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广东广州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5608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届广东广州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历届广东广州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历届广东广州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历届广东广州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历届广东广州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届广东广州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历届广东广州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届广东广州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届广东广州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历届广东广州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历届3月19日广东广州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

1分,共33分)

1.教师不得甜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决定的。

A.荣誉权B.姓名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

2.()被广泛渗透到其他品德测评方法中,是其他品德测评方法的基础。

A.等第测评法B.写实测评法

C.评语鉴定法D.总体印象法

3.中小学“双基教育”是指()的教学。

A.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B.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C.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D。

基本知识和基夺原理

4。

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教学大纲B.教学计划C.教学目的D.教学日标

5.所谓()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个人的好恶、兴趣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体,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A.非正式群体B。

lE式群体

C.联合群体D.松散群体

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指()。

A.直接经验B.社会实践

C.科学实验D.间接经验

7.教师在教育丁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自由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D.教育活动完余受到人的遗传索质的制约

8.F列选项中,不属于选择。

哼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的是()。

A.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B.学生特点

C.教师业务水平D.学校领导的要求

9.()是一种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的教学组织形式。

A.设计教学法B.班级授课制

C.个别教学制D.分组教学制

10。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都认为教育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获得的,否定了教育的()。

A.科学瘸性.B.生产属性

C.社会腿性D.艺术属性

1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问题教学法扁发学生的思维时,应注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听其亩,观其行”,这主要是为了()。

A.准确把握教学时机,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B.得到及时的反馈,并做出相应的控制调节

C.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决定作用。

D.加大问题的深度和难度,充分跨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12.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包括朋友角色、示范者角色、研究者角色,这体现了教师职业角色的()。

A.多样性B.个别性C.合理性D.协调性

13.()是教学过程基本阶段的中心环节。

A.激发学习动机B.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C.理解教材,形成概念D.运用知识,解疑答惑

14。

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测验的()较高。

A.信度B.难度C.效度D.区分度

15.“星现基本情景一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一小组协作学习一学习效果评估”属于()的教学模式。

A。

随机进入式B.抛锚式

C.支架式D.探究式

16.人们能通过一个人的表情来推测出他的情绪状态,这体现出情绪、情感具有()。

A.信号功能B.适应功能

C.动机功能D.组织功能

17.学生根据爬行动物的关键特征,来判断某些动物是不是爬行动物的过程是()。

A.抽象化B.概括化C.归纳化D.分化

18.在陈述性知识的提取过程中,最重要的提取线索是()。

A.学习情境B.主体状态

C.知识的层次组织D.他人的提示

19.教师在讲课过程巾声音要求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B。

差异律c。

活动律I).组合律

20.自我价值理论认为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是()。

A.自我价值感B.需要的满足

c.自己的兴趣D.适当的归因

21.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试图追求和达到目标的驱力。

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与害怕失败者相比,追求成功者倾向予选择()。

A.相对容易的任务B.非常难的任务

C.非常容易的任务D.难度适中的任务

22.学习“芭蕾舞时,小丽把连续动作分成小节拍,跟着舞蹈老师一步步做,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A.整合B.定向

C.模仿D.熟练

23.在记忆·串数字时,往往容易记住最后几位数字,这种现象叫作()。

A首位效应B.近位效应

C得寸进尺效应D.门面效应

24.随着年龄的增大,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发展趋势为()。

A.晶体智力衰退,流体智力上升

B.流体智力衰退,晶体智力上升

C.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都衰退

D.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都。

L升

25.教育应当根据人的气质差异因势利导,对此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胆汁质的人脾气暴躁,应当采取暗示性的教育,以防引起逆反心理

B.抑郁质的人比较敏感,教育者要引导其积极思想,防止其自卑心理

C.黏液质的人很固执,教育起不r什么作用,要顺其内然

D.多血质的人,灵活多变,易于教育,但要防止他重蹈覆辙

26.榘代克认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才可以获得。

A.尝试一错误一尝试B.经典性条件作用

C.操作性条件作用D.社会性学习

27.教育法律炎系的()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

A.主体B.客体

C.内容D.组织

28.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人员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并由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内不得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处罚。

