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气储配充装站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38572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0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化气储配充装站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液化气储配充装站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液化气储配充装站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液化气储配充装站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液化气储配充装站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化气储配充装站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docx

《液化气储配充装站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化气储配充装站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液化气储配充装站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docx

液化气储配充装站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

 

液化气储配充装站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1 评估目的、依据及程序1

1.1评估目的1

1.2评估依据1

1.3评估程序3

2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5

2.1企业简介5

2.2XX储配站基本情况5

3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9

3.1主要危险和有害物质的危险性分析9

3.2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11

3.3危险和有害因素分布情况14

3.4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14

4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周边场所、人员情况19

4.1储配站周边情况19

4.2储配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19

4.3周边环境对储配站的影响20

5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的符合性分析21

5.1重大危险源辨识21

5.2重大危险源分级22

6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及档案内容评估25

6.1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现状评估25

6.2重大危险源档案内容评估27

7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和监控措施29

7.1安全管理措施29

7.2安全技术措施31

7.3监控措施33

8事故应急措施35

8.1现有的事故应急措施35

8.2建议补充采取的其他应急措施40

9评估结论与建议41

9.1评估结论41

9.2建议41

附件部分42

1 评估目的、依据及程序

1.1评估目的

为了切实加强某市城镇燃气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防止重大城镇燃气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危害,控制事故发展,保障职工和附近居民的安全与健康;提出消除、降低或预防风险的安全对策措施,为企业重大危险源日常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为某石化有限公司的安全投入提供参考,并为政府城镇燃气安全主管部门实行安全分级监察提供依据。

1.2评估依据

1.2.1主要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六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第28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第22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60号);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

(7)《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8)《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83号);

(9)《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

(10)《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部发[1995]56号);

(11)《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18号);

(1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40号令);

(13)《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广东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62号);

(14)《某市安全管理条例》(某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5号);

(15)《广东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粤安监〔2006〕542号);

(16)《某市燃气条例》(2006年7月26日某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17)《某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1998年11月16日实施);

(18)《关于加强和规范全市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的通知》(深安办[2012]36号);

(19)《某市燃气企业加强和规范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方案》(深建燃[2012]30号)。

1.2.2采用的相关标准、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3)《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494-2009);

(4)《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

(5)《石油石油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

(6)《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

(7)《城镇燃气报警控制系统技术规程》(CJJ/T146-2011);

(8)《城镇燃气标准标准》(CJJ/T135-2010);

(9)《城镇燃气计量单位符号》(CJJ/T3069-1997);

(10)《城镇燃气防雷技术规范》(QX/T109-2009);

(11)《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2)《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

(13)《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

(1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1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

(1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1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19)《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20)《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10);

(2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

(23)《某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导则》(SZDB/Z16-2008);

(24)《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

1.2.3相关资料

(1)《某石化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011年版)

(2)某石化有限公司提供的其它资料。

1.3评估程序

本次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的编制程序见下图:

 

图1-1安全评估工作程序框图

2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

2.1企业简介

某石化有限公司其前身是某石油气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是某市最早的瓶装燃气供应企业之一。

1995年因与现市燃气集团剥分而改现名至今。

公司现有员工48人,储配站1个、瓶装燃气供应站1个、瓶装燃气服务点2个、危运车辆33辆。

年售液化石油气约12000t。

公司成立有运输部,下设运输车队,主要负责瓶装液化石油气的运输。

2.2XX储配站基本情况

2.2.1储配站概况

XX储配站始建于2005年11月,2007年10月28日建成投产使用。

地址位于龙岗区XX六约深坑村北面山坡,法定代表人为李保山。

主要负责人为姜建鹏,注册资本356.37万元人民币。

在册员工36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3人,配备了持证安全管理人员4人,安全主任1人,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13人。

