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九小石潭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3250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九小石潭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九小石潭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九小石潭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九小石潭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九小石潭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九小石潭记.docx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九小石潭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九小石潭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九小石潭记.docx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九小石潭记

九、小石潭记❶柳宗元

【2007年与《与朱元思书》对比考查】

赏析评点

第1段:

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介绍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环境。

写小石潭,处处以“石”字落笔。

动静结合,将小石潭的景致极佳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第2段:

采用“定点描写”的方法描写潭水和游鱼。

清晰可见的游鱼衬托出潭水的清澈似无。

正面写鱼,侧面写水,一动一静,互为映衬。

第3段:

写小石潭远处之景。

运用比喻手法,“斗折”为静态,“蛇行”为动态,写出了小溪和两岸的形状,形象逼真。

第4段:

写潭边的环境,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极写小石潭的幽静、凄清,营造出一种忧伤深邃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境。

第5段:

补叙,交代同游者,属游记的一般格式。

 

❶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

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❷〔篁(huáng)竹〕竹林。

❸〔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❹〔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❺〔水尤清冽(liè)〕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❻〔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❼〔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❽〔坻(chí)〕水中高地。

❾〔嵁(kān)〕不平的岩石。

〔翠蔓〕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澈,穿透。

〔佁(yǐ)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俶尔,忽然。

〔翕(xī)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悄(qiǎo)怆幽邃(suì)〕凄凉幽深。

悄怆,凄凉。

邃,深。

〔清〕凄清。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被贬到永州。

〔龚古〕作者的朋友。

〔宗玄〕作者的堂弟。

〔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一、内容主旨

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写景状物,着意渲染了小石潭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凄苦忧伤的感情。

二、结构图解

《小石

潭记》

由景及情

情景交融

三、写作特色

1.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

依次写寻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2.抓住景物特征,精细生动地描绘。

(1)写小石潭,处处从“石”字落笔,表明了它的小而奇秀。

(2)从听觉、视觉和内心感受等多角度描绘。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未见其潭,先闻其声,游兴被激发了。

“水尤清冽”“青树翠蔓”“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明灭可见”,景物的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而清丽。

(3)写景动静交错。

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

(4)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写小石潭环境的优美,作者先是“心乐之”,然后感到“其境过清”,产生“悄怆幽邃”之感。

3.侧面描写,烘托景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运用侧面描写,写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的特点。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重点词语解释

(1)水尤清冽  尤:

 格外  

冽:

 凉  

(2)潭中鱼可百许头许:

 表示约数  

(3)日光下澈澈:

 穿透  

(4)佁然不动佁然:

 静止不动的样子  

(5)俶尔远逝俶尔:

 忽然  

(6)往来翕忽翕忽:

 轻快迅疾的样子  

(7)其岸势犬牙差互差互:

 交错不齐  

(8)悄怆幽邃悄怆:

 凄凉  

(9)以其境过清以:

 因为 [2007] 

清:

 凄清  

(10)乃记之而去去:

 离开 [2007] 

2.一词多义

(1)可

(2)从

(3)环

(4)乐

(5)清

3.古今异义

(1)闻水声

(2)不可久居

(3)崔氏二小生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向西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在空中  

③日光下澈下:

 向下  

④潭西南而望西南:

 向西南方向  

⑤斗折蛇行斗:

 像北斗星一样  

蛇:

 像蛇一样  

⑥犬牙差互犬牙:

 像狗的牙齿一样  

(2)形容词作动词

①近岸近:

 靠近,接近  

②似与游者相乐乐:

 逗乐,嬉戏  

③日光下澈澈:

 穿透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凄:

 使……凄凉  

寒:

 使……寒冷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心乐之乐:

 以……为乐  

5.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划1处)

(1)全石/以为底

(2)皆若/空游无所依

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

(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二、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写鱼静态的句子是“ 佁然不动 ”。

 

2.文中描写鱼动态的句子是“ 俶尔远逝 , 往来翕忽 ”。

 

3.文中描写鱼自由情态的句子是“ 似与游者相乐 ”。

 

4.文中运用侧面描写,写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是“ 潭中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日光下澈 , 影布石上 ”。

 

5.文中描写潭水形态的句子是“ 斗折蛇行 , 明灭可见 ”。

 

6.文中直接表明小石潭人迹罕至的句子是“ 寂寥无人 ”。

 

7.文中表明作者离开小石潭原因的句子是“ 以其境过清 , 不可久居 ”。

 

8.文中“ 凄神寒骨 , 悄怆幽邃 ”两句,既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

 

三、课文内容探究

(一)理解文章内容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小石潭的?

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本文是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的:

发现小石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周气氛(环境、感受)→记录同游者。

[真题链接]

(2019·海南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5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心乐之      乐:

 以……为乐  

(2)皆若空游无所依若:

 好像  

(3)佁然不动佁然:

 静止不动的样子  

(4)五色交辉交辉:

 交相辉映  

(5)四时俱备时:

 季节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

(2)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

3.【甲】文第一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小石潭的美?

(4分)

水格外清凉;以整块的石头为底;潭岸岩石形状各异;岸边树木茂盛秀丽。

(每点1分,共4分)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水的特点的。

(2分)

【甲】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相结合的方式来写水,【乙】文直接描写水的特点。

(2分)

[中考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5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

下临峭岸,深昧险绝。

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①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

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

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

(节选自朱熹《百丈山记》)

[注]①瀵(fèn):

水由地下喷涌而出。

1.请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全石以为底      以为:

 把……作为  

(2)俶尔远逝俶尔:

 忽然  

(3)斗折蛇行斗:

 像北斗星那样  

(4)日薄西山薄:

 迫近,靠近  

(5)或涌或没或:

 有时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无法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2)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

而从云中露出来的远处近处的山峰,都好像来来往往飘飞浮动一样。

3.【甲】【乙】两文中所描写的水各有怎样的特点?

(2分)

【甲】文:

清澈透明;(1分)【乙】文:

湍急壮美。

(1分)

4.简要分析两篇选文在写景方法和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4分)

示例:

【甲】文情景交融,曲折含蓄。

文中对小石潭的景物描写,融入了作者复杂的感情,从开始的“心乐之”,与鱼儿忘我相乐,再到凄凉悲怆,这些情感变化与作者被贬的苦闷心情联系在一起,情感表达曲折委婉。

(2分)【乙】文重在单纯描写百丈山之险绝奇丽的景色,情感表达直接,自始至终透露出的都是赞美之情。

(2分)

【参考译文】

【乙】从(寺院的)大门出来往东走大约十来步,遇到一座石台。

(石台)下临陡峭的崖岸,幽深昏暗极其险峻。

从草木丛生的地方向东南望去,见一瀑布从前面的岩穴中喷涌而出,又从几十尺的高空中投下来。

溅起的水沫像散落的珍珠,又像喷射的雾气,被阳光一照,光彩耀眼,不能用正眼去看。

石台在山西南的缺口处,它的前面对着芦山,(有)一座特别秀丽的山峰出现在眼前,而远近几百里高低不同的峰峦也都(一个个)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太阳迫近西山了,余光横射过来,紫色和翠绿色重重叠叠,数也数不完。

早晨起来往山下望去,白云铺满平野,就像起伏的大海的波涛一样。

而从云中露出来的远处近处的山峰,都好像来来往往飘飞浮动一样,有时涌出,有时沉没,转眼之间千变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