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复习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2905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学期《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复习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二学期《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复习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二学期《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复习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二学期《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复习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二学期《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复习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学期《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复习材料.docx

《第二学期《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复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学期《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复习材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学期《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复习材料.docx

第二学期《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复习材料

《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复习材料

第一讲政治与政治学

本学科的主要教学目的:

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思维方法,教导学生学会以政治的角度和高度思考、观察、分析问题,正确处理应然和实然的关系;二是培养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政治实践的具体情况的能力,培养他们为现实政治服务的思想和热情;三是通过具体的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利用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科学的认识政治现象;四是鼓励青年学人关注前沿问题,利用科学的政治学知识和方法解答具体政治问题。

教学内容:

国家与国家建设;比较视野中的执政党建设;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公民及公民政治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政治参与及其制度化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当前中国民主政治研究的若干问题;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研究的若干问题。

一、政治的基本概念

  15世纪法国的政治哲学家布丹从主权着眼,把政治视为与主权相关的国家制度与国家组织。

意大利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弗利以彻底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纯粹的经验主义方法,把政治从其它社会现象中剥离出来,将其与权力等同。

17、18世纪西方的政治概念更正式、更严格。

启蒙思想家们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是立法、执法、守法的过程,法国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是这种政治观的集中表达者。

孙中山先生提出:

“政治两个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

政治是指参与公共生活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为现实的目标,通过支配、影响、获取和运用公共权力,而做出公共决策以及分配社会价值或利益的过程,政治和政治学所关注的领域都是公共领域。

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政治民主。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的论述

1、政治的本质特征——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揭示了政治的本质特征,即“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

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的政治,其本质、其内容以及政治关系、政治方式等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政治集中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关系和各种社会经济利益。

2、政治的属性——阶级性

其一,政治的内容不是单一的、固定的。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和更新。

阶级斗争只是政治一个阶段、一个方面的任务,而不是它唯一的内容和永恒的主题。

其二,政治不仅表现了阶级矛盾和阶级关系,也表现了人民内部各个阶层、各个集团之间的关系,因而,调节、整合人民内部的各种关系和矛盾,同样是政治的功能。

3、政治的根本问题——国家政治权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

“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机构”;“政治就是参与国事,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的活动方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

  政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现象,其形成与发展均受客观规律支配

三、政治与经济、道德的关系

  1、政治与经济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一方面,经济是基础,是政治存在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政治是经济的反映,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其具体体现为:

(1)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着社会的政治关系。

(2)社会经济的性质决定着社会政治性质。

(3)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社会政治的发展。

另一方面,政治又相对独立于经济,对经济有着巨大的反作用。

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是通过社会公共权力来实现的。

政治与经济最大的差别是:

经济是生产财富,是“做蛋糕”,而政治是分配财富,是“分蛋糕”。

  2、政治与道德

  首先,道德服务于政治,是政治实现自己的社会功能的辅助手段。

其次,道德对个人行为的调节也包括对政治成员的政治行为的调节,社会的道德善恶标准常常影响着各种政治主体的行为模式和方向。

第三,政治影响与制约道德。

所以公共权力机构往往利用自己特定的权威和方式提倡与发展或者批评与阻止一种道德风尚的形成。

四、政治主体的涵义

  在政治系统中所有的政治行为者,包括国家、政府、政党、阶级、民族、利益集团、政治家、公务员、参政的公民以及其它各种各样的政治团体等等。

政治主体是政治行为的承担者,是履行政治功能的首要条件。

五、现代社会主要有如下几种政治主体

  1、人民与民族。

人民和民族都是个抽象的集合型概念。

人民作为政治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有:

人民是国家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政治统治合法性的来源;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政治竞争的主要裁决者;是公共权力最权威的监护人。

民族是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经济方式和共同的生存方式和发展历程的利益共同体。

作为政治主体的民族,往往通过国家来实现自身的政治影响。

  2、阶级与阶层。

阶级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而形成的社会性利益共同体。

阶层是同一阶级中因财产状况、社会地位或谋生方式的不同而区分的社会集团。

阶级作为一个非经常性的政治主体,一般只有在他有明确的“阶级意识”,在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政党和领袖的领导下,阶级意志和组织力量集中到相当的程度,才能成为真正的政治主体。

