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宣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3078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docx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教育宣传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docx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健康教育宣传栏

2012年度

 

窗体顶端

健康教育宣传栏

第1期

2012年1月

患了肺结核病可享受免费治疗

一、肺结核病常见的主要症状: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主要呼吸系统症状有咳嗽、咳痰、数量不等的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主要的全身症状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低烧、潮热盗汗、消瘦、妇女月经不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二、得了结核应到什么地方诊治?

得了结核病应到巴州区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所接受正规治疗。

任何医疗单位和个体诊所发现的结核病人都应将病人转诊到区结防所,不得截留治疗。

三、肺结核病人享受免费治疗的条件:

具有痰涂片检查结核菌为阳性,胸片显示空洞性的活动性肺结核和粟粒型肺结核三种情形之一者,均可享受免费治疗。

四、结核病控制项目成绩斐然

2002年正式启动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以来,经过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劳作,全区共免费治疗活动性肺结核3000余人,有效控制了传染源,为构建和谐巴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健康教育宣传栏

第2期

2012年3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夏秋季多发,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

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重症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个种型。

手足口病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

手足口病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本病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飞沫形式感染别人;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也可以传播给别人。

被病毒污染的玩具,洗漱用具,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传播。

哪类人群最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手口病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尤以5岁及以下年龄组成发病率最高,占85%-95%。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可控可防可治,可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1、儿童、家长、托幼机构工作人员都要勤洗手,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的食物。

2、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汾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3、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更不要和患儿接触,减少被感染机会。

4、注意婴幼儿的营养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导致抵抗力降低。

5、托幼机构要对玩具、用具等定期清洗消毒。

  健康教育宣传栏

第3期

2012年6月

春季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发病年龄主要是15岁以下,特别是10岁以下儿童,以冬、春季发病较多,2-4月是高峰。

病菌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着从呼吸道传播。

症状:

流脑的早期症状和感冒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流脑初期的发烧、头痛、流鼻涕、浑身乏力等症状持续时间非常短。

经过几个小时或1-2天后,患者皮肤和口腔黏膜、眼结膜开始有出血点出现,出血点小的如针尖,大的则成片状。

病情严重时,会颈项强直、频繁呕吐、怕光、狂躁等症状。

而暴发性流脑病情发展更快,患者常在24小时内发生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血压下降,重者危及生命。

若婴幼儿患流脑,病情更为凶险,常表现为睡眠不安,突然尖叫,两眼凝视不动,甚至抽搐。

治疗:

一般疗法是静脉输液,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

应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经过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可在一周后逐渐痊愈。

家庭护理:

1、要进行隔离,保证病儿居住的环境空气流通。

2、让患儿卧床休息,不要过早、过多的活动。

3、病情较轻者给予营养丰富、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要少量多次,以减少呕吐。

重者由医务人员静脉输液或鼻饲补充营养和热量。

要勤喂水,以利于药物排出,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4、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漱口,减少咽部细菌的繁殖。

5、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出血点和瘀斑发生感染和坏死。

破溃时可以涂龙胆紫或抗生素软膏,用纱布敷盖保护伤面。

预防:

1、保持居室通风,勤晒被褥、衣服,以达到杀灭病菌的目的。

2、15岁以下儿童是“流脑”易感人群,需要重点保护。

可以接种流脑多种糖体菌苗。

3、在“流脑”好发季节,如发现儿童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呕吐时,须引起警觉,及时去医院检查。

 

 

 健康教育宣传栏

第4期

2012年9月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5)

 

流行性腮腺炎又称“痄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儿童中可形成暴发流行,主要暴发场所是学校或幼儿园,患病后可获持久的免疫力。

症状:

潜伏期平均18天,部分患儿有热、头痛、乏力、食欲差等前驱症状。

1-2日后腮腺逐渐肿大“耳根部”,体温上升可达40℃。

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日又累及对侧或双侧同时肿大。

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下发展,边缘不清,同时伴有周围组织水肿,局部皮肤紧张发亮、具有弹性、灼热和触痛。

腮腺肿大2-3日达高峰,持续4-5日后逐渐消退。

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可同时受累。

治疗:

对于无并发症的患儿无需特殊治疗,主要是在家中隔离护理,直到肿大的腮腺完全消退为止。

若出现高热不退、频繁呕吐、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状时,要警惕并发脑膜炎,需及时送往医院诊治。

家庭护理:

1、保持口腔清洁,每天用温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幼儿应帮助其多饮水。

2、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

3、腮腺局部冷敷,可减轻炎症充血程度及疼痛。

4、要保证患儿休息,防止劳累。

发热伴有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到热退。

5监测体温,高热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拭皮肤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适量的退热药。

