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6712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docx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docx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

生产平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法

第—章 总 则

  第—条 为建立健全我省生产平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平安生产和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预防和减少生产平安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平安,依据《X平安生产法》、《X职业病防治法》、《平安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地域内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平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适用本方法。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消防平安和道路交通平安、铁路交通平安、水上交通平安、民用航空平安以及核与辐射平安、特种设备平安等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 本方法所称的生产平安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平安生产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治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生产平安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平安行为和治理上的缺陷。

 

  第四条 事故隐患按照危害和整改难度分为以下两个级别:

  〔一〕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觉后能够马上整改排除的隐患。

 

  〔二〕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肯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省级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应依据本方法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的分级及判定标准制定具体方法。

 

  第五条 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在履行监管职责中,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隐患判定存在异议的,可以组织专家组或托付依法设立的技术治理效劳机构进行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据评定结果依法进行治理。

  第六条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坚持政府领导、部门监管、生产经营单位负责、社会组织及职工群众参与的机制。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总责,各分管负责人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强化对本行政地域内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治理工作的领导,支持、催促各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治理职责。

 

  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治理机构等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应当按照职责,强化对本行政地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平安生产和职业卫生状况的监督检查,协助上级人民政府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治理职责。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觉其所在地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患时,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汇报。

  第九条 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在职责范围内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治理制度,催促生产经营单位排除重大事故隐患。

 

  第十条 鼓舞和支持平安生产技术治理效劳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和执业准则参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觉事故隐患和相关违法行为的,有权向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汇报或者X。

 

  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接到汇报或X后,应当按照职责及时组织核实处理。

应当由其他部门处理的,要在5个工作日内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核实处理。

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对X者的有关信息予以保密,经查证属实的,应当按规定给予奖励。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预防事故发生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平安生产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规定,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建档和监控等制度,并强化对制度落实情况的考核。

 

  各项制度应当明确分管负责人、部门〔车间〕负责人、班组负责人和具体岗位从业人员的责任范围。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平安操作根本技能、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等平安生产及职业卫生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认识、躲避危险危害和排查事故隐患的能力,未经平安生产及职业卫生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资金。

依法提取平安生产费用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资金在平安生产费用中列支。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平安生产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规定,参照事故隐患自查排查标准,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各园地、各设备设施的排查范围和要求,组织相应培训,定期开展全面性、专业性的厂级、部门〔车间〕和班组平安生产和职业卫生检查,及时发觉事故隐患。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如实记录并建立档案。

 

  第十六条 厂级全面性平安检查应至少包含:

  〔一〕依法建立和落实平安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情况;

  〔二〕平安生产和职业病防治资金投入情况;

  〔三〕平安生产和职业卫生治理机构及人员配备情况,以及平安生产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和持证上岗情况;

  〔四〕存在危险或职业病危害的园地和地域的装置、设备、设施、工具的平安运行状况及一般维护、保养、检验、检测情况;

  〔五〕爆破作业、大型设备〔构件〕吊装作业、危险装置设备试生产作业、危险园地动火及维修作业、有毒有害及有限空间作业、交叉作业、电气维修作业等危险作业的平安治理情况;

  〔六〕作业园地平安生产风险、职业病危害告知情况;

  〔七〕已查出的事故隐患整改与落实情况;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

  〔八〕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发放和佩戴使用情况;

  〔九〕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工作园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情况,以及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及建立监护档案情况;

  〔十〕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演练,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配备及维护情况。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觉事故隐患的,应当采取必要的监控保证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平安的,应当从危险地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并设置警示标志,必要时应当派员值守。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应当在每班上岗操作前进行本岗位平安检查,确认平安前方可进行操作。

岗位平安检查主要包含以下事项:

  〔一〕设备的平安状态是否良好,平安防护、职业病防护装置是否有效;

  〔二〕规定的平安措施是否落实;

  〔三〕所用的设备、工具是否符合平安操作规定;

  〔四〕作业场地以及物品堆放是否符合平安标准;

  〔五〕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是否齐全、完好,并正确佩戴和使用;

  〔六〕操作要领、操作规程是否明确。

 

  从业人员发觉事故隐患应当采取技术、治理措施排除;对无法自行排除的事故隐患应当向主管人员、平安生产或职业卫生治理机构汇报,以上人员或机构应当及时解决;发觉直接危及人身平安的紧急情况,有权停止作业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退危险地域。

 

