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验课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0162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实验课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课题实验课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课题实验课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课题实验课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课题实验课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实验课教学案例.docx

《课题实验课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实验课教学案例.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实验课教学案例.docx

课题实验课教学案例

关于“课题实验课”的作用及实施过程的研究

许凌云 杨青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科研部

一、“课题实验课”的涵义

“课题实验课”是指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关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有效课堂观察的实践研究课。

它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单元或片断,将这样若干个单元或片段循序渐进地连接在一起,便形成课题的研究过程与整体脉络。

同时,在系列研究课上所收集的实验观察数据,经过分析、整理加工后,也构成课题结论的有效论据。

二、引入“课题实验课”的意义

1.促进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整合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首要目标是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地整合。

“课题实验课”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整合的问题,就是要将教育科研引入课堂实践。

2.促进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化

基层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不知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过程材料的积累,以至于课题研究中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

“课题实验课”的引入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们在课堂上进行有意识的课堂观察,并将观察到的实验数据归纳整理出若干份完整的实验记录,这便形成可支撑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

3.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课题实验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逐步尝试以研究者的视角审视日常课堂教学,以研究者的意识实施课堂教学,经过这样多次反复的实验,参与教师不但能逐步完善日常教学所需的基本技能,还能熟悉和掌握课堂观察的基本要领,使自身的专业素质得到不断地提高。

三、“课题实验课”的特征

1.“课题实验课”具有教学与课堂观察的双重目标。

一节完整的“课题实验课”由教学与课堂观察两个要素共同构成,这就要求“课题实验课”具备教学与课堂观察的双重目标。

实践中,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有效课堂观察开展的前提,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之下完成课堂观察的目标,决不能因为课堂观察的开展而忽视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2.“课题实验课”的参与者既有合作又有分工。

为了实现“课题实验课”的双重目标,参与实验的教师既要有合作还要有明确的分工。

研究过程中,参与者分为授课者和观察者两种角色。

课前,这两者需要共同研究做好教学设计和课堂观察设计。

授课过程中,授课者的分工就是按照预设实现教学目标,观察者的分工是采集实验数据,实现课堂观察目标。

课后,两者共同完成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反思。

3.“课题实验课”与课题研究密切相关。

“课题实验课”只有紧紧围绕所研究的课题进展情况展开,才能够采集到准确、有效的数据,从而为课题研究结论提供有力论据。

所以“课题实验课”要结合自身课题进行设计和开展。

4.课题实验课是一系列研究课行成的序列,具有连续性。

“课题实验课”不是一节孤立的课,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研究序列,要具有连续性。

一节孤立的“课题实验课”所采集的数据只能作为一个点,只有将实验点连成线、线连成面之后才能形成完整的数据网络,才能足够支撑课题研究的最终结论。

上述所说的连续性,并不是指课时的连续性,而是指课题研究过程的连续性,即并不是每节日常教学课都要采用“课题实验课”的形式,而是在课题研究需要进行数据采集或策略调整的时候才进行实验。

四、课题实验课的操作步骤与数据的采集

1.实验步骤

课题实验课包括三个实验步骤:

步骤1:

课前准备——确定教学目标与课堂观察目标

在这个阶段里,教师们要运用实验假设中的策略进行教学设计,确定实验观察点并选择一种观察方式,观察方式可采用定性观察或定量观察。

步骤2:

课堂实施——进入课堂教学并开展课堂观察

在这个阶段里,授课者和观察者按照分工完成自己的工作。

授课者按照预设要求完成教学目标;观察者首先要与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减轻被观察者的紧张与不安,克服来自观察者自身以及观察工具所产生的影响,以保证数据采集的真实有效,在此前提之下实现课堂观察目标。

步骤3:

课后反思——数据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

在这个阶段里,参与实验的教师要共同反馈实验的情况,对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定性或定量的数据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出阶段性的结论或成果,并制定下一步的实验计划。

