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5876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docx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docx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认读字“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八个生字;区分形近字“治、抬”“哇、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感。

  2.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演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不可怕、不用治是葫芦落的原因,从而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知道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不可怕、不用治是葫芦落的原因。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的事物都存在着联系,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三、教学策略

  采用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演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另外,由于__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认识“葫、芦”二字,注意指导“芦”的读音。

(轻声)

  范读课文,听清楚生字的读音。

  

(二)学习生字

  1.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2.出示课件:

读词语、读生字、读句子。

  3.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4.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三)初读课文

  1.自己再轻声读课文。

  2.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不好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边读边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可在旁标注出问题。

  (四)指导书写

  1.指导认清难字的字形并指导书写。

  言:

两个短横一样长。

  每:

上窄下宽,竖折向左斜,折要平。

  怪:

右上角上“又”,下面是“土”不是“工”。

  2.“哇、治、慢、挂、邻、”可让学生独立分析字形,看字帖练习写。

  (五)复习词句

  1.导入,齐读课题。

  大家认真看老师画的这是什么?

师画葫芦藤。

读词语:

葫芦藤。

  2.选一选,把生字送回家。

  瞧,细长的葫芦藤上挂满了小葫芦,这还有两对葫芦兄弟呢,你能分辨它们吗?

那快来认一认吧!

指名领读生字。

  光会读还不够,看谁能把这葫芦兄弟送回家!

齐读句子,出示生字。

  3.刚才,我们还学习了八个会写字,从大家的书写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下面,请你当个小医生来诊断一下错误吧!

出示课件:

小小诊所。

(学生作业中写错和写得不美观的字)

  【设计意图】在写词语之前教师创设情境“小小诊所”这一学生喜欢的形式,在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进行二次指导生字,不是盲目复习,而是有针对性的复习。

  (六)前后对比,读好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写词语特别认真。

我们还知道了小葫芦长得十分可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里,去看看那些小葫芦吧!

  打开语文书,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葫芦的句子。

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读了这三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件:

你发现这是写什么?

颜色、形状。

  叶子绿绿的,花是雪白雪白的,多美啊!

叶子跟葫芦有什么关系?

你再读读。

  谁愿意按照书上的内容把这绿绿的叶子、雪白的花朵和小葫芦贴在板书上?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后总结:

你看葫芦啊是先长满了绿叶,再开出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就挂起了几个小葫芦。

  (3)出示实物: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快看!

你们喜欢吗?

  快来夸夸它吧!

看来你真是喜欢小葫芦,谁再夸夸它?

  你们这么喜爱小葫芦,那种葫芦的人喜欢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能再读读第一自然段。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我猜呀,这棵葫芦一定能长得赛过大南瓜,是不是呢?

  【设计意图】抓住“细长、长满、绿、雪白、可爱”等词语让学生体会葫芦的可爱;抓住“每天、几次”体会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

通过抓住“长、开、谢、挂”这几个字渗透葫芦生长的各个部分都紧密相连,为后面突破重难点作铺垫。

  2.前后对比质疑。

  

(1)那结果怎么样呢?

谁来说说呀?

  

(2)很多同学都提出了一个问题呢。

小葫芦为什么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快读读二、三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引读:

是啊,有一天,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生: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换句话说就是“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课件出示句子,自己读读这两句: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你发现什么了?

  大家看,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加上不同的标点,读的语气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2)看来他心里只想着葫芦,眼里只有葫芦。

于是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

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谁想读读这句话?

师拿出小葫芦,谁愿意表演一下这个种葫芦的人?

  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

  你为什么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葫芦说呀?

  哦,怪不得“盯”是眼目旁呢!

你们可千万别写错呀!

  你在跟谁说呀?

(跟自己说)这就是“自言自语”。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读使学生理解“盯”“自言自语”,体会种葫芦人当时的心情,从而读出语气。

此教学环节体现了随文识字的教学理念,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活跃有趣。

  (3)咱们合作读读第二自然段吧,我来问,你们读。

  他看见什么?