相反,阶层由于其利益容易凝聚,力量容易集结,它往往成为经常性的政治主体。

  3、政党与利益集团。

政党以其组织的严密性、政纲的明确性和社会支持的广泛性,成为现代政治的核心力量。

利益集团作为一种政治压力力量,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4、国家与政府。

这是两个掌握的政治资源最为雄厚,权威最高,影响最大的政治主体。

  5、官僚队伍与政治家。

官僚制是按照职能分工和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行政体制。

官僚队伍作为公共权力的主要负载者和行政目标的推动者和实施者,成为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和政府效率高低的基本因素。

  政治行为的根本目标是利益的斗争与冲突,其核心问题是由谁统治,如何统治和统治到何种程度,其中的第一个问题“由谁统治”就是研究政治主体问题。

六、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就是某一政治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而在实际政治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

1、政治权力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政府和政党。

阶级与阶层、利益集团、选民、民族等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成为政治权力的主体。

  2、政治权力的实施以强制力为后盾辅以其它措施。

除了以暴力、法律惩罚为代表的强制性力量外,还采取威胁、暗示、诱导、说服、奖励等方式实现自己的强制力和影响力。

  3、政治权力运行的根本动力是政治主体的利益。

马克思曾说过:

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有关。

列宁也认为:

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也会受到反驳的,经济学家对人类行为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就是:

在一个具体的社会中,每个人首先或主要是一个“经济人”,人们采取的绝大多数行动都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收益。

  

4、政治权力运行的结果与自身的力量和权威有直接的关系。

政府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迫使人们服从,主要在于对方认为这种强制是合法的强制而自愿服从;或者对方认为自己无力与之对抗,或者权衡利弊后觉得服从对自己更有利,相反,政府就会遭到抵制和反抗。

  5、政治权力运行的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政治关系模式,如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平等竞争的关系等等。

6、政治权利的特性是强制性、发展性、限度性,而在政治权力诸特性中最具有根本意义的特性是强制性。

七、分权理论

近代分权学说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制衡思想。

英国思想家洛克,代表作《政府论》,在历史上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分权学说,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首先明确解释“三权分立”思想的政治学家,集分权学说之大成,创立了完整的分权与制衡学说,美国的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又进一步发展了孟德斯鸠的分权与制衡思想。

孟德斯鸠所说的君主制度实际上是指君主立宪制度。

  1、英国思想家洛克的分权论

  将国家权力分为三种:

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

立法权是指导如何运用国家的力量保障社会及成员的权力,它是三种权力中的最高权力,应归属于民选的议会;行政权(执行权)是执行法律的权力,是任命大臣、法官及其公职人员的权力,它应属于国王;对外权(外交权)是国家的宣战、讲和和处理对外事务的权力,它应由国王行使。

为了保障个人自由,行政权与联盟权应从属于立法权,国王应根据议会的决定行事;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不仅要实行明确的分权,而且要把这三种权力严格地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其不能超出自身的界限。

如果国王和政府违反人民的授权委托,政府就应解体;如果政府压迫人民的自由,人民就拥有反抗的权利推翻政府,建立起一个新的政府,以保障自身的自由。

  2、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对三权分立学说的完整阐释。

  孟德斯鸠认为,真正的公民自由只有在政府的权力不被滥用的情况下才能得到保证,任何不受约束的权力都易走向腐败,绝对权力就意味着绝对腐败,因此,要想保障公民的自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每一个国家都有三种权力:

(一)立法权;

(二)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三)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

”第二种权力称为国家的行政权,第三种权力称为国家的司法权力。

以上三种国家权力不能由一个人或君主执掌,否则,这个国家的公民自由就可能被毁灭掉。

孟德斯鸠认为,除了进行明确的三权分立外,还必须使三权之间相互制约,彼此牵制。

如立法机关长期不开会议事,行政权就会独断专行,只有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实现真正的分权和相互制约,才能建立宽松的政体,才能保证公民的自由不受侵犯。

