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0682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周礼》记载,周代设医师掌管国家的医药政令,负责王室和邦内疾疫的预防和治疗,每到岁终,医师根据医生的医疗成绩优劣,制定其级别和俸禄。

这反映了当时

A.医疗队伍出现等级分化

B.形成中央集权的医疗保障体系

C.医药政令得到邦国认同

D.医疗管理制度已达到较高水平

2.面对现实,先秦诸子有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

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家主张“兼爱”思想。

这主要反映了

A.先秦诸子主张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C.社会变革是先秦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D.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3.某校学生在对中国古代思想史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如下表格,其中推理严谨的是

人物

观点

结论

孟子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①先秦诸子均具有民本思想

朱熹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②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陆九渊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③陆九渊更加强调人的主观精神

黄宗羲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④体现了反封建的精神

 

A.①B.②C.③D.④

4.【最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一组漆器屏风,屏风上面有“孔子”“叔梁纥”“子贡”“颜回”等文字及孔子的画像。

据专家初步判断,此画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

据此,可以印证

A.孔子曾周游列国到过南昌B.儒家思想受到一定程度的推崇

C.西汉时人物绘画成为主流D.西汉书法开始进入到自觉阶段

5.董仲舒认为,只有人的结构能与天地偶合:

成人有骨366节,与一年的天数相符;大骨12节,与一年之月数相符;体内有五脏,与五行相符;外有四肢,与春夏秋冬四季相符等。

董仲舒的这一主张

A.意在强调天人合一B.合理解释了春秋大一统

C.是儒学的理论基础D.推动了儒学哲学思辨化

6.西汉中晚期,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

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

汉代这些举措

A.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B.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C.促使儒学地位进一步巩固D.纠正了西汉察举制的弊端

7.据《旧唐书》记载,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异儒”思潮,一些人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批判及创新。

如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摘掉了儒学经典头上的神圣的面纱,韩愈等人也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

这说明唐代

A.儒学主流地位严重动摇B.学术氛围比较宽松

C.儒学复兴运动广泛兴起D.儒学信仰有待重构

8.北宋僧人契嵩说:

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9.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

这表明了当时

A.劳动力过剩

B.轻视科技发明

C.雇佣制广泛存在

D.文化需求低迷

10.以下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就其变化的主要原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贞洁观念较为淡薄B.宋之前妇女社会地位相对较高

C.宋之后妇女的反抗意识增强D.明清时期道学家曲解理学观念

11.下图是江苏省苏州市树山村大石山顶上镌刻的“唯和呈喜”四个字,已有几百年历史。

四字合用中间一“口”,构思极其巧妙,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暗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利用篆书形变组合,蕴涵着天人合一哲学思想

B.将文字囊括于圆内,折射出儒家文化尚礼思想

C.以圆形方孔图构字,反映出商品经济异常活跃

D.四字合用一口构图,体现虚实挪让等艺术之美

12.如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

据此可知,元杂剧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13.李贽说:

“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

这表明他

A.主张个性解放B.具有平等观念

C.具有民本思想D.反对空谈义理

14.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

此类小说

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

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15.中国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列国,合纵连横,促使各国国君采纳建议。

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却善于演讲和辩论,促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

这种差异产生的直接因素是

A.地理环境B.政治形态C.经济形态D.文明程度

16.古希腊先哲设想:

有一批囚徒,自小待在一个地穴中,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

如果有人拉他走出洞穴,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

这一设想旨在强调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独立理性思考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D.美德即知识

17.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

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

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

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

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

但丁本意在于

A.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

B.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

C.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

D.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

18.在欧洲某一时期,高耸人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

据此推测,这种变化最早应该出现在

A.智者学派之前B.文艺复兴时期C.宗教改革之后D.启蒙运动前后

19.伏尔泰认为,上帝是世界这架机器的设计师和建造者,但是在一次创造活动之后,就不再干预世间的事务了,上帝命令一次,宇宙永远服从下去。

这说明他

A.是一个唯物主义者B.借助教皇挑战君权

C.主张强化世俗权力D.反对天主教会权威

20.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中提到”如有任何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保障生命,获得自由及追求幸福)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该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A.人民主权B.三权分立C.君主立宪D.自由平等

21.丘吉尔曾断言:

