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四号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0640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轨道交通四号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轨道交通四号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轨道交通四号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轨道交通四号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轨道交通四号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轨道交通四号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轨道交通四号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交通四号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轨道交通四号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轨道交通四号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0编制依据

武汉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一期线网管理服务中心工程施工图及图审、设计交底等文件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建筑工程计算手册》

1工程概况

武汉市轨道交通四号线线网管理服务中心工程位于武汉市规划铁机路与中北路延长线交叉路口的西南侧,西南侧为居住用地,东北侧十字路口地下设地铁4号线铁机路站,建筑占地面积2.7公顷,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

该工程基础为桩承台基础,依照后浇带划分为五个施工区域,分别为A座地下室(I区)、B座地下室(II区)、西侧纯地下室(III区)、A座裙房一(IV区)、东侧纯地下室(V区)。

承台尺寸多为1.6mx4mX1.25m、4mx4mX2m、5mX5mX2m。

其中A、B座主楼地下室各设2个扇形(局部有不规则)交通筒筏板:

A1#、A2#交通筒筏板,周长约68m左右,厚度均为2m,砼方量约为140m³;B1#交通筒筏板周长67m左右,厚度2m,砼方量约为134m³;B2#交通筒筏板周长81m左右,厚度2m,砼方量约为200m³;地下室底板500、450mm。

底板、承台砼强度等级C40,防水等级P8。

底板平面概况及分区详如下图所示:

上述承台及交通筒,任意截面尺寸均大于1m,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范畴。

在本工程施工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砼内部温度,降低砼水化热,避免砼内部温度裂缝的出现,为此须进行砼的配合比优化设计、砼的浇筑组织、过程质量控制、砼的温度监控以及砼的养护,必须有周密、科学的计划措施,确保大体积砼的施工质量。

2施工准备工作

2.1技术准备

提前做好技术方案,并报监理审批;同时做好施工技术交底。

做好砼配合比的试配工作:

设计要求砼有抗渗防裂、缓凝、早强、微膨胀等特点,首先优选原材料,优化配合比,配合比在浇筑砼前一个月进行试配;要求砼塌落度控制在16-20cm之间,初凝时间大于16h,抗渗等级P8。

2.2材料准备

2.2.1原材料

底板砼选用的水泥要求具有抗渗性好,泌水性小,水化热低的特点,为减少水化热,降低砼的内外温差,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水泥出厂在库房存放10d后才可使用,并进行取样试验。

砼内掺加Ⅰ级粉煤灰、S95级矿粉,可增加砼的和易性和泵送性,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有利于施工,粉煤灰、矿粉的性能指标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石子:

石子的压碎指标对砼的强度有直接影响,选用压碎指标低的石子,选用碎石5—20mm,且级配良好,含泥量小于1%。

砂子:

选用中砂,细度模数为2.5—2.8为宜,含泥量小于3%,级配良好。

2.2.2外加剂

选用缓凝高效减水剂、HEA微膨胀和聚苯烯纤维(0.9kg/m3),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缓砼的初凝时间,延缓砼水化热的释放,避免砼浇筑时间过长留下施工缝,提高砼的早期强度,使浇筑后的砼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足以抵抗温度应力的必要的抗拉强度。

掺加的外加剂可提高砼的抗渗性能,具有微膨胀、缓凝、抗渗的性能。

所用的原材料,供应方必须备料充足,保质、保量。

2.3机械设备准备

本工程每栋楼基础筏板施工时配备3台HBT80型砼输送泵(其中一台备用)、3台汽车泵(其中1台备用),砼运输车24辆,平板振动器2台,砼振捣棒20台(其中5台备用),其他小型机械若干。

2.4人员准备

砼浇筑过程中将配备管理人员16人、砼工60人、电工2人、机修工2人。

3施工部署

3.1总体施工考虑

根据设计要求及总体施工进度计划,本工程筏板基础砼浇筑一次完成不设置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

根据现场道路考虑,A座自A-9轴退打至A-1轴,B座自B-1轴退打至B-9轴,西侧纯地下室自b-1轴退打至b-8轴,A座裙房一地下室自a-7轴退打至a-1轴,西侧纯地下室自c-9轴退打至c-1轴。