  3、美国思想家对“分权与制衡”思想的发展。

  麦迪逊提出必须采取以权制权的方式,在政府内部实行分权:

“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政府分得的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相互控制,同时各部门又自己管理自己。

”前者指的是实行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后者指的是政府内部的分权,即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之间的三权分立体制。

美国是当代西方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最典型的国家。

第二讲国家与国家建设

一、国家

1、国家的概念

国家是一定领土上全体居民所组成的,拥有主权的社会共同体,是由某个政府所领导的社会管理组织,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它实质上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

国家三要素:

主权、领土、人口。

2、国家的本质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政体组织,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

国家的阶级统治具有三大特征:

①国家是代表整个统治阶级来实行阶级统治的,它是整个统治阶级共同体的意志和利益的表现。

②国家的阶级统治靠暴力实现。

③国家实际上以第三者的面目出现实施阶级统治。

3、马克思主义划分国家政体类型的标准

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多少人手中,即是由一个人掌权还是由集体掌权。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如何产生以及任期怎样,即执掌者是由选举产生还是世袭,是实行任期制还是实行终身制。

中央权力机关如何设置和分配权力,即最高权力是集中于一个机关还是由几个机关分工行使,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4、国家的起源、演变和消亡。

起源:

自然生成论、君权神授论、社会契约论、暴力征服论、社会分工论。

演变:

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考察国家的历史演变,根据国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将历史上演变的国家划分为①奴隶制国家――极端暴力统治;②封建制国家――政治组织与社会生活一体化;③资本主义国家(包括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民主共和制,自由放任;④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国家。

消亡: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科学地揭示了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并说明了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分析国家的条件和途径。

其条件是阶级的消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是国家消亡的惟一道路。

   

5、国家的类型

马克思主义学者主要依据国家的本质,依据社会的经济形态和在经济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将人类历史上的国家概括地划分为四种类型:

即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二、政府的定义、产生和合法性

  广义的政府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所有机关,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狭义的政府指国家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及其文官队伍。

政府是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的起源和发展是与国家的起源和发展相同步的。

  一个合法性政府一般要通过两种方式得到确认:

外部认定和内部认定。

  在外部认定中,一般要得到国际社会中相当数量国家的承认和认可。

也有些学者认为,一国政府只要它自己宣布“成立”,就自动成为合法的政府,而不管其它国家承认与否。

前者称为“构成说”,后者称为“宣告说”。

  在内部认定中,指一个新的政府的成立,一方面要得到本国各阶层的广泛承认,另一方面要依宪政制度或法定的程序产生。

一个既得不到本国民众拥戴,又不经法定程序产生的政府,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法律上都是缺乏合法性支持的。

  由于非常复杂的原因,一个政府在外部认定和内部认定两方面,有时是不统一的,一个倍受国际社会同情的政府,可能得不到民众的认同;相反,一个在国际上受到广泛指责或排斥的政府,可能在国内既是经法定的程序产生的,又深受国内各阶层的拥戴。

四、国家的基本职能

1、维护民族共同体的生存和独立。

这点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职能。

一个自己的生存无法保障,一个不能独立自主行使主权的国家是无法真正履行其他政治职能的。

为本国创立一个稳定的国家安全环境,是现代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直努力的目标。

  2、维护社会一体化和调解国内的政治冲突。

众多国家都存在着足以使整个国家和社会走向分裂、解体和衰败的因子如民族宿怨、宗教争端、政治势力的对抗等因素。

消除国家分裂和社会解体的隐患,整合、调解、平息社会的裂痕,裁决争端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平定内乱,是国家重要的政治职能。

  3、对社会的“稀缺资源”进行权威性的分配。

这里的“稀缺价值”指社会的稀缺资源如有形的财产、收益和无形的荣誉、职位、机会等内容。

有人将之定义为绝大多数人和团体都追求而又处于“匮乏”状态的价值。

对社会的稀缺资源进行强制性、公平性的分售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

如通过产权制度和经济法规对公共财产和自然资源进行分配。

  4、对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对全社会的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和文化等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是自从国家产生之后就一直具有的职能。

