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全部8篇课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5785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4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全部8篇课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全部8篇课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全部8篇课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全部8篇课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全部8篇课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全部8篇课文.docx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全部8篇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全部8篇课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全部8篇课文.docx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全部8篇课文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7.1.短歌行

《短歌行》是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1课,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古典诗歌,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诗歌意象。

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课前要求学生朗读并背诵,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短歌行

(一)导入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

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他,因为一个俗语,被现代人恶搞成“跑得最快的人”;他长的不咋地,身材也不高,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文武全才,乱世枭雄;他不但自己杰出,还拥有良好的基因,生出了跟他同样优秀的两个儿子,父子三人不但在政治军事上成就突出,而且在文学上,更是可以跟后来的苏家三父子并肩。

他,就是曹操!

请问,“三曹”和“三苏”分别指谁?

(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三苏:

苏洵、苏轼、苏辙)

我给大家扩展一个对联吧。

上联:

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

下联:

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美四君

读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诵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研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明朝湖北公安派”)

探三玄——《庄子》、《老子》、《周易》

志求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

温四史——“二十四史”前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魏•陈寿

展四库——经(儒家及研究儒家的作品)、史(史书)、子(诸子百家)、集(文人文集)

惜四孟——邹城:

孟府、孟庙、孟林、孟母林

度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心美四君——“战国四公子”:

魏•信陵君魏无忌、齐•孟尝君田文、赵•平原君赵胜、楚•春申君黄歇

曹操,虽没有真正坐上龙椅,但作为魏国实质上的第一代领导人。

在军事政治上的才华不用说,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统一中国北方。

难得的是,他忙于治国打仗,但在文学上,同样造诣深厚。

以“三曹”为核心,加上“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羽翼的建安文学,其慷慨悲、俊爽刚健的风格自成一家,被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二)分析诗歌

1.把握生字读音。

(见导学案)

2.齐读,在请同学配乐朗读(可一人或几人,或分组、分男女)

3.本诗哪个字出现次数最多,也最能表达诗人的感情?

(忧)在文中哪里?

(出现共三次,请同学说出来)

1)诗人在忧什么?

(人生短促、贤士不得;原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1)先看诗人第一个“忧”——人生之忧。

请同学读第一段前四句“对酒当歌……唯有杜康”

①“对酒当歌……去日苦多”

翻译: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露水,转瞬即逝,流逝时光,实在太多。

“岁月是把杀猪刀,一刀一刀割人老”,经过无数战火硝烟,诗人已不再年轻。

“对酒当歌”点出了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间,他是在参加宴会,正在喝酒。

“当”和“对”都是对着的意思;但在“长歌当(dàng)哭”中,“当”是代替的意思,指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来抒发胸中的悲愤。

作者在这句诗中,用了一个比喻,是什么?

(晨露比人生之短)

为什么这样比喻呢?

(露珠存在时间短)

②“慨当以慷……唯有杜康”

翻译:

宴会歌声,慷慨激昂,抑郁之心,始终难忘。

以何排解,心中忧思,只有美酒,沉醉解脱。

“慨当以慷”,注解12;“何以解忧”是“以何解忧”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杜康”,传说中是发明酿酒的人,后来人们用来代指美酒。

心有垒石,需酒浇之。

诗人因为时光易逝,却还未达到心中理想而苦闷,只有用酒来让自己暂时忘记忧思。

但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真能使诗人得到解脱么?

殊不知,酒醒之后,问题依然存在,留下的,说不定是更大的空虚与忧虑。

③大家想一下,曹操在这儿使劲的感叹自己的人生苦短,去日苦多,他还有别的用意么?

(言之成理即可)

A.在提醒贤士们,人生短暂,不要再犹豫不绝,应该趁早出来建功立业。

B.抒发时间和时局的紧迫感,激发大家奋发的激情

(2)第二个“忧”——贤士之忧

①哪里可以看出诗人是因为贤士而忧?

(“青青子衿……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不可断绝”)

青青子衿……沉吟至今

翻译:

那些穿着校服的学子呀,你们令我朝思暮想。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才一直都不开心。

经过前面那么多的感慨,说人生短促,借酒消愁,心有忧思,无法排解,到了这里,诗人终于道出了忧思的真正原因,就是想要人才,想让天下名士都来帮助自己成就大业。

“青衿”,指周代时读书人的衣服,跟你们穿的校服差不多,表明你们是读书人的身份。

“衿”,就是古时候人们衣服的衣领。

在这儿,作者用了一个比喻,是什么?

