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大同杯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解答.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4041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95年大同杯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995年大同杯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995年大同杯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995年大同杯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995年大同杯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95年大同杯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解答.docx

《1995年大同杯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95年大同杯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解答.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95年大同杯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解答.docx

1995年大同杯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解答

上海市第九届初中物理竞赛(1995年)

初赛解析

说明:

1.本试卷共50道单选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40道题,每分题2分,第二部分10道题,每题4分,全卷满分120分。

2.答卷时间为90分钟。

3.考生使用答卷纸,把每题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答卷纸相应空格内,不填或填入不正确的均不得分,考试完毕只交答卷纸,试卷可以带回。

第一部分

1.关于常数g=9.8牛顿/千克,正确的理解是

(A)1千克质量等于9.8牛顿;(B)质量为9.8千克的物体所受重力为1牛顿;

(C)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顿;(D)9.8牛顿的力可以化为1千克。

【C】mg

解:

在地球上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而不是1kg=9.8N,故A、B错误.

质量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所以C正确

质量是9.8kg的重力,重力为9.8kg×9.8N/kg,不是1N,所以D不正确.

故选C

2.关于平衡力,正确的说法是

(A)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它们就是平衡力;

(B)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们就是平衡力;

(C)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平衡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D】一对平衡力的条件是: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科学史上最先用实验测定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

(A)帕斯卡;(B)托利拆里;(C)伽利略;(D)牛顿。

【B】著名的托利拆里实验

4.重力为O.6牛顿的物体可能是

图1

(A)一枚砂子;(B)一只鸭蛋;(C)一只大公鸡;(D)一头羊。

【B】O.6牛顿约为60g,

5.某密闭容器内盛有一部分水,如图1所示放置时,水对底部压强为p1,容器对桌面压强为p2,当把容器倒置放在桌面上时:

(A)p1值、p2值都不变;(B)p1值、p2值都增大;

(C)p1值、p2值都减小;(D)p1值、p2值中一个增大,一个减小。

【C】水对底部压强为p1=ρgh,容器对桌面压强为p2=W/S

当把容器倒置放在桌面上时,h变小,S变大

6.某种矿砂质量为m,倒入量筒中,使矿砂上表面水平,刻度显示的读数为V1,再将体积为V2的水倒入盛有矿砂的量筒内,充分搅拌后,水面显示读数为V3,则矿砂密度为

【B】倒水是为了精确求出矿砂的体积,根据体积和重量就可知道密度。

V1是没有用的,因为矿砂中间有空气,不是真实体积。

密度为m/(V3-V2)

7.甲、乙两个实心物体,质量相同,把它们投入同一种液体中,结果,甲物体漂浮在液面,乙物体悬浮在液体中,这说明

(A)甲物体所受浮力比乙物体所受浮力大;

(B)液体密度比甲、乙两物体密度都大;

(C)甲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比乙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大;

(D)甲物体密度比乙物体密度小。

【D】由于质量相同,所以浮力:

乙=甲,由于甲物体漂浮,乙物体悬浮,所以密度:

乙>甲

体积:

乙<甲

8.在图2中,凸透镜不动,一个物体由a向b逐渐靠近的过程中,始终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像,而且像不断变大,由此可以判断

图2

(A)透镜焦点在a点左面;

(B)透镜焦点在a、b之间;

(C)透镜焦点在b、O之间,而且bO>f>bO/2;

(D)透镜焦点在b、O之间,而且bO>f>0。

解:

A、如果凸透镜的焦点在a的左侧,当物体在ab点之间,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虚像,光屏上不能接到.不符合题意.

B、如果凸透镜的焦点在ab之间,当物体在焦点和b点之间,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虚像,光屏上不能接到.不符合题意.

C、如果凸透镜的焦点在O~bO/2之间,当物体在ab点之间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从a向b逐渐靠近的过程中,物距减小,像不断增大.凸透镜的焦距范围太小.不符合题意.

D、如果凸透镜的焦点在O~b之间,当物体在ab点之间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的实像,从a向b逐渐靠近的过程中,物距减小,像不断增大.符合题意.

故选D.

 

图3

9.足够大的平面镜前有—个直线状的物体,该物体与平面镜既不平行,又不垂直,如图3所示。

我们在平面镜前任一位置观察该物体的像,不可能看到的形状是

(A)一个点;(B)一条比物体短的直线段;

(C)一条与物体等长的直线段;(D)一条比物体长的直线段。

解: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所以能看到最长的线段长度是它本身的长度,而不可能看到一条比物体长的直线段.

故选D.

10.墙基地面上有一盏灯S,墙面前3米的地面上有一个平面镜,如图4所示。

为使地面灯光能照到墙面上离平面镜入射点O距离为6米的地方,平面镜与地面夹角应是

(A)20°;(B)3O°;

(C)45°;(D)6O°。

11.如图5所示的双金属片,上面是铜,下面是铁,ab段平直,bc段向上弯曲,a端固定,现对双金属片均匀加热,可能产生的形状是图6中的

图5

图6

【A】铜、铁两种金属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其中铜的热膨胀系数较大,双金属片受热时,会向膨胀不明显的铁片弯曲

1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以上说法都不对。

【D】物体吸收热量,不一定温度一定升高(如等温过程,吸收热量转为对外做功)

物体的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进而改变其温度。

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增加,内能增加

13.一个密闭金属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20℃的水,现在对容器加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如果加热前容器内水的上方为真空,那么水的沸点可能低于100℃;

(B)如果加热前容器内水的上方是1标准大气压的空气,水的沸点一定等于100℃;

(C)如果加热前容器内水的上方是2标准大气压的空气,则水的沸点一定高于100℃;

(D)以上三种说法中,有二种说法是错误的。

【B】

解:

A、加热前容器内水的上方为真空,就没有气压,水的沸点可能低于100℃.不合题意.