2.实验数据的种类与采集

通过课堂观察所收集的数据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

两种数据分析的方式尽管不一样,但目的都是通过对所记录的课堂事实进行统计的分析,来揭示课堂行为之间的相互联系,了解被观察行为的意义。

(1)定性

定性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

观察结果呈现的形式是非数字化的,分析手段是质化的,较适用于个案的研究过程。

为了紧密围绕观察纲要进行准确的观察,我们最好设计一个信息采集表,如表-1所示,在课前设定若干个观察点,观察者在课堂上围绕观察点进行详细的记录,并附以评注。

为了保证观察的效果,每节课上的观察点不宜太多,建议进行少量观察点而多次的实验。

定性观察的记录过程要尽可能详细,尽量用叙述性的语言而不用描述性的形容词。

表-1定性课堂观察信息采集表

观察点

详细记录

评注

观察点1

观察点2

观察点3

(2)定量

定量的实验观察是运用事先准备的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的观察。

在连续的实验课序列中采集到的定量的观察数据,能够为课题的结论提供有力的支撑。

观察者可以运用特定的观察表对整个课堂或课堂中的某一个环节进行观察。

观察的项目、次数及间隔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例如,表-2是针对某名教师在某节课上的某一教学环节的活动观察表,观察项目如表-2所示,观察次数为15次,观察时间间隔为1分钟。

表-2对一名教师具体活动的观察表

观察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组织教学

讲授

提问

倾听

辅导

无关活动

此表将该教师在15分钟内具体活动的数据记录下来,从而可以初步统计出这名教师在讲授、提问、辅导学生学习等方面的时间分配比例。

通过类似的、多次的记录与统计得出的数据,便发现教师所采用的实验策略与上述时间分配比例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可指导教师课堂实验的进一步调整。

在实际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定性与定量的数据往往是相互结合的,用定性课堂观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的过程中,用定量课堂观察的方法来验证策略的有效性。

定性观察的方法也多用于某些关键“课题实验课”的质性研究之中,对课题研究的转折点加以解释和说明;定量的实验研究得到的数据是连续性的,更能够给予课题结论一个数字化的证实。

只有两种数据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充分地归纳和总结出结论。

上述介绍了课题实验课的涵义、意义、特征及实验步骤与数据的采集。

课题实验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题研究手段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希望课题实验课能够成为基层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得力助手,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

附件-4:

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

—《雕刻细节传递真情》一课的设计与实施

房继红

哈尔滨市秋实中学校

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

1.课题总名称类别

《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课堂绩效方法的研究》(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

2.课题简介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运用一切教育资源(教师、媒体、教材、人文和现场物质环境),创设情景,模拟场景,提供素材,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服务,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绩效。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

我参与“十一五”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摸索掌握本学龄段学生的思维特征运用信息技术合理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设计、一面不断深入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的深入研究。

二、本次实验研究目标及所采用的观察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已由热情走向理性。

因此我们把本次实验研究的目标确定为:

创设学习情境地,触发情感共鸣,追求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最大绩效,引领学生将写作技巧与情感体验完美结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

本节课是一堂立足于捕捉生活细节的写作指导课。

通过本节课的信息技术与语文作文教学的整合实践让学生学会了解并掌握细节描写方法,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细节,在写作中放大细节,力求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

本课题课的具体目标是:

1.在教学环节中观察学生对信息技术使用的反响,了解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技术辅助支持的实际需求。

2.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观察学生如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对生活细节的敏锐准确的捕捉,对现实生活中真情实感的深入体会,对写作素材蕴含细节的分析挖掘,对写作方法的规纳与提升。

3.通过本节课的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绩效的课题思想的实践和探究,实现对课题研究内容的反思与完善。

本节课的数据采集量表:

观察点

详细记录

学生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效果

观察点1

情感触发

捕捉细节

(电影片段)

学生注意力

学生情感

学生细节捕捉

分散

一般

集中

一般

较好

深受感染

一般

较好

准确

观察点2

生活细节

作文展示

(实物展台)

