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2497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23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学概论》.docx

《《语言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概论》.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学概论》.docx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讲义提纲

导言

一、语言学的性质、特点

(一)语言学的性质

1、性质: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2、对象: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

3、任务:

综合各种语言的基本研究的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

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二)语言学的特点

  1、研究的领域广

2、与多种学科交叉

举例

二、语言学的发展过程(简介)有关语言学史方面的内容可参看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赵世开著《国外语言学概述——流派和代表人物》、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H·A·堪德拉绍夫《语言学说史》、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等。

(一)传统语文学:

(传统)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

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1)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

训诂学(主要是解释词义)

《尔雅》约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

是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

《尔雅》今本共19篇。

开头3篇是汇集当时古书中的同义词,用当时较通用的一个词(字)去解释。

其后的16篇是按词义分类,分别解释。

类似于今天的类义词典。

《尔雅》不仅成为后来古代汉语词汇学、训诂学的重要著作,也是辞典学、词义分类学和类书的开山之作。

扬雄《方言》(西汉末)全名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著作,今存13卷。

《方言》汇集了古今各地同义的词语,大部分注明通行范围,对研究汉代方言分布情况很有价值。

《方言》以各地的活方言作为记录的对象,不受文献记载和文字形义的限制,并注意综合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去研究方言,这在研究方法上为后人树立了优良传统。

文字学(分析汉字结构及意义)

许慎《说文解字》(东汉)是我国第一部最完备的字书。

原书本文14卷,叙目1卷,每卷分上、下两部分,共30卷。

收字9,353个,重文1,163字。

解说部分共133,441字。

书中所收文字以小篆为主,而把古文、籀文等异体列为重文。

字的注释,一般先讲字义,再讲形体构造及读音。

依据当时已通行的“六书”为理论基础去解释每个字。

《说文解字》第一次把汉字(小篆)按形体构造分出偏旁,首次把汉字按部件拆开;首创部首编排法,是汉字检索的一大发明。

《说文解字》是汉字学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字典、辞典、字源、语源、语法规范的综合性的著作,对后来的文字研究有奠基意义。

音韵学(研究汉字读音及其发展)

三国魏朝李登撰写的《声类》是我国见于记载的最早的韵书,据说此书约唐代中叶后佚失。

全书共10卷,收字11,520。

《声类》按宫、商、角、徵、羽五声分类,注音用反切法,并附有简略释义。

陆法言《切韵》(隋)

隋朝陆法言等人编著的《切韵》是音韵学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可以说它是唐宋韵书的始祖。

《切韵》全书共5卷,收字11,500个,原书已经失传。

据唐朝写本韵书考订的《切韵》总共分193韵,分韵的标准除了韵母本身的差别外,还考虑到声调因素,同一个韵母声调不同也分成不同的韵。

193韵的分配是:

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

《切韵》到了唐代,更名为《唐韵》,除了增字加注外,语音体系没有什么变化。

《切韵》开创了韵书修撰的体例,从隋唐至近代一直沿用不废。

而其归纳的语音体系,经《唐韵》、《广韵》、《集韵》等等一脉相承地增补,一直是官方承认的正统。

陈彭年《广韵》(北宋)

宋朝陈彭年、丘雍等人奉诏编撰《广韵》,书成后皇帝赐名为《大宋重修广韵》。

《广韵》增广修订《切韵》、《唐韵》而成,是宋代的官韵,也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的韵书。

《广韵》收单字26,194字,为唐以前音韵、文字、训诂之总汇。

全书共206韵,分为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

每个大韵之内又分为若干个小韵(即同音字组),每个小韵的首字注释之末注有反切及该小韵所收字的字数统计。

全书约有3,790个小韵,即3,790组反切。

所收的26,194字均有注释。

《广韵》完整而详细地记录了中古(从南北朝到宋末)的语音系统,是现今保存最完整的、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韵书,也是研究汉语语音的最重要工具书。

(2)印度传统语文学

《吠陀》(Veda)(前十五世纪、梵文)

巴尼尼(Pānini)《梵语语法》(又称《八书》,约成书于前四世纪。

它对梵语的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总结出3996条规则,提出了词类、词根、词缀、词尾、元音、唇音等概念。

