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425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月()日总第(11)课时

教学内容

5古诗词三首第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

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

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

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

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牧童卧

黄昏月明

草、笛、蓑衣

 

教学反思

 

()月()日总第(12)课时

教学内容

5、古诗词三首第

(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重点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具准备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

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

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

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

     篙:

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

船桨。

     怪生:

怪不得。

     遮头:

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

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

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5古诗词三首

《牧童》牧童:

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快乐美好的童年

《舟过安仁》小童:

淘气可爱、天真顽皮

教学反思

 

()月()日总第(13)课时

教学内容

5、古诗词三首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

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

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清平乐”的“乐”要读成“y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

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

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

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

吴地的方言。

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

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

老翁、老妇人。

     锄豆:

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

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

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

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

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

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大儿——锄

翁媪中儿——织

小儿——剥

教学反思

 

()月()日总第(14)课时

教学内容

6冬阳•童年•骆驼队第

(1)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具准备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

(课件播放歌曲:

《童年》)

  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

(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

  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

(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教师总结,出示: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

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

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

《冬阳?

童年?

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①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思考:

     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①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

  ②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

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

 (四)深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①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课件出示: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②全班交流。

(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  

  ③总结学法:

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

  2.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

  ①从后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

  ②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