学生参与性

生活细节捕捉

学生习作内容展示

一般

主动

积极

一般

较好

准确生动

空洞

生动

精彩

观察点3

师生共研

透视细节

(媒体展示)

学生参与性

学生诊断能力

学生提出修改建议

一般

主动

积极

一般

较好

良好

无价值

有价值

具体准确

观察点4

真情再续

师生试笔

(配乐朗诵)

(实物展台)

学生写作方法运用

(第二次作文)

学生修改能力

师生作文质量

一种

两种

多种

一般

较好

优秀

一般

较好

优秀

填表说明:

本节课参与数据采集的教师共有4人,每名教师根据不同的观察点进行有针对性地采集和记录。

要求数据采集教师在相应的空格中填写人数,以便于最终计算百分比。

同时,要求教师在收集定量数据的基础上,留心观察课堂中的现象并加以描述,形成定性数据。

作为数据分析整理过程中的佐证材料。

三、实验研究过程

1.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初中学生思想相对成熟、思维敏锐,但生活阅历浅、情感体验不够深刻,对生活细节中蕴含的真情体会不足。

结合上述特点,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侧重选择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细节,最能拨动心弦的细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以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可以主动发现、主动感知、主动体验、主动表达。

2、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课题理念指导下的写作指导实践课,教者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捕捉、再现、创设生活中的感人细节,引领学生发现真情、感受真情、体验真情、抒发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学习方法分析

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注重思维引领、注重能力养成。

4.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掌握细节描写方法,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细节,在写作中放大细节,力求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

过程与方法:

播放视频片断——情感触发捕捉细节——范文引路透视细节——作品透析分解细节——方法生成雕刻细节——视频再次呈现——情感升华积累细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挚爱真情,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让他们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5.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过程预设

与课题研究的结合点

教学反思

(一)、视频导入、触发情感

教师深情讲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直观的冲击,受到强烈的震撼。

我设计的导语是:

“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贫困与饥饿的岁月里,当丈夫不幸离开了人世后,她一个人抚养5个孩子。

粮食严重不足,饥饿撕扯着母亲的心,把仅有的几个热腾腾的玉米面饼给孩子带着上学后,她又会怎样呢?

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观看电影《九香》片断。

(利用电影手段放大了生活中撼人心魄的细节,这样的一舔、一塞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生活中的感人的细节,进而触发学生埋藏心底的那份情感。

电教片展示细节的含义。

为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用课件效果突出“细节描写中的人物、自然景观等字”。

让学生能更具体了解细节描写,明确了细节描写的概念。

为引导学生聚焦生活,教师特出示一组写满亲情的画面再配上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沉浸在亲情的浸染之中。

再一次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触发。

(二)对比观察、生成方法

通过屏幕展示教师的两次下水文,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解决了平时教学中方法讲解与作文过程割裂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帮助老师修改作文中自主生成细节描写方法,同时通过课件效果,对细节方法进行突出强调,让细节描写方法可观、可感、可知、可用。

(三)音乐烘托、教师美读。

电教片展示教师下水文全文,教师配上极为深沉的乐曲美读文章,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

现在请允许我配乐范读一段。

[播放乐曲]

(四)、方法生成,雕刻细节

请你以《那一刻,让我——》为题,运用多种细节描写的方法说一段话。

(学生作文、自主展示)

(五)视频再现、升华情感

在行将结课时,教师再一次播放以九香为背景的MTV《懂你》节选,与课堂导入视频形成首尾呼应之势,感人肺腑的画面、动人心弦的歌声,使师生的情感自然升华,全体师生的情感达到高潮。

(六)拓展延伸,激情练笔

“捕捉今日细节再续挚爱真情”请学生们将你们今天作文整理到

真情卡中作为写作素材进行积

累。

通过播放电影《九香》片断,充分利用视频的视觉冲击力,抓住“舔”、“塞”两个细节,让学生沉浸在母爱感染之中,创设情境,为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捕捉细节作铺垫。

