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水文水资源工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4822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衢州市水文水资源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衢州市水文水资源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衢州市水文水资源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衢州市水文水资源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衢州市水文水资源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衢州市水文水资源工程.docx

《衢州市水文水资源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衢州市水文水资源工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衢州市水文水资源工程.docx

衢州市水文水资源工程

前言

新水文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公益性事业。

水文工作要充分体现“技术先进、精兵高效、管理科学、全面服务”的方针,以加快衢州市水文事业向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迈进,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文的需求。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水文工作是研究水的基本规律,分析评价水资源质与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其基本任务是为防治水旱灾害及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统一管理水资源及保护水环境提供基础资料;为全市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水文信息和水文服务;为下游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有效服务。

中国成立50年来,衢州市水文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水文工作在防汛防旱、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衢州市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但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目前衢州市的洪涝灾害、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及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仍然突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水文作为公益性事业,必然超前发展,但目前在总体上仍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为此,为适应衢州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应当加速衢州市水文事业的发展,加快衢州水文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第一章综合说明

衢州水文巡测基地(水文测报中心)位于浙江西南部与江西省交界和钱塘江流域上游的衢州市,是地市级水文管理机构,管辖面积8851平方公里,管理水文站11个,雨量站99个,水质监测断面27个,编制24人。

按水文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建成水文巡测、水情遥测、水环境监测分析、水文数据加工处理相结合的生产管理部门。

该基地设立于1997年,现因城市防洪堤建设,已有三分之二的站房被拆除,严重影响了该站的测验工作及市水文站功能的正常发挥,急需重建。

衢州水文巡测基地(水文测报中心)建设的依据是经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浙江省水利厅批准的《浙江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2001年5月)(批准文号浙水计[2002]69号),并且将列入全国水文事业发展规划中。

建设办公用房240平方米,泥沙室20平方米,水情会商室15平方米,值班室15平方米,档案室30平方米,会议室30平方米,配电室12平方米,车库20平方米,仓库30平方米,发电机房10平方米,文体活动室30平方米,厕所30平方米,共计482平方米以及相应的绿化、站院硬化、大门、围墙设施。

征地4亩,建设雨量观测场和蒸发场各1处,购置全站仪1套,购置ADCP和GPS各1套,并购置相应的测验设施设备和办公设备。

第二章概况

2.1流域概况

1、自然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理位置处于东径118º01ˊ~119º20ˊ和北纬28º14ˊ~29º30ˊ之间,南接福建,西连江西,北邻安徽,省内与杭州、金华、丽水三市相衔。

东西跨度127.5公里,南北跨度140.25公里,全市总面积8836.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49%,丘陵占36.4%,平原面积仅占14.6%。

全市耕地总面积100.47千公顷(150.7万亩),土地人均占有量为5.46亩,耕地人均0.62亩,林地人均3.06亩。

至2002年底,衢州市行政区下辖龙游、常山、开化3个县,1个县级市江山市及2个县级区(衢江区、柯城区),共有55个镇,81个乡,5个街道。

柯城区为衢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2、河流特性

衢州市河流众多,分属二大水系:

钱塘江水系和鄱阳湖水系。

钱塘江水系有衢江、常山港、江山港、马金溪、乌溪江、芝溪、灵山港。

鄱阳湖水系的信江。

衢江为钱塘江的上段,全长229.4公里,流域面积11138.1平方公里;常山港全长164公里,流域面积3355平方公里;江山港全长131公里,流域面积1970平方公里;乌溪江流域全长161.5公里,流域面积2587平方公里。

流域内建有全市最大的湖南镇水库,其总库容为20.6亿米3。

衢州市河流的水文特性是水量丰富,含沙量较小,洪水陡涨陡落,水位变幅大。

3、上下游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情况

上游有江山港和常山港。

江山港有白水坑、峡口、碗窑三个大中型水库,总库容为5.3亿方;河道中还有须江、双塔等多个径流式发电站调节河道的行洪能力;常山港有茅岗、齐溪、狮子口、千家排四个中

(一)型水库,总库容为0.89亿方,以及在建的芙蓉水库(库容0.96亿方),下游有支流乌溪江的湖南镇水库和黄坛口水库,总库容为21.49亿方,以及铜山源水库(库容1.7亿方);常山港干流及各支流中有密赛、长风、天马等多个电站。

2.2气候。

衢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受地形影响,又具有盆地气候特征。

全市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为全省高值区之一,光能资源较丰富,年平均辐射量为4566.2兆焦耳/平方米,柯城区达4767兆焦耳/平方米,为最大,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00小时以上,柯城区到江山城关镇一带超过2000小时,是境内光照最充足的地区。

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6.3~17.3℃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海拔440米的梧村为-13.9℃,极端最高气温常山县天马镇在41.8℃以上。