(青衿比贤士)

拓展:

古人对日常服饰分得很清楚,“冠”指帽子;头发上插在发髻或冠上的长针叫“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发越来越少,连簪子都插不上了;为固定帽子,系在下巴这个地方的带子叫“簪缨”;上身的服装是“衣”,“衣”有分前后,前面的叫“襟”,后面的叫“裾”;下身的服装叫“裳”;当然还有古代流行时间最长的妇女服饰襦裙,就是短小上衣陪长裙,现在夏天的时候,很多女孩子还这样搭配,就是上穿一件T恤,下身是长到脚后跟的那种长裙;“襁褓”指小孩穿的衣服,是背负小儿的背带和布兜;“弁髦(biànmáo)”是保护婴儿前额的一种装饰,现在人们还在用,因为婴儿的头很软,天灵盖这个地方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为了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人们往往会给孩子带上这样一个可以保暖的东西。

“青青子衿”这一句是化自《诗经•子衿》。

②明明如月……不可断绝

翻译:

皓月当空,却不可收揽入怀。

忧愁延绵,不可停止断绝。

掇,拾取、采取。

在此,诗人用了一个比喻,是什么?

(明月比贤士)这句主要写因名士未来投靠,不能为诗人所用,而产生了忧思。

4、大家都知道,文人多傲气。

所以自古以来,才有那么多的隐士高人。

当初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可是三顾茅庐,最后才成功的。

曹操想要人才,也一样,只有放低自己的身份,礼贤下士,贤士们才会到他那儿去。

那在本诗中,有没有体现曹操礼贤下士的句子呢?

(“呦呦鹿鸣……鼓瑟吹笙”、“越陌度阡……心念旧恩”、“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1)呦呦鹿鸣……鼓瑟吹笙

翻译:

小鹿们呦呦地欢叫着,悠哉悠哉的吃着青草。

若是你们这些贤士光临,我将敲锣打鼓欢迎你们。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化自《诗经•鹿鸣》。

“鼓瑟吹笙”表达了诗人的好客,对天下名士暗示,只要你有才,只要你愿来,我就重用礼待你。

在用人这方面,曹操的确是这样的,他提出“唯才是举”,就是只要你有治国带兵之才,不管你人品如何,社会地位如何,他都会重用。

他这样的用人方式,在当时对于打破士族门阀对仕途的垄断具有很积极的意义,也为后来魏国的强大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越陌度阡……心念旧恩

翻译:

宾客踏着田间下路,屈尊来访。

久别重逢,在宴会上杯筹交错,争相把往日的情谊述说。

这句话可以看作是诗人在对席上的嘉宾们表示感谢,实质就是是酒桌上的客套话。

大家都知道,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已经是实质的天子,但是他却说宾客们是屈尊而来,从而贬低自己,抬高宾客们的位子,这是为了塑造自己爱才的形象。

“契阔谈讌”,契,久别;契本指符契,契约,古代符契刻字之后,剖为两半,双方收存以作凭证,作为信物,后来引申为离别。

讌,通“宴”,用酒饭接待客人。

3)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翻译:

高山不满足于高,大海不满足于深。

如周公般礼贤下士,天下人心才会归顺。

厌,嫌恶、满足。

泰山不拒细壤方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任何一座高山,都是用无数的沙粒石头组成,任何一条江河,都是由无数的水滴汇聚而来。

身为一位王者,必须要有广阔的胸襟与气度,包容乃大。

我们普通人同样如此,只有心胸开阔,自强不息,永不满足于现在的成绩,不断攀登才能取得成功。

周公,本是西周的一个爵位,是辅佐君王的最高位子,有点后来宰相和辅政大臣的意思。

第一任周公就是周文王姬昌的四子旦,他辅佐君王时,广贤纳士,深受后人爱戴。

此处,曹操把周公作为自己的榜样,意思是说,他会像周公那样礼待贤士,使天下最后人心所向。

归,动词使动用法,使……归顺。

4)诗人为什么那么急于得到贤士?

(言之成理即可)

A.人生岁月不多,想尽快实现统一中国的理想

B.敌人力量强大,要壮大自己的力量

5.(讨论)诗人与宾客们谈天说地,说志向抱负,不知不觉之间,天色已晚,“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但不知为何,乌鹊却“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人写月、星、乌鹊,有没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

“月明星稀……何枝可依”

翻译:

明月升空,星星闪烁,倦鸟知返,往南而去。

绕树而飞,却不栖息。

南,向南,名词作状语。

A.月象征诗人,星,象征贤士。

月追求众星捧月,但星稀,表达求贤之心

B.月光遮掩星星光华,是写实

C.绕树不依,指贤士在乱世之中,未遇明主,而无归宿

D.可指诗人正在寻觅贤士

E.也可指诗人因不得贤士而彷徨

6.通过诗人情感在积极与消极之间的徘徊,了解其情感的变化,并梳理全文。

(板书)

积极

为君沉吟感念君恩广纳俊才

宴迎嘉宾

感慨人生忧思不断思绪无依

忧思难忘

消极

7.拓展:

现代有一段京剧段子,《说唱脸谱》,里面有一段是这样唱的: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大家都知道,在京剧中白脸是代表奸诈狡猾的形象。

但是从本诗中,我们看到的诗人是胸襟广阔的,是虚怀若谷的,是英明神武的。

是我们的教材在故意美化曹操,还是民间对曹操的认识出现误差呢?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这与曹操的很多作为有关。

①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从封建的正统角度来说,他因为董卓要迫害他,他从京城里逃出来,路过老朋友吕伯奢家,因听到人家磨刀的声音就疑心人家要害他,就把人家全家杀了,知道是误杀后,他还说了一句“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如此一来,把全天下,甚至上千是属于乱臣贼子范畴的;②“魏晋名士难有全者”,他为了自己的统治,杀了很多对他不满或稍有微词的人,而这些人在社会上是有相当大的名望的,比如孔子的二十代孙,很有名的孔融;③曹操生性多疑,对人疑心很重。

年的人们全给得罪了。

大家都知道,人言可畏,史笔如刀,因此,曹操也就成了最大的奸雄!

