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和脉管系统解剖学基础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6284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殖和脉管系统解剖学基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殖和脉管系统解剖学基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殖和脉管系统解剖学基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殖和脉管系统解剖学基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殖和脉管系统解剖学基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殖和脉管系统解剖学基础教案.docx

《生殖和脉管系统解剖学基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殖和脉管系统解剖学基础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殖和脉管系统解剖学基础教案.docx

生殖和脉管系统解剖学基础教案

第九周解剖学基础教案

授课课题:

第六章生殖系统第七章脉管系统(第1、2节)

授课时间:

10月13日至17日  第 9 周 

授课班级:

护理大专(4)、(5)班

授课类型:

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实践

教学目标、要求:

掌握:

1、生殖腺

2、男性尿道

3、输卵管道

4、脉管系统概述

5、心的位置和外形及体表投影

熟悉:

1、男性生殖系统附属腺

2、乳房和会阴

3、心腔的结构;心壁与传导系统

教学重点:

1、男女性生殖腺

2、男性尿道

3、输卵管道

4、脉管系统概述

5、心的位置和外形;心的体表投影

教学难点:

生殖系统主要器官位置、形态及睾丸、卵巢的微细结构

教学方法:

(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

理论讲授图片、模型演示

教时安排:

6节课

参考资料:

人体解剖学第四版

板书设计:

第六章生殖系统

第一节男性生殖系统

一、睾丸

二、生殖管道

三、附属腺

四、外生殖器

五、男性尿道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

一、卵巢

二、输卵管道

三、女性外阴

第三节乳房和会阴

一、乳房

二、会阴

第七章脉管系统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结构

三、心壁结构与传导系统

四、心的血管

五、心包

六、心的体表投影

第1、2节课

1、引言:

各种生物的都是有寿命的,但都不会因为个体的死亡而出现灭绝,它们可以通过繁殖来延续物种。

物种的繁衍需要靠生殖系统。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了解到胎儿的来历,及生命的起源。

2、教学过程

第六章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分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功能:

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和分泌性激素。

生殖系统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内生殖器多位于盆腔内,主要包括生殖腺、生殖管道和附属腺;外生殖器则露于体表,主要为性的交接器官。

(5分钟)

第一节男性生殖系统

内生殖器:

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组成。

外生殖器:

阴囊和阴茎。

(图6-1)(2分钟)

一、睾丸(掌握)(15分钟)

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激素的器官。

(一)睾丸的位置和形态

睾丸位于阴囊内,呈扁椭圆形,左右各一。

分上、下两端,内、外两面,前、后两缘。

后缘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并与附睾、输精管起始部相接触,上端被附睾头遮盖。

睾丸除后缘外都被覆鞘膜。

鞘膜分脏、壁两层,脏层紧贴睾丸表面,壁层贴附于阴囊内面,脏、壁两层在睾丸后缘相互移行,围成密闭的腔隙,称鞘膜腔,腔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二)睾丸的结构

白膜:

包裹在睾丸表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

睾丸纵隔:

白膜在睾丸后缘增厚形成。

纵隔的结缔组织呈放射状伸入睾丸实质,并将其分隔成许多锥体形的睾丸小叶,每个小叶内含1~4条精曲小管。

精曲小管在近睾丸纵隔处变为短而直的直精小管,直精小管进入睾丸纵隔相互吻合形成睾丸网,最后在睾丸后缘发出十多条睾丸输出小管进入附睾。

精曲小管间的结缔组织称睾丸间质。

(图6-3)

1.精曲小管:

是产生精子的场所,主要由生精上皮构成,生精上皮由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组成。

⑴生精细胞:

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

精子似蝌蚪,分头、尾两部。

头部主要有一个高度浓缩的细胞核,核的前2/3有顶体覆盖,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

受精时,精子释放水解酶,溶解卵细胞外周结构。

尾部细长,是精子运动的装置。

⑵支持细胞:

①对生精细胞起支持、营养作用;

②吞噬精子形成过程中脱落的残余细胞

③合成、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与雄激素结合后保持精曲小管内雄激素水平,促进精子的发生和成熟。

2.睾丸间质:

为精曲小管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

间质细胞可分泌

雄激素。

雄激素有促进精子发生、男性生殖器官发育、维持第二性征等作用。

二、生殖管道(了解)(10分钟)

(一)附睾

附睾紧贴睾丸上端和后缘,分头、体、尾三部(图6-1)。

功能:

暂时贮存精子,为精子提供营养并促进精子继续发育成熟。

(二)输精管和射精管

1.输精管较长,分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管部和盆部。

精索部位于睾丸上端与腹股沟管皮下环间,此段位置表浅,易触及,是临床上行输精管结扎术常用的部位。

2.射精管由输精管末端和精囊的排泄管汇合而成,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

精索为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由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神经、淋巴管等结构外包三层被膜构成,蔓状静脉丛的扩张、迂曲可影响精子的产生和精液的质量,是男性不育症的因素之一。

复习当课内容(8分钟)

~~~~~~~~~~~~~~~~~~~~~~~~

预习本节课内容(5分钟)

三、附属腺(熟悉)(10分钟)

(一)前列腺

前列腺位于膀胱颈和尿生殖膈间,中央有尿道穿过,呈栗子形,后部正中有一纵行浅沟,称前列腺沟。

后与直肠临接,通过直肠指诊,可触摸到前列腺的变化。

中老年前列腺易增生肥大,压迫尿道的前列腺部引起排尿困难。

(二)精囊和尿道球腺

1.精囊又叫精囊腺,为一对扁椭圆形囊状腺体,位于膀胱底后方及输精管壶腹的外侧,其排泄管末端和输精管末端合成射精管。

精囊分泌的液体参与组成精液。

2.尿道球腺是一对豌豆大小的球形腺体。

3.精液有附属腺体的分泌物和精子混合而成。

呈乳白色,弱碱性,适于精子的生存、活动。

正常成年男性一次射精约2~5ml,含精子3亿~5亿个。

输精管结扎后,射精时可排除不含精子的精液。

四、外生殖器(了解)(自学)

阴囊和阴茎

五、男性尿道(掌握)(20分钟)

兼有排尿和排精功能。

起于膀胱尿道内口,止于阴茎头尿道外口,成年男性尿道长16~22cm。

全长分三部分:

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

临床上将前列腺部和膜部称后尿道,海绵体部称前尿道。

(一)前列腺部(图6-9)

为尿道穿过前列腺的一段,是尿道中最宽、最易扩展的部分。

有射精管和前列腺排泄管的开口。

(二)膜部

是贯穿尿生殖膈的部分,周围有尿道括约肌。

此部位位置较固定,外伤性尿道断裂易发生于膜部。

(三)海绵体部

为尿道穿过海绵体的部分。

它的起始部位膨大称尿道球部,有尿道球腺的开口。

男性尿道有三个狭窄,两个弯曲:

1.第一狭:

尿道内口。

2.第二狭:

尿道膜部。

3.第三狭:

尿道外口,是最狭窄的部位。

1.耻骨下弯:

凹向上,恒定。

2.耻骨前弯:

凹向下,不恒定。

导尿时可上提阴茎使之与腹壁成60度角,是耻骨前弯消失,便于尿管的插入。

复习当课内容(5分钟)

~~~~~~~~~~~~~~~~~~~~~~~~

第3、4节课

提问上次课内容(5分钟)

预习本节课内容(5分钟)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也可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

内生殖器由生殖腺(卵巢)和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外生殖器:

女阴。

(图6-10)

一、卵巢(掌握)(15分钟)

是女性生殖腺,功能:

产生卵子、分泌女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一)形态、位置

卵巢ovary左右各一,位于盆腔侧壁、髂总动脉分叉处下方。

呈灰红色,扁椭圆形。

卵巢的大小、形态随年龄变化:

性成熟前较小,表面光滑;性成熟期最大,表面凹凸不平;35~40岁开始缩小,50随后随月经停止逐渐萎缩。

(二)结构

卵巢表面覆有一层白膜。

内部中央为卵巢髓质,髓质外周为卵巢皮质。

1.卵泡及其发育过程女性出生是两侧卵巢内约有30万~40万个原始卵泡。

性成熟后每月有15~20个卵泡开始生长发育,但通常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并被排出,其余的退化为闭锁卵泡。

卵泡的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原始卵泡、生长卵泡、成熟卵泡,此过程需14天左右。

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有内分泌功能,能分泌雌激素。

2.排卵卵泡成熟后,卵泡壁破裂,卵子、透明带、放射冠随同卵泡液一起排入腹腔的过程,称排卵。

生育期,一般每隔28天排卵一次,通常左右卵巢交替排卵。

3.黄体的形成和退化

排卵后在黄体生成素作用下,塌陷卵泡内的卵细胞增大,形成一个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称黄体。