施工期间,依照设计留置温度收缩后浇带、沉降后浇带。

4施工工艺及要求

4.1砼的制备

砼的制备质量与匀速连续的供应是保证大体积砼的施工质量的关键,为此由砼搅拌站供应砼,搅拌站要求其计量、搅拌等系统均由微机控制,工艺先进,搅拌效率高,确保砼的质量稳定、匀质。

搅拌站应采用统一的原材料及配合比,确保砼的性能一致;运输上要保障有足够的车辆,交通要保证,确保砼的运输畅通无阻;输送泵应具备相应的泵送能力,不能因泵送能力不够而滞留罐车。

混凝土采用商品砼,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泵送。

在浇筑一个月前,由项目部根据施工计划向商品砼供应中心提供原材料及配合比,浇筑砼前下达砼浇筑联系单。

我单位实验员现场监控,确保按配比施工。

4.2砼的运输

底板砼的运输主要分为地面运输和施工平面就位,为保证砼在运输过程中不产生离析现象,保证按规定的坍落度和砼初凝前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浇筑和振捣,具体方案如下:

地面运输:

采用24台砼搅拌运输车,在砼供应中心装入砼后,运输过程中,利用搅拌筒内的两条螺旋叶片对砼进行慢速转动拌合,以防止砼离析。

到达施工现场时搅拌筒反转,可迅速卸出砼。

施工平面内运输:

各栋楼底板浇筑采用3台HBT80型砼输送泵(其中一台备用)

、3台汽车泵(其中1台备用)作为砼输送动力,由泵管输送至浇筑部位,随后进行机械振捣施工。

用钢管搭设砼泵架,铺设砼泵管至建筑物后,用钢筋焊接支架架立泵管,泵管弯头处要将其固定牢固。

砼运输时间应尽量缩短,从搅拌结束到入泵时间不宜超过90min,如发生运输时间过长而发生坍落度损失过大时,应采用相应措施处理(如追加外加剂)。

4.3砼浇筑方案

3.3.1结合现场道路及现场临时加工场的布置情况,采用地泵输送混凝土,汽车泵配合施工,主楼区域砼浇筑方向见下图:

为防止冷缝出现,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施工时采取斜面分层、依次推进、整体浇筑的方法,使每次叠合层面的浇注间隔时间不得大于16h,小于砼的初凝时间。

要求施工队做好准备,结合现场具体浇筑实际情况调动,要求一定确保每一下料口混凝土能很好地覆盖上层已浇筑的混凝土,避免形成冷缝。

4.3.2地泵弯管支设

4.3.3浇筑总体要求

底板砼采用“斜面分层、连续推进、自然流淌、一次到顶”的砼浇筑方法。

每个泵负责一定宽度范围的浇筑带,各泵浇筑带前后略有错位,形成阶段式分层退打局面,以达到提高泵送工效,简化砼泌水处理,确保上下层结合良好。

4.3.4混凝土的振捣

砼振捣采用振动棒及平板振动器相结合的办法,砼表面在钢筋下时采用振动棒振捣,砼面在钢筋以上时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

机械振捣棒振捣时,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均匀振捣,插点要均匀排列,插点采用并列式和交错式均可;插点间距为300~400mm,插入到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约50~100mm,振捣时应依次进行,不要跳跃式振捣,以防发生漏振。

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30s,使砼表面水分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

砼须在浇筑20—30min后进行第二次复振。

振点布点要均匀,以防止过振和漏振,振捣要密实,以砼不再下沉,不冒气泡为准,振动棒要快插慢拔,以300mm间距为宜。

振捣器插入下一层的深度不得小于50mm,使上下层砼结合紧密。

砼浇筑后在初凝前要进行一次振捣,排除砼因泌水在细骨料和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对钢筋的握裹力,以增强砼密实度、强度及抗裂性。

砼振捣时在止水钢板两侧等特殊部位均要细致捣实,并不得过振。

根据砼泵送时自然形成的流淌斜坡度,坡度1:

6,其流淌距离约为12m,分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cm,每4h覆盖一次,在每条浇筑带前、中、后各布置3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砼的卸料点,振捣手负责出管砼的振捣,使之顺利通过面筋流入底层,第二道设置在砼的中间部位,振捣手负责斜面砼的的密实,第三道设置在坡脚及底层钢筋处,因底层钢筋间距较密,振捣手负责砼流入下层钢筋底部,确保下层钢筋砼的振捣密实。

振捣手振捣方向:

下层垂直于浇筑方向自下而上,上层振捣自上而下,严格控制振捣棒的移动距离、插入深度、振捣时间、避免各浇筑带交接处的漏振。

具体砼振捣方法如图:

4.4混凝土的泌水和表面处理

3.4.1混凝土泌水的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采用大流动性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上下层施工的间隔时间较长(一般为3~4h),经过振捣后上涌的泌水和浮浆易顺着混凝土坡面流到坑底。

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泌水现象尤为严重,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脚接近顶端模板时,应改变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即从顶端往回浇筑,与原斜坡相交成一个集水坑,另外有意识地加强两侧模板外的混凝土浇筑强度,这样集水坑逐步在中间缩小成小水潭,然后用软轴泵及时将泌水排除。

3.4.2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尤其采用泵送混凝土工艺),其表面水泥浆较厚,不仅会引起混凝土的表面收缩开裂,而且会影响混凝土的表面强度。

因此,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要认真进行表面处理。

处理的基本方法是在混凝土浇筑4~5h左右,先初步按设计标高用长刮杠刮平,在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再用木抹子压实进行二次收光处理,经14~16h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二层草袋(3cm)充分浇水湿润养护。

4.5混凝土养护

4.5.1养护时间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6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

该工程为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

4.5.2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方法

采用外蓄内散综合养护措施,限制表层砼热量的散失。

将根据砼的配合比及施工期间的气温,计算确定砼的保温层,确保砼的内外温差小于25度,采用塑料布间隔草袋的保温层,形成多层空气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随砼的浇筑顺序,及时封上塑料膜作为密封层,防止砼热量散失,使之表面湿润,然后铺上二层草袋。

在砼降温过程中,有控制地加强保温层,控制砼的降温速率。

塑料布间要搭接严密,用5cm宽胶带封口且不得有裸露部位,封住水分,保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草袋要迭缝,骑马铺放。

4.6试块留置

底板工程量大,质量要求高,技术难度大,材料种类多,试块留置必须满足按照现行相关规定(试块除满足现行规范留置28d标准养护试块及同条件试块外,同时应按规范要求留设砼抗渗试块)并各部位试块要做明显标识,分别堆放。

砼试块成型必须用振动台成型,取样严格按规范执行

4.6.1砼抗渗试块

取样要求:

连续浇筑每500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块,每增加500m3应增留一组,不足500m3留一组,且每项工程不少于两组;

4.6.2砼抗压试块

取样要求:

对预拌(商品)砼用于交货检验砼取样;每100m3相同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少于一次,一个工作班拌制的相同配合比的砼不足100m3时,取样也不得少于一次;同时规定当在一个分项工程中,连续供应相同配合比得砼量大于1000m3时,其交货检验得试块为每200m3砼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6.3关于结构实体检验的同条件试块

4.6.3.1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方式和取样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同条件试件所对应的结构部位或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单位等各方共同选定;

2)对砼结构工程中的各砼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3)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块,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砼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4)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

4.6.3.2同条件养护试件应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进行强度试验。

等效养护龄期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试件强度相等的原则确定。

4.6.3.3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及相应的试件强度代表值,宜根据当地的气温和养护条件,按下列规定确定:

1)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d时所对应的龄期,0℃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2)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代表值应根据试验结果按现行国家标准《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确定后,乘折算系数取用;折算系数宜取1.1。

5特殊部位施工要点

外墙、消防水池施工时,外墙施工缝留置在底板板面标高以上300mm处。

施工时要求先浇筑底板处的砼,待此处砼初凝之前进行浇筑外墙、消防水池,并进行二次振捣均匀,防止墙体出现施工冷缝。

6专业配合施工要点

地下室底板施工阶段,安装工程主要做好防雷接地、水电预埋管的配合工作,

并做好土建安装的交接记录。

7质量验收标准

7.1外观质量

主控项目

7.1.1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一般项目

7.1.2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7.2尺寸偏差

主控项目

7.2.1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量测,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一般项目

7.2.2现浇结构和混凝土设备基础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7.2-1和表7.2-2的规定。

检查数量:

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

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对电梯井,应全数检查。

对设备基础,应全数检查。

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基础

15

钢尺检查

独立基础

10

墙、柱、梁

8

剪力墙

5

垂直度

层高

≤5m

8

用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5m

10

全高(H)