“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

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丘吉尔的此番言论主要是涉及

A.“慕尼黑阴谋”B.“恐怖的轴心”

C.“核恐怖平衡”D.“铁幕演说”

22.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

这一条约的签订表明

A.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B.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D.美国在亚洲维持原有战略

23.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

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

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24.有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而中国学者对此基本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

A.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B.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C.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D.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25.下表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据此判断

国别

1948年

1955年

1960年

1965年

1969年

1970年

美国

22.02

16.70

16.23

14.71

13.85

13.75

日本

0.45

2.18

3.22

4.50

5.90

6.20

西欧共同市场

11.72

20.48

23.64

25.93

27.99

28.57

英国

11.05

8.72

8.12

7.16

6.25

6.25

(注:

西欧共同市场为法、德、意、比、卢、荷等六国)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相对衰落B.西欧进出口增长速度最快

C.日本经济逐渐处于出超地位D.英国的经济发展较为平稳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历史上的“大一统”发生了几次巨大的变化。

以下仅举两例。

第一是周秦之变。

东周“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

诸子百家思考的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回归一个稳定的政治秩序。

孔子用“礼”维护了社会整合的基本纽带,培养了大一统文明担纲者“士”,用“史”凸显了审判罪恶的特有方式,萃取了礼乐文明的基本价值“仁”。

老子强调“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治大国若烹小鲜”“以天下心为心”“以无私成其私”。

法家擅于君权的运作,主张严刑峻法。

秦朝建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编户齐民、车同轨、书同文,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交通、文字大一统,构建了中华文明大一统的基本框架。

但是秦朝的文化整合没有做好,这个任务留给了汉朝,董仲舒构建了天下——天子——天命的神学系统。

汉武帝“推明孔氏、表彰六经”,巩固了大一统。

第二是唐宋之变。

汉朝之后,儒家经典成为选官依据,手抄成本较高。

豪族投资文化,建立起累世经学甚至累世公卿。

但豪族士大夫祖尚浮虚,不堪重任。

李唐一族“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华颓废之躯”而崛起。

但如何瓦解豪族势力?

如何真正大一统?

这是科举制度建立的逻辑,也开启了中国的平民时代。

但唐宋世风也面临了一个新问题:

佛教的兴盛,士大夫崇尚虚无主义,以至于“儒门淡薄难收拾,天下英才归释式”。

宋代世大夫寻找的答案一是“祛邪”,重振礼义廉耻;二是“扶正”,学习佛教精密的形而上学体系,建立儒家生活方式的哲学基础。

中华文明之所以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过流的文明,是因为文明的内核有一个政治的外壳来守护,那就是“大一统”的传统。

——节选自李勇刚《中华文化要义——大一统》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周秦之变与唐宋之变本质区别,并概括先秦诸子的应对之道。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初在思想上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并分析三者的本质差异。

(3)如何理解“中华文明之所以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过流的文明,是因为文明的内核有一个政治的外壳来守护,那就是‘大一统’的传统”这一观点,并用史实说明。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女性发型是女性特征的象征。

解开头发,就有了色情意味……如果在自己家里这样,倒是无所谓的。

可是在私人领域以外,就得把它藏好。

因为他就好像承载着家庭的秘密和神圣,这些都与别人无关。

(意大利)装饰品中使用最多的是假发。

……人们认为太阳光能把头发变成这种颜色,所以许多女人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会整天在露天中度过。

……乡间妇女也在这方面和城市姊妹们争妍。

——摘编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等

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我是一个人,这个头衔比君主还要高些。

原因是:

神未曾创造君主,神唯有创造人,使我成为一个人。

——马丁•路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所述历史现象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

(3)请对以上材料归纳一个主题,并用史实说明。

28.观察、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与雅典学院(柏拉图创办的自由讲学机构)的创办几乎同时,在遥远的东方,也有一个类似的学术机构,叫稷下学宫。

稷下是齐国都城一座城门的名字,究竟是南门还是西南门,有待继续考证。

稷下学宫和雅典学院虽然相隔万里,却有很多相似之处:

两者都以地名命名,创办时间接近,运行方式也相差无几。

——余秋雨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图文中所反映的学术活动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周代有专门的官职来负责医药事务,还有针对医师的考核政策,由此可以看出在医疗管理制度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故D项正确。

