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3626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docx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docx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辅修双学位

学士学位论文

成绩

题目: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

主修学校中南民族大学专业年级法学2010级

辅修学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辅修专业、班级经济学(贸易金融方向)

学生姓名蓝楚楚

学号10131037

指导教师刘绮霞

 

2014年06月30日

作者声明

本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

对本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因本毕业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成果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专业

经济学(金融贸易方向)

作者学号

10131037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

蓝楚楚

 

ReflectionsonChina'sinterestratereform

Lan,ChuChu

 

2014年06月08日

摘  要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样涉及到最后阶段——存款利率的改革。

2014年新年伊始,在阿里巴巴的“余额宝”和腾迅微信“理财通”等网络金融的冲击下,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等五大银行相继宣布提高存款利息,但还是挡不住巨额的存款流失。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金融机构完善自主经营机制、增强竞争力、提高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础性工作。

这对于企业和众多存款户而言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对商业银行而言则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银行业将进入有序竞争和洗牌,也将带来传统经营模式的转变。

开展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研究,对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形势,提高风险控制能力,转变传统经营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认为,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思考,中国金融界的研究方向很多是从促进银行业发展和保持金融安全的角度出发,往往忽视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和保护储户及贷款户的利益出发。

而保护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护储户和贷款户的利益是关乎银行业立足之本和社会公平正义。

目前经济界尽管对“余额宝”有不同看法,但认为银行业是暴利企业,依靠政府利率政策保护弊端严重,非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可的看法却是一致。

本论文尝试思考如何从保护金融安全的基础上,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关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和保护储户及贷款户利益。

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基础上,中国银行业也应该和中国所有企业一样,必须担负企业经营风险。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改革;思考

Abstract

Chineseeconomicreformhasenteredadeepwaterarea,Chinainterestratereformalsoinvolvesthefinalstage-thedepositratereform.2014NewYear,atAlibaba"balancetreasure"andTencentmicro-letters"Money"andotheronlinefinancialshocks,suchasICBCandChinaConstructionBankhaveannouncedfivemajorbankstoraisedepositinterest,butstillcannotstopthehugedepositsdrain.Chinainterestratereformtoplayadecisiveroleofthemarketinallocatingresources,andpromotefinancialinstitutionstoimproveself-managementmechanism,enhancecompetitiveness,improveservicecapabilityisimportant,butalsoimprovetheeffectivenessofmonetarypolicyonthebasisofsexwork.Thisisundoubtedlygoodnewsforbusinessesandmanydepositors,thecommercialbanksareboth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Bankswillshuffleintoorderlycompetitionandwillalsobringchangesinthetraditionalbusinessmodel.ConductresearchonChina'sinterestratereform,interestratesofcommercialbankstodealwiththemarketsituation,improveriskcontrol,changethetraditionalmodeofoperationisofgreatsignificance.

Thispaperarguesthat,ontheReformoftheChinesemarketinterestrates,alotofresearchfromtheChinesefinancialsector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bankingsectorandmaintainingfinancialsecuritypointofview,oftenoverlookedfromtheinterestsoftheChineseSMEdevelopmentandtoprotectdepositorsandloandepositors.ThedevelopmentofSMEsisrelatedtotheprotectionoffundamentalChina'seconomicdevelopment,protecttheinterestsofdepositorsandloanstohouseholdsisbasedonthebookrelatestobankingandsocialjustice.Despitethecurrenteconomiccircles"Balancetreasure"havedifferentviews,butthebankingindustryisalucrativebusiness,theinterestrateongovernmentpolicytoprotecttheseriousdrawbacksofnon-market-orientedinterestratereforminviewisthesame.ThispapertriestothinkabouthowtoprotectthefinancialsecurityfromthegroundonChinainterestratereformmustfocusonSMEdevelopmentandtheprotectionofChineseinterestsofdepositorsandloanstohouseholds.Intheestablishmentofadepositinsurancesystem,basedontheChinesebankingsectorshouldallChineseenterprises,musttakebusinessrisks.

