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初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0235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初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语文初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语文初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语文初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语文初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初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

《人教版语文初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初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初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

人教版语文初一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1.(10分)阅读《孙权劝学》片段,完成后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①卿言多务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解释下列画线字词。

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即更刮目相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说说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则故事又带给你哪些启示呢?

 

二、默写(20分)

2.(20分)请根据对话中的相关信息,按要求完成题目。

       某小组同学在语文探究课上对于古典乐器进行了梳理,请你帮忙把内容填完整。

       (组长):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之一,其独具特色的古典乐器也一直受到国际友人的青睐。

大家在语文学习生活中知道了哪些独特的乐器呢?

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哦!

       (小樱):

羌笛——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主要在中国西部,已有2000多年历史,主要用于独奏。

边塞诗中常见,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①          。

       (小楠):

喇叭——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是唢呐的俗称。

上细下粗,多用铜制成,音色明亮,音量大,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

如王磐《朝天子·喇叭》: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②          ,        。

       (小佳):

琴瑟——琴与瑟均由梧桐木制成,带有空腔,丝绳为弦。

古人发明和使用琴瑟的目的是顺畅阴阳之气和纯洁人心。

如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③       。

《诗经·关雎》也有记载:

④      ,琴瑟友之。

       (晓东):

琵琶——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

“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招待朋友的奏乐,⑤          ,胡琴琵琶与羌笛。

       (小樱):

我查了资料,知道了“芦管”和“玉笛”的关联。

“芦管”也叫“芦笳”,纳西族吹奏乐器,擅于演奏速度较慢、缠绵悱恻、哀伤动人的乐曲。

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⑥          ,一夜征人尽望乡”,而“玉笛”也只是笛子的美称,并不真的是用玉做的。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⑦          ,散入春风满洛城”。

       (小佳):

我还发现了“箜篌”、“胡笳”等乐器……

       (组长):

看来大家都收获颇丰啊,怪不得古人经常会在宴饮之时都会有音乐助兴。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所以后人才会用“丝竹”指代⑧     。

如刘禹锡《陋室铭》“⑨        ,        。

       大家以后可以多多交流,分享更多有意义的……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3.(15分)阅读《“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一文,回答各题。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时人们的生活:

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

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

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

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晴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

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

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

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43%。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

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

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

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

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有媒体评论称:

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

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⑨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1)选文开头由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写起,有什么作用?

 

(2)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3)《奇妙的克隆》一文中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请以手机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粥里春秋

陆建华

       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

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三月播种。

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

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虫。

       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

天热闷人,他们说:

“好!

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

”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

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

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

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

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千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

“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生见粥多矣!

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

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

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

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

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

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

“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

“我不饿!

我不饿!

”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

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

他们哪里会“不饿”?

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

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

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

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

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录女:

“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

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1)对《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

请用四字词语填空。

刚刚懂事,(      )→年龄稍大,(      )→上大学时,(      )。

(2)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

  

①阅读第七段,展开想象,写出村民们笑笑之后会说的话。

天热闷人,他们说:

“好!

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

”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说:

“____________。

②第九段哪些细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

 

(3)下列对文章语言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段“小心翼翼”写出村民劳作的仔细,“均匀”写出撒种动作的细致,二者各有侧重。

          B.第四段描写村民稻田插秧,仿佛“栽插在青天之上”,劳动的场景富有诗意,充满美感。

          C.第八段,邻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过一般”,表现了他喝粥时专注而且陶醉的神态。

          D.第十段中孙儿“严肃地批评”孙女的那番话,简直就像一位长辈在教育晚辈,颇有童趣。

(4)文章以“粥里春秋”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四、名著导读(20分)

5.(10分)名著阅读。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

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

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

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

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个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

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

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

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家当然无从深入。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1)傅雷在信中与儿子讨论艺术时,发表了什么见解?

 

(2)说说画线字的表达效果。

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

 

(3)虽为家书,但和一般家书相比,选文在格式上有哪些不同?

