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近3年真题+模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3792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0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与练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导与练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导与练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导与练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导与练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与练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近3年真题+模拟.docx

《导与练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近3年真题+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与练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近3年真题+模拟.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与练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近3年真题+模拟.docx

导与练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近3年真题+模拟

专题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高考试题

考点一新航路的开辟及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2013年福建文综,22)图一、二、三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

其突出反映了(  )

                  

A.英荷争当世界霸主B.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

C.荷兰不满英国制裁D.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

解析:

B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文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读漫画文字信息可以看出进出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商品必须由英国船只运输,这是英国《航海条例》的内容,目的是压制荷兰的海上运输,故选B项。

通过“纽约得名后的英荷关系”,可知这时英国已经在军事上打败了荷兰,荷兰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故A、D两项不正确;漫画强调的是对荷兰的限制,不是制裁,故C项不正确。

2.(2013年北京文综,14)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                  

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

解析:

C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本题的巧妙之处在于题干中设置了“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的信息,学生易联想到元朝,而误选了B项。

解题的真正突破点应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602年,故其沉没的最早时间应为明末清初。

3.(2013年安徽文综,20)“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

如图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映了(  )

A.天主教的传播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

C.罗马帝国的扩张D.“日不落帝国”形成

解析:

B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可采用排除法。

A项错误,公元1年耶稣诞生,此时天主教不可能传播到东方;C项错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D项错误,“日不落帝国”强调的是18世纪中后期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但其殖民地范围在1800年不会如此大。

4.(2012年重庆文综,20)有学者认为:

“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

”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解析:

C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崛起过程中一些重大事件的时间。

1607年英国在北美建立第一块殖民地,故排除A项;英国的早期启蒙思想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排除B;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建立海上霸权,符合题目所设时间要求,C项符合题意;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D。

5.(2011年全国大纲文综,18)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

“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

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解析:

C 本题主要考查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

从材料分析,1603年西班牙的白银价格低廉,物价猛涨,这正是西班牙在新航路开辟后进行疯狂殖民掠夺的结果。

6.(2011年海南历史,11)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

“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解析:

C 本题以18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状况切入,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

产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而题干中的时间是“1707-1754”,排除D项;材料中“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无法反映贵族阶层日趋没落,排除A项;同时材料反映了各阶层之间的竞争,没有反映阶级斗争空前加剧,排除B项;而从“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可以反映出商业资本的发展,故选C。

【名师点评】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或结果的选择题。

其解题方法如下:

审准题型: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一般有两种命题方向,一种是题干列出历史现象或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题眼有“原因”“目的”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结果,题眼有“影响”“结果”等。

上题属于第一种情形。

判断因果:

看题干与备选项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构成则选,否则排除。

如上题,D发生在题干历史现象之后,不构成因果关系,故排除。

判断程度:

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等。

两个定位法:

时序定位法,即按时间顺序来判断因果关系,在前的一般是因。

理论定位法,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就是果。

利用这两个定位法比较容易作出判断,如本题利用时序定位法排除D,利用理论定位法排除A、B,只有C符合题意。

7.(2009年上海历史,8)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

被切开的血管》。

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解析:

D 《拉丁美洲:

被切开的血管》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说明拉丁美洲曾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8.(2013年天津文综,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汤申家族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出租牧羊场。

16世纪初,该家族出租了16个牧羊场。

……汤申家族还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

1516年,该家族养羊数量达1.8万只,从中得到了丰厚的收入。

——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

材料二 1660年代至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

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

下表是对1660年和1760年英国东部粮食产量的一种估算。

单位:

蒲式耳/英亩

年份

小麦

裸麦

大麦

燕麦

1660

12.8

14.1

13.9

13.1

1760

25.5

25.0

30.9

38.3

——《历史研究》2012年第3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汤申家族拥有的牧场较多,可能与当时英国什么经济运动有关?

汤申家族属于哪个社会阶层?

(2)材料二中的“四区轮作制”能推行,需以什么样的土地关系为前提?

指出英国农业技术革命所产生的结果。

(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的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这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文本信息】

(1)表层信息:

英国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的变化。

(2)深层信息:

农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

本题以近代英国的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发展的知识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描述和阐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1)问从材料一中“16世纪初”“出租牧羊场”等信息可知是圈地运动,所属“社会阶层”是新贵族。

(2)问联系圈地运动的结果得出土地所有制变化的信息,根据表格数据概括出粮食产量提高的信息。

第(3)问第一小问解题的关键是理清农业生产关系的变化对工业化(工业革命)、城市化的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是指前两问涉及的因圈地运动引发的大农场制的形成;农业生产的变化是指第

(2)问涉及的粮食产量的提高;第二小问要联系当前中国的“三农问题”,以史为鉴进行回答。

答案:

(1)圈地运动。

新贵族。

(2)大土地所有制。

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3)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资金;大农场的形成有利于农业技术革命;农业产量的提高有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农业走规模化经营道路更能适应现代化需要。

9.(2012年广东文综,38,节选)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

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文本信息】

(1)表层信息:

日常饮食生活中调味品的由来。

(2)深层信息:

殖民扩张客观上产生的积极影响。

解析:

(1)问,审题时注意要求回答的是“历史背景”,限定信息是“材料一描述的现象”,所以要精读材料找出“现象”,如“西班牙胡椒”是从美洲传入欧洲的,由“美洲”“西班牙”,可联想到“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进行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由材料中的“17世纪”“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可联想到“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答案:

(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名师点评】解答本题容易陷入的误区是看到材料中的“16世纪”“美洲”“西班牙”等关键词,就马上联想到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航路的开辟”;接下来进一步审题时,看到“历史背景”就误认为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

