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555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后篇巩固提升

合格考专练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约6000年前,就已经种植粟的居民是(  )

A.西亚的苏美尔人B.南亚的印度人

C.中国的半坡氏族D.美洲的玛雅人

答案C

解析原始社会时期,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的农作物是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培植出的是芋头,中国培植出的是水稻和粟,中南美洲培植出的主要是玉米和南瓜等,故C项正确。

2.下列属于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的是(  )

A.采集渔猎经济的盛行B.农耕畜牧业的产生

C.早期城市的出现D.国家机器的形成

答案B

解析人类只有从采集渔猎经济过渡到农耕畜牧经济,才能摆脱对自然界天然动植物资源的依赖,进而凭借自身的能力,培育出更多人类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在此基础上才会产生剩余产品,进而出现私有制、阶级和国家,才能进入文明时代,故B项正确。

3.下图是今土耳其境内的恰塔尔·休于遗址。

它是迄今已知最早的(  )

                

A.城市遗址B.奴隶制国家

C.村落遗址D.都城遗址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恰塔尔·休于遗址有大量的断壁残垣,房屋众多,是早期城市的代表,故A项正确。

4.通过考古发掘资料可知,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

其主要判断依据是(  )

A.是否有房屋建筑遗迹

B.遗址中是否有城墙残垣

C.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D.墓葬中随葬品的多少

答案D

解析墓葬中随葬品的多少,可以反映人的贫富差异与私有财产的多少,故D项正确。

5.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最早摇篮之一。

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这一地区的是(  )

A.象形文字、金字塔

B.种姓制度、佛教

C.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D.公元纪年、基督教

答案C

解析象形文字、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成果,种姓制度、佛教属于古代印度文明,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成果,公元纪年、基督教是古代罗马文明的成果,故C项正确。

6.下列著名史诗中,属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是(  )

A.《摩诃婆罗多》B.《罗摩衍那》

C.《吉尔伽美什》D.《荷马史诗》

答案C

解析《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均是古代印度文明的著名史诗,《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文明的著名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史诗,故C项正确。

7.下图是高一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该处是(  )

文明名称:

古代埃及文明

出现时间:

约公元前3500年

著名人物:

汉谟拉比

文明代表: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文明类型:

农耕文明(大河文明)

A.出现时间B.著名人物

C.文明代表D.文明类型

答案B

解析汉谟拉比是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著名君主,不是古代埃及文明的代表人物,故B项符合题意。

8.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演变见证并记录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

曾出现在尼罗河流域的古老文字是(  )

答案A

解析尼罗河流域出现的古老文字是象形文字,故A项正确;B项是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故B项错误;C项是腓尼基文字,是世界字母文字的起源,故C项错误;D项是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故D项错误。

9.某班级要进行一场关于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表演,他们采用的台词应该是(  )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答案B

解析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组成,故B项正确;“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出自《汉谟拉比法典》,故A项错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中世纪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特征,故C项错误;“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是古希腊阿基米德的名言,故D项错误。

10.下列文明的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文明的是(  )

A.古巴比伦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

答案D

解析古巴比伦、古代埃及、古代印度文明均属于大河文明的代表,而古代希腊则属于海洋文明的代表,故选D项。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文明关系的角度对三幅图片进行比较。

(2)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研究建筑史料有何历史价值?

参考答案

(1)图1:

高大雄伟的金字塔群,象征着古代埃及法老死后仍要维持其无上权威。

图2:

楔形文字的《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奴隶主贵族需要依靠严酷的法律来巩固其统治。

图3:

袒肩高鼻、雕饰奇伟的云冈石窟佛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艺术交融的特征。

(2)价值:

建筑史料具有直观的特征,是凝固、物化和有形的历史,它们承载着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人类经历的大事件,从建筑中我们可以读到历史。

解析第

(1)问,应从建筑的表层信息入手,然后再从对应文明关系的深层信息入手,将表层信息与深层信息建立起有机的联系。

(2)问,应从建筑史料的物化、直观、有形等特征入手,思考对研究人类文明重大历史事件的价值。

等级考专练

一、选择题

1.“定居不是靠狩猎和捕鱼的运气,或靠野果野籽的零星收获来满足日常生活之需”。

人类定居生活的出现必须依靠的是(  )