黄体可合成和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若排出的卵子未受精,黄体约在两周左右退化,称月经黄体。

若卵子受精,黄体则继续发育增大,到妊娠6个月才逐渐退化,称妊娠黄体。

黄体退化后被结缔组织代替,称白体。

二、输卵管道(掌握)

包括:

输卵管、子宫、阴道。

(一)输卵管(10分钟)

是一对输送卵子的弯曲管道,长约10~12cm。

位于子宫底的两侧。

输卵管由内向外分四部:

1.子宫部为贯穿子宫壁的一段,内侧开口于子宫腔。

2.输卵管峡紧接子宫底外侧,短而细,是输卵管结扎术的常选部位。

3.输卵管壶腹管径粗而较长,约占输卵管全长的2/3,行程弯曲。

卵细胞在此受精。

4.输卵管漏斗为输卵管外侧段的膨大部分,呈漏斗状。

漏斗底有输卵管腹腔口,卵细胞经此口进入输卵管。

漏斗末端边缘有许多放射状不规则突起,称输卵管伞,是临床手术时识别输卵管的标志。

复习当课内容(5分钟)

~~~~~~~~~~~~~~~~~~~~~~~~

预习本节课内容(5分钟)

(二)子宫(20分钟)

作用:

形成月经;精子到达输卵管的通道;孕育胎儿的场所;分娩时,可收缩将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

1.形态和分布

子宫呈前后略扁的梨形,分为子宫底、子宫体、子宫颈三部分。

子宫体下段深入阴道内称子宫颈阴道部,是炎症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子宫颈与子宫体交接处缩窄称子宫峡,非妊娠期子宫峡不明显,仅长1cm,妊娠期,子宫峡逐渐扩展伸长,末期长达7~11cm,峡壁变薄,产科常在此进行剖腹取胎术,可避免进入腹膜腔,减少感染的危险。

子宫分子宫腔和子宫颈管两部分。

子宫腔呈倒三角形,向下通子宫颈管。

子宫颈呈梭形,下口通阴道,称子宫口。

未产妇子宫口呈圆形,经产妇子宫口呈横裂状。

2、子宫位置及固定装置

⑴位置:

正常子宫位于盆腔中央,膀胱直肠之间。

呈前倾、前屈位。

前倾:

整个子宫向前倾斜,子宫长轴与阴道长轴间形成一个向前开发的钝角。

前屈:

子宫体与子宫颈构成凹向后前的角。

子宫的位置可随膀胱直肠的充盈程度或体位改变而变化。

⑵固定装置

子宫的正常位置需要依靠盆底肌的承托和韧带的牵引固定。

固定子宫的韧带主要有:

①子宫阔韧带:

限制子宫向两侧移位。

②子宫圆韧带:

维持子宫前倾。

③子宫主韧带:

固定子宫颈、防止子宫下垂。

④骶子宫韧带:

维持子宫前屈。

3、子宫壁的结构

子宫壁很厚,由内向外分内膜、肌层、外膜三部分。

内膜:

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

固有层含子宫腺和丰富的血管,动脉呈螺旋状,称螺旋动脉。

浅层(功能层),青春期开始在卵巢分泌的激素作用下,发生周期性脱落形成月经;

深层(基底层),不发生周期性脱落,有增生并修复功能层的作用。

4、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卵巢周期性变化的关系

自青春期起,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性作用下,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子宫内膜脱落、出血、修复、增生的周期性变化,称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变化分三期:

增生期、分泌期和月经期。

(P142表6-1)

(三)阴道(10分钟)

为连接子宫和外生殖器的肌性管道,是导入精液、排出月经、娩出胎儿的通道。

1、位置和形态

位于盆腔中央,前邻膀胱和尿道,后贴直肠。

阴道上端较宽,包绕子宫颈阴道部,在子宫颈周围形成环状间隙,称阴道穹。

阴道穹后部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仅隔有阴道后壁和腹膜。

当直肠子宫陷凹有积液时,可经阴道穹后部进行穿刺或引流。

阴道下端较窄,以阴道口开口于阴道前庭。

2、阴道黏膜的结构特点阴道黏膜上皮为非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受雌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

三、女性外阴(了解)(自学)

女性外阴又称女阴,包括阴阜、大小阴唇、阴蒂和阴道前庭等结构。

第三节乳房和会阴(熟悉)(5分钟)

一、乳房

女性乳房是授乳器官。

乳房位于胸大肌前。

乳房中央有乳头,乳头顶端有乳腺管开口。

乳头周围的环形色素沉着区,称乳晕。

乳头、乳晕皮肤薄弱,易损伤造成感染。

乳房内部主要由乳腺和脂肪组织构成。

脂肪组织将乳腺分隔成乳腺叶。

乳腺叶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内有输乳管开口于乳头。

乳房手术是,常采用放射状切口,以减少对乳腺管的损伤。

乳房皮肤与乳腺深面的胸筋膜间,连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束,称乳房悬韧带,对乳房起支持作用。

乳腺癌时,乳房表面皮肤形成许多小凹陷,形如“橘皮”,是诊断乳腺癌的体征之一。

二、会阴

广义会阴:

封闭小骨盆下口的所有软组织。

前方,男性有尿道通过,女性有尿道、阴道通过;后方有肛管通过。

狭义会阴(产科会阴):