衢州市雨量充沛,全市多年平降水量1883毫米。

境内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2300毫米之间,各地的年最大降水量多在2100毫米以上,以江山岭头最大,达3034毫米(1975年),年最小降水量一般小于1300毫米,以龙游城关镇最小,仅1018.5毫米,降水分布地域差异明显,总的特点是沿江(溪)平原(河谷)少,向西侧丘陵山地陡增。

衢州市雨日为124~192天。

一年之中,3~7月初的春雨和梅雨降水量最为丰富,占年降水量的60%以上;7~9月以晴热天气为主,干旱少雨,雨量一般不到年降水量的25%,常常出现干旱,但个别年份也受台风影响而形成洪水。

10月至翌年2月降水量最少,多以晴冷天气为主。

衢州市气候特点是:

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光照充足、降水丰沛、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而季节分配不均的地带性特征。

气象灾害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冬季冻害与大雪,春季倒春寒,梅雨期洪涝,盛夏高温,伏秋干旱,秋季低温、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比较频繁。

全市多年平降水量1883毫米。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地区差异与地形有密切关系,多年平均降水量随高程增加而递增。

实测年最大点雨量3034.1毫米(江山市岭头站,1975年),实测最小年降雨量952.5毫米(龙游县横山站,1978年),两者变幅达3.19倍。

降水量的年内变化,不同年份差别较大,但随着季节的交替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3~7月上旬为春雨及梅雨季节,一般约占年降水量的60%左右,是衢州市主要雨季,常形成较大洪水。

全市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统计各站年降水量系列表明,实测年最大、最小的比值在1.99~2.63之间。

衢州市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700~950毫米之间,最小月出现在1~2月份,月蒸发量20~30毫米。

5~10月的水面蒸发量占全年的70%以上,最大月蒸发量一般出现在7~8月份,达110~160毫米。

山区雨量较多,坡度大,径流系数大,气温较低,陆面蒸发量则较小。

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在600~800毫米之间。

2.3水文

2.3.1水文特性

1、暴雨

衢州市的暴雨主要为梅雨暴雨和台风暴雨两大类。

梅雨暴雨发生在春末夏初,其特点是历时长,一般可达7~10天;范围大,强度相对较小。

华埠站1967年6月19日一日雨达220.1毫米。

油溪口1967年最大三日雨量480.8毫米,1998年最大七日643.2米。

台风暴雨多发生在7~9月间,其特点是历时短、强度大、范围相对较小,如1957年、1962年及1981年。

2、洪水

每年4-7月为主汛期,一般年最大洪水均发生于该时段,但也有例外,如1997年11月底,衢江就发生过超警戒水位的洪水。

从衢县站的实测资料系列可以看出建国后共发生13次较大洪水,其中灾害较严重的三次大洪水分别是1955年“6.20”洪水、1967年“6.20”洪水和1998年“7.24”洪水,其中1955年“6.20”洪水为建国以来最大一次,最高洪水位为65.76m(85高程),相应8500m3/s,洪水频率达到二十年一遇标准,1967年“6.20”洪水最高洪水位为65.28m(85高程)和1998年“7.24”洪水最高洪水位为65.09m(85高程),相应7080m3/s,洪水频率均达到十年一遇标准。

3、径流

全市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97.99亿立方米。

全市年径流地区分布与年降水量基本一致。

即北部山区最大,是年径流高值区,年径流深在1200~1400毫米之间;西南山区是次高值区,达1200~1300毫米;沿常山港中下游、江山港及衢江出口断面一带为低值区,最小为800毫米;全市地区分布变化在800~1400毫米之间,比年降水量地区变幅大。

全市天然年径流量最大与最小值在2.69~3.92之间,年径流变差系数在0.25~0.40之间。

年径流的年内分配也和降水基本一致,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其集中程度超过降水量集中于雨季的程度,3~7月径流总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达60%以上。

4、泥沙

根据衢县站1958~2002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含沙量0.181kg/m3,从近几年实测含沙量资料看,最大断面平均含沙量仍达1.80kg/m3(2001年)。

河流中的悬移质泥沙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减少。

随着封山育林、各县小电站建设、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含沙量有减少的趋势。

含沙量的变化规律是汛期含沙量较大,枯季含沙较少;丰水年大,枯水年少。

5、地下水

全市地下径流量27.46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径流模数在29.0~32.1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之间。

2.4水资源

衢州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7.99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27.46亿立方米;单位面积水资源拥有量110.9万m3/km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014立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人均2130立方米)。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丰、枯水年雨量相差2倍多。

年内60%的水量集中在3~7月份,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降低了地表径流利用率。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耕地和经济布局不相适应,江山港、常山港一带,耕地面积占全市的41.2%,人口占全市的39.4%,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的44.8%,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市的28.7%。