Keywords:

Interestratemarket;reform;thinking

目录

引论……………………………………………………………………………1

一、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原理

(一)中国古代金融的发展…………………………………………………………1

(二)中国古代利率市场…………………………………………………………………2

(三)国外利率市场化历史与研究进程…………………………………………………4

(四)经济通涨与通缩对利率的影响……………………………………………………8

(五)经济通涨与通缩对利率的影响……………………………………………………9

(六)中国利率政策保护下银行业传统经营模式……………………………………10

(七)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11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12

(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12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保护储户利益……………………………………14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保护储户利益……………………………………14

(三)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启示…………………………………………14

(四)利率市场化引发银行业有序竞争和洗牌………………………………15

(五)利率市场化带来银行业传统经营模式的转变…………………………16

(六)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利率市场化保障……………………………………16

结语…………………………………………………………………………18

主要参考文献…………………………………………………………………18

引论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的金额与存入或贷出金额的比率。

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美国于1986年3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日本于1994年10月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中国1996年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已进入关键时期。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金融机构完善自主经营机制、增强竞争力、提高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企业和众多存款户而言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对商业银行而言则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银行业将进入有序竞争和洗牌,也将带来传统经营模式的转变。

开展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研究,对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形势,提高风险控制能力,转变传统经营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原理

(一)中国古代金融发展

金融是伴随着商业而产生的。

关于中国商业的产生,古书中有一些传说。

相传神农氏时,“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

神农氏代表了中国开始进入农业社会的时代,当时还属于母系氏族社会。

这个传说说明当时的商品交换还处于物物交换时期。

从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来说,应属于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

《世本》有“祝融作市”《初学记》卷二四《市》引《世本》。

之说。

祝融是传说楚国君主的祖先。

“祝融作市”反映了中国南方地区商品交换已有一定发展的情况。

《淮南子·览冥训》说黄帝时“市不豫贾(价)”。

“豫”意为欺骗,“不豫贾”即没有商业欺诈行为。

当时中原地区的商品交换,可能已进入了一般价值形式的阶段,但“市不豫贾”则带有后世的理想成分。

中国在夏代(约前21世纪~前16世纪)进入了奴隶社会。

关于夏代的商业,史家多以传说中的王亥为例。

王亥是商族的祖先,《山海经·大荒东经》说:

“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

”可能是王亥驾牛车到有易经商,被有易人所杀,财产被劫关于王亥的传说。

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上说:

周书曰: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翻译成白话文:

“农民不生产出来粮食,食物就要匮乏,工匠不生产出器物,劳动与生活就要陷于困厄,商人不进行流通,那么粮食、器物、财富就要断绝。

他还介绍这四种行业,是人民衣着食物的源泉。

书中还介绍姜子牙、范蠡等经商的故事。

可见二千年前古代中国就把商业流通放在与农工生产同样重要的位置,只是到后来重儒学才重农轻商。

中国金融业的起点可追溯到公元前256年以前周代出现的办理赊贷业务的机构,《周礼》称之为“泉府”。

经历春秋和战国漫长的历史阶段,各国基本建立各自的货币制度。

至庄襄王三年(前247年)秦王政即位,先后削平韩、魏、楚、燕、赵,于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消灭齐国,建立了统一的秦朝(前221~前206年),建号为始皇帝。

同年统一币制,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以半两钱为下币,半两钱原是战国时秦国铸币,外圆内方、成为以后二千年钱币主要样式,直到民国前还在使用。

明朝末期钱庄(北方称银号)曾是金融业的主体,后来又陆续出现了票号、官银钱号等其他金融机构。

中国明朝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比较缓慢,其中出现的各大商帮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出现的著名的有徽、晋、陕、鲁、闽、粤、宁波、洞庭、江右、龙游等十大商帮,其中以晋商和徽商规模最大、实力最为雄厚,纵横商界500年。

十大商帮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陕西商人。

明洪武(1368-1398)初年为了供应北部边防粮食供应而实施纳粮中盐的开中法,山西商人凭借地理之便迅速崛起。

明代山西商人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各大盐场及四川地区。

随着清代国家的统一,版图的拓展,山西商人的活动范围更加扩大,成为东北、蒙古、新疆的主要商人力量,其活动范围甚至远至西藏,山西商人还垄断了对俄国恰克图的贸易,并从事东南、两湖至西北的长途贩运贸易。

山西商人除经营盐业外,还经营茶、粮、棉、布、丝绸及高利贷等,晋商的典当业及高利贷很有名,被称为“西债”。

明中期至清中叶,徽州商帮称雄华夏商界三百余载,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

当是时,黄山白岳间十室九商,巨商显宦迭出,自然美景、人文情态、商业经济交相辉映,盛极一时。

道光年间山西商人创造出经营汇兑业的票号,显赫一时。

票号在晚清的晋商行业中几乎是一枝独秀。

从晋商中产生的金融机构票号,执晚清中国金融牛耳百余年,号称“汇通天下”。

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现代银行在中国出现较晚。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银行开始进入中国,最早的是英国丽如银行(1845)。