A。

一年B.两年

C.三年D.五年

29.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下列选项中,体现教师进行依法执教的是()。

A.将成绩较差的学生集中安排到教室靠后的座位

B.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C.将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赶出教室

D.进行有偿家教

30.下列表述不符合政府教育职权的特点的一项是()。

A.权利相对方即指学生

B.具有公权力的特征,如优先权、强制权等

C.通过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来行使和实施

D.与权利相对方的法律关系基于行政实体法和程序法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请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两个或以上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31.下列关于复式教学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复式教学的主要特点足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

B.锝课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秩序的处理等有更复杂的要求

C.复式班的编制以尽可能地减少各年级之间的相互干扰为一般原则

D.复式教学的日课表的编制以“同堂异科”编排为好

32.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豳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进行教学评价要遵循的原则有()。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

C.严格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

33.下列符合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的有()。

A.加强学时教育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D.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明晰

34.我国历代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掌握知识的巩固问题。

下列选项中,意在强调巩同性教学原则的有()。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学而时习之”

C.“各因其材,各尽其能”D.“温故而知新”

35.了解学生是备课的基础性工作,应包括的内容有()。

A.了解学雀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思想状况

B.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活动范围

C.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能力

D.了解学生的知识、技熊状况、智力水平

36.基于问题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特征包括()。

A.以教师为中心B.问题是课程的关键

C.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新信息D.问题是解决问题技能发展的载体

37.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下列属于稳定的且不可控的因素有()。

A.能力B.任务C.运气D.身心状态

38.确定教育政策目标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A.方向正确B.抓住要害

C.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D.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39.关于教师聘任制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聘任是一种法律行为,它确立的是双方的法律关系

B.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只对所聘教师有约束力

C.聘任制应体现按需分配的原则

D.聘任制应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40.根据法律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实施义务教育。

A.农村地区B.城市地区

C.沿海地区D.民族地区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0。

7分,共7分。

要求判断所给的命题正确与否,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41.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教学规律制定的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客观的,不能任意制造、改变或废除。

()

42.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

43.感知是个能动的认识过程,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感知教材要使学生获得关于所学内容的一个整体的表象。

()

44.中学生小红认为自己足祖国未来的栋梁,必须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小红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

45.在分配学生座位时,应考虑对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

()

46.学生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自己无法克服的困难而向他人或物体(借助宁典、参考书等)请求帮助的行为,是一种依赖性的表现。

()

47.消退是一种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臆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48.学校可以对未通过考核的教师采用“末位淘汰制”的管理方式,实行下岗处理。

()

49.体罚是一种有意识地造成学焦身体的痛苦来制止和预防学生某砦问题行为的惩罚方式,罚站、罚跑、罚抄作业等形式都属于体罚。

()

50.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

第二部分主观题

四、筒答题(共3题,每题6分,共18分)

51.“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下降的现象。

请简要回

答教师专业成长中“高原现象”的特点有哪些?

(6分)

52.教师在教学巾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

(6分)

53.知识的学习会受到许多因索的影响,请简述影响知识掌握的主要因素。

(6分)

五、论述题(10分)

5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衷扬与批评,能有效增强学焦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消除学生的不良行为,强化学生优秀品德的形成。

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师运用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0分)

六、案例分析题(12分)

55.张烨是某中学学生,在校经常迟到、旷课,游戏厅,甚至打架,学习成绩很差.门门功课挂红灯。

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

他还有时候向同学借钱,借不到还打同学,以致班上同学见了他都躲远远的。

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几天又恢复原样,以致老师都对他失去信心。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是百米赛跑的速度超人,在校运动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跑冠军,为班集体赢得荣誉。

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围棋也下得特别棒。

问题:

(1)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分)。

(2)如何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特点?