想了什么?

他又说了什么?

  正在种葫芦的人满怀希望时,他的邻居看见了,他们之间又说了什么?

一起看看第三段,指名读第三段。

  【设计意图】通过问读的形式,渗透写作顺序,为后边拓展说话做准备。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什么了?

指名读。

  你想告诉他什么?

注意指导读好“光”。

  

(2)引读:

可是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

──“什么?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我要的是葫芦。

”(生读)

  种葫芦的人你奇怪什么呀?

  课件出示: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这两句又是意思一样,什么不同?

谁能自己读读这两句话?

  这两句,哪句更能突出种葫芦的人感到奇怪?

谁再读读?

  (3)让我们分角色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七)合作探究,总结全文

  1.孩子们,还记得吗,在种葫芦的人种下这棵葫芦后,出示课件: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而现在──(生读)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出示课件: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老师读)现在却──(生读)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设计意图】前后对比读文,再次强调葫芦的生长过程,使学生体会事物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

  哎──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多么令人惋惜啊!

让我们再读读最后一自然段。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谈话总结:

太感谢你们让我知道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联系的,叶子生蚜虫,葫芦也会长不好。

不仅葫芦是这样,其实,任何事物之间都是存在着联系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八)课外延伸

  第二年,这个人又种下一棵葫芦,他吸取了前一年的教训。

有一天,种葫芦的人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想了什么?

说了什么?

于是,他又是怎么做的?

最后的结果怎样了?

  请你按照看、想、说、做的顺序说一说吧!

  先自己小声说说,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语言实践与阅读紧密结合。

让学生按照文中第二段的写作方法“看、想、说、做”说一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2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

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治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

教学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自学──发现与探究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知道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后来葫芦被蚜虫吃光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但这些发现只是最浅显的认识。

而课文中牵涉的一个最关键的科学知识──“蚜虫”对理解课文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蚜虫的认识只是知道他会吃树叶,可这些小不丁点的虫如何能毁灭一棵葫芦呢?

因此在自学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来了解蚜虫。

原来蚜虫不仅能吸食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而且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

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学生的认识就更清楚、更深刻,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

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

(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

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__的重点。

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

(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现出来。

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除了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还应该深化下去: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

“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这里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随后设计创新题,启发学生思考: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初衷是想在平淡中学文、悟理,同时抓住重点词、重点句来组织教学。

但也有以下值得反思之处:

  一、虽然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了蚜虫,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对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课堂上当展示资料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分散,有查到资料的孩子沾沾自喜,把资料拿在手上炫耀,不知道从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和大家分享。

这可能是低年级的缘故吧。

今后在资料的查找筛选上该怎样指导呢?

值得思考。

  二、体会葫芦的可爱以及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花的时间多了,挖的太细,后面的“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

”和拓展续编时显得时间不够,草草收场。

今后教学时在时间上的把握要注意。

  三、学生的朗读有点拖沓,不知是否是因为换了环境的缘故。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寓言,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故事。

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也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到头来,葫芦也长不成。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共有四个自然段,以葫芦的变化为线索向读者讲了一个可笑的故事。

  __开篇着力描写了葫芦长势之好和种葫芦人高兴、喜爱的心情。

第二自然段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但他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第三自然段讲一个邻居劝他治叶子上的蚜虫,他不听,认为叶子上的蚜虫跟葫芦没有关系,不妨碍葫芦的生长。

第四自然段讲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种葫芦人的无知、自以为是使他自己的期盼落空。

这个故事成为了警示人们的极好教材:

不能孤立的看问题,有错就要该正,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技巧。

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背诵能力,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透过课文的内容去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掌握了一定的认字技巧和写字技能。

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朗读和发散性思维。

  教学理念:

  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时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对文本的反应都是以个体的形态呈现的,本节课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情景设置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教学手段,在本课中有所运用。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3、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主识字为主,师引导识字为辅,并引导归纳识字方法。

  2、学生读中悟、悟中读,自主讨论,明白课文所说的道理。

  3、通过拓展延伸题的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的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该、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读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难点:

  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的看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葫芦

  师:

谁知道这是什么?