  5、参与国际社会有关事务和全球性问题的调解、解决及其利益分享。

如维护世界和平是任何一个国家首要的义务和权利;解决诸如毒品、环境、恐怖活动等问题需要各国的通力合作;对太空、公海、极地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更需要国与国之间的密切协调。

五、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在政治学理论和各国政治实践中,国体和政体是最经常联系起来谈论的两个概念。

  国体,一般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关系。

  国家政体,简称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统治阶级实行统治和管理时所选择和采用的政权组织方式和模式。

  国体和政体的辩证关系是: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与政权组织形式的关系,同一国体只有相同的政体,也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国体对政体起着主导的和决定的作用,政体依附于国体。

第二,国体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而政体则多样灵活。

   六、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君主制:

是由君主执掌国家的最高权力,君主通常由世袭产生,并具有无任期限制的终身任职的政权组织形式。

(1)专制君主制:

①其特征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完全属于君主,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君主的意志即国家的意志,所有臣民对其必须绝对服从,君主的权力不受其他人和其他机关的限制和监督。

②君主主要靠忠于君主的军事、官僚机构实施其专制的统治。

(2)立宪君主制:

以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君主的权力按宪法规定受一定程度的限制。

它是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不彻底的产物,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

2、共和制:

是君主制的对称,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1)议会制:

①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内阁)由议会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②当议会对政府的施政方针不支持,通过不信任案时,政府就要辞职,或者解散议会,重新大选选出新议会。

新议会仍然通过不信任案时,政府必须辞职。

(2)总统制:

①总统和议会按不同职能分别享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政府(内阁)由总统组织并向总统负责,而不直接向议会负责。

②总统由普选产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家首脑,握有行政实权。

总统与议会间的权力相互制约,总统应向议会报告工作,但无权解散议会,而可以对议会的法案行使否决权。

(3)委员制:

又称“合议制”,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权由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制度。

①由联邦议会和联邦委员会组成,委员从议会中选举产生,地位平等,集体行使行政权。

②议会有立法权,委员会执行议会的决议,但无权否决议会决议案和解散议会,议会也无权使委员会辞职。

3、社会主义的民主共和制。

(1)巴黎公社制:

是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体形式。

特征为:

①公社委员会由普选产生,对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随时可撤换。

②公社委员会是统一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构,实行“议行合一”的原则。

③公社废除了旧国家的常备军,警察和宪兵,代之以武装的人民。

④公社建立了人民公仆的制度,废除了旧国家的官僚特权制和高薪制。

(2)苏维埃制:

①苏联最高苏维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又是最高立法机关,其他一切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并向它负责。

②苏维埃代表由人民选出,向选民负责,并可随时更换,但其他一般工作人员不是选举产生和随时更换的。

③苏维埃政权是由无产阶级的政党领导的,党通过苏维埃的组织形式实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当家作主。

④苏维埃政权建立了人民的武装部队,废除了旧的常备军。

(3)人民代表大会制: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家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并受它监督,对它负责。

②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向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选民有权罢免不称职的人民代表。

③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七、国家结构形式

1、单一制国家:

由若干行政单位或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的国家。

是由中央权力机关集中掌握国家主要的和最高的权力,地方权力与中央权力之间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特点:

①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②具有统一的宪法,各行政单位没有自己的宪法。

③国家的最高权力由中央政府掌握,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④中央政府对外行使统一的外交权,地方政府对外不具有独立性。

⑤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2、复合制国家:

由若干个联邦单位(共和国、州、邦)或若干个国家组成的复合体。

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

A、联邦制:

是由若干个联邦单位(共和国、州、邦)组成的联合国家。

如德国。

特点:

①国家有最高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但各联邦单位也有自己的独立于中央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来管辖本地区的各种事务。

②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各联邦单位也有各自的宪法和法律。

③中央机关和联邦单位的机关各自具有联邦宪法规定的权力范围,没有录属关系。

④联邦政府是对外关系的主权国家,拥有外交权,各联邦单位一般不具有外交权,但享有某些宪法规定的外事权。

⑤国民既有联邦国家的国籍,又有联邦单位的国籍。

B、邦联制:

是种国家联合,并非完全意义的国家,是一种松散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特点:

①各成员国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仍保留着各自的对内、对外的主权,只是根据协议将某些权力让与并委托给邦联机构。

②邦联机构只是协商性的机关,不是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也无统一的军队、赋税和国籍。

③邦联的决定以各成员国政府的认可为基础,各成员国可以自由退出邦联。

八、国家建设的三种发展策略

社会主导与“市民社会反抗国家”,国家建设与“反贫困”优先,“国家与社会互强”。

国家、社会与公民,尽管性质不同,形态迥异,但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时代主题,那就是发展。

国家的发展,既包括国家的经济能力的发展,也包括国家的政治能力的增长,同时还应当包括国家的文化能力的提升,三者共同构成国家发展的目标。

第三讲政党与执政党建设

一、政党基本概述

政党是指在一定社会政治体系中,由代表相应阶级(阶层)、集团的具有相同政治主张的人群构成的,为了实现夺取、控制、影响或参与公共权力的目标,通过责权分配和层级结构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治组织。

它是阶级组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是政治斗争的产物、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对政党进行左、中、右分类的标准是政党的意识形态倾向。

政党的基本特征:

第一,政党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政党有特定的政治纲领;第三,政党有较固定的组织成员;第四,政党有较严密的组织系统;第五,政党有较严明的组织纪律。

二、政党的作用

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政党政治的突出表现在于政党在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虽然由国情的差异和政党制度的不同,各国政党在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具体功能并不完全一样,但大致都有以下功能:

1、主导或影响社会政治生活。

现代政党的出现和发展,代表了一种崭新的政治实体和政治力量,并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主体作用。

在现代政党出现以前,政治舞台上的主角是君主、国王、贵族阶层、教会、军队、官僚集团等政治力量。

2、促进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社会成员通过政治传授和政治接受进行政治文化教育和学习的过程。

政党代表着一种新的政治转型,形成了以政党政治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它打破和结束了几千年的以君主终身统治为支柱的专制制度。

3、凝聚民众的利益和要求。

政党是现代政治生活的火车头。

它是对公民进行现代民主训练的主导力量,是社会政治动员的主要组织者,是一个社会政治发展目标和政治理想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政党是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的主要的凝聚者和表达者,进一步弥补了代议制为特征的民主制的缺陷。

4、培养和输送政治精英。

议员和总统候选人的提名是由政党来掌握和操纵的;在大选中获胜的政党,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英、日等国,其政党领袖就是当然的首相或内阁总理大臣;总统或首相在组织政府时,主要是经过本党的协商产生的,本党干部成为政府官,员的基本人力资源。

三、政党组织的特性

政党组织是现代社会的政治集体。

(1)有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实践,以此作为政党确立自身组织边界的政治基础。

(2)具有一定的组织成员、组织章程和组织机构。

(3)有一批具有权威的领袖人物,以此构成政党的最高核心集团。

四、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1、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列宁曾精辟地将党的性质概括为:

“党是阶级的觉悟的、先进的阶层,是阶级先锋队”。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最忠实、最坚决、最积极地维护本阶级利益的人组成的集体,是本阶级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

  2、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

无产阶级政党所代表和维护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即如毛泽东同志所高度概括的那样: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政党与阶级之间的关系,即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

  3、无产阶级政党的作用。

工人阶级的斗争不会自发地产生革命的理论,必须从外部对之加以“灌输”。

因此,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4、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最根本的组织原则。

即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由选举产生;少数人服从多数人所做出的决议;个人服从组织,同时个人有向组织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下级党组织服从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

  5、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

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和统一,坚持铁的纪律是其领导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因此党内绝不允许有自己的特殊纲领的派别存在。

五、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基本特征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领导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合作党;制度特点:

一党执政,多党参政;一党领导,多党合作。

(二)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

1、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原则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机构自上而下分为三级:

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

中国共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