H/1000且≤30

用经纬仪、钢尺检查

标高

层高

±1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全高

±30

截面尺寸

+8,-5

钢尺检查

电梯井

井筒长、宽对定位中心线

+25,0

钢尺检查

井筒全高(H)垂直度

H/1000且≤30

经纬仪、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8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置

预埋件

10

钢尺检查

预埋螺栓

5

预埋管

5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

15

注:

检查轴线、中心线位置,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混凝土设备基础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坐标位置

20

钢尺检查

不同平面的坐标

0,-2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平面外形尺寸

±20

钢尺检查

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

0,-20

钢尺检查

凹穴尺寸

+20,0

钢尺检查

平面水平度

每米

5

水平尺、塞尺检查

全长

1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垂直度

每米

5

经纬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全高

10

预埋地脚螺栓

标高(顶部)

+20,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中心距

±2

钢尺检查

预埋地脚螺栓孔

中心线位置

10

钢尺检查

深度

+20,0

钢尺检查

孔垂直度

10

吊线、钢尺检查

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

标高

+20,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中心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带槽锚板平整度

5

钢尺、塞尺检查

带螺栓孔锚板平整度

2

钢尺、塞尺检查

注:

检查坐标、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8质量保证措施

8.1控制好砼施工的要点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对混凝土中的温度场进行分析,并根据气温、使用的材料和现场条件进行热工计算,确定浇筑顺序、浇筑方法、保温或隔热养护措施和时间、测温方法,保温或隔热养护、测温人员的安排,以及出现异常情况的预案措施等,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

8.1.1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一般宜在较低温条件下进行,即最高气温≤30℃时为宜。

气温>30℃时,应周密分析和计算温度(包括收缩)应力,并采取相应的降低温差和减少温度应力的措施。

8.1.2对于混凝土的施工过程的控制,可依据大体积混凝土内在质量控制系统所得到的实测曲线,对保温、养护措施进行适时的调整,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应小于25℃。

8.1.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根据整体连续浇筑的要求,结合结构尺寸的大小、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斜面分层法,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的底层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质量。

8.2砼入模温度的控制

为了便于砼的温度控制,入模温度控制是第一步。

降低砼的入模温度首先要降低砼的原材料温度。

水泥应储藏7d以上,并应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确保不用热水泥搅拌砼;砂子、石子应避免太阳曝晒,严禁使用高温的砂石;搅拌用水最好采用低温地下水。

降低入模温度其次要防止外界的热量传入输送过程的砼。

应尽量缩短罐车在烈日下的曝晒时间,输送泵及导管应进行遮阳处理。

8.3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8.3.1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不出现质量事故,施工前应周密计划,统一协调,使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

8.3.2混凝土浇筑应注意使中部的混凝土略高于四周边缘的混凝土,以便使经振捣产生的泌水向四周排出,以减少混凝土表面产生的浮浆。

8.3.3在整个浇筑期间,各工种都要设专人加强对钢筋、模板、塔吊预埋铁件的看管,防止走动。

8.3.4混凝土泵管架设要牢固,并考虑好人行走路线。

8.3.5浇筑混凝土前,施工队放线人员应在钢筋上做好混凝土标高的控制标志。

有墙筋时,在墙筋上放出标志,无墙筋时,可在底板上皮筋加焊一根Ф12钢筋用以放线。

8.3.6混凝土表面二次抹压后应进行扫毛处理。

8.3.7为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时出现冷缝,要求施工队派专人看管流淌在低洼处的混凝土,必要时插上小旗,已使其在初凝前得到及时的覆盖。

9安全保证措施

9.1.夜间施工必须有充分的照明,并有专人指挥、协调混凝土浇筑工作和安全工作。

9.2.使用振动器的作业人员,穿胶鞋,戴绝缘手套,使用带有漏电保护的开关箱。

9.3.严禁用振动棒拨钢筋和模板,或将振动棒当作锤使用,使振捣棒头受到损坏。

9.4.用绳拉平板振动器时,拉绳要求干燥绝缘,振捣器与平板保持紧固,电源线固定在平板上。

9.5.混凝土泵输出的混凝土在浇捣面处不要堆积过量,以免引起过载。

10成品及环境保证措施

10.1混凝土浇筑完成将散落在模板上的混凝土清理干净,并按方案要求进行覆盖保护。

雨期施工混凝土成品,按雨期要求进行覆盖保护。

10.2混凝土终凝前,不得上人作业,按方案规定确保间息时间和养护期。

10.3如下道工序施工堆放油漆、酸类等物品,应用桶装放置,施工操作时,应对混凝土面进行覆盖保护。

10.4底板完成后不得随意开槽打洞,在混凝土浇筑前事先做好预留预埋。

10.6不得重锤击打混凝土面。

11突发事件的处理

对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混凝土连续浇筑的突然事件,我们应做好充分的预防、准备工作:

11.1因整个底板的混凝土浇筑时间较长,本地天气生变化较快,故应做好充分的防雨工作。

11.2为防止因偶然事件引发施工现场全面停电而造成混凝土无法连续浇筑的现象发生,施工前应设法与供电中心联系。

11.3为防止施工期间发生振捣棒损坏而影响施工质量,施工前每一下料口均应配有2台备用的振捣棒。

12底板大体积砼电子测温方案

为了正确地了解砼内部温度变化情况,对底板砼温度实行24h连续监测,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及时采取措施,测温点选择在有代表性的埋设测温点,每2m设测温点一组,每测点上、中、下三层,同时需测设的有大气的温度、砼的上部温度、中间部位温度及下部温度。

本工程承台、筏板基础厚度为2000mm,属大体积砼,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砼内部水泥水化热难于释放,必然要产生高温,为了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必须对砼内的温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使其内部温差最大不超过25摄氏度;本工程采用

电子测温器人工测温,其热传感器预埋在砼中,无需脱离被测砼,采用计算机辅助,实时显示出被测各部位的温度历史曲线、实时数据,同时根据历史曲线可以看出温度发展趋势,实时指导砼的保温、养护工作,为确保砼的施工质量提供有力的依据。

测温点设置的原则:

选择有代表性、体积大的位置设置测温点,在空间分布及结构类型上均要考虑到。

具体见下图:

此工程用电子测温仪测温,电子测温仪侧测温导线及感应端头在砼浇筑前埋入测温位置,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同时还能测量砼入模温度。

本工程采用建筑电子测温仪测量混凝土内部温度。

温度传感器分三层布置,平面位置布置测点见布置图,每个测点分别布置在每层砼底部、中部及上部,以测量底板内部及表面温度。

传感器导线穿20mmPVC管,以防止浇筑砼时振捣棒对导线的破坏,影响测温的正常进行。

测温仪温度传感器详细埋设方式见下图:

说明:

1、采用电子测温器对底板混凝土进行测温。

2、电子测温器导线穿PVC管,在距离承台底部0.1m、1m、1.9m处开孔(即测温器感应端埋设高度),保证测温器感应段外露。

PVC导管出板面标高约50cm。

3、上、中、下三股导线应与感应端一一对应,并做好标示标签,以免混淆。

4、导管底部不得接触承台垫层。

测温器感应端不可接触承台包括支撑马凳钢筋。

测温制度:

在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来临前期每2h测一次;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来临后期(24h内)每4h测一次,再后期(浇筑后72h)6~8h测一次,同时应测大气温度。

所有测温控均需编号,进行内部不同深度与表面温度的测量,测温工作应让懂技术、责任心强的专人进行测温记录,交技术负责人阅签,并作为对砼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混凝土测温记录表样表附后)。

13砼热工计算

自约束裂缝控制计算书

依照商混站提供配合比,本工程采用的C40P8混凝土设计配合比如下:

每立方米混凝土各材料用量

水泥

FA

UEA-W

WLH-5

重量配比比例

175

340

85

40

630

1075

10.23

依照建筑施工手册

计算混凝土最高水化热绝热温度:

Th=MCQ/Cρ

其中MC——每立方混凝土水泥掺量,依照配合比为340kg/m3;

Q——每千克水泥水化热,本工程采用42.5#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查表得Q=335kj/kg

C——混凝土比热容在0.84~1.05kj/(kg·k),一般取0.96kj/(kg·k);

ρ——混凝土质量密度,取2400kg/m3;

计算得Th=49.44℃

计算混凝土3d、6d、9d、12d、15d的水化热绝热温度:

Tt=MCQ(1-e-mt)/Cρ

其中e——常数,为2.718;

T——龄期(d);

M——经验系数,取0.2~0.4

计算3d、6d、9d、12d、15d的水化热绝热温度:

当t=1T

(1)=49.44X(1-2.71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