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

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师适时引导说出葫芦藤得样子:

茂盛的绿叶、、、、、、)

  2、揭示课题

  师:

这节课我们就学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设计说明:

1的设计是有的孩子没见过葫芦,让这样的孩子对葫芦有个直观的认识,并通过别的孩子的描述了解一下葫芦生长的特点;二的设计是激发生的阅读欲望。

]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师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初读课文的方法。

  (预设:

初读课文的三步:

一轻生或不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同时标上自然段;二圈出生字,用巧方法识记;三再读课文,读通顺句子,把读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

  (师巡视指导,关注阅读、识记生字较差的学生。

  2、全班识字,交流识记生字的巧方法。

  (预设:

“葫芦”是一种植物,所以是草字头,“葫”的下面是“胡”字,提示了“葫”的读音;谢谢别人要说话,所以“谢”是言字旁;蚜虫是一种小虫子,所以蚜虫的“蚜”是虫字旁、、、、、、)

  (师适时对识字方法进行归类。

  3、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全认识的组员奖一朵小红花。

  4、游戏巩固识字效果;“识字小擂台”

  [设计说明:

1是强化学生对初读方法的掌握;2教给学生归类识字,或其它识字的巧方法,提高识字效率;3提高课堂效率;4激发识字兴趣。

]

  (三)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1、师:

我们把字宝宝送回“家”中,你还能认识吗?

  2、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读出感情。

  (读书方式:

单独读、几人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3、检查读。

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读,互听互评,师随机指导朗读。

  [设计说明:

评价别人读的好坏的同时,逐渐明确自己该怎样读。

](四)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师:

谁想给大家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读的同时课件演示:

长满绿叶的葫芦藤—葫芦藤上开满雪白的小花—葫芦藤上结出小葫芦。

  2、种葫芦的人喜欢小葫芦吗?

你从哪看出来的?

找出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喜爱的语气。

  3、谁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一讲小葫芦生长的过程?

  (四)作业:

  画一画这些可爱的小葫芦,注意“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认读。

  

(二)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1、种葫芦的人有什么样的希望?

  理解“自言自语”“赛过”结合这两个词体会人物语气、心情。

  2、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

种葫芦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3、邻居给了他什么建议?

种葫芦的人又是怎么说的?

  引导学生注意句子末尾的标点符号,结合课文内容,观察插图,想象邻居和种葫芦人的表情、心理。

先小组内读,再班内读。

课件演示卡通人物,学生配音读。

  4、叶子上生了蚜虫,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你觉得谁的想法对,为什么?

  先小组内讨论,再全班讨论。

  5、结果怎么样?

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师引导学生感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只要葫芦,不管叶子,是得不到葫芦的。

  [设计说明:

1的设计是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而2的设计是告诉学生有错就该,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蒙受损失。

]

  (三)作业:

  给爸爸妈妈讲讲《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故事,注意人物的语气语调。

  第三课时

  指导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型、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生试说笔画笔顺。

比较简单的字可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教同学,比较难的字师可讲解、示范。

  2、认真描红、试写。

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3、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

  4、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进行修改。

  5、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6、练习:

边读边写。

  (在教学生字过程中归纳书写规则,如: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里边后封口┄┄)

  [设计说明:

1、2、4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我当小老师”和“小小书法家”是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激励措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5、6是让学生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

]

  教学片段

  识字教学片段:

  师:

谁能说一说怎样初读课文?