  当班生产活动结束后,从业人员应当对本岗位负责的设备、设施、电器、电路、作业场地、物品存放等进行平安检查。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平安生产治理人员发觉重大事故隐患,应当依法向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汇报,有关负责人不及时处理的,可以向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主管部门汇报。

 

  第二十条 工会发觉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整改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发觉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平安和身体健康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退危险地域,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马上依法处理。

 

  第二十一条 技术治理效劳机构接受生产经营单位托付提供平安生产或职业卫生技术、治理效劳中,发觉托付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应当马上告知托付方,托付方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托付方不及时处理的,技术治理效劳机构应当向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主管部门汇报。

 

  第二十二条 对一般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保证平安的前提下,采取措施予以排除。

 

  对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一〕依据需要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局部或者全部停产停业;

  〔二〕组织开展现状风险评估;

  〔三〕依据风险评估情况,制定治理方案;

  〔四〕组织落实治理方案,排除事故隐患;

  〔五〕组织复查验收,制定复查验收汇报。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规定,经治理符合平安生产条件,到达治理目标的,方可恢复生产经营或使用。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县级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汇报重大事故隐患的现状、级别和监控保证措施,并及时报送风险评估结果、治理方案和复查验收汇报。

 

  第二十三条 风险评估应当明确事故隐患的现状、产生原因、危害程度、整改难易程度。

 

  治理方案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六〕平安措施和应急方案。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可以托付依法设立的技术治理效劳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进行效果评价,并依据效果评价汇报制定复查验收汇报。

 

  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档案。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档案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事故隐患排查记录。

排查记录应当载明排查时间、具体部位或者园地、排查人员及签名,以及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数量、具体状况、级别、报送情况和监控措施。

 

  〔二〕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包含风险评估结果、治理方案、效果评价汇报、复查验收汇报及报送情况等。

 

  〔三〕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汇报以及相关会议纪要等其他正式文件。

一项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建立一个特意的信息档案。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档案应当至少保存3年。

 

  第二十六条 鼓舞生产经营单位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登记建档和监控。

 

  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个月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所在县级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报送月度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

 

  月度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应当可供公开查阅,并在生产经营单位公开园地的醒目位置公示不少于30日,有关保密规定不能公开的除外。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年向本单位工会报送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但以下生产经营单位至少每半年报送一次:

  〔一〕矿山、金属锻炼、建筑施工单位,道路运输单位,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和废弃处置单位;

  〔二〕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危险物品使用、船舶修造、机械制造、建材、电力单位和农业机械作业合作组织;

  〔三〕职业病危害严峻的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

  〔四〕从业人员超过1000人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

  〔五〕省级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确定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

 

  第二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报送重大事故隐患和月度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的具体方法由省级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依据本方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向单位所在地县级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报送重大事故隐患和月度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等隐患排查处理信息情况,不得停止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生产经营单位仍旧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主体。

 

  第三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奖惩制度,鼓舞从业人员发觉和排除事故隐患,对发觉、排除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三章 监督治理

  第三十一条 推进建立全省统一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生产经营单位按规定通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向单位所在地县级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报送重大事故隐患和月度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等隐患排查治理信息。

 

  市、县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自行建设本行业领域统一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的,应当与全省统一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完成技术对接和数据共享。

 

  第三十二条 省级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照平安生产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按照分类分级监管的要求,制定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排查标准。

 

  各市负有平安生产监督职责的部门可以依据本市法规、规章的不同要求,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分类分级自查排查标准补充调整,并报省级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汇总。

 

  第三十三条 市、县级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据分类分级监督治理的要求,按照职责分工,制订年度监督检查方案,并按照年度监督检查方案对生产经营单位的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重点和定期的检查或抽查。

 

  市、县级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据“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的原则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抽查方案。

 

  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记录,建立监督检查档案,并建立专家助查事故隐患工作机制,发挥专家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作用。

 

  第三十四条 市、县级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发觉事故隐患的,应当按照以下规定采取现场处理措施:

  〔一〕能够马上排除的,应当责令马上排除;

  〔二〕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平安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地域或职业病危害现场撤出作业人员,并责令临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执行,及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本方法规定排查事故隐患。

 

  〔三〕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有发生生产平安事故的现实危险的,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可依据《X平安生产法》等有关规定,在保证平安的前提下,采取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供电、停止供给民用X等措施,强制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决定。

 

  〔四〕有证据证明危害状态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平安生产监督治理部门可以依据《X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封存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材料和设备。

