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幼儿的思维课件.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33652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6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幼儿的思维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第七章幼儿的思维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七章幼儿的思维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七章幼儿的思维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七章幼儿的思维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幼儿的思维课件.ppt

《第七章幼儿的思维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幼儿的思维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幼儿的思维课件.ppt

幼儿的思维,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户一看,地面湿漉漉的,你会得出的结论是。

昨天下过雨,思维,思考分析:

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知觉”有什么不同?

它是怎样的一种心理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感知觉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思维的特点,概括性:

指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间接性:

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感知觉:

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具体的事物,思维的特点,请从感知、记忆、思维与想象的角度,分别说说你的心理活动的内容,感知:

记忆:

想象:

思维:

圆、红、大,在家里吃过,小姑娘的脸,脆不脆;甜不甜,

(一)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可将思维分为:

1.直观行动思维指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思维的分类,

(二)根据指向性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

1.聚合式思维(求同)2.发散式思维(求异)(三)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1.常规思维:

用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2.创造思维:

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进行。

如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均需要高水平的形象思维,1岁时,儿童手的动作实现新的功能使用工具和表达意愿,为思维的萌芽提供了前提。

1岁以后,儿童拿到物体时不再盲目敲打,开始按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活动:

碗、杯子端起来喝典型的人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的抽象逻辑思维,儿童的思维在最初时只是人类思维的低级阶段,抽象概况水平比较低,与动物的思维有相似表现。

可以理解语言,理解手势语。

但与动物的思维有本质的区别:

动物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停滞,达不到抽象思维的水平;动物思维不能与真正的语言联系,不能达到意识水平。

2岁左右,思维发生时期3-6岁思维开始发展时期,幼儿思维的产生,一、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一)直观行动思维(03岁左右)【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直观行动思维的特点1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面的时候,才会发生。

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种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2儿童作画常常事先没有目的,即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只有画出来之后才知道画的是什么。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3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制,即使是大人,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的时候也可能会觉得很痛,甚至难以忍受。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儿童在进行直观行动思维的时候,只能反映自己动作所能触及的具体事物,依靠动作思考,而不能离开动作在动作之外思考,更不能计划自己的动作,预见动作的效果。

直观行动思维,又称直觉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儿童直观行动思维的特征:

1.直观行动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

思维不能离开对具体事物的感知;2.直观行动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

思维不能离开儿童自己的动作。

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其概况水平低。

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突出;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

他们离开了实物就不能解决问题,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

成人的直观动作思维运动员边看边模仿球星的扣篮动作;技术工人维修机器时边检查机器边思考故障原因成人的直观行动思维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

(二)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1235,幼儿在计算的时候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分析综合,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事物表象,如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或者2个手指加上3个手指,再数数结果是5个苹果或手指才算出结果的。

+,5,2问幼儿电灯和蜡烛有什么共同点,回答往往是“都是白的,长的。

”具体形象思维指儿童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形象思维在青少年和成人中,仍是一种主要的思维类型。

例如,要考虑走哪条路能更快到达目的地,便须在头脑中出现若干条通往目的地的路的具体形象,并运用这些形象进行分析、比较来作出选择。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鲜明生动的形象有助于思维的顺利进行。

艺术家、作家、导演、工程师、设计师等都离不开高水平的形象思维。

学生更需要形象思维来理解知识,并成为他们发展抽象思维的基础。

(三)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这具体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的发展等方面。

综上所述1、幼儿期的思维主要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水平;2、在整个幼儿期内,思维又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直接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幼儿对概念的掌握1.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幼儿思维的基本过程的发展,【案例分析】你们是如何掌握“灯”这个概念的?

如果教师教幼儿掌握“花”和“勇敢”的概念,一般采取什么方式?

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大致有两种类型:

(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学前儿童获得的概念几乎都是这种学习方式的结果。

(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在较正规的学习中,成人也常用给概念下定义,即讲解的方式帮助儿童掌握概念。

科学概念的掌握往往需要用语言理解的方式进行。

但学前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很难用这种方式获得概念。

2.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幼儿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形象水平,后期开始向本质抽象水平发展,这就决定了他们掌握概念的基本特点:

(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

(2)掌握概念的名称容易,真正掌握概念困难。

(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根据抽象水平,将儿童获得的概念分为上级概念、基本概念、下级概念三个层次。

【研究结论】儿童最先掌握的是基本概念,由此出发,上行或下行到掌握上、下级概念。

比如,“树”是基本概念,“植物”是上级概念,“松树”、“柳树”是下级概念。

儿童先掌握的是“树”,然后才是更抽象或更具体些的上、下级概念。

(2)掌握概念的名称容易,真正掌握概念困难。

【案例分析】老师带孩子们去动物园,一边看猴子、老虎、大象等,一边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动物。

回到班上,老师问孩子们“什么是动物”时,很多幼儿都回答“是动物园里的,让小朋友看的”,“是狮子、老虎、大象”。

老师又告诉孩子们“蝴蝶、蚂蚁也是动物”。

很多孩子觉得奇怪,老师又告诉他们“人也是动物“,孩子们更难理解,甚至有的孩子争辩说“人是到动物园看动物的,人怎么是动物呢,哪有把人关在笼子里让人看的!

”如何看待幼儿对“动物”这一概念的理解?