(3)古希腊-罗马传统语文学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历士多德等对语言问题的争论保留在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的《对话录》中。

柏拉图在《克拉底洛篇》中主张名称是由事物决定的,就是说名称与事物是有本质联系的,他是个本质派。

而亚里士多德则是个坚定的约定派,他主张名称由习惯决定,就是说名称与事物的关系是人为的。

这场论争持续了很多年。

柏拉图在《对话录》中将词分为“主词”和“述词”两类,是西方语言学史上第一个对词进行分类的学者。

;亚历士多德将词分为“名词”、“用词”和“系词”三类,并提出了“格”和“性”的概念。

后来,亚历士多德学派进一步提出“八品词”概念,即将词分为静词、动词、冠词、代词、前置词、副词、系词和连接词。

(古希腊)第欧尼斯·特拉克斯《希腊语法》(约前三世纪)该书是研究希腊语法的第一本著作,对后世的语法研究产生过重大影响。

书中将词分为名词、动词、分词、冠词、代词、介词、副词和连词。

这种分类沿用了近千年。

(古罗马)罗瓦《论拉丁语》(前一世纪)该书是罗马时期语法研究的代表作。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同时采用历史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历史比较法)来研究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对应规律,从而拟测语言的亲属关系的语言学,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

所谓历史比较法就是把相近似的语言或方言互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借以确定它们的共同来源和历史发展的一种方法。

(岑麒祥语)

  欧洲的中世纪是指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的近千年的历史时期。

中世纪语言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拉丁语成为唯一被研究的语言,拉丁语作为科学和天主教教堂的用语已成为死语,只在书面交际中使用。

同时,由于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圣经》被译成各种文字,这使人们注意到拉丁语以外的所谓“世俗语言”。

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大大提高了欧洲各民族的自觉程度。

拉丁语的地位不断下降,活的语言一步一步地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用“俗语”写作的人越来越多,研究各民族活语言的学者也逐渐多起来,各国的经验语法相继诞生。

例如:

《德语语法》(1451);《匈牙利语法》(1539,埃尔德希著,);《法兰西语法》(1562,拉米伊);《斯拉夫语法》(1648,西莫特利斯著);《英语语法》(1653,乌尔利斯);《斯洛文语语法》(1656,齐扎尼)。

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非希腊罗马传统的语法分析,如:

阿拉伯语语法、希伯来语语法、秘鲁语法、巴西语法等。

值得注意的是,多明我会(拉丁名OrdoDominicanorum,又译为道明会,亦称“布道兄弟会”。

会士均披黑色斗篷,因此称为“黑衣修士”,以区别于方济各会的“灰衣修士”,加尔默罗会的“白衣修士”。

天主教托钵修会的主要派别之一。

)教士胡安·柯伯(JuanCobo)于1592——1593年间写了一本《汉语语法》,这是迄今发现记录在案的最早的汉语语法著作,可惜未能保存下来。

1682年,该会教士瓦罗(FranciscoVaro)用西班牙文撰写成《华语官话语法》,后由其学生石振铎于1703年用木板刻印发行,这是第一本得以传世的汉语语法著作。

17世纪在法国就出现了以阿尔诺(A.Arnanld)和朗斯洛(Cl.Lancelot)为代表的普遍惟理语法学派,也叫“波瓦雅语法”。

其代表作为《普遍惟理语法》,是在巴黎郊区的波瓦雅(Port—Royal)修道院里编成的。

全书约为四万字,于1660年出版。

这是一部专门从逻辑角度研究语法的专著,其特点是注重语言结构的共性。

他们认为语法的基础是人类的理性思维,这就是所谓的“理性主义”。

17、18世纪欧洲学者对语言起源和普遍语言(哲学语言)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当时的一些大哲学家,如:

培根、笛卡儿、洛克、莱布尼兹、孔狄亚克、卢梭、赫尔德等人在探讨知识起源的问题时都涉及到了语言的起源问题。

笛卡儿、莱布尼兹、法国的梅桑纳、英国的达尔格奴斯、威尔斯金都对“普遍语言”的问题感兴趣,他们都曾提出要创造一种语言,使它同数学一样通行于世界。

这种设想后来在柴门霍夫等人创造的世界语(Esperanto)和其他国际辅助语方案中得到了实现。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W.Humbbldt,1767—1835)研究过巴斯克语、美洲语言、埃及语言、梵语、汉语、日语等,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