材料强调根据医生的医疗成绩优劣制定不同的级别和俸禄,而不是医疗队伍出现等级分化,故A项错误。

中央集权不符合史实,故B项排除。

邦国认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排除。

2.B

【详解】

社会变革过程中,一方面生产力发展,社会在进步;但另一方面战乱频仍,礼崩乐坏,原始的民主制度、人道主义和仁爱精神不复存在。

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孔子等人复古情结的社会根源,故排除A,B项符合题意;百家争鸣是社会变革的直接反映,而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与材料主题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

材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强调人的主观精神,故C符合题意;以单个的孟子的民本思想认为先秦均具有民本思想是以偏概全,故A不符合题意;以朱熹的本体论就判定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是不当的,应该以朱熹糅合其它理学家的思想,凭借朱熹思想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而得出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的结论,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体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没有上升到反封建的高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

屏风上的字与画都与孔子有关,说明孔子地位很高,间接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故B项符合题意;南昌有孔子画像与孔子到过南昌没有必然联系,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比较各类绘画,不能得出西汉时人物绘画成为主流的结论,故C项不符合题意;魏晋起,书法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董仲舒认为人体的结构与天地运行规律相符,这是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这一主张是为了辩护“君权神授”,维护天子地位,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尊崇统一的观点,无法体现出“春秋大一统”,故B不符合题意;董仲舒的思想是早期儒学的发展,故C不符合题意;宋明理学推动了儒学哲学思辨化,是儒家思想成熟的阶段,D不符合题意。

6.B

【详解】

结合所学,汉武帝设立太学等尊儒的系列措施,虽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但也限制了其他学术思想的发展,本质上是思想专制的体现,故排除C,B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可知,太学人数变多,反映的是精英教育的扩大,而不是走向世俗化,故A不符合题意;太学教学内容以儒学经典为主,察举制以才德为标准选官,太学与察举制相联系,都有利于巩固儒学的统治地位,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详解】

唐中期面临佛道的冲击,儒学内容需要重构,材料中的“异儒”毕竟不是逆儒或反儒,异儒的文人士大夫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业已僵化的儒学进行了怀疑、批判、修补以及创新,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抛弃儒家的基本伦理规范,其目的是使儒学能以新的面貌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故D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汉以来,儒家主流地位一直稳固,A项不符合题意;学术氛围体现在政府对学术研究的政策和态度,材料体现不出政府的态度,B项不符合题意;“异儒”思潮不是儒学复兴运动,C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从题目和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的能力。

材料中二者“同归于治”,体现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合流,佛教受儒学影响,主动适应社会,A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朝,B项错在“开始”;当时占据社会主流思想的儒学,C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D项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三教合流

9.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最常用的印刷技术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说明当时劳动力是过剩的,排除A;材料是轻视科技成果的使用而非重视科技发明,排除B;明代才有雇佣制,排除C;随着市民阶层的壮大,宋代时代的人们的文化需求强烈,排除D。

10.D

【详解】

明清时期,理学走向极端,对妇女的精神毒害造成节妇烈女人数特别多,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秦朝的节妇烈女人数,所以不能说明秦汉时期贞洁观念较为淡薄,故A不符题意;受宗法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故B不符合题意;受理学对妇女的影响,宋之后妇女的反抗意识并不增强,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详解】

四字合用中间一“口”,显示了虚实、挪让、屈伸的文字艺术和书法之美,D项符合题意;从材料图示可以看出,是利用了篆书进行形变组合,具有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但无法体现天人合一,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唯和呈喜”字样是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以和为贵,社会和谐的思想,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通过圆形方孔构字看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故C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A

【解析】

认真观察图片信息,第一个人物,头戴软巾诨裹,着长衫,腰扎带,脚穿袜,口中含着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正在吹哨,当为副净色;第二个人物,头戴软巾,着长衫,敞胸露腹,腰系带,裹腿穿袜,左手托一鸟笼,当为副末色;第三个人物,头戴幞头,身着圆领长袍,腰系带,手拿一幅立轴画,上身微俯,似在讲述剧情,当为末泥色;第四个人物,头戴东坡巾,穿圆领长袍,前襟掖起,露出双膝,右手捧一物,左手指着戴展脚幞头的人,作对话状,当是引戏色;第五个人物,头戴展脚幞头,身穿圆领大袖袍,左手执笏,右手握笏,正在倾听他人说话,当为装孤色。