B、加热前容器内水的上方为标准大气压的空气,加热过程中,气压变高,水沸腾的温度肯定会高于100℃.符合题意.

C、加热前容器内水的上方是2标准大气压的空气,气压变高,沸点变高.不合题意.

D、不合题意.

故选B.

14.使用冷暖空调的密闭轿车玻璃上,无论盛夏还是严冬,都有小水珠凝结。

实际情况是

(A)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内表面;

(B)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外表面;

(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内表面,冬天凝结在外表面;

(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外表面,冬天凝结在内表面。

【D】夏天开空调,车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

室外的水蒸气遇到较为低温的玻璃窗,自然就液化成小水珠。

冬天情况相反,冬季外界温度低于车内温度,由于玻璃接触车外冷空气,温度也低于车内温度,所以内壁凝结水珠

15.氧分子的体积大约是

(A)10-30米3;(B)10-20米3;

(C)10-10米3;(D)10-40米3。

【A】分子的尺寸大小为10-10米,体积为直径的立方,即10-30米3

16.绝缘体和导体的导电能力相差很大,最本质的原因是

(A)绝缘体中原子周围的电子较少;(B)导体中自由电子较多;

(C)绝缘体内自由电荷很少;(D)导体电阻较小。

【C】导电能力的强弱与物体中自由电子的数量有关,绝缘体内自由电荷较少(绝缘体上的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17.正常工作的电子手表中,电流大约是

(A)几个微微安;(B)几个微安;

(C)几个毫安;(D)几个毫微安。

【B】

图7

18.图7中电阻R1与R2串联,Uac=25伏,Uab=5伏,R2=40欧,R1的阻值是

(A)5欧;(B)10欧;

(C)15欧;(D)8欧。

【B】I=(Uac-Uab)/R2=(25-5)/R2=0.5,R1=Uab/I=5/0.5=10欧

19.与图8所示实验线路相符合的电路图是图9中的

图8

图9

【D】

20.一个标有“12V,O.2A”字样的小灯泡,为了使它在24伏电压的电路上正常工作,必须

(A)设法再找一个同样的灯泡,并联起来使用;

(B)串联一个2.4欧的电阻;

(C)并联一个60欧的电阻;

(D)串联一个60欧的电阻。

【D】小灯泡电阻为R=U/I=12/0.2=60欧,串联分压

21.某人百米赛跑成绩是14秒,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进14米,平均速度是7米/秒;第二阶段用时9秒,平均速度8米/秒。

第三阶段的平均速度约是

(A)6米/秒;(B)5.5米/秒;(C)4.7米/秒;(D)3.2米/秒。

【C】t1=14/7=2s,t2=9s,t3=14-9-2=3s

S1=14m,S2=V2t2=8*9=72m,S3=100-14-72=14m,

V3=S3/t3=14/3=4.7m/s

 

22.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大。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距离s和在某金属管道内传播同样距离所需时间之差为t,且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则声音在该金属管道内的传播速度是

【A】设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为v1,由题意得:

t=s[(1/v)-(1/v1)],解得:

v1=sv/(s-vt)

23.图10中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木块上置有铁块而保持平衡。

把木块用一轻而短的细线与铁块相连,并将铁块投入水中,

(A)铁块与木块将一起沉入水底;

(B)木块仍漂浮在水面上,但水面高度略有上升;

(C)木块仍漂浮在水面上,但水面高度略有下降;

图10

(D)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水面高度不变。

【D】由受力分析和力的平衡,铁块放入水中后,铁块受到向上的浮力,绳子中的拉力小于铁块重量。

故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减小,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小,而减小部分正好是铁块排开水的体积。

24.大气压强为p0,球形马德堡半球的半径是R,球体表面积S=4πR2,要把这个抽成真空的马德堡半球拉开,拉力至少是

(A)4πR2p0;(B)2πR2p0;(C)πR2p0;(D)πR2p0/2。

【C】F=PS,其中S=πR2为马德堡半球垂直于拉力方向上的投影面积

25.一列长为s的队伍以速度V沿笔直的公路匀速前进。

一个传令兵以较快的速度v从队末向队首传递文件,又立即以同样速度返回到队末。

如果不计递交文件的时间,那么这传令兵往返一次所需时间是

【D】由题意:

(v-V)t1=L(`1)

(v+V)t2=L(`2)

解得:

t=ti+t2=

26.冬天冷风从正北方向吹来,一位学生骑自行车由西向东行驶,他会感到

(A)风从左前方吹来;(B)风从右前方吹来;

(C)风从左后方吹来;(D)风从右后方吹来。

【A】画矢量图V风-人+V人-地=V风-底可得V风-人为向西南方向

27.图11中所示是光线通过半圆形玻璃砖的光路图,正确的光路图是

图11

【A】

解:

A、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过入射点作法线传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此图符合光的折射定律,故本选项正确;

B、当光垂直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方向不变,但图中光线发生了偏折,故本选项错误;

C、当光垂直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方向不变.这部分正确,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但图中光线没有发生变化,故本选项错误;

D、当光垂直从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方向不变.这部分正确,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