸“花样子”也就逐渐绝迹。

而且,旧剪纸模式较为单一,花样已显陈旧,如果总是“门花”一对,“肥猪拱门”,千载不变,便很难与现代家庭的气息和谐起来,现代人追求变化,对一成不变的事物失去兴趣。

任何实用的艺术,倘无需求便要消亡,若能顺时应变,自然获得新的生命。

  ④新兴的剪纸艺术,切合了现代人的社会心理与审美要求,尤其时下人们切盼富有,剪纸艺术投其所好,契合其心态,注重盼富、图利、求吉和祈安的内涵。

画面饱满,不避繁琐,反受欢迎,这也是目前人们的生活要求在审美心理上的反映。

此外,新剪纸增加了生肖内容的画面,龙蛇马羊,年年更换,甚至将传统的“马上进宝”图案也改为相应的生肖属相。

比如今年是鸡年,便是“金鸡进财”;明年是狗年,便改为小狗拉着装满财宝的车子跑来,成了“爱犬送宝”了。

这种生肖剪纸,让人感到既亲切又应时。

  ⑤新剪纸的另一特征,是借用一些其他艺术形式来丰富自己,使其面貌一新。

比如这几年兴起的国画样式的剪纸,从形式(中堂、条幅、扇面等)到内容(花鸟、人物、山水等),类似国画又不失剪纸趣味,使人感觉熟悉又新颖。

特别是在贴年画的传统风俗日渐衰落之际,剪纸艺人便将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年画图样刻成剪纸,如缸鱼、门神、婴戏娃娃等,这些工艺精美的剪纸就容易被接受,甚至招人喜爱。

  ⑥新剪纸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朝着精细化、高档化、豪华化发展。

新剪纸不仅雕刻要求精工,有的细若发丝,曲若流水,千变万化,而且以大红和金色的纸张为主要材料,配以彩纸衬托,艳丽多彩,益显华贵。

在设计上融入现代工艺设计趣味,具有时代性,与现代家庭的室内装潢能够协调起来。

那些高档和豪华类型的剪纸,不仅平添节庆气氛,更增加了室内的富丽感,受到现代家庭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特别是年年都有一大批新图样出现,加上彩色剪纸和“梅兰竹菊”等类似文人画的幽雅题材的画面,这对人们就更有吸引力了。

  .剪纸艺术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

  

  

  (

  )

  A.社会物质生活的需求

  B.社会艺术情趣的需求

  c.社会精神生活的需求

  D.社会价值取向的需求

  答案

  c

  解析 第一段首句有明显信息。

  2.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A.剪纸艺术遍及我国城镇乡村的主要原因是表现了劳动群众的聪明才智。

  B.民间剪纸中很少出现悲苦凄凉一类的题材是由于当时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c.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丰富多样的剪纸图案,其价值就在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D.传统剪纸中的窗花如“窗越”“气眼”等,已难以适应当今民居的窗户结构。

  E.第③段介绍了剪纸艺术的历史、题材,阐述了传统剪纸需要革新的原因。

  F.生肖属相是传统剪纸艺术的主要题材,如“金鸡进财”,让人感到既亲切又应时。

  答案

  DE

  解析 A项说法错误在原因上,可以查看原文第②段“由于剪纸的工具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B项说法错误也在原因上,原文第③段说:

“这些民间艺术家他作

  3.通观全文,剪纸艺术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是

  

(1)

  

  

(2)

  

  (3)

  

  答案

(1)能满足不同时代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

  

(2)工具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

  (3)从形式到内容不断革新。

  4.从全文看,民间剪纸在哪两方面“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

  内容:

  

  

  形式:

  

  

  答案

  内容:

表现了劳动者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形式:

追求丰富多彩的式样。

  5.你将受邀参加全国民间工艺研讨会,请就如何振兴剪纸艺术准备一份发言提纲。

  答:

  

  

  

  

  

  

  答案

  提示:

本题要求建议合理,措施可行,富有创意。

可以从保护和弘扬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写。

  比如:

①搞好民间工艺普查,②研究拟制保护政策,③开好民间工艺研讨会,④搞好民间工艺展览等等。

  十二、(04全国Ⅱ)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白鹤梁

  白鹤梁是一段长约1600米、平均宽约15米的石梁,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北面的长江中,因从前经常有许多白鹤栖息于梁上而得名。

白鹤梁多数时候隐没在江水中,只有在枯水期才显露出来。

从唐代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先人们以在石梁上刻石鱼的方法记录了长江的枯水位;石梁上还有许多诗文碑刻,也写到了石鱼出水的时间和石鱼距离枯水线的尺度等。