他的著作《论爪哇岛的卡维语》在他去世后才刊行,其中的前言《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为语言学研究开辟了新道路。

洪堡特认为,“语言不是一个实体或已完成的事物,而是行动”,是人的心灵不断地用声音来表达思想。

他说,民族语言具有本民族的精神特征,用特殊方式来实现本民族关于语言的理想。

语言有比较完善的和比较不完善的,但是“即使是最野蛮的部落的语言也不应该受到谴责或轻视,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是人类原有的创造语言的能力的表现”。

洪堡特把世界语言(除汉语外)分为屈折语、粘着语和综合语三种,但是他说一切语言都或多或少地包含三种成分。

他认为梵语每一个词都结构紧密,是最发达的语言;汉语虽然在单词方面没有语法形式,却给人以深刻的庄严感。

1785年,在印度东印度公司工作的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W.Jones)发表了论文《梵语与欧洲语的关系》,他认为:

古代梵语和欧洲古代的许多语言在语法上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并推断这些语言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历史来源。

琼斯的论文拉开了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1808年,德国诗人史勒格尔(Schlegel)在他的《论印度人的语言与智慧》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比较语法”这个术语,他认为:

欧洲的许多语言间的共同点不是偶然的,并认识到语音对应对比较语法的重要性。

另外,1811年,俄罗斯出版了一本未署名的小册子《论梵语和俄语的相似》。

这些文章的发表,虽然没有使历史比较语言学真正形成,但它们告诉人们,语言研究并不仅仅是用来解释意义,进行外语教学的,语言本身也大有学问。

19世纪欧洲的语言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标志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

丹麦的拉斯克(R.Rask)、德国的葆朴(F.Bopp)、德国的格里木(J.Grimm)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

1814年,拉斯克在他的论文《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的研究》(1818年出版)中,研究了日耳曼语,认为它们跟斯拉夫语同出于一个“原始语”。

在比较中,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语法系统,尤其是代词和数词。

这篇论文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和原则。

1816年,葆朴在《论梵语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动词变位系统的比较》中,通过寻找动词的原始词根,证明印欧语有共同的来源,从而促进了比较语法的发展。

后来,葆朴又出版了三卷本的巨著《梵语、禅德语、阿尔明尼亚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哥特语和德语的比较语法》。

格里木1819年的《德语语法》和1848年的《德语史》奠定了日耳曼语历史比较研究的基础。

在《德语语法》1822年的第二版中,继承和发展了拉斯克的理论,系统地论述了日耳曼语和其他印欧语之间的辅音具有一致性,后来这种一致性被人们称为“格里木定律”。

……

19世纪70和80年代,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语言学界中形成了一种新思潮。

其追随者对葆朴、格里木、史勒格尔的学术观点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这批人的代表是卡尔·布鲁克曼(KarlBrugmann,1849-1919)和赫尔曼·奥斯特霍夫(HermannOsthoff,1847-1909),人们将他们称为“新语法学派”,或称为“莱比锡学派”。

新语法学派认为:

语言学应力图避免对一般哲学问题的研究,而是要描述语言的历史变迁;认为个人言语是语言研究的对象。

在理论和方法上最重要的原则是“语音规则的无例外性”和“由类推得出的形式联想”,强调了语音变化的规律性和类推在语言形式发展中的重要性。

历史比较语言学建立的意义:

历史比较语言学将语言研究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上,并开始注意了活的口语的研究,更多地着重根据广博的语言材料发现规律,不再满足于零碎的不系统的研究。

它的建立,使语言研究摆脱了文献学或哲学、历史学的附庸地位,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三)结构主义语言学

1、德·索绪尔的语言观

  德·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年,巴黎)中提出了改变语言研究方向的重大理论。

这些理论是:

(1)区分了“语言”、“言语作品”和“言语活动”;

(2)区分了语言的共时态和历时态,提出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概念;

(3)区分了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

(4)论证了语言的符号性;

(5)提出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和符号的价值理论;

(6)区分了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1857-1913)是20世纪最著名的、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法国人家庭,曾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语言学,深受新语法学派的影响。