同时,水资源水质状况堪忧。

除全市水库蓄水和马金溪、乌溪江上游段水质较好外,常山港、江山港按年均值统计,符合Ⅱ类和Ⅲ类水标准,常山港、灵山港的大部分河段符合Ⅱ类和Ⅲ类水标准,衢江上游河段与灵山港中部河段水质很差,年均值都是Ⅴ类或超Ⅴ类水,衢江上游段,巨化污水的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全市各县(市)城区都以水库蓄水作为饮用水源。

水质监测站网是开展水质监测、调查、评价、保护等工作的基础。

到2002年止,全市主要江河水库共布设地表水质监测站24处(其中国控站1处、省控站9处、市控站14处)。

除国控站监测频次为12次/年外,省控站水质监测频次6次/年,市控站为1次/年,水质监测项目均为25项。

全市各水质监测站采样工作除衢州、东迹渡、落马桥三站为市水文站派出人员及车辆到各采样点现场采集水样外,其他各监测点由各县水文站派员采样集中送市水文站,由市站统一送衢化水质监测中心。

化验分析目前市分中心无水文工作人员、无化验室、无设备,主要委托巨化水质监测中心做化验分析工作,并由其将全市水质资料整编后送省中心参加汇审。

表2-1衢州市地表水水质监测站表

县(市、区)

水质站站名

站数

备注

开化

开化龙潭、马金、长虹、华埠、封家镇

8

常山

常山、招贤、芳村

7

江山

双塔底、峡口水库、碗窑水库、贺村

6

衢江

铜山源水库、东迹渡、坑西、黄坛口

7

柯城

衢州、花园、老鹰潭、落马桥、严家淤

7

龙游

龙游、灵山江、社阳水库

6

合计

24

2.5地质

1、地形地貌:

衢州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域为金衢盆地西段,北东向延伸的走廊式盆地奠定了地貌的基本格局。

其特征为以衢江为轴心,自西向东倾斜,南北对称展布,海拔高度逐级提升。

衢江两侧为河谷平原、外延为丘陵低山,再扩展上升为低山和中山。

东南缘为仙霞岭山脉,有境内最高峰大龙岗(海拔1500.3米);西北及北部边缘为白际山脉南段和千里岗山脉,西部多丘陵低山;中部河谷平原,低丘岗地交错分布,东部以河谷平原为主,地势平稳,有境内最低处龙游县下童村(海拔33米)。

境内有大小盆地20余处,面积大者1000多平方公里,小者仅数平方公里,错落分布于丘陵山地之间。

其中最大的金衢盆地:

衢州市位于盆地西部,西起于衢县沟溪、航埠、江山四都一带,东止于龙游东部边界,呈东北向展布,面积1100平方公里。

衢州市丘陵占全市总面积36.4%,集中分布在河谷平原向南、北山地过渡地带。

丘陵土壤以红、黄土壤为主。

衢州市的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9%,分布在盆地外侧西北缘和东南缘根据地质构造格局、空间分布及山体形态,大体以浙赣铁路为界、分为西北山地和东南山地。

西北山地有千米以上的山峰160座,最高峰为开化的白石尖,海拔1453.7米;东面山地有千米以上的高峰105座,最高峰为江山市的大龙岗。

2、土壤与植被

全市土壤分为11个类型,主要有红壤、黄壤、紫色土、粗骨土、黑色石灰土、水稻土、基中性岩土、石质土、新积土、山地草甸上、潮土等。

水稻土分布于河谷河岸和盆地平原,约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6.8%;粗骨土全市各县(市、区)均有分布。

植被与土壤的分布密切相关,衢州市植被有天然和人工两大类,境内天然林占52.3%,人工林占47.7%。

由于开发历史久远,天然原生植被在海拔1300米以下残留甚少,绝大多数已反复改造利用,多为次生状态。

植被分为四个型组,即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

2.6其它

衢州发生洪涝灾害的频率较高,历史上曾发生1895年、1915年、1942年特大洪水,其中1895年洪水达百年一遇洪水标准,1915年、1942年洪水达到或接近五十年一遇洪水标准。

建国后衢江出现超危急水位洪水的年份有1952年、1955年、1967年、1971年、1973年、1982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7年和1998年,衢江流域普遍发生洪涝灾害,其中1955年洪水为最大,为二十年一遇的标准,樟潭最大流量为13780m3/s。

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梅雨和台风季节,据统计,1950~2000年的51年间,发生梅汛期洪涝有27次,约2年遭遇一次;台风期发生的有10年。

干旱也是衢州市常见的气象灾害。

1967年衢县连续干旱136天,9月下旬连续10天日平均流量小于1米3/秒,10月17日出现最小流量0.10米3/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