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3513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18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学案.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学案.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学案.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

教学案

 

撰稿人:

高国光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作者:

毛泽东1

第二课诗两首《雨巷》作者:

戴望舒4

第二课诗两首《再别康桥》作者:

徐志摩8

第三课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

艾青10

第四课《烛之武退秦师》(三课时)12

第五课荆轲刺秦王(三课时)选自《战国策》19

第六课鸿门宴(三课时)选自《史记》26

第七课记念刘和珍君(三课时)作者:

鲁迅33

第八课小狗包弟(二课时)作者:

巴金40

第九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作者:

梁实秋44

《荷塘月色》47

诗经—《氓》(共二课时)53

《诗经两首》之《采薇》(一课时)57

《离骚》(共三课时)59

《孔雀东南飞》(三课时)68

诗三首72

《兰亭集序》(三课时)74

《赤壁赋》(三课时)80

《游褒禅山记》(三课时)86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作者:

毛泽东

主备人高国光吴静课型新授课审核人马记超

班级高一年级姓名使用日期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文体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诗余、曲子词,兴起于唐代,盛行于宋,可以配乐歌唱。

词牌,就是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决定了词的句数、字数及平仄。

按照字数的多少,词分三类: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中长调按音节可分为上片、下片。

2、写作背景(结合资料总结)

1911至1925年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3、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沁()园春峥()嵘百舸()怅liáo()廓()惆()怅()方遒()百侣()è()制谒见()碣石()竭诚()

4、解释下列词语

舸:

怅:

寥廓:

苍茫:

峥嵘:

风华正茂:

遒:

遏:

粪土:

5、反复诵读此词,注意停顿、重读和节奏。

一、标学

1、掌握朗诵要领,把握词的情感和节奏;

2、结合诗中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怀;

3、学习诗词中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

二、互学

★★1、【准确、有感情朗诵】小组抽检,正字音,把握情感和节奏,选出本组朗诵最好的组员。

2、【品读赏析】

(1)前三句交待了什么?

 

★★★★

(2)诗人站在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景色?

用自己的精确而精美的语言来描绘诗人看到的画面。

试分析这一部分是怎么写景的。

看景技巧:

 

★★★(3)中国古典诗词中有“悲秋”情结,很多写秋景的诗句抒发的是悲伤之意,比比哪个组想起的多。

此词也是抒发悲伤之意吗?

为什么?

★★(4)如此壮丽多姿的大好河山,看一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1925年)中华儿女,作者很自然的会想到一个问题——谁能够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

谁应该是这壮丽山河的主宰者(主人)?

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

 

★★★有感情的齐读课文,背诵全文。

三、示学团队展示互学成果,师生互评,共同归纳要点。

四、用学

1、在描写湘江秋景时,诗人主要通过这些意象来表现了。

(情感)

2、词的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

(思想情怀)

五、评学

①写景方法总结

②识记、活用成语“风华正茂”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作者:

毛泽东

第二课时

主备人高国光吴静课型新授课审核人马记超

班级高一年级姓名使用日期

一、下列语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的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C、老人七十多岁,但老当益壮,身板硬朗,手脚麻利,做起事来劲头十足,真称得上年富力强。

D、我国此次新课改特别强调理念先行,这种表格,就某种意义来说,就是要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思维定势,能够别开生面。

二、背诵。

(填出空白的地方)

独立(),()北去,()头。

()万山红(),层林尽();()碧透,百()争流。

()长空,鱼()底,万类霜天()自由。

怅(),问()大地,谁主()?

()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岁月稠。

()同学少年,();书生(),挥斥方()。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i哦,()飞舟。

三、请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用散文化的语言把下面的诗句描述出来。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答:

 

第二课诗两首《雨巷》作者:

戴望舒

第一课时

主备人高国光吴静课型新授课审核人马记超

班级高一年级姓名使用日期

一、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因此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

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

代赠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答:

 

浣溪沙南唐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

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点绛唇·素香丁香宋王十朋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

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

含春雨。

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答:

 

二、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意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

或者试着把《雨巷》改编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相信自己,你能行的!

答:

第二课诗两首《雨巷》作者:

戴望舒

第二课时

主备人高国光吴静课型新授课审核人马记超

班级高一年级姓名使用日期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义。

彳亍():

颓圮():

彷徨():

2、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样的?

是高亢的还是低沉的?

是欢快的还是忧伤的?

3、写作背景

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说的就是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一般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戴望舒曾经暗恋《现代》文学月刊的主编施蛰存的妹妹,但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

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

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暗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霞。

《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戴望舒也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里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

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这一年,作者才22岁。

戴望舒(1905-1950),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4、反复诵读此词,注意停顿、重读和节奏。

5、查找有关丁香花的资料。

一、标学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学会抓住典型意象和关键词深入意境。

2、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互学

★★1、【准确、有感情朗诵】小组抽检,正字音,把握情感和节奏,选出本组朗诵最好的组员,示学时展示,学生展示后老师播放专家朗诵。

提示:

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那么,我们该用缓慢的语速去朗诵。

2、【品读赏析】

★★★

(1)这首诗中,诗人写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

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意象?

(学会抓诗歌中的意象和关键词)

 

★★

(2)在描写姑娘这一意象时,诗人为什么把她比喻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3)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所以,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展开丰富的想象。

每个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艺术修养等条件的限制,对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因此,我们要尽力展开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尽可能丰富的生活内容。

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展开联想,诗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3、【艺术特点分析】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

“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如果我们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诗歌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三、示学团队展示互学成果,师生互评,共同归纳要点。

四、用学

1、诗歌中的“雨巷”象征着;“我”是一个

的形象;“丁香般的姑娘”象征着。

2、我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

五、评学

总结诗歌鉴赏中意象、关键词和诗歌思想感情的关系。

第二课诗两首《再别康桥》作者:

徐志摩

主备人高国光吴静课型新授课审核人马记超

班级高一年级姓名使用日期

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剑桥就是诗歌中的康桥。

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人物。

1928年诗人重游英国,在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歌。

1931年11月19日,诗人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 脚下,时年35岁。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

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徐志摩的内心世界。

2、熟读,试着背诵。

注意朗诵方法。

3、给加点的字注音。

青荇()慢溯()斑斓()笙箫()

一、标学

1、识记诗歌的三美,把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

 

2、学会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学会意象和诗歌情感之间的融合。

 

二、互学

★★1、诵读【准确、有感情朗诵】小组抽检,正字音,把握情感和节奏,选出本组朗诵最好的组员,示学时展示,学生展示后老师播放专家朗诵。

2、【品读赏析】

★★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你能联想到哪些也描写这种情感的诗句吗?

(2)品味2~4节。

看看徐志摩重回康桥,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

(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

)并试着赏析这些意象。

☆金柳

用()修辞把柳树比做新娘,新娘的美也就是柳树的美,新娘是少女最美丽的时候,既写出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柳树的美丽美好,而新郎对新娘的爱也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