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的狭小区域的软组织。

3.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利用板书和图片向学生详细讲解了生殖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在课堂中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每节课开头对前一节的课所讲内容的复习式提问,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的回答。

对于部分重点、难点内容,学生理解、记忆稍困难,但通过在课堂中提问及课后自我复习,学生能较好的把握相关知识点。

4.作业布置:

1、输卵管分几部分?

临床上识别输卵管的标志是什么?

受精和结扎的部位各在何处?

结扎后对女性的第二性征有无影响?

2、男性尿道的特点?

5.教学后记:

通过对生殖系统解剖学结构的学习,我们很好的认识到了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功能。

为以后学习相关的临床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5、6节课

提问上次课内容(8分钟)

第七章脉管系统

1、引言:

人体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各个器官或组织细胞,都需要不断获取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产物。

是谁在完成这些任务呢?

在城市有庞大的运输网络,人体内部也有相似功能的结构,能但此重任的就是脉管系统,它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其复杂的管道遍布人体每一个部位。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脉管系统的组成、形态结构、分布情况及其各自的职能。

2、教学过程

第一节概述(掌握)

脉管系统是人体内执行运输功能的连续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组成。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组织组成。

在心血管系统中

心是动力器官;动脉是输送血液离心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于动、静脉间呈网状的微细血管,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静脉是输送血液回心的血管。

淋巴循环:

淋巴经淋巴管道不断汇入血液的过程。

血液循环: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沿一定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的过程。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大循环):

心室收缩,血液由左心室射入主动脉,再经各级动脉分支流向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回流,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和心的静脉返回右心房。

左心室→主动脉及各级分支→全身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气体交换)→静脉的各级属支→上、下腔静脉,心的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小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及各级分支→肺泡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肺静脉属支→肺静脉→左心房。

第二节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掌握)

(一)心的位置

心位于胸腔中纵隔内,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线右侧。

心的上方连有出入心的大血管,下方是膈;两侧借纵隔胸膜与肺相邻;

前面大部分被肺和胸膜所遮盖(只有左心切迹内侧的部分与胸骨下部和左侧4~6肋软骨相邻,此区称心包裸区。

临床上为了不伤及肺和胸膜,心内注射常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处进针,将药物注射到右心室内);后方与左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邻近。

心的位置

心脏位于中纵隔前面大部被肺遮

胸骨左缘四肋间急救药物可注射

(二)心的外形

心近似于倒置的圆锥形。

可归纳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三沟。

心尖:

朝向左前下方,圆顿,由左心室构成,其体表投影位置在胸骨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扪及或看到心尖搏动,所以此处又称心尖搏动点。

心底:

朝向右后上方,大部分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构成,

两面:

前面亦称胸肋面,朝向前方,与胸骨及肋软骨相邻。

下面亦称膈面,较平坦,隔心包紧贴于膈。

三缘:

下缘(较锐利,近水平位,略向左下方倾斜)大部分由右心室构成,仅心尖处由左心室构成。

右缘(垂直圆顿)由右心房构成。

左缘(斜向左下,圆顿,绝大部分由左心室构成,仅上方一小部分有左心耳参与。

三沟可作为心脏在表面的分界。

沟内有血管走行并被脂肪组织覆盖。

冠状沟,靠近心底处的一条环形沟,是心房和心室在表面的分界标志。

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在心的胸肋面和膈面各有一条自冠状沟向心尖延伸的浅沟,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

二、心腔的结构(熟悉)

心脏有四个腔,借房间隔和室间隔分左心和右心,每侧有分为心房和心室,同侧心房、心室借房室口相通。

心室发出动脉,心房接纳静脉。

1.右心房是心的右后上部。

有3个入口和1个出口:

上方的为上腔静脉口,下方的为下腔静脉口,在下腔静脉口和右房室口间是冠状窦口;出口是右房室口。

右心房后内侧壁房间隔下有一卵圆形浅窝,称卵圆窝,为胎儿卵圆孔闭锁后的遗迹,一般在出生后一岁左右闭合,房间隔缺损多在此发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

2.右心室构成胸肋面的大部分,是最靠前的一个心腔。

有1个入口即右房室口,右房室口周缘有3片三角形瓣膜,称三尖瓣(右房室瓣),心室收缩时,右房室瓣关闭,可防止血液由右心室逆流回右心房。

出口为肺动脉口,肺动脉口周围有3个袋口向上的半月形瓣膜,称肺动脉瓣,心室舒张时,肺动脉瓣关闭,可防止血液由肺动脉逆流回右心室。

(图7-6,7-8)

3.左心房是最靠后的一个心腔,构成心底的大部分。

有4个入口即肺静脉口,左右各一对。

出口为左房室口,通左心室。

4.左心室构成心尖及心的左缘。

有1个入口即左房室口,左房室口周缘有2片三角形瓣膜,称二尖瓣(左房室瓣)。

出口为主动脉口,主动脉口周缘有3个袋口向上的半月形瓣膜,称主动脉瓣。

三、心壁结构与传导系统(熟悉)

(一)心壁的结构

心壁由内向外依次由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构成。

(图7-9)

1.心内膜衬在心腔内面的一层光滑薄膜,与血管内膜相延续,心的各瓣膜就是由心内膜折叠而成的。

心内膜又分内皮、内皮下层、心内膜下层,其中心内膜下层含血管、神经和心传导系统的分支。

2.心肌层最厚,由心肌构成。

(心肌由心肌细胞和结缔组织支架组成。

心肌细胞包括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和普通心肌细胞。

普通心肌细胞构成心房肌和心室肌。

)心房肌较薄,心室肌教厚,左心室肌最厚。

(结缔组织在肺动脉口、主动脉口、右房室口和左房室口周围形成四个纤维环和左右纤维三角,他们是构成心壁的支架(图7-10))心房肌和心室肌分别附着于心壁支架上,互不连续,因此,心房肌的兴奋不能传给心室肌(即分别收缩)。

室间隔大部分由心肌构成,称肌部;其上靠近心房处,有一缺乏心肌的卵圆形区域,称膜部,是室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

3.心外膜被覆于心壁外面的一层浆膜,为浆膜心包的脏层,内有血管和神经等。

(二)心的传导系统

心的传导系统主要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它们形成结或束位于心壁内,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导兴奋和维持心正常的节律性活动。

包括:

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

(图7-12)

1.窦房结是心脏正常的起搏点。

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间的心外膜深面,呈长椭圆形。

2.房室结位于冠状窦口与右房室口间的心内膜深面,呈扁椭圆形。

主要功能:

①将窦房结传来的兴奋传向心室②保证心房收缩后再开始心室的收缩。

3.房室束及其分支房室束起于房室结,沿室间隔膜部下行,至肌部上缘分左、右束支。

左右束支分别沿室间隔两侧心内膜深面下行,分为细小的浦肯野纤维网,分布于左、右心室肌内。

(功能:

将心房传来的兴奋迅速传播到整个心室)

四、心的血管(了解)(自学)

五、心包(了解)(自学)

六、心的体表投影(掌握)

成人心在胸前壁的体表投影,一般用以下四点及其连线表示:

1.左上点:

左侧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左缘1.2cm处。

2.右上点:

右侧第3肋软骨上缘,距胸骨右缘1cm处。

3.右下点:

右侧第6胸肋关节处。

4.左下点:

左侧第5肋间隙,距锁骨中线内侧1cm~2cm处。

 

4.作业布置:

心的位置和形态?

5.教学后记:

通过对脉管系统中1、2节内容的学习,我们很好的认识到了脉管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心脏的位置、外形,心腔的结构、传导系统,以及心脏的体表投影,为以后学习相关的临床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