这些石鱼和碑刻是非常珍贵的水文资料,为探索过去1200年以来长江上游枯水期的发生和水量变化的规律提供了极其准确的科学依据,因此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加上白鹤梁上的题刻大多出自历代名家之手,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保留价值,白鹤梁因此成为三峡库区惟一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的表层由硬质砂岩和软质页岩组成,由于砂岩下的泥质岩容易被水流淘空,悬空的砂岩岩体容易蹦落或翻转,再加上风化、船只撞击等因素,因此尽管白鹤梁的石鱼和题刻保存尚好,但也开始出现一些环境地质灾害。

同时,白鹤梁的标高是138米,而三峡工程坝前水位将达到175米,白鹤梁在三峡工程最终竣工以后将永远沉没于水下,如此高的水位也将使它经受不住强大的水压而导致损坏。

如何保护白鹤梁成为水利专家们心中的一件大事。

  从1994年起,国家开始组织专家们为保护白鹤梁出谋划策,先后有天津大学、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建设委员会和武汉大学等提出了各种方案。

天津大学的“水下博物馆”方案认为,可以建一个密封的椭圆形双层壳体,罩在石梁上,人们可以通过隧道进入壳体内进行参观、考察和维护。

但是这一方案技术难度大,费用高,而且被放在水下几十米深的壳体要承受很大的水压,一旦破损,就会毁坏石梁,因此被否决了。

最后提交审议的是三峡建设委员会的方案:

将白鹤梁就地淤埋,等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有能力时再去发掘和利用,而在岸边水位变动区仿造一个白鹤梁。

  不知什么原因,向来与文物保护工作没有接触的葛修润院士被邀请参加了专家评审会,于是他在出差路过北京时专门去国家文物局查看了有关资料,发现即将接受评审的惟一方案不妥,实际上没有很好地实现保护文物的初衷。

葛院士在总结各种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新的方案。

新方案与天津大学的方案类似,不同的是天津大学采用的是有压容器,即罩住白鹤梁的壳体要承受很大的水压,而新方案是无压容器,即把过滤后的江水注入壳体内,使壳体内外的水压达到平衡。

这样技术难度小了,费用低了,最重要的是不再存在毁坏石梁的危险。

XX年2月13日,葛院士为白鹤梁专门度身定做的“水下宫殿”正式动工,白鹤梁也可以“永见天日”了。

  7.根据文意,下列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原因,错误的一项是

  (

  )

  A.古人在石梁上刻画的石鱼,记录了1200年以来长江的枯水位。

  B.石梁上许多古代诗文碑刻反映了石鱼的出水时间和距离枯水线的尺度。

  c.为探索长江上游枯水期的发生和水量变化的规律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D.石梁上反映长江水位的题刻大多出自历代名家之手,具有艺术欣赏和保留价值。

  答案

  D

  解析 根据原文“因此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加上白鹤梁上的题刻大多出自历代名家之手,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保留价值,白鹤梁因此成为三峡库区惟一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D项明显不是原因。

  8.根据文意,属于白鹤梁急需保护的理由的一项是

  

  (

  )

  A.白鹤梁上的石鱼和诗文碑刻所记载的水文资料可能会遗失。

  B.白鹤梁表层砂岩下的泥质岩容易被水流淘空,悬空的岩体容易蹦落或翻转。

  c.由于风化、船只撞击等因素,白鹤梁已经出现一些环境地质灾害。

  D.白鹤梁将会承受不住三峡工程完工后高水位所造成的强大水压。

  答案

  D

  解析 题干关键是一个“急需”,在A、B、c、D四个选项中,显而易见D项最“急需”。

  9.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白鹤梁平时都隐没在水中,每年在长江枯水期才露出水面一次。

  B.白鹤梁上的石鱼和题刻不但出自历代名家之手,而且是珍贵的水文资料。

  c.直到三峡工程开工的时候,白鹤梁上的石鱼和题刻保存得还算完好。

  D.“就地淤埋,岸边复制”也是保护白鹤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

  答案

  c

  解析 A项说“白鹤梁平时都隐没在水中”,而原文却是“白鹤梁多数时候隐没在江水中”,把“多数时候”

  改成“都”,把特称判断说成了全称判断,A项错误;B项说“石鱼和题刻不但出自历代名家之手”,而原文却

  是“题刻大多出自历代名家之手,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保留价值”,也扩大了范围;D项的“就地淤埋”是

  保护白鹤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而“岸边复制”不是保护白鹤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这是非常明

  显的;c项叙述和原文一致。

  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在三峡工程建成以后,即使在长江枯水期水库的坝前水位也将高于138米。

  B.天津大学的方案之所以被否决,最重要的原因是存在毁坏石梁的危险。

  c.在葛院士的方案中,人们可以进入罩在石梁上的壳体进行参观、考察和维护。

  D.除了葛院士的方案,其他各单位所提出的方案都不能使白鹤梁“永见天日”。

  答案

  D

  解析 根据原文“葛院士为白鹤梁专门度身定做的‘水下宫殿’正式动工,白鹤梁也可以‘永见天日’了”

  中的“也”字可以推出其他各单位所提出的方案有的也可以使之永见天日。

因而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