其实如果仔细审读材料,就会发现时间信息还有“17世纪”,那么审题时就能注意到材料中描述的现象了。

材料一中的“西班牙胡椒”和“海外的美味”,体现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这是新航路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客观上产生的积极影响。

10.(2010年山东文综,27)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

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

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

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

“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问题三:

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

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文本信息】

(1)表层信息:

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

(2)深层信息:

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问是开放性问题,答案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最佳的应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偶然”指他最初的目的是向西航行到达亚洲(印度),到他死,他都不认为自己发现的是一块未知的新大陆。

“必然”主要指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

(2)问“发现美洲”主要体现的是以欧洲为世界的中心;而“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则是考查了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

第(3)问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全球史观以及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联系。

答案:

(1)答案一:

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

是偶然的。

理由:

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二:

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

是必然的。

理由:

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

具体要点:

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分。

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三:

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

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理由:

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得一半分。

(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

(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评分标准:

项目要求等级 

主题观点

史论结合

逻辑

表达

紧扣主题

观点合理

史实准确

史论结合

条理清晰

合乎逻辑

符合主题

观点基本合理

只罗列史实

史实基本正确

条理较清晰

基本符合逻辑

基本符合主题

观点不够合理

史实不够准确

条理不清晰

缺乏逻辑

写作思路示例: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考点二工业革命

1.(2013年天津文综,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

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解析:

C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

关键信息是“1820年”“结尾的简短一章”等,由此判断应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前期。

A项出现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B项出现于16~18世纪中期,D项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A、B、D三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1820年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与题干要求的时间段相符。

2.(2013年北京文综,1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刷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B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C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D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解析:

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等史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期,A项错误;B项结论中“普遍实行”的观点太绝对;1951~1955年由于受斯大林模式束缚,苏联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衡,D项错误。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从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的进口比例及工业产品的出口比例可得出英国已成为外向型经济国家的结论。

3.(2012年福建文综,21)如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

A.奴隶贸易的兴起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C.内燃机的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

解析:

B 材料反映的信息是1841年至1870年英国经济的变化。

这时英国已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而奴隶贸易兴起于新航路开辟后,内燃机和垄断组织出现于19世纪末,皆不在此时间范围内,故A、C、D三项错误。

4.(2012年安徽文综,2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

“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解析:

A 本题考查考生对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的理解。

据材料关键信息:

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由此可知正是“以廉价服装为代表的商品需求的不断扩大”推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故A项符合题意;B、D两项不是材料的主旨,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C、D三项。

5.(2012年北京文综,2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

B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7.3万增加到20万

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C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解析:

D A项错误,罗马法只是规定了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关系,体现了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并不能说明高利贷者的政治地位高;B项错误,英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属于对材料的解释,不是结论;C项错误,从“1860年”时间上看,俄国还没有进行农奴制改革,虽然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大量存在,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并不占主导地位,农奴制经济占主导;D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重工业发展迅速,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6.(2011年山东文综,15)如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B 本题运用曲线的形式,考查了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解题的关键是“1913年四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世纪初的美国经济发展最迅速,故①为美国,排除A项;英国经济发展缓慢下来,②为英国,正确答案为B项;最早衰落的是西班牙,④为西班牙,排除D项;③为荷兰,排除C项。

7.(2010年安徽文综,21)下表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1914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

国家

百分比

国家

百分比

英国

0

俄罗斯

38

德国

13

意大利

18

法国

20

美国(1913)

30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解析:

A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

材料所给的是1914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英国实行零关税,俄美两国高,此时美国是第一经济大国,故D项错误。

从材料中无法看到美俄等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和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故B、C两项错误;英国实行零关税,体现了自由贸易政策。

8.(2009年全国文综Ⅰ,22)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

“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

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D.贫富差距缩小

解析:

B 19世纪中期,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钟表是用来掌握时间的,通过材料中“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可知工厂纪律严格。

9.(2013年山东文综,29)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断一 初创

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

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片断二 发展

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他非炸药类产品。

片断三 转型

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

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

1929~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

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

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等

(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3)据片断三,概括指出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文本信息】

(1)表层信息:

美国杜邦公司的发展历史。

(2)深层信息: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问,结合19世纪初期的世界形势:

如工业革命和各国殖民战争来回答。

(2)问,抓住片断二中的“实验室”“化学”“炸药”等信息,再联系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第(3)问,根据片断三中的“关闭……火药厂”“研发出快干型……漆”“低廉且耐用”“国际部”“海外投资”等信息概括其战略调整,从国际(二战结束、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或经济全球化发展)、国内(如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考虑其“历史背景”。

答案:

(1)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契机,采用机器生产;当时战争不断,火药市场广阔(若从殖民扩张或美国西部开发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

(3)①由军用生产为主转向民用生产为主(或由火药生产为主转向化工行业的多个领域)。

原因:

一战后,出现了和平局面;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

②扩大海外市场,增加海外投资。

原因: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0.(2013年北京文综,40,节选)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历史资料

1831~1836年

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考察

1840年

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的轮船航班开通

1858~1864年

瑞典地质学家伊雷克先后对北极斯匹兹卑尔根岛进行了3次考察,并绘制了详细地图

1859年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1869年

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开通

1869年

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开通

(1)以“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为题,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

【文本信息】

(1)表层信息:

人类在海洋领域的重要活动。

(2)深层信息:

海洋活动与科技进步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解析:

本题以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选择合适史料阐释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突破点在于理解题意所隐含的两个角度,既要能从海洋的考察与开发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角度论证,又要能从人类文明的进步反过来推动了海洋的开发和利用角度进行论证。

答案:

(1)①海洋考察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例1:

达尔文通过海洋考察扩大了视野,获得了新知,写出《物种起源》,提出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论,对当时基督教的世界观形成极大挑战与冲击。

例2:

伊雷克对北极进行3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