随后又相继设立了英国的麦加利银行(即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德国的德华银行、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俄国的华俄道胜银行等。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

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中国的银行业开始有较快的发展,银行逐步成为金融业的主体,钱庄、票号等相应退居次要地位,并逐步衰落。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互为推进的。

这表明了金融业与工商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及其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

中国在清朝的时候山西晋商虽然构建起过覆盖国内诸多省份金融体系,但这一金融体系的功能主要局限在存取、承兑方面,没有多少投资因素在内,还不能看作是金融市场的出现。

而辛亥革命后,中国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发展真正开启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大门。

(二)中国古代利率市场

金融是伴随着商业的出现面产生,而利率则是伴随商品和金融的出现而产生。

最早的商业当然是从易货贸易开始。

即使在金融发达的历史阶段,由于在战乱时期货币贬值也是以易货贸易为主。

中国古代关于“小斗出,大斗进”,“驴打滚”流传千年,“小斗出,大斗进”,是利率产生的原始方式。

“驴打滚”则是高利贷通俗方式。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更加扩大,由一般价值形式进入了货币形式阶段,利率才进入以货币为基准计价单位的现代意义的利率形式。

借贷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我国已经有至少三千年的历史。

实际上,战国时期,放款取息已非常普遍。

《史记》记载公元前300年,孟尝君在自己的封邑薛地放债取息,作为奉养三千门客的财源。

有一年,薛地歉收,很多人没交利息,他派人催收,仍“得息钱十万”,可见放债的规模已经相当大、利率也很高。

在唐朝放款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信用放款和抵押放款。

所谓信用放款就是南北朝时开始的举贷,至于抵押放款最常见的则是当铺,唐朝时被称为质库。

唐代对于借贷活动的利率有所限制,虽然允许上下浮动,但对于复利始终是禁止的。

近年考古专家曾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唐朝大批借贷契据的文书,忠实地展现了古代民间借贷的原貌。

唐朝的银钱有息借贷的标准契约当数《唐乾封三年(公元688年)张善举钱契》。

这一契约的核心部分是“举取银钱贰拾文,月别生利银钱贰文”,意思是,月利率为10%,即年利率为120%。

同时契约中还规定:

“到月满张即须送利。

”即每月送利息和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其实际收益是有差别的,且这种差率随借贷额高低而相应浮动。

我国民间的私人借贷,至今仍保留这种按月送利方式,可为古代信用借贷之印证。

另外契约没有写明还贷期限,而是规定“到左须钱之日,张并须本利酬还”。

这个条件也是颇为苛刻的,因对债务人来说面临着无法预料的须立即还贷的风险。

大致来看,银钱借契的利率条款均由上述两条组成。

这一契约,尾部还有一条颇有意思的补充条款:

“左共折生钱,日别与左菜五尺园,到菜干日。

”即除付息外,每日尚须将五尺大小的菜地上所种之菜卖于债主。

这样算来,唐朝时的民间借贷利率恐不止10%。

中国崇尚“民以食为天”的国家,中国历代直至90年代农业税收都是采用粮食实物征收,即所谓“皇粮国税”。

历代政府许多都采用收获季节收税收粮入仓,而在青黄不接缺粮季节或受灾年份向缺粮户放粮,但基本上是采用“小斗出,大斗进”高利率方式进行。

古代政府如明代就设有多种名目粮仓:

1、常平仓:

由中央或地方官府出钱购买粮食,由官府经营,以平抑粮价为主要目的,由官府管理。

以后历代都有,储粮数量不断增加。

2、义仓:

富商绅士出资买粮或把征购粮税得来的粮食,由民间管理,完全用于荒歉之年备用。

3、军储仓:

军储仓储粮主要用于供应军队和支付官吏的俸禄。

4、预备仓:

请绅士出钱购粮,并由其掌管,作为灾荒之年救济之用。

具体办法是:

民间有余粮而自愿出售的,运到指定仓库,按照市价卖给官方,遇有灾荒之年再由官方借给百姓,秋后收粮归还预备仓。

这些除了军储仓其他都是要收利息的,也可以说是官方放贷机构。

至于收取利率最高当属古代当铺。

南齐时(479~502)出现了以收取实物作抵押进行放款的机构“质库”,即后来的当铺,当时由寺院经营,至唐代改由贵族垄断,宋代时出现了民营质库,此后当铺便遍布全国各地,由于当铺收取利率高,曾造成许多百姓倾家荡产,历代政府对私人放债典当财物的利率都订立规定,《大明律》和《大清律》规定都是一样:

“凡私放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取利并不得过三分。

年月虽多,不过一本一利。

”倘若违反者,律有明禁,“违者,笞四十,以余利计脏,重者坐赃论。

”总之严厉规定月利率不得超过三分,不得计算复利。

(三)国外利率市场化历史与研究进程

 1、美国的利率市场化历程

表1:

美国利率市场化历程表

1970年6月

放松对10万美元以上、90天以内的大额存单的利率管制

1971年11月

准许证券公司引入货币市场基金

1973年5月

取消1000万美元以上、期限5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上限

1978年6月

准许存款机构引入货币市场存款账户(6个月、1万美元以上),不受支票存款不允许支付利息的限制

1980年3月

取消贷款最高上限规定,提出分阶段取消存款利率上限,设专门委员

1980年12月

允许所有金融机构开设NOW账户(可转让支付命令活期存款帐户)业务

1982年5月

准许存款机构引入短期货币市场存款账户(91天期限,7500美元以

1982年12月

准许存款机构引入货币市场存款账户(2500美元以上)

1983年1月

取消所有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

1986年3月

取消NOW账户的利率上限

美国的利率市场在建立联邦储备体系是完全自由,无序的竞争引发多次全国性的银行危机。

19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促使其于1913年建立了联邦储备体系作为其中央银行制度与体系。

1929年发生的经济大危机让10797家银行倒闭,重创了美国的银行业。

为解救危机,罗斯福政府推动,出台法案及其具体法规,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和1935年《银行法》相继出台,对金融业产生深刻影响,其主要内容包括:

(1)著名的“Q条例”对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利率进行限制。

规定银行对活期存款不得公开支付利息,并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利率设定最高限度,禁止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会员银行对它所吸收的活期存款(30天以下)支付利息,并对上述银行所吸收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规定了利率上限。

当时,这一上限规定为2.5%,并维持至1957年,之后频繁进行调整,对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产生了显著影响。

1966年颁布的《临时利率控制法案》又将这一规定扩大到储蓄、贷款协会和互助储蓄银行等。

实行利率管制是想减少银行之间的利率竞争,降低银行风险。

“Q条例”对大危机后美国经济的恢复、战时低成本筹措战款和战后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建立全国证券交易的监管体系。

限制银行对证券的投资,禁止金融机构持有股票,使商业银行与证券业分离。

(3)成立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对5万美元以下的银行存款提供担保,避免再次发生公众挤兑事件。

(4)限制新银行开业,加强联邦储备银行的地位。

同时,各州的《高利贷法令》则规定银行放款的最高利率限制。

至此,美国进入了利率管制时代。

Q条款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银行的稳健经营,但限制了银行存款的来源,大量存款流向非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脱媒”问题严重。

1970年美国放松对10万美元以上、90天以内的大额存款利率管制,是其利率市场化的开端。

1980年美联储正式提出解除利率管制,并通过了《解除存款机构管制与货币管理法案》,当年3月31日起分6年逐步放弃对定期存款利率的限制,1986年美联储对所有定期存款利率以及大部分贷款利率的限制都被取消。

这场作为发达金融市场对抗政府管制的典型案例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暂告一段落,随着利率敏感性提高,美银行业机构吸收存款能力增强,但同时利率波动性增大,存贷差缩小,储蓄与贷款银行经营困难大批破产。

 2、亚洲国家的利率市场化历程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允许国债自由流通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前期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利率自由化,前后大约历经了17年的时间。

从1977年4月开始,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渐次进行:

放开国债的发行利率;从国外引入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并放开其发行利率;加强货币市场建设并放开货币市场的利率;取消了银行存贷款的利率,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

随着利率弹性进一步增强,债券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但存贷差缩小,加大了银行业机构经营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泡沫”经济。

韩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多层面上是主动进行的制度改革尝试。

前两轮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80年代和1987年“民主化宣言”前后,由前期的独裁政府直接跨入民选政府,政府为讨好民众而采取放任工人工资的快速上涨等一系列政策,以及民选政府为实现承诺而大搞地产等政策导致最后都失败了。

从失败的教训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在相对平稳的经济环境下有序推进,不仅包括国内经济运行的平稳,还包括海外经济形势的平稳,或者至少对国内的冲击相对可控;另外,需要相对稳定的宏观政策环境配合。

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的案例最能说明这一问题。

印度尼西亚的利率市场化是从1983年6月开始的。

其目的是在石油收入减少之后,强化金融体系动员金融资源的能力,使之由管制金融变为市场化金融。

如果单看对国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