3.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数概念的掌握是以事物的数量关系能从各种对象中抽出,并和相应的数字建立联系为标志的。

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1)数概念的萌芽(3岁前)辨数对物体大小或多少的模糊认识;(1.5-2岁;会伸手去抓数量多的糖果或大的苹果)认数对物体整个数目的知觉;(2-3.5岁;能根据成人的指示拿出1个、2个或3个物体)

(2)数概念的发展(3、4岁以后)掌握数的顺序:

(3岁儿童能够口头数10以内的数,记住数的顺序,但不会真正的数物体)掌握数的实际意义(能够按物点数,再说出物体的总数来。

具备初步的计数能力)学习数的组成:

(能够用实物进行10以内的加减。

在加减过程中,幼儿知道二个或更多的数群可以合并成一个更大的新数群;一个数群又可以分解为二个或更多的子群),3.学前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儿童的空间和时间知觉发展较早,而掌握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则较晚。

左右概念的掌握:

学前期只出现最初的左右概念。

5、6岁儿童只能固定化地辨识自己的左右方位例如:

1、面对桌子上并排放着的铅笔盒橡皮,他们或者把两个物体都说成在右(左)边,或者回答“不知道”,更不能掌握三个物体间的左右关系概念。

2、“吃饭用右手,你一问我右手,我就想起来了”3、“老师说,先穿这边的袜子,我这么一倒(把身体扭向右边),就知道这是右边”左右概念的固定性和具体性,3.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

(1)儿童对时序的概念明显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的影响;

(2)儿童对一日时间的延伸与当日时间的认知;(3)儿童对时序的认知带有固定性;(4)儿童以自身生活经验作为时间关系的参照物;(5)幼儿说出时间词语和时间概念的形成互相促进,但不同步(6)儿童对时序的认知经过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我这么一倒(把身体扭向右边),就知道这是右边”左右概念的固定性和具体性,5-6岁儿童对日、周、年的认知顺序由高到低;,对一日时间的延伸(昨晚、明早)的认知水平低于当日内的时序(上午、下午、晚上);对过去(昨晚)的认知低于对未来(明早)的认知。

儿童对一日内的时序认知是建立在早、中、晚的相对固定性;“昨晚”是指“今天早上之前”,“明早”则指“今天晚上之后”,这两个概念具有相对性,7岁左右时才会掌握。

周期性的生活经验如生活作息制度,幼儿园的活动,日月运行等对幼儿的认知时序有重要影响;,会说“早晨”,但不认识表达“早晨”这一时间内容的图片有的幼儿已经形成了时间概念,但未确切掌握相应的词。

“,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判断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事物之间或事物与它们的特征之间的联系的反映。

判断是肯定与否定概念之间的联系,获得判断主要通过推理。

逻辑思维主要运用判断、推理进行。

在幼儿期,判断能力已有初步的发展。

【案例分析】一幼儿认为“汽车比飞机跑得快”。

他说:

“我坐在汽车里,看到天上的飞机飞得很慢。

”如何看待这一幼儿的判断?

1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判断可以分为两大类:

感知形式的直接判断和抽象形式的间接判断。

一般认为直接判断并无复杂的思维活动参加,是一种感知形式的判断。

而间接判断则需要一定的推理,因为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时空、条件等联系。

学前儿童以直接判断为主。

他们进行判断时,常受知觉线索的左右,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事物间偶然的外部联系,当作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规律性联系。

随着年龄增长,其间接判断能力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

我们从一项研究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

7岁前的儿童大部分进行的是直接判断,之后儿童大部分进行间接判断,67岁判断发展显著,是两种判断变化的转折点。

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案例分析】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34岁的儿童说:

“(球)站不稳,没有脚”。

56岁幼儿说:

“球在斜面上滚下来,因为这儿有小山,球是圆的,它就滚了。

要是钩子,如果不是圆的,就不会滚动了。

”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开始逐渐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

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

【案例分析】向幼儿讲述这样两件事:

“明明正在看书,听到妈妈在厨房里喊他,他不知有什么事要他帮忙,赶快向厨房跑去。

进门时,由于跑得太快,不小心撞倒了门旁的椅子,上面放的10个杯子全摔碎了。

”“另一个小孩叫亮亮。

有一天,妈妈出去买菜了,没在家,他赶忙爬上椅子够柜子上的果酱吃。

下来时,一不小心,碰掉了1个杯子,摔碎了。

”然后问他们:

“如果你是妈妈,你批评谁批评得厉害?

为什么?

”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严厉批评明明,因为他摔了10个杯子,而67岁的儿童中,已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更应该批评亮亮,因为“他想偷吃东西”,“明明摔了10个杯子,可是他是想快点给妈妈帮忙,不小心碰的,不是想干坏事儿”。

如何看待年龄小的幼儿倾向于批评明明的现象?

3判断根据客观化【案例分析】有的小孩子认为给书包上皮是因为怕它冷;球从桌子上滚到地上是因为它“不想呆在上面。

”如何看待孩子的类似判断?

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事物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而是按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的逻辑”来进行。

4判断论据明确化【案例分析】问一幼儿:

“你知道为什么要刷牙吗?

”幼儿说:

“因为是妈妈说的。

”如何看待这类现象?

从判断论据看,幼儿起先没有意识到判断的根据,以后逐渐开始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根据。

幼儿初期儿童虽然能够作出判断,但是,他们没有或不能说出判断的根据,或以他人的根据为根据,如:

“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