6若患儿、烦躁或惊厥等严重症状,刚提示有可能并发脑膜炎,要及早发现,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预防:

1、保持室内空气流畅,改善室内环境卫生。

2、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

对患儿污染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

3、对易感儿童可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也可以用中药,板蓝根30克,或金银花9克水煎服用,同样起到预防的作用。

 

 健康教育宣传栏

第5期

2012年11月

(6)

预防控制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缺少或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增多而造成的胰岛素相对不足,从而导致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病症。

   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眼、神经、血管、肾脏等组织器官的并发症,是严重危害人体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糖尿病的分型及病因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糖尿病主要可分为4种类型:

1型糖尿病:

大多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中老年,患者起病时症状明显,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2型糖尿病:

多发生于成年,也常见于青少年,起病时症状不明显,病程经过复杂,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遗传倾向

②环境因素,主要与生活方式相关

③肥胖、高热量饮食

④体力活动减少

⑤应激性刺激

妊娠糖尿病:

指原来未发现糖尿病,在妊娠后才发现的糖尿病,大部分在分娩后糖耐量可恢复正常,但也有一部分成为永久性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

指由于指定的基因缺陷或一些内分泌疾病如柯兴氏病、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等引起的糖尿病。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典型症状:

“三多一少”。

1、多尿。

血糖高,自尿排出,引起利尿作用,每日尿量可达3升以上。

2、多饮。

多尿引起脱水,致口渴思饮。

3、多食。

大量糖自尿排出,引起能量丧失,要多食以补偿。

4、体重减轻。

能量的丧失,引起体重减轻。

不典型症状

1、反应性低血糖。

早期的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型,由于胰岛素分泌延迟,而和血糖高峰不一致,常可在餐前发生反应性低血糖:

心悸、出汗、饥饿、乏力等,为糖尿病早期症状。

2、视力障碍。

血糖明显增高时,可引起晶状体改变,使屈光不正。

眼科检查无异常发现,血糖正常后视力可恢复。

3、皮肤瘙痒。

4、神经病变和各种感染。

以并发症而发生的症状,如下肢麻木、烧灼痛;视力进行性减退;难以愈合的伤口,皮肤生疖患疮,反复尿路感染,肺结核等。

1型糖尿病患者及病情严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症状明显。

约有半数的糖尿病患者以不典型症状起病或无明症状,多数在体检生化检验后,才发现血糖增高,被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的预防对策

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治之病。

有研究表明,一般从餐后血糖升高到确诊为糖尿病,需要7年左右的时间。

最初的餐后血糖升高往往不用治疗,只要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就可使血糖恢复正常。

这足见糖尿病的早期预防是大有可为的,无糖尿病者完全可能不得糖尿病。

虽然现代医学水平可使糖尿病患者不因糖尿病致残或早亡,但其治愈还是很困难。

因此,预防仍然是最关健的。

关于糖尿病的预防,有关专家提出了“四个要点”:

1.“多懂点儿”,即知识预防。

接受健康教育,学习糖尿病知识。

何谓“多”?

就是既要知晓家庭有无糖尿病史,又要知晓防治措施,还要通过经常检测知道自己的血糖水平。

2.“少吃点儿”,即饮食预防。

何谓“少”?

就是进食要留有余地,不可一味满足食欲,七八成饱即可。

饮食尽量清淡、低脂、低糖、多吃鱼肉、瓜菜、黑木耳、蒜、茶等。

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防止肥胖和高脂血症等诱发因素的形成。

有肥胖危险因素者注意体重、腰围、腰围与臀围比值的控制。

日本的一项经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研究成果认为,用凉开水泡茶喝,有肋于糖尿病的防治,高危人群不妨一试。

3.“勤动点儿”,即运动预防。

运动可以减少脂肪组织和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患非依赖胰岛素糖尿病的危险。

适当锻炼还可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粘。

目前公认,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比不参加运动的人随年龄增长发生糖尿病的危险要小20%。

何谓“勤”?

专家认为,那种一周爬一次山,两周游一次泳的间断式的抽空锻炼实际上起不到什么作用,年轻人应经常参加“出点汗、喘点气”的运动,最好每天半小时,每周至少5次。

4.“放松点儿”,即心理预防。

避免精神创伤,提高心理应激能力,从而保证胰岛素的正常分泌。

5.戒烟限酒,保证睡眠。

高血粘者必须戒烟,因为吸烟可使血管收缩,血粘加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