                

A.农业生产的出现B.农业科技的进步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思维的更新

答案A

解析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只有依靠有规律的农耕才能支撑定居居民的生活,也只有农业耕种才能生产出人类生存可依赖的粮食,从而使人类告别采集生活,故选A项。

2.下图为早期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分工让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B.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个体农耕开始取代集体的渔猎采集

C.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D.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开始出现

答案A

解析每一次社会分工都是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情,使平均社会劳动时间最大缩短,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故A项正确;个体农耕是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出现的,故B项错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的,故C项错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开始出现,故D项错误。

3.我国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数量多少,差距很大。

这说明当时出现了(  )

A.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B.奴隶主与奴隶的对抗

C.国家机器等强制机关D.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

答案A

解析墓葬中随葬品的多少,反映了私有财产的出现及氏族公社中贫富分化的出现,故A项正确。

4.下列四张图片是世界古代不同区域文明的代表性成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力水平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文明成就

B.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C.受交通条件限制古代文明间缺乏交流性

D.四张图片均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体现

答案B

解析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古巴比伦、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的代表性成就:

法典、建筑、制度和文字。

但这四个方面同时也是农业文明时代任何文明不可或缺的四个发展方向,故B项正确;题干中的四张图片反映的是世界古代四个文明发源地的代表性成就,这四大文明均属于农耕文明区域,生产力水平差异不大,故A项错误;题干中强调的并不是古代文明之间是否存在交流,故C项错误;图片中反映的四个文明发源地均建立了奴隶主专制政权,但不属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5.下面两图分别反映了古代两个区域文明的政治统治制度,下列文明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希腊文明

答案A

解析图1体现的是古代埃及的以法老制度为核心的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图2体现的是古代中国的宗法分封制,故A项正确。

6.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

古代埃及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

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

C.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

D.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

答案C

解析埃及太阳历的制定,也是尼罗河定期泛滥这个特殊有利的条件所造成的。

埃及人为了安排农事,必须掌握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因此制定了太阳历,故C项正确。

7.古代印度社会里,商人的女儿不能嫁给官吏的儿子,这主要是因为(  )

A.商人的财产多于官吏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种姓制度的严格限制

D.商人与官吏结下了仇怨

答案C

解析根据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官吏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不同等级之间不能通婚,故C项正确。

8.古代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代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下图与古代印度文明有关的是(  )

答案A

解析A项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故正确;B项为狮身人面像,是古代埃及文明的代表;C项是古巴比伦空中花园,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D项为雅典卫城的建筑,是古代希腊文明的代表,故错误。

9.下列人物中,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的是(  )

答案A

解析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故A项正确。

10.张广智《西方史学史》载:

“一般来说,古希腊历史和文明的领域内,并不存在什么能够有权要求管辖全希腊的和某个地区的最高政治权力”“即使在结盟的各个城邦之间,也是始终保持各自的独立地位。

”这反映出古希腊(  )

A.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B.人文主义使人性张扬

C.平等互利的传统观念D.城邦政治体制的特点

答案D

解析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限制了其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但此内容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故B项错误;题干中也并未体现出平等互利的传统观念,故C项错误;由题干可知,希腊各城邦缺乏一个统一的最高政治权力管辖,并且各城邦“始终保持各自的独立地位”,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希腊城邦政治的特点,故D项正确。

11.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政治头脑、富有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验的人来承担,而不能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

这主要说明了古希腊(  )

A.直接民主的弊端B.精英文化的缺失

C.人民主权的危害D.城邦制度的衰落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不能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实行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误用和滥用,故A项正确;这一弊端是民主制度导致的,故B项错误;人民主权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城邦制度走向衰落,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奴隶是主人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范畴,不受法律保护;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盗窃或藏匿他人奴隶者处死。

自由民损毁其他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损毁其眼;自由民击落其他自由民牙齿,则应击落其齿。

——据《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二 印度的种姓制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规定说明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能从图片中得到哪些信息?

(3)综合材料一、二,分析《汉谟拉比法典》和印度种姓制度的共同历史价值。

参考答案

(1)问题:

《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群体的利益;带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的落后性。

(2)信息:

印度的种姓制度,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各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