(3分)。

(3)请你结合有关教育教学知识,谈谈如何对待张烨这样的学生。

(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

人格尊严权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围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2.【答案】D。

3.【答案】B。

解析:

双基教育,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C。

解析: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B。

解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各种途径和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时,也应注意“听其言,观其行”,接收从学生身上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做出相应的控制调节。

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较好的注意分配能力,才能及时地捕获准确的反馈信息。

12.【答案】A。

解析:

教师的职业角色包括传道授业者、朋友、榜样示范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研究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3.【答案】C。

解析:

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六个阶段:

①做好准备,激发动机;②感知教材,构成表象;③理解教材,形成概念;④巩固知识,增强记忆;⑤运用知识,促进迁移;⑥检测知识,获得反馈。

其中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教师给学生解疑答惑的过程,是个双向活动,只有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完成,所以被称为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14.【答案】A。

解析: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

如果一个测验在反复使用或以不同方式使用都能得出大致相同的可靠结果,那么这个测验的信度就较高;否则,信度则较低。

难度是指测验的难易程度。

效度是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

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故选A。

15.【答案】A。

解析: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关于教学方法的模式包括:

随机进入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

随机进入教学是指对同一内容,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基于不同目的、着眼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以实现学习者对同一对象的全方位、多方面的理解的教学模式。

具体过程为:

呈现基本情景一一随机进入学习一一思维发展训练一一小组协作学习一一学习效果评估。

16.【答案】A。

17.【答案】B。

18.【答案】C。

解析:

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构都通过激活的扩展来完成,提取是从检索的线索向需要再现的命题扩展,建构是从检索的线索向有关信息进行扩展。

所以,重要的提取线索是知识的层次组织。

故选c。

19.【答案】A。

20.【答案】A。

21.【答案】D。

22.【答案】C。

23.【答案】B。

24.【答案】B。

25.【答案】C。

26.【答案】A。

解析:

桑代克的联结论的基本观点是尝试一错误说。

他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

27.【答案】A。

解析: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亦称作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包括教育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受者和义务的承担者,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人。

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自然人,即个人主体;二是机构和组织;三是国家。

28.【答案】C。

解析:

《教师资格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三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29.【答案】B。

解析:

依法执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

A,C项中教师的做法都侵犯了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D项中教师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

30.【答案】A。

解析:

权利相对方既有学生,又有学校。

二、多项选择题

31.【答案】ABCD。

解析: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复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

由于学科头绪多、讲课时间少、教学任务重、备课复杂,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秩序的处理等有更多的要求。

复式班的编制,以尽可能地减少各年级之间的相互f扰为一般原则。

复式教学的日课表的编制,以“同堂异科”编排为好,一般是把直接教学时间长的学科同便于安排自动作业的学科相互搭配。

32.【答案】ABD。

33.【答案】ABC。

34.【答案】BD。

35.【答案】ACD。

解析: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兴趣和需要,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有哪些困难,出现什么问题等做出预测,以采取积极的对策。

36.【答案】BCD。

37.【答案】AB。

38.【答案】ABCD。

39.【答案】AD。

40.【答案】A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国务院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教育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三、判断题

41.【答案】B。

解析: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题干中“是客观的,不能任意制造、改变或废除”描述的是教学规律。

42.【答案】A。

解析:

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①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②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③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43.【答案】A。

解析:

感知是个能动的认识过程,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它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

感知教材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关于所学内容的一个整体的表象。

感知教材是任何教学活动的必经阶段。

44.【答案】B。

解析: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学生的求知欲望、成功的愿望、对某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以及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内容的新颖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

题干中小红的学习动机属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45.【答案】A。

解析:

学生座位在分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的应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另一方面要有效控制课堂行为,防止纪律问题发生。

46.【答案】B。

解析:

学生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自己无法克服的困难而向他人或物体(借助字典、参考书等)请求帮助的行为,是一种适应性的学习策略,而非依赖性的表现。

47.【答案】B。

解析: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48.【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

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第三十七条规定: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所以学校对于已受聘的教师不能仅依据考核结果对其进行下岗处理。

49.【答案】A。

解析:

体罚是一种有意识地造成学生身体的痛苦来制止和预防学生某些问题行为的惩罚方式,多以罚站、罚跑、罚抄课文或作业、放学后留校、打骂等为代表形式。

50.【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

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第二部分主观题

四、简答题

51.【参考答案】

(1)出现时间早晚的差异。

把教师的职业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适应阶段.、定型阶段、突破阶段和成熟阶段。

无论在哪个阶段都可能会出现前进的暂时性停止。

产生“高原现象”的时间也会有先有后。

(2)自我归因内容的差异。

不同的归因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动机效果,从而影响教师对“高原现象”的正确认识。

(3)解决问题方法的差异。

归因的不同决定了解决问题方法的不同。

归因为缺乏努力,会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是钻研、反思,求教于有经验的前辈,或是争取参观、考察、学习,以期突破“高原现象”。

相反,如果把“高原现象”的原因归结为不具备胜任教师的能力,那么,除了会沮丧外,甚至萌发出强烈自卑情结,对工作和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冷漠,失去发展的信心,停止对工作的努力。

52.【参考答案】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

(1)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

日常经验和日常概念对掌握科学概念有重大影响。

(2)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概念的掌握受认知发展能力的影响,不同层次或复杂性的概念,需要不同的认知能力才能掌握。

(3)突出概念的有关特征,尽量避免无关特征的干扰。

概念的关键特征(即本质特征)越明显,学习越容易。

无关特征越多,学习就越难。

(4)教学中合理运用变式。

变式就是从不同角度和方面组织感性材料使非本质要素变异,突出本质特征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概念。

(5)下定义。

运用简明的语言表述概念体系。

(6)帮助学生形成概念体系。

概念并不是孤立的,概念与概念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

当人们在头脑中构成了概念体系,就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也有助于更深刻全面的理解新概念。

53.【参考答案】

影响知识掌握的主要因素有:

(1)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指的是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及其注意、情绪和意志的状态。

如果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主动的,则其积极性就会高涨,就会有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2)有关知识的准备。

教学是连续进行的,当前教材的学习,总是以先前所学知识为基础的。

所以,知识的掌握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背景上进行的,是在有关知识经验的参与下完成的。

(3)心智技能的掌握。

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直观、概括、具体化、识记和保持,均是属于心智活动的范畴,其发展必然受到心智技能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制约。

因此,心智技能对于知识的掌握必然有重大影响。

(4)教材结构。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客体,是借以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手段,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是通过对教材结构的重建而完成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教材的重建过程。

因此,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构建的教材必须符合学生知识学习的规律。

五、论述题

54.【参考答案】

表扬与批评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给予肯定,使之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巩固;学生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也必须给予否定的评价,学生才能明辨是非,找到努力的方向。

教师应该合理使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

因此,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要做到公正合理,切合实际。

教师要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当学生确实表现好时,就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当学生确实有错误时,才给予适当的批评。

同时,还要注意表扬学生时,要进一步提出更高的要求与建议,或指出他们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利于在今后加以改进;批评学生时,不要全盘否定,还要耐心鼓励,指出其努力的方向。

(2)要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

只有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集体对个人的评价相符合,并得到学生集体舆论支持时,才会产生既教育个人,又教育集体的教育力量。

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的表扬和严重的批评,最好先

在学生集体中进行充分酝酿讨论,有了群众基础再进行。

(3)要恰如其分并有教育意义。

过多地进行表扬就不能使学生或集体感到光荣,容易使学生对表扬产生满不在乎和无所谓的心理状态。

进行批评时更要慎重。

由于批评是一种消极的方法,它的副作用大,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所以进行批评时要权衡利弊,力求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后进行改正。

(4)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

低、中年级的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表扬和奖励,但又难以接受批评和惩罚,而高年级学生对于老师的表扬已能分清和理解是故意的还是符合实际的表扬或批评。

因此,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区别对待。

另外,每个学生的性格也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给予恰当的表扬或批评3

六、案例分析题

55.【参考答案】

(1)教师劳动的本质特点是一种精神生产劳动,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劳动,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