2.2.2站内情况

储配站占地面积4500m2,建、构筑物占地面积771.6m2,建、构筑物主要包括储罐区、充装台、机泵房、配电房、消防泵房、营业室和综合楼。

XX储配站有1个出入口,也是储配站的紧急出口,出入口位于储配站南面,公司四周设有2m高不燃烧体实体围墙。

2.2.3站外情况

东、南面临山坡;西南面是储配站连接吉榕路至深惠的站场出口;西面是盐排高速,相距储配站约110m;北面是某市管道气公司XX调压站,与储配站一墙之隔。

储配站的基本情况见表2-1。

表2-1XX储配站基本情况表

企业名称

某石化有限公司

XX液化气储配充装站

主要负责人

姜建鹏

企业地址

龙岗区XX六约深坑村背面山坡

联系电话

28638971

设计单位

某天阳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资质

甲级

施工单位

中国南海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资质

壹级

监理单位

某市燃气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资质

乙级

职工人数

36

安全管理人员

4

持证上岗人数

13

占地面积

4500m2

储存能力

127t

气库级别

Ⅱ级

主要建构筑物情况

名称

结构类型

耐火等级

层数

高度(m)

面积(m2)

充装台

钢筋混凝土

二级

1

6

126

机泵房

钢筋混凝土

二级

1

4

60

储罐区

配电房

钢筋混凝土

二级

2

4

34

消防泵房

钢筋混凝土

二级

2

4

32

营业室

钢筋混凝土

综合楼

钢筋混凝土

二级

2

10.6

245

序号

储存介质

单罐容积(m3)及台数

材质

形式

1

液化石油气

150m32个

16MnR

地面全压卧式

2

液化石油气残液

10m31个

16MnR

卧式埋地

供应规模

40000户

日灌装量

30t

储存方式

全压罐储

装卸方式

压缩机加压

灌瓶方式

半自动灌装

残液回收方式

正压回收法

主要消防安全设施工、器具配备情况

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单位

状况

消防水泵

DFW100-200A/2/18.5

3

适用

消防水池

1568m3

1

适用

消火栓

DN65

7

适用

手推式干粉灭火器

35Kg

4

适用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4Kg

18

适用

2.2.4储存及其他主要设备设施情况

XX储配站的主要设备有150m3液化石油气贮罐2台,10m3残液罐1台,YQB35-5型液化石油气烃泵2台,ZW-1.5/10-16型液化石油气压缩机2台,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液化石油气最大储存量为127t,年充装能力为15000t。

主要设备清单见表2-2。

表2-2主要设备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备注

1

液化石油气贮罐

150m3

2台

2

液化石油气贮罐残液罐

10m3

1台

3

液化石油气烃泵

YQB35-5

2台

4

液化石油气压缩机

ZW-1.5/10-16

2台

5

液化石油气电子灌装称

GCS-120

12台

2.2.4消防、安全设施的配置情况

储配站配套有75KW柴油发电机组1套,18.5KW消防水泵3台,消防水源主要是市政管网供水,设置容量为1568m3的消防蓄水池,可以保障供电及消防用水。

站内设有消防水喷淋系统以及环状消防管道和7个地上消防栓,可覆盖整个库区。

在各个建筑物内也配有灭火器材,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消防器材的配置情况见表2-3。

表2-3消防、安全设备设施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状态

主要消防设备设施

1

消防水泵

DFW100-200A/2/18.5

3台

适用

2

消防水池

1568m3

1座

适用

3

消火栓

DN65

7个

适用

4

手推式干粉灭火器

35Kg

4具

适用

5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4Kg

18具

适用

主要安全设备设施

1

视频监控系统探头

——

3个

适用

2

红外线防入侵探头

——

9个

适用

3

可燃气体探测器探头

——

9个

适用

4

储罐液位计

——

2套

适用

5

紧急切断阀

——

4个

适用

站内应急力量情况:

站内有应急队员28人,可处置公司气站初期事故的现场应急救援。

站外应急力量情况:

公司距最近医院4km,距消防队约3km。

一旦发生事故,可在10min内到达。

 

3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

3.1主要危险和有害物质的危险性分析

石油气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稀、丁烷、丁烯等,石油气通过加压或降温以液态形式进行储存和运输,即为液化石油气。

其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其闪点为-80~-60℃,爆炸极限为2%~10%,气态相对密度(空气=1)为1.5~2(比空气重),液态相对密度(水=1)为0.5~0.6(比水轻)。