 

通过电教片展示一组充满温馨亲情的图片,再辅以优美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跨越电影中的时空,回到现实生活中,发现生活中的真爱的细节,为学生的下一步写作活动作准备

 

利用电教片把教师两次下水文进行对比,使细节描写放大,突显信息技术手段的最大化。

 

运用课件和音乐作为背景,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读则更具情感震撼力,形成师生情感共鸣,使本节课达到高潮。

运用展台对比学生的两次作文,让学生能够更具体准确的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再次播放以《九香》为叙事背景的MTV《懂你》节选,与开头形成呼应。

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效果良好但要注意电影中的情节与当下时代的差异,加强思维的引领,不让学生有割裂之感。

 

现实生活中美的镜头与困难时期感人的情景形成呼应之势,增强了思维的指向性。

但是更要注意导向作用,要紧抓住“细节”不放,不能游离主题。

对比鲜明、效果显著。

 

教师要注意情感的收与放,不能只顾情感渲染而完全忽略了以细节传递真情的主题。

 

首尾圆合,情感呼应,但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与练笔环节的结合,让课堂回归到语文课的本质上来。

四、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

1.本节课数据采集结果分析及反思:

观察点

详细记录

评注

学生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效果

情感触发

捕捉细节

(电影片段)

学生注意力

学生情感

学生细节捕捉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感被触动,准确地捕捉到感人的细节,教师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导学的做法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分散

一般

集中

一般

较好

深受感染

一般

较好

准确

0

2%

98%

3%

9%

88%

2%

12%

86%

生活细节

作文展示

(实物展台)

学生参与性

生活细节捕捉

学生习作内容展示

绝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实物展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台展示加之学生朗读这校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又诉诸视觉,较好地发挥了媒体作用,提高了课堂绩效。

一般

主动

积极

一般

较好

准确生动

空洞

生动

精彩

5%

14%

81%

50%

40%

10%

85%

10%

5%

师生共研

透视细节

(媒体展示)

学生参与性

学生诊断能力

学生提出修改建议

实验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将细节描写放大,让细节的处理在可观、可感条件下进行,实质就是在经历中感受、在开放中生成,有审美共振,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

一般

主动

积极

一般

较好

良好

无价值

有价值

具体准确

1%

65%

34%

4%

80%

16%

2%

80%

18%

真情再续

师生试笔

(配乐朗诵)

(实物展台)

学生写作方法运用

(第二次作文)

学生修改能力

师生作文质量

教师的情感铺垫好,方法生成自然,为学生修改做好了情感、心理、方法上的准备,所以学生基本都能用多种方法去修改自己的习作,绝大多数学生的修改能力得到提升。

一种

两种

多种

一般

较好

优秀

一般

较好

优秀

10%

90%

3%

45%

52%

2%

33%

65%

2.深入反思

(1)师生在本节课中的反应及师生对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支持的实际需求。

执教者在本节课中充分运用媒体手段、发挥信息技术的有效性,从而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执教者运用媒体手段娴熟,恰到好处地运用情感,引领、带动、激发、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与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地找到了教师讲解与电教辅助的结合点,精彩的课件成为本节课效果的有力保障,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

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使散见于生活中的感人细节得以再现,情感被点燃、思想被激活,使原来抽象的情感体验与可观可感的生活细节得以完美结合,提升了课堂学习的绩效。

师生之间的活动成了相互促进、相互激发的有效、有力的双边活动。

教师需要信息技术手段的有力支持,学生需要信息技术手段的情境设计,信息技术手段在本节课中显得不可或缺。

(2)信息技术对师生活动的科学有效作用的具体表现:

①学生的情感被触发,学生的思维被引领。

②信息持术的有效运用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③写作实践与方法的生成互相促进。

(3)平行班授课完善实验。

平行班的授课,使本次课题课得到有效的补充与完善,保证了课题研究获得成功。

在实验班级和平行班级的教学法过程中成功地得到的第一手素材,为今后课题研究提供了依据。

这次的实验过程,充分体会到了科研的先导作用,进一步明晰了本课题研究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了自己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五、课题组反馈及下一步实验方向

课题组全体成员全过程参与了此课的教学过程观察,课前以测量学知识为指导设计了一系列观察量表,在全过程参与本节课的基础上认真填写了观察量表,获得了第一手信息,形成了研究数据。

《雕刻细节传递真情》一课是一堂闪射着创新思维的语文作文指导课,这更是一节在“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运用一切教育资源(教师、媒体、教材、人文和现场物质环境),创设情景,模拟场景,提供素材,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服务。

”这一课题理念指导下的课题实验课,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定量观察的数据统计来看,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的有效性达到82%。

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到了极佳的作用,收到了效益的最大化。

不论是开头视频导入,结尾的视频再现,形成了首尾圆合之势;还是生活中精美情境再现,形成情感的冲击;特别是教师习作的对比展示和教师的配乐美读更是最好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作用,体现了教师对于科研课题的深入理解和努力践行。

2、课前有相关知识的培训与研讨、课上有过程观察和数据采集、课后有数据统计与分析,本节课题课基本实现了为课题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课题开展提供科学实证的作用。

3、实践证明:

课题研究不但没有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科学地处理好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关系,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中教师注重学生思维引领,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学案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及执教的过程中始终以课题理念作为指导,收到了一种高屋建瓴的效果。

教师的情感投入,以情牵情、以爱导爱,整节课都让学生徜徉在挚爱真情之中,去发现真爱、感受真爱、说出真爱、书写真爱,师生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发生共鸣。

4、一些课题组成员也本着科学严谨的精神,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中一些细节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视频选材与现实生活相距久远,能否真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是否再重新选择贴近现实生活的视频,比如“5·12汶川地震。

”中的感人细节等;学生对生活中的感人细节捕捉得不深刻、不够准确,情感不够深刻需要加强感恩教育等;课堂容量大导致学生作品展示不够充分,应该适当压缩容量,给学生充足的展示空间。

这些建议将有利于执教者与参研教师科学调整下一步研究方向。

下一步实验方向:

1、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电教手段使用的度。

电教手段过多,会不会使课题成为了视频赏析课、音乐赏析课,语文课堂、作文指导的本质应是什么?

2、学生的活动时间是否得以保证。

学生的活动时间少不少,充分不充分,他们的情感受体验是否真实,教师应怎样有针对性地去指导,这也是一个问题。

办法永远比问题多,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一定让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附件-5:

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

——《猜猜他是谁》一课的设计与实施

杨丹

(哈尔滨市香红小学)

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

1.课题总名称

《哈尔滨市小学语文专题日记教学实践研究》(哈尔滨市“十一五”规划课题)

2.课题研究简介

生活作文思想是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应改变以往的课堂习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

本课题研究工作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模式,开创适合学生特点的课程。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摸索学生能力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并通过不断的课程内容改进,辅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使其情操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人格趋向完善。

我校是“专题日记”课题实验的基点校,几乎做到了全员性参与。

我们的研究过程就是不断地将课堂上所采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并配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式,来检测实验的有效性。

两年的课题实验中,我校先后对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态度和写作能力三个方面开展了对策研究,并针对教学策略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跟踪监测和数据分析。

例如,在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丰富校园生活,在实践中快乐作文;提供展示平台,在习作中体验成功;肯定给予自信,在评价中感受愉悦等教学策略。

一段时间的实验之后,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检测。

数据显示如下图,参加两年实验的学生中,有96.9%的孩子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并有浓厚的写作兴趣。

而参加一年课题实验的学生,此项数据值为41.3%,参加半年实验的学生,此项数据仅为20.4%。

这份数据可以初步证明,我校在实验中所采取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