  生1:

先轻声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生2:

把生字圈出来,认真读一读,记一记。

  生3:

把不认识的字作标记,自己想办法解决。

  生4:

把课文多读两遍,把句子读通顺。

  师:

如果遇到字条里没有,自己又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1:

问一问周围的同学。

  生2:

老师走过来的时候,问一下老师。

  生3:

妈妈教过我部首查字法,我可以查一。

  生4:

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师:

同学们开始自读课文。

(师巡视指导。

  生自读课文。

  师:

看来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

(多媒体出示标有序号的生字。

)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生字,介绍一下认识它的巧办法。

  生1:

“蚜虫”是一种小虫,所以“蚜”是虫字旁。

  生2:

“盯着”要用眼睛,所以“盯”是目字旁。

“盯”的右边是“丁”。

  生3:

道谢要用语言,所以“谢”是言字旁。

  生4:

“葫芦”是一种植物,所以“葫芦”是草字头。

  师:

你观察的真仔细,有许多表示植物的字都是草字头谁还能说出这样的字?

  生1:

“花”“草”。

  生2:

“葡萄”。

  生3:

“菠萝”“甘薯”的“薯”。

  师:

你还有不认识的字吗?

  生1:

我不认识第7个字“赛”。

  生2:

我不认识第8个字“邻”。

  师:

哪当小老师教教他们?

  生1:

我用“赛”组个词来教他“赛跑”“比赛”。

  生2:

我用“邻”组个词,造个句子来教他“邻居”“邻居有困难我们要帮助他”。

  生3:

“赛”字的“宝盖儿”好象小屋顶,小屋顶下有宝“贝”,我们“比赛”看谁能抢到宝贝。

  师:

同学们说的真精彩,你们记住这两个字了吗?

  生:

记住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正确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会写“哇、挂”两个汉字。

  2、学习课文的第一,第四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葫芦的可爱及葫芦枯萎的样子。

  3、初步了解葫芦枯萎的原因。

  教学重点:

生字词、感情朗读葫芦可爱的样子和枯萎的样子;

  教学难点:

葫芦枯萎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

葫芦(hulu),指名读,注意轻声

  2、你认识葫芦吗?

(出示图片,认识)

  3、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棵葫芦长得如何呢?

咱们去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朋友。

  2、检查反馈

  分组出示:

  

(1)葫芦藤(teng)盯(ding)邻(lin)居哇(wa)

  ①自读,指名读,②理解意思

  

(2)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长满了绿叶,慢慢地变黄

  ①自读,展示读;②感情读

  3、过渡:

这个人种的葫芦到底长得如何呢?

文中的那一段写到了?

找出来读一读。

  三、学习课文一、四段

  

(1)1、指名读第一段,(正确、流利)

  2、从哪看出长得很好?

(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学生说到了就请她上台板画,教师帮助)

  3、出示这段文字,长得多么好的一棵葫芦啊!

能用你的朗读体现吗?

  学生练读,展示读,齐读

  4、过渡:

我们大家这么喜欢小葫芦,那种葫芦的人,他喜欢吗?

从哪看出?

  5、出示句子: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①理解“每天”,即天天

  ②天天都去看,而且一天还看好几次呢!

  太喜欢这可爱的小葫芦了!

(出示插图)

  ③他每天看着这可爱的小葫芦,你们说,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6、过渡:

可是有一天,他再去看小葫芦时,哎呀!

你们看————

  

(2)1、(出示枯萎的葫芦)怎么了?

  2、学生说:

叶子上有蚜虫,叶子变黄,葫芦也变黄落地

  3、文中的那一段写到了?

指名读

  4、出示这段文字,看到这发黄的叶子,落在地上的小葫芦,这种葫芦的人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感情朗读

  5、此时此刻,他的心里又会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观察表情)

  过渡:

是啊,为什么那可爱的小葫芦会变黄落地呢?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下节课再学习。

  四、指导写字

  五、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可爱的小葫芦——————?

——————变黄、落

  这篇课文是二上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而这篇寓言则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然后分别学习一、四两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准备第二课时再探究其缘由,学习二、三两段。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上下来了,我的收获很多。

作为一篇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孩子阅读__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

  1、要努力在语境中落实字词的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对于本课的几个生字,我做到了词不离句,但是却一味地由老师自己在运用着这些字词,学生呢,会运用了吗?

没有。

可以说,在字词教学中,我剥夺了学生的语言运用、积累的权利。

  2、要充分利用好课文插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课教学中,我以前后两段为切入口,并以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