1878年22岁时写出了论文《论印欧系语言元音的原始系统》,1880年完成博士论文《论梵语绝对格的用法》。

1881-1891年在巴黎高等研究学院任教,同时兼任巴黎语言学学会秘书。

1891年回瑞士,在日内瓦大学教授梵语和印欧系语言历史比较研究。

1906-1911年讲授普通语言学。

1913年逝世。

索绪尔的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他的两位弟子兼同事巴利(Charles.Bally)和薛施蔼(Albert.Sechehaye)根据同生们的听课笔记和索绪尔的一些手稿整理而成的。

于1916年在巴黎出版。

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结构主义语言学直接继承了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

把语言看作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强调共时态,偏重内部结构的描写,形成了以音位、语素、词为研究核心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J.Lyons)在他1968年出版的《理论语言学导论》中对现代语言学的特征进行了概括,他认为有六个最重要的特征,即:

1.口语占优先地位;2.语言学是一门描写性而不是规定性的科学;3.语言学家对所有的语言都感兴趣;4.共时描写占优先地位;5.重视语言的结构分析;6.区分“语言”和“言语”。

2、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

(1)布拉格学派(功能学派)

  代表人物:

特鲁别茨柯依(1890--1938)

  主要成就:

音位学理论(特鲁别茨柯依的《音位学原理》将索绪尔的功能观成功地运用到语音学领域)。

  主要观点:

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如布勒的“描述”、“表达”、“召唤”三功能说。

(2)哥本哈根学派(语符学派)

  代表人物:

叶姆斯列夫(1899--1965)

  代表作品:

《语言理论提纲》,其内容主要讨论“内容”(语义、语法)和“表现”(语音)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认为这种关系才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3)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布龙菲尔德学派提出的问题是:

“怎样根据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描写和

分析说话者或作者的话?

”(R·H·罗宾斯《简明语言学史》)

  代表人物:

布龙菲尔德(1887--1949)

代表作品:

《语言论》(该书特点:

①注重口语和共时描写;②注重形式的分析,回避意义问题;③在结构分析时主要运用分布和替代的方法;④运用直接成分分析法。

主要贡献:

制定了对语言结构作形式的分析和描写的技术。

(四)生成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学派过去和现在提出的问题是:

“语言的本族使用者.以及经过学习的熟练使用者,头脑(mind—brain,乔姆斯基的用语)里究竟有什么东西,可以使他们学会英语、斯瓦希利语、日语、古典拉丁语或者成为任何其他语言的使用者?

”(《简明语言学史》)

代表人物:

乔姆斯基(1928--)

代表作品:

《句法结构》(1957)《语法理论要略》(1965)等

主要贡献:

建立了语言的双层结构,并用“转换”的方法将各层次联系起来。

(五)应用语言学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以语言教学(特别是第二语言教学)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语言应用学科,也就是利用语言学的知识研究语言教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这—学科除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外.还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以及现代教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将语言学的原则和理论同有关学科的某些实用的研究结合起来.解决有关学科以及语言科学本身所涉及的实践与应用方面的问题的学科。

它除了语言教学之外,还包括词典编纂、文字制订、翻译、言语病理、信息传递与通讯联系、机器翻译和情报检索等一切与语言应用有关的领域。

应用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应用语言学”这一术语,是著名波兰语言学家博顿·德·古尔持内(1845—1929)于此70年提出来的,但没有引起广泛注意。

20世纪以来,语言科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近二三十年.各方面向语言学提出了一系列与科学技术、国民经济等有密切关系的新任务,应用语言学才真正建立并兴盛起来。

(葛本仪主编《实用中国语言学词典》)

三、语言学的发展轨迹

1、从书面语到口语

2、从语言的外部亲属关系到内部结构关系

3、从历史规定到现状描写

4、从表层到深层(表层结构、深层结构)

5、从本体到边缘

四、语言学的分科(见王德春《语言学概论》)

1、具体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具体语言学:

对具体语言的体系及其特点进行描写、研究,找出语言规律。

如汉语语言学、日耳曼语言学、汉藏语言学等。

普通语言学:

概括各种具体语言和亲属语言的研究成果,研究各种语言的共同规律和一般原理。

如普通语言学教程、语言学概论等。

2、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

研究语言在一定发展阶段的状况,研究语言的共时作用规律。

如现代汉语等。

历时语言学:

研究语言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规律。

如汉语史。

3、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

对语言现象进行理论研究,概括语言事实,形成科学原理。

如普通语言学教程、现代汉语等。

应用语言学:

运用理论语言学原理来解决各项实际任务,同时研究应用过程本身。

如应用语言学等。

4、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

微观语言学:

研究语言的微观变体。

如方言学、语体学。

宏观语言学:

以整个语言体系为研究对象。

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

5、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

内部语言学:

研究语言的结构体系和语言的社会功能。

如现代汉语等。

外部语言学:

研究语言和社会、心理、思维、符号、文化等的关系。

如人类语言学、民俗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6、结构语言学和建构语言学

结构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共时结构体系。

建构语言学:

利用语言材料建构话语的规律。

参考:

根据语言学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来分:

 理论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

探索各种语言共有的规律。

个别语言学:

研究个别语言的结构规律和体系。

应用语言学:

广义:

交叉学科

狭义:

语言教学和词典编写

根据研究语言所用的方法来分:

共时语言学(描写语言学):

用静态的方法研究语言某一个阶段的特点

历时语言学:

用动态的方法把语言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来

比较语言学:

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语言之间的异同

历史比较语言学:

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亲属关系,拟测母语。

五、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学和多种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是沟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桥梁。

六、语言学的功用(略)

练习题

一、解释术语

 1、语言学  2、语言  3、普通语言学

二、单项选择

 1、公元前四世纪,古印度就有了研究语言的著作,它是( )。

  a巴尼尼的《印度语法》 b第欧尼斯的《梵语语法》

  c巴尼尼的《梵语语法》 d第欧尼斯的《希腊语法》

 2、历史比较语言学之前的语言研究,属于( )。

  a具体语言学  b普通语言学

  c语文学    d汉语语言学

 3、中国传统的“小学”中研究语音系统的是( )。

  a语音学    b文字学

  c训诂学    d音韵学

三、判断正误

 1、历史比较语言学不仅标志着语言学科的独立,而且为普通语言学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

 2、我国的传统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 )

 3、每个人至少掌握一种语言,所以都能准确地回答“什么是语言”这个问题。

( )

 四、填空

 1、德·索绪尔的语言学著作是___。

 2、在我们所学的语言学课程中,___属于普通语言学的范围。

 3、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___。

 4、我国的“小学”由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和言语

1、语言交际过程

从语言学角度考察人类的说话行为,“说话”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说”的动作、说的结果“话”和说话时使用的词语及语法规则。

“说”的动作是个人的行为,说出来的“话”所表达的是个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带有个人的色彩;说话时所使用的词语及语法规则是全体社会成员共有的,人人都能理解的,因此具有社会性的特点。

2、语言和言语

语言学中把说话时使用的词语及语法规则成为“语言”,把“说”的动作、说的结果“话”称为“言语”。

概括地说:

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和说的结果,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这两个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和“语言”在意义上是有差异的。

3、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它们的区别是:

言语是说的行为和结果,表达的是个人的思想感情,带有一定的个人色彩,因此具有个人性;语言是词汇和语法规则构成的系统,它是全社会的人共同理解、约定俗成的,因此具有社会性。

言语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是对特定语言的具体运用,因此具有具体性;语言是从具体的言语中概括出来的,因此具有抽象性。

它们的联系是: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而言语则是运用语言的行为和结果;

语言从言语的运用中丰富自己并发展自己,而言语必须以语言的共同规则为活动基础。

附:

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社会性?

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来看,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从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来看,社会成员之间的交际必须要有语言,否则社会就要解体;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人类社会,语言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从语言符号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上看,它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因此具有社会性的特点。

虽然语言符号的形式——语音具有自然属性,但它不是语音的本质属性,社会性才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言是人际往来时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

人类是在共同的协作劳动中生存下来的。

要协作就必须有思想和信息的交流。

据研究,人类产生之前的类人猿主要依靠身势动作来传递信息。

随着劳动形式的变化、人类大脑和发音器官的进化以及种群个体数量的增加,迫切需要一种更方便省力的交际工具。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说:

“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帮助共同协作的机会增多了,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

一句话,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

”由此可见,语言从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