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XX液化气配气站主要经营的液化石油气属于第2.1类液化气体,火灾危险性为甲类,其危险特性详见下表:

3.1.1液化石油气的危险特性

表3-1液化石油气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名称:

液化石油气:

英文名称:

Liquefiedpetroleumges 

俗名:

压凝汽油

分子式:

——

分子量:

——

有害物成分:

丙烷、丙烯、丁烷、丁烯

健康危害:

本品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

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

可致皮肤冻伤。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麻醉性。

皮肤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危险特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中国MAC(mg/m3):

1000

TLVTN:

ACGIH1000ppm,1800mg/m3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

高浓度环境中,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主要成分:

丙烷、丙烯、丁烷、丁烯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

熔点(℃):

——

沸点(℃):

——

相对密度(水=1):

0.5~0.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2

饱和蒸气压(kPa):

——

燃烧热(kJ/mol):

——

临界温度(℃):

——

临界压力(MPa):

——

闪点(℃):

<-74

爆炸上限%(V/V):

33

爆炸下限%(V/V):

5

引燃温度(℃):

426~537

溶解性:

——

主要用途:

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也可用作燃料。

禁配物:

强氧化剂、卤素。

急性毒性:

LD50:

无资料LC50:

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危险货物编号:

21053 

UN编号:

1075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

装有液化石油气的气瓶(即石油气的气瓶)禁止铁路运输。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3.2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3.2.1因泄漏而引发的火灾、爆炸

石油气的高度易燃性质决定了其的作业环境具有相当大的潜在火灾、爆炸危险。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爆炸极限宽(2.0~10[V/V]%),遇明火、高热也能引起火灾、爆炸。

液化石油气泄漏是配气站可能发生的最主要的事故原因。

一旦发生泄漏,将不可避免的形成石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

当石油气达到一定的浓度并遇到适当的火源时,将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造成人员的伤亡,财产的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一是储罐破裂,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

主要原因是储罐本身存在缺陷,环境温度过高或超装导致容器破裂泄漏;二是安全附件(如液位计、安全阀等)被破坏导致泄漏;三是石油气管道连接件(如法兰、接头)处等,发生泄漏;四是在卸车时操作不当发生泄漏;五是由于腐蚀、焊接等缺陷导致容器、管道等泄漏;六是人为或第三方破坏,导致管道、容器发生泄漏;七是由于地质沉降,造成管道出现拉伸、弯曲、扭曲等变形甚至断裂,导致石油气泄漏。

另外用户擅自倾倒残液也是可形成爆炸混合气体的原因之一。

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点火源主要有:

(1)明火:

液化气站外来车辆和人员频繁活动,明火来源较多。

(2)静电火花:

产生静电积聚大致有下述几种情况,液化石油气在设备和管道中流动产生的静电,气瓶充装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皮带传动磨擦产生的静电、车辆静电、人体静电等。

(3)机械火花:

因碰撞或摩擦而产生火花。

如:

使用普通金属工具相互碰撞打火,金属气瓶与普通硬水泥地面撞击打火等。

(4)火花及过热点:

在爆炸危险区内应采用防爆电气,液化石油气的防爆等级是IIAT2。

若使用普通电器和非防爆线路敷设方法,正常使用产生的电火花;电器老化、接线松动、接触不良产生的电火花和过热点;电气设备损坏、短路;违反操作规程等引起的电气火灾均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

(5)电磁辐射:

在爆炸危险区域使用非防爆通信设备。

(6)雷电:

雷电是大自然中静电高强度放电过程,对设备的破坏和人员伤害极其严重,同时可能引起火灾爆炸。

3.2.2压力容器和设备、管道的爆炸

液化石油气是在压力存在下呈液态存放在贮罐内,压力可达1.6Mpa以上,当温度升高(特别是夏季高温)时压力会随着升高,可能使相应的压力设备和管道发生爆裂,密封组件失效,石油气大量泄漏冲出,可能形成冲击伤害、中毒窒息、火灾和爆炸。

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发生事故的因素主要有:

(1)设备制造和安装缺陷:

因选用不合格设备、管道及阀门附件和安装不规范,在设备、管道和阀门附件上存在的裂纹、凹陷、缺损、焊缝夹渣、应力集中等隐患,会在正常使用压力范围发生爆裂。

(2)安全附件失效:

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超压报警装置,未按规定时间进行校验,存在失效可能,会使压力控制失效,超压情况下不能正确显示压力、温度、液位,达不到超压报警和安全泄压,引起超过设备管道耐压极限发生爆裂和爆炸。

(3)压力设备、管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腐蚀、外伤、疲劳极限而形成局部机械强度减弱而形成隐患。

(4)密封部件失效:

在阀门、法兰、轴封等密封点,因垫片老化破损,密封圈、填料磨损,紧固件松动断裂而形成密封失效,液化石油气从密封点泄漏或冲出。

(5)储罐、气瓶超装导致容器破裂爆炸。

(6)不法分子的人为破坏。

3.2.3中毒和窒息

液化石油气及其蒸气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属于麻醉性的低毒物质。

吸入石油气或皮肤接触液体时,都可对人体造成伤害。

如果工作人员作业时未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或违章操作,可能会导致人员中毒事故的发生。

特别是在清洗油罐时,空置时间不够、操作时监护人员脱岗等可能导致清洗人员窒息事故的发生。

3.2.4冻伤

液化石油气属于加压液化气体,蒸发成气体时会大量吸收热量。

如果人体直接接触液化气,将导致冻伤的危险。

3.2.5触电、机械伤害、车辆伤害

在液化气配气站,因机械、电气故障或违反操作规程,粗心大意,还可能发生触电(电击、电伤)、机械伤害(碰撞、夹击、砸伤、绞伤等)和车辆伤害(挤撞、碾压等)。

3.2.6自然危险和有害因素

(1)雷击:

可能造成厂房设备的破坏,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危及人身安全。

(2)降水:

降水疏导不及时,可能引起站区积水、地基下陷、损坏厂房设备、影响安全和生产。

(3)地震:

地震可能造成厂房和设备的破坏、人员的伤害,可能造成次生灾害,如贮罐倾覆、管道断裂、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造成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及环境污染。

(4)地质沉降:

因地质沉降导致容器倾覆、管道破裂、气体泄漏。

(5)山体滑坡、泥石流:

该配气站两面环坡,应严防山体滑坡、泥石流对配气站的不利影响。

(6)高温:

炎热的夏季高温可能造成人员中暑,容器超压破裂。

3.3危险和有害因素分布情况

XX配气站内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分布情况见下表:

表3-2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分布表

场所

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

储罐区

A火灾、爆炸B容器、管道爆裂、爆炸C中毒、窒息

压缩机房

A火灾、爆炸B管道爆裂C中毒、窒息D触电

E机械伤害

灌瓶间

A火灾、爆炸B容器、管道爆裂、爆炸C中毒、窒息D触电

E机械伤害

卸车场

A容器爆裂B机械伤害C车辆伤害

消防水池

A淹溺B触电

配电室

A触电B火灾

3.4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3.4.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析

由本报告3.2节内容可知,XX储配站在运营过程中的主要的事故类型有:

火灾、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窒息、触电、冻伤、车辆伤害、机械伤害和自然灾害等,据调查统计及类比分析,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最易发生且后果严重的事故类型为由于液化石油气泄漏而引发的火灾爆炸及容器缺陷或超装而引起的容器爆炸事故,容器爆炸后极易导致火灾爆炸等二次事故。

同时液化气的泄漏还会造成人员中毒窒息事故。

3.4.1.1由泄漏而引起的火灾爆炸可能性分析

石油气的高度易燃性质决定了其的作业环境具有相当大的潜在火灾、爆炸危险。

液化石油气是以丙烷、丁烷、丙烯、丁烯为主要成分的烃类混合物,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但在加压和冷却条件下很容易变成液态。

液化石油气由液态转为气态时,体积迅速扩大250-300倍,气化后的石油气比重大约是空气的1.5倍,一旦泄漏将迅速降压,由液体转化为气态,并在低洼沟槽处聚集。

由于液化石油气的储运都是以液态形式进行,储罐及管线内的石油气都是高压(或低温)液体,具有极大的爆炸及泄漏危险。

一旦发生泄漏事故,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