请分别指出。

6.(10分)请参照示例,为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配上文字,要求结合故事情节,用描写性语言表述画图,不超过60字。

图1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         图2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

示例:

图1

配文字:

出了西直门,连一辆车、一个行人也没遇上,祥子知道事情要坏。

他刚要抄土路走,就连车带人被十来个乱军捉了去!

图2

配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40分)

7.(40分)【小作文】

说明是以简洁的文字解说事物外在状貌、内在特征等的表达方式。

请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你喜欢的一件物品。

要求:

至少用两种说明方法,不少于80字。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1.

【答案】

(1)qīng        yé

(2)当道,当权        另,另外

(3)①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我经常读书,自认为(读书)大有好处。

(4)吕蒙是一个性格直爽又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或建议的人。

①通过吕蒙接受孙权的规劝,努力读书大有长进的故事,我明白了开卷有益的道理。

②通过孙权的规劝艺术,我明白了劝人要循循善诱,讲究策略。

【解析】(4)此文对吕蒙这一形象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

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

表现一个十分好学,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求上进的人。

从吕蒙角度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从孙权角度看,劝人要循循善诱,讲究策略。

二、默写

2.

【答案】羌管悠悠霜满地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弹琴复长啸        窈窕淑女        中军置酒饮归客        不知何处吹芦管        谁家玉笛暗飞声        音乐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解析】需要注意“羌”、“仗”、“芦管”、“牍”的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

3.

【答案】

(1)作用:

一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引出本文说明对象——低头族。

(2)画线词不能删掉。

“几乎”一词表限制,若删去,句子的意思变成了人们离开屏幕就完全无法生存,过于绝对。

“几乎”用在这里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手机带来的悲、喜两方面。

示例:

‘“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手机的出现有利有弊。

有了手机,人与人联系更方便,沟通更便捷;利用手机上网,自由灵活,信息量大。

但是随着手机的广泛使用,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精神世界的影响。

(手机引发各种情感危机,消解了社会伦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

【解析】

(2)分析语言用以下格式回答:

①表态(删还是不删)。

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词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④XX词体现了语言得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4.

【答案】

(1)挂在嘴上        掂出分量        倍感深重

(2)①示例:

没关系!

为了庄稼好,受点苦也没啥。

   

②女生平就留心到男生在挨饿;女生借口“吃不完”,把饭票送给男生;男生互相推让把饭票塞给最瘦弱的同学。

(3)C

(4)对农人辛苦种植粮食和珍惜粮食的敬重;对饥饿年代人与人之间相湍以沫的真情的怀念;对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得以传承的欣慰;对如今人们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的喜悦。

【解析】(3)C.第八段,邻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过一般”,表现了他的不浪费,珍惜粮食。

四、名著导读

5.

【答案】

(1)领会艺术,必须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产生真正的共鸣(或者从事艺术的人要投入情感)(用原文回答或自己概括均可)

(2)“活”,原意生存,有生命的,这里是活生生地显现,逼真地显现。

指傅聪的演奏将莫扎特的音乐特色完全表现出来了,和莫扎特起了共鸣。

(3)开头缺少称呼,问候语,结尾缺少祝福语,最后缺少署名和日期。

【解析】

(1)依据题目要求,筛选出符合题意的语句概括作答即可。

本题可依据“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

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个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来作答。

6.

【答案】示例:

祥子急了,把拳头握紧,孙侦探急忙掏出手枪,说:

“老实点,把钱拿出来!

”祥子直跺脚,几乎要哭出来,只好把钱拿出来了。

【解析】要有两个动作:

孙侦探敲诈,祥子拿钱,且要有描写。

五、作文

7.

【答案】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样好吃的水果,它的名字叫香蕉。

它的外形弯弯的,像空中的月亮,每天都披着一件黄色的“外套”。

它还有一只像猴子尾巴一样的“小头”。

正因为这么美丽,它才被封为水果中的皇后。

它不仅长得美,而且营养丰富,每百克果肉中含蛋白质1.2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19.5克,以及多种维生素等。

【解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等,注意采用合理的说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