由此可知,图中的图案体现了杂居中的不同角色,说明此时已经有了明确的角色分工,故A正确;京剧是由徽剧和汉调演变而来,故B错误;杂剧是以文学、戏剧、诗歌、音乐为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故C错误;杂剧主要取材于民间生活,故D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古代文学的发展••元杂剧

点睛:

本题以古代杂剧砖雕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学艺术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考查到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本题图片资料来源于河南偃师县宋墓杂剧砖雕拓片,《都城纪胜》中说:

“杂剧中,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角发乔,副末色打诨,又或添一人装孤。

”据此记载,与雕像砖五个角色形象相印证,可以看出宋代杂剧艺术中的角色装扮及其演出的大致情况。

13.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按照万物一体的原理,社会上根本不存在高低贵贱的区别。

老百姓并不卑下,自有其尊贵的地方;王侯贵族并不高贵,也有其卑贱的地方。

材料里未涉及个性解放,也未谈到封建礼教,所以,排除A、C两项;D项也属于李贽的主张,揭露道学家的丑恶面目,但与本题无关,可排除。

因此答案为B。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李贽思想

14.C

【详解】

一定时期的文学总是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价值观,出现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仁”、“忠”、“义”等社会价值观念,故C正确;材料不涉及反封建礼教的信息,排除A;明清小说里的“仁”、“忠”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理学思想不同,排除B;“仁”、“忠”等和民主思想无关联,排除D。

15.B

【详解】

从材料“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可见纵横家说服的对象是君主,由材料“智者学派却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可知古希腊实行民主制度,民众参与政权,故C符合题意;地理环境会对思想发展有影响,但不是中国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与古希腊的智者学派主张差异的直接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经济形态是中国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与古希腊的智者学派主张差异的根本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战国时期的中国和古希腊都是奴隶社会,不存在文明程度的高低比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B

【详解】

“洞穴之喻”是柏拉图在《国家篇》中描述的对人类知识的基本想象。

洞穴中的世界对应可感世界,而洞穴外面的世界则对应理智世界,囚徒被拉出洞穴的过程则类似于通过教育而获得启蒙的过程。

此材料强调理性的重要性,故B项符合题意;A是强调主观感觉是判断万物的依据,故A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C不符合题意;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美德即知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D

【解析】

“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看出当时教权驾凌于世俗政权之上,“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

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表明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故D正确,A错误;B、C不是材料的本质意图,排除。

18.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冷峻阴沉的建筑风格被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所取代,表明建筑设计注重人的感受,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理念,反映了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现实生活,故B项符合题意;智者学派之前,以神灵的观点看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均晚于文艺复兴,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读材料可知,伏尔泰并不反对上帝,而是反对天主教会,所以不符合唯物主义的含义,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是反对教皇的权威,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说上帝不在干预世俗权力,没有强调世俗权力的强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上帝在一次创造活动之后,就不再干预世间的事务了。

”信息说明伏尔泰反对教会干预世俗权力,故D项正确。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伏尔泰的主张

20.A

【详解】

材料“如有任何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保障生命,获得自由及追求幸福)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权力的分配问题,没有涉及政体问题,故BC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自由平等的人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C

【解析】

【详解】

二战后美苏都拥有核武器,都能够给对方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美苏双方因核武器而产生恐怖平衡,并未爆发大规模冲突,二战后的世界局势处于相对和平的局面,故C符合题意;“慕尼黑阴谋”是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的一项绥靖政策,它助长了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气焰,故A不符合题意;“恐怖的轴心”指以德国为首的法西斯集团,但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力量大于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故B不符合题意;“铁幕演说”是挑起西方国家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D

【详解】

材料“1960年”“删除了驻日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内乱”“保留了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体现出美国对日政策的“友好性”,这本质上服务于美国原有的“遏制苏联”战略,故D项符合题意;美日同盟受到冷战的影响呈现增强趋势,而不是削弱,故A不符合题意;B、C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故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3.A

【解析】

在两极对峙时期,法国与中国建交,法国总统访问苏联并发表联合声明,这些说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A正确;“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指的是欧盟的成立,故B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故C错误;外交政策的变化是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法国改善与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是出于本国国家利益的需求,不可能改变战略目标和价值取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