 

  第三十五条 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对属于其他部门负责监管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当及时将有关资料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并记录备查,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移送。

 

  第三十六条 省级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据本方法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本行业领域的重大事故隐患督办的具体方法。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据“谁负责监管,谁公开〞的原则将本行业领域已排查确定的重大事故隐患的责任单位、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等内容在政务网站上公开,有关保密规定不能公开的除外。

 

  第三十八条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管过程中,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发觉生产经营单位及有关人员存在平安生产和职业病防治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查处。

 

  生产经营单位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本方法规定自查自报事故隐患并采取措施及时排除的,不得进行处分;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采取措施及时排除,或导致生产平安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托付技术治理效劳机构提供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效劳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第三十九条 技术治理效劳机构对其出具的汇报或意见负责,并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觉重大事故隐患,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方法及时处理的,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应当依法给予处分;构成X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被实施行政处分和违反本方法有关规定的,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其录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其他社会征信系统并予以公开。

 

  开展改革、财政、国有资产监督治理、工商、金融监督治理等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把以上信息作为企业风险操纵、信用评级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生产平安事故调查处理方法

  第—条 为标准生产平安事故〔以下简称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严肃事故责任追究,依据《X平安生产法》、《生产平安事故汇报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 本方法适用于本省重大、较大事故的调查处理。

事故等级按照《生产平安事故汇报和调查处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本省一般事故调查处理参照本方法执行。

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事故调查处理坚持依法依规、科学严谨、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严肃查处事故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严格落实责任追究。

 

  第四条 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应依据事故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相关人员逃逸或者转移、隐匿财产。

对XX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或侦查措施。

X嫌疑人逃匿的,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

 

  第五条 事故调查按事故的不同等级由相应人民政府组织开展,或者由其授权、托付同级人民政府平安生产监督治理部门或其他部门牵头组织事故调查组开展。

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认为较大事故可以授权有关部门牵头调查的,一般应授权平安生产监督治理部门牵头组织调查。

 

  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汇报;特别情况下,经请示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汇报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第六条 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成立。

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平安生产监督治理部门、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检察机关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组长、副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

事故调查组依据事故情况可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事故调查组成员及事故调查组聘请的专家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事故调查组应当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追究责任的单位和人员建议意见。

 

  第七条 在事故调查期间,监察机关依据了解掌握的事故调查情况,成立责任追究组。

责任追究组负责起草责任追究调查方案,经与事故调查组沟通后,报监察机关批准。

责任追究调查方案应当包含调查工作的原则、目标、任务和分工,以及需要查明的问题,调查步骤、方法,完成相关调查的期限、措施、要求等内容。

 

  第八条 责任追究组应当在事故调查组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事故性质、提出责任追究建议范围的根底上,依法依规依纪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提出责任追究初步建议。

责任追究初步建议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认定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人员,提出行政处分建议;

  〔二〕认定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提出处分、问责处理建议;

  〔三〕提出XX的人员名单,并建议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九条 监察机关应当及时与事故调查组沟通责任追究的初步建议,并共同向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汇报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初步建议。

 

  第十条 经向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汇报责任追究初步建议后,监察机关按程序形成责任追究处理意见,并及时提交事故调查组。

 

  事故调查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并依据监察机关的处理意见修改完善事故调查汇报。

 

  第十一条 负责事故调查汇报审核的上级部门对事故调查汇报提出不同审核意见的,事故调查组应当会同参加事故调查的相关单位依法提出办理意见报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审定。

 

  第十二条 事故调查组应当支持、配合检察机关开展与事故有关的侦查、取证等工作,为检察机关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提供办案必要的事故调查资料,邀请检察机关有关人员参加事故调查组召开的有关会议等。

 

  参加事故调查及受邀请的相关单位应当强化事故调查处理信息沟通,共同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推进责任追究落实。

 

  第十三条 事故责任人中的监察对象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监察机关应当依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和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按照干部治理权限依法给予处分或者作出其他处理。

 

  第十四条 事故调查汇报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后,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法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人员追究责任,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事故调查处理情况,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五条 监察机关在接到事故结案通知或批复后,应当落实对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决定或催促有关部门按照干部治理权限予以落实。

下级监察机关落实处理决定的情况,应当在规定期限内逐级报上级监察机关。

 

  第十六条 负有平安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依法依规落实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及人员的处理决定。

 

  第十七条 监察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落实处理意见和执行处分决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本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