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培训学习内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2714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培训学习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全生产培训学习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全生产培训学习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全生产培训学习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全生产培训学习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培训学习内容.docx

《安全生产培训学习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培训学习内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培训学习内容.docx

安全生产培训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

一、安全生产的意义

二、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三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

四、事故预防

一、安全生产的意义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及施工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消除危害人身安全健康的一切不良因素,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舒适地工作,称为人身安全;消除损坏设备、产品和其他财产的一切危险因素,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称为设备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是什么?

1.政治意义

2.经济意义:

每年各类安全事故损失达2000亿元。

3.个人幸福

•个人幸福的基石

•家庭幸福的保障

•企业兴旺发达的起点(效益是根本,安全是保障)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8、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9、工伤保险条例

10、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

安全生产标准规范

•JGJ/T77-2003施工企业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

•JGJ146-200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GJ147-2004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28-2000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88-92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65-89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规程

职工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法》规定,职工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权利(五个方面)

1、职工有权得知所从事工作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和可能发生的事故。

(知情权)2、职工有权获得保障其健康、安全的劳动条件和劳动防护用品。

3、职工有权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予以拒绝。

4、职工有权对危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用人单位不得对职工打击报复。

5、职工在发生严重危及其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职工有权采取必要的措施紧急避险,并应当将有关情况向用人单位的管理人员作出报告。

用人单位不得因职工采取紧急措施避

险而给职工以任何处分,也不得扣工资、奖金。

(二)义务(四个方面)

1、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2、职工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各种劳动保护用品。

3、在劳动过程中,职工有

义务听从用人单位管理人员的生产指挥,不得随意行动。

4、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现不安全因素或者危及健康安全的险情时,有义务向管理人员报告。

二、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

(二)企业安全管理常识

(一)基本概念

•1、安全与危险是相对的概念。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出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一般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安全——无危则安,无缺则全

•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2、安全管理

•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

主要内容:

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令、规定、规范、规程、条例、标准和命令。

具体:

建立机构、制度、制度和实施安全措施计划、宣传教育、组织安全检查、安全竞赛、

总结评比、奖励处分等。

基本概念

•3、劳动保护:

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来消除劳动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

康的不良条件和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发生,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4、“三违”:

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违章指挥主要针对企业生产领导

•违章作业主要针对操作工人

•违反劳动纪律是指生产工作中违反有关劳动纪律规定、并导致不良后果、应受到处罚的行为。

•5、“三不伤害”:

是要求员工在生产劳动时做到“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

•6、“三宝”、“四口”、“五临边”:

•三宝:

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安全网。

•四口:

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通道口。

•五临边:

楼面临边、屋面临边、阳台临边、升降口临边、基坑临边。

•7、“三同时”:

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8、“五同时”:

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任务的时候,要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

•9、“四不放过”原则:

•对发生的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

•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受到教育不放过;

•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10、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一类危险源

•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

•能量载体;

•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

•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

•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

•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

•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

第二类危险源

•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人失误(humanerror)

•物的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故障或失效

•环境因素–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危险源与事故

•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件。

•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

–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

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危险源与事故

•第二类危险源是围绕着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人、物、环境方面的问题,其辨识、评价和控制应该在第一类危险源辨识、控制、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与第一类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相比,第二类危险源的辨识、控制和评价更困难。

(一)基本概念

•11、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12、风险评价: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13、风险控制策划:

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失的工作。

(二)基本概念

14、我国安全生产方针(调整后):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二)基本概念

•15、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企业负责,行业管理,政府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

(一)基本概念

•16、安全管理原则•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执行“五同时”。

•以人为本。

令行禁止、意识教育、素质培训、安全文化、激励机制。

•抓小防大。

善于发现事故苗头,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二)企业安全管理常识

•1、安全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

•2、管理制度

•3、管理体系(QES)

1、路桥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介绍。

2、现代企业主要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检查制度(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专业性检查、群众性检查)

•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

•挂牌上锁制度

•密闭空间作业制度

•动火管理制度(在具有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

•安全确认制度

•安全教育制度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什么是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

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组织措施。

对工程技术人员:

自觉遵守、不违章作业、不违章指挥、制止他人违章作业、参与安全活动、提出改进意见等。

什么是安全生产确认制?

所谓安全生产确认制,就是以参与生产活动的人为基础,对工具设备、环境(场所)等诸因素进行事先的认真检查,周密分析,由参与生产活动的领导者、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共同来确定任务的安全性、可靠性、责任性,从而制定出稳妥的安全措施。

是超前预防为主的科学管理方法。

确认内容包括事故的三要素:

人、工具设备、环境(作业场所)。

什么是三级安全教育?