回过头来,我们也可以知道,曹操写这首诗,所要的人才是什么人才。

会治国带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听我的话,能为我所用的人才。

你再有才华,但是一天对我说三道四,对我的命令也不听从,不能为我所用,那我要你干嘛?

留着你无用,还一天到晚惹我生气,放了你吧,又太可惜,要是你跑去帮别人,增加我的竞争压力,那还了得?

因此,没有办法,不能为我所用的就是废材,废材就得有节约粮食的自觉,于是,就只有把你给杀了。

曹操是个相当务实,并且有才干,有野心的人,但是人无完人,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缺点,我们应该客观的去看待评价他。

就像我们同学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有自己的缺点,我们不能单纯的去评价一位同学他是好是坏,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看待,最终达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求同存异,和睦相处的目的。

 

7.2.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是新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中的一首。

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通过这首古诗的学习,可以对我国五言诗的发展脉络有个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认识。

并且具有一定的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作用。

这首诗在本册古代诗歌单元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唐诗诗歌奠定了基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进一步了解其文其人。

审美鉴赏与创造:

提炼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进行探究式学习。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无限热爱欣赏之情。

1.体会作者笔下的田园之美。

2.欣赏作者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塑造高洁的品格。

课前要求学生朗读并背诵,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归园田居

一、导入

听羽泉的歌曲《归园田居》,《归园田居》这首歌曲是那种田园乡谣风格的,听起来也许不像是流行歌曲,可是会静静地流淌在听者的心中,正是契合了我们所要追求的回归自然、寻找自我的一首歌曲。

我们知道,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做官多年后,毅然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

他归隐田园之后又是怎样的生活状况?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

二、知人论世:

(谈你所了解的陶渊明)

1.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挚,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指出重点:

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2.诵读:

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羁鸟jī荫后檐yìn暧暧ài墟xū吠fèi桑颠diān樊笼fán

三、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

2、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思考: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

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四、探究、合作

以“归”字为核心解读诗歌。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具体分析

1、从何而归?

明确:

尘网、樊笼。

追问: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明确:

官场生活。

追问:

为什么要如此比喻?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而归?

明确:

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

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

“误落尘网中”。

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注意炼字“误”)

{养家糊口大济苍生。

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

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门阀制度:

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

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

)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

“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追问:

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

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

点题句是哪一句?

明确:

B、守拙归园田。

提问:

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守拙”?

如何理解?

言外之意是什么?

(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明确:

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

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

小结:

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思考:

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词语含义、特点、情感)

明确:

(1)“羁鸟”是关在笼中的鸟;“池鱼”是禁在池中的鱼。

(2)特点:

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

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

(“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3)运用比喻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

明确:

归向园田

问:

诗人如何描写园田?

园田的景色有何特点?

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

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明确: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所见: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近

(亲切可即,环境幽雅美丽)

村庄/炊烟色彩

(长给人以悠的遐)

所闻:

狗吠/鸡鸣远

(以动衬静,更显宁静、和平)声音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

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4、归去如何?

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

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

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处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五、总结全文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

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

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

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六、看图背诵《归园田居》。

七、作业:

陶渊明的归隐,是否可行?

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

板书设计

 

8.1.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第三单元的必读必讲篇目,不仅仅因为这是名家名篇,更主要的是这首古体诗最能体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表现李白傲岸不羁的性格。

如果能够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进入李白为我们创造的天马行空般神奇瑰丽的想象境界,就能更好的理解李白的情感与人格精神。

一、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疏通字词,继续积累重点实词。

2.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3.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体味诗人情感与人格。

4.大声诵读,吟咏诗韵,体味诗歌的浪漫之美。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

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

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文化传承与理解:

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1.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

2.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3.感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

课前要求学生朗读并背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量的古代诗文,了解了一些诗文的学习方法。

这本选修教材不是以往所学的简单重复,而是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文,通过学生自己的诵读、鉴赏、探究,进而感受诗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最终目的是提高运用母语的能力。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导入新课: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傍着古朴优美的旋律一轮明月缓缓升起。

放飞思绪在历史长河中,不禁感慨“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说到古人与月,我们便不禁想到一位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月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他就是“李白”,月之于李白,不但伴随着他寂寞潦倒的一生,也丰富了他诗艺的殿堂,可以说“明月”装饰了李白的诗。

我们可以在头脑中思索一下李白的与月有关的诗句:

(可以随机处理)

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寄》

③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云》

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子夜吴歌》

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

难怪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怀李白》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对联: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诗中不免有些夸张,但正是在这些夸张中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