是对新入厂人员进行的必须的和有效的安全生产教育方式。

包括:

(1)入厂教育。

(2)车间教育。

(3)班组教育。

QES管理体系

•QES管理体系手册

•QES管理体系程序

•制度及作业文件

三、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是由建筑行业的生产特点决定的:

1、产品形式多样,施工方法多变,很难实现标准化;

2、产品固定,人员流动,不安全性增加;

3、产品点多、面广,施工队伍流动性大,农民工队伍不稳定,素质差;外地施工安全条差;;

4、高空作业多;

5、露天作业多;

6、作业流程随工程形象进度而变化,规律性差,隐患多;

7、交叉作业和多单位施工,衔接不当易发生相互伤害事故。

8、手工作业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

建筑业属于

事故多发行业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在建筑行业中:

●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每年全世界建筑工地上至少发生6万起的死亡事故。

也就是说该行

业每10分钟就会发生一起致命事故,在所有的工作致命事故中,大约有17%(每6起就有一起)发生在建筑工地上。

在工业化国家,建筑行业雇佣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人口中所占比例为6%至10%,而发生在该行业的死亡人数在与工作相关的死亡中占据的比例却高达25%至40%。

例如在法国工伤赔偿机构发现与工作相关的疾病中有20%来自建筑行业。

暴露在石棉环境下是建筑行业的一种特殊危险。

尽管它在一些国家已被禁用,但是许多建筑物中仍然含有石棉,建筑工人在修整或拆迁工作中还是会有暴露在石棉粉尘中的危险

伤亡事故的特点

按事故责任分:

1、青工多;

2、男性多;

3、违规违纪多;

建筑施工“五大伤害”

•在建筑施工中,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坍塌等5个类别的伤害多年来

一直居高不下,被称为“五大伤害”。

据2006年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分析,高处坠落占

建筑业死亡总数的53.10%,坍塌占14.43%,物体打击占10.57%,机械伤害占9.82%,触电占7.18%,这5类事故占95%以上。

•1、高处坠落。

人员从临边、洞口,包括屋面边、楼板边、阳台边、预留洞口、电梯井口、楼梯口等处坠落;龙门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机和塔吊在安装、拆除过程坠落;安装、拆除模板时坠落;结构和设备吊装时坠落。

•2、机械伤害。

主要是垂直运输机械设备、吊装设备、各类桩基等对人的伤害。

•3、物体打击。

人员受到同一垂直作业面的交叉作业中和通道口处坠落物体的打击。

•4、触电。

对经过或靠近施工现场的外电线路没有或缺少防护,在搭设钢管架、绑扎钢筋或起重吊装过程中,碰触这些线路造成触电;使用各类电器设备触电;因电线破皮、老化,又无开关箱等触电。

•5、坍塌。

施工中发生的坍塌事故主要有:

现浇混凝土梁、板的模板支撑失稳倒塌、基坑边坡失稳引起土石方坍塌、拆除工程中的坍塌、施工现场的围墙及在建工程屋面板质量低劣坍塌。

三、事故的预防

(一)事故致因理论的不断发展

(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思想

•(三)从我做起,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

(一)事故致因理论的不断发展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把许多伤亡事故发生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

•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又指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事故致因理论的不断发展

•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展发生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

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五个因素: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多米诺骨牌)

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公理”

•不安全行为:

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违章操作

·违章指挥

·违反劳动纪律

•不安全状态:

事故隐患

•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根据事故统计,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造成了轻微伤害,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

•事故发生后,严重伤害只是极少数,大量的情况不会造成伤害。

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

•防止伤害应该从防止事故做起;防止事故应该从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做起。

•人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客观原因。

事故致因理论的不断发展

•3、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

事故致因理论的不断发展

•4、能量意外释放论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的结果。

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预防事故。

事故致因理论的不断发展

•1966年哈登完善了吉布森的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

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

•人体伤害:

•第一类伤害——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

•第二类伤害——由于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如中毒窒息、冻伤。

5、系统安全

理论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在研制洲际导弹的过程中,形成了系统安全理论。

•系统安全理论提出了很多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理念:

(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在事故致因中的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都是相对的。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既是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减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也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

当前安全生产形势

(一)管理网络健全

(二)制度已基本完善和规范:

•(三)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ES)体系运行平稳,绩效持续改进。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思想

•建立科学规范的安全环保管理体系

•从三个方面入手:

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

•安全技术——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

•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减少或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PDCA循环、动态控制、持续改进。

从我做起,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

(一)提高安全意识:

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遵章守纪,小心为妙”的意识;克服随心所欲、无知蛮干、侥幸懒散、急功近利等不良思想。

(二)加强安全知识的学习,熟悉掌握设备性能。

(三)不断提高安全素质(操作技能、防护技能、应变能力、救护知识等)。

(四)遵章守纪。

进入工地和生产现场必须放弃一切自治。

(劳保护品、用具佩带,“三宝”)(五)保持精力(休息好)(六)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形成氛围、文化(七)交通安全

•提高安全意识

泾溪石险人兢慎

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

时时闻说有沉沦

•唐杜荀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