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年和03年考博题及参考答案18页精选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2469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年和03年考博题及参考答案18页精选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01年和03年考博题及参考答案18页精选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01年和03年考博题及参考答案18页精选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01年和03年考博题及参考答案18页精选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01年和03年考博题及参考答案18页精选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年和03年考博题及参考答案18页精选文档.docx

《01年和03年考博题及参考答案18页精选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年和03年考博题及参考答案18页精选文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1年和03年考博题及参考答案18页精选文档.docx

01年和03年考博题及参考答案18页精选文档

2019(环境经济)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分析中国环境保护市场化的可能性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答:

(1)环境保护市场化的内涵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环境保护市场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市场化包括法制化,因为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手段,同时又必须以市场经济的法制手段来维护市场运行等。

狭义的市场化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环境保护除了利用行政、法律手段外,还需要利用市场经济手段。

二是环境保护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与其他企业一样,进行自我经营、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

环境保护市场化,就是要改变环境保护工作过多地依靠政府,市场发挥不了作用的局面。

要遵循经济规律,建立环境保护的宏观政策调控体系,寻求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投资方式,利用市场作用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充分发挥政府管理环境的功能。

在市场引导下,使环境保护活动成为社会公众自觉参与、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行为,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2)环境保护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以最小消耗获得最佳的综合社会经济效益,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治理环境,逐步实现环境保护市场化的运行方式。

1实施排污权交易政策,控制排污总量。

通过发放排污以及资源利用许可证方式来创建一个环境保护市场,以便从生产方面把环境损害和资源耗费的成本内部化。

2实施有效的税收政策。

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调整比价改变市场信号以此影响特定的消费形式或生产方法,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有害物排放水平。

因此,要对环境、资源和资源产品使用以及污染征税,对有利于环境和资源保护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使企业为造成环境污染而支付的税收高于其为治理污染而付出的费用。

3实行债券与押金——退款制度。

它不仅有利于避免全部由政府来承担使用者对环境造成的损失,而且还可确保企业和消费者履行有关环境和资源利用规定进行自我约束,从而达到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资源。

4建立环境与资源的补偿机制。

这样可以在环境资源的使用与补偿之间,建立起一种市场交换关系,形成环境与资源使用的经济制约机制,就可以有效地调控社会的生产和消费行为,限制对环境和资源的使用和浪费,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5制定合理的排污收费标准。

我国现行的排污收费标准远远低于污染的边际治理费用,实际上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大大削弱了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程度。

这种背离边际治理费用的收费标准导致的结果是,企业宁愿支付排污费而不愿花钱治理污染,造成环境容量和资源的低效率配置等。

因此,制定合理有效的排污收费标准是实施排污收费制度的一个关键因素。

(3)推进环境保护市场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正确理解和处理环境保护靠政府和环境保护市场化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环境保护问题单靠市场本身的力量、单靠经济手段,是无法办到的,必须有政府行政和法律的手段进行调控,有的还需要政府投资。

但大量城市环保建设再也不能象计划经济时期那样靠政府订计划、上项目、给投资、包运行了,而是靠政府制定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调控机制,以此来启动、培育和规范环保市场。

②推进环境保护市场化要依靠现行政策和制度的配套改革,我国的环境保护由于受体制的束缚,环境建设和设施运行管理至今仍为非市场化,经济杠杆起不到调节作用;在推进环境保护市场化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推动作用,为环境保护市场化营造必需的政策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市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③环境保护市场化应循序渐进。

加强引导,不可急于求成。

市场化虽然是环境保护的必然趋势,但在目前情况下,市场化仍然属于新生事物,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引导,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新机制,推进示范区和示范工程,使环境保护市场化进入发展的道路

2试分析现阶段环境价值评估可能性及其制约条件

答:

环境价值评估是环境经济学建立以来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

要评估环境价值,首先必须确认环境服务是有价值的。

叶文虎(1994)认为环境价值来源于环境主体对客体的需求,由于人们对于环境有各种需求,所以环境便具有了生存价值、发展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并认为环境价值论是整个环境科学的基础;马中(2019)认为环境价值来源于一环境有用性;二环境的唯一性;三环境损害的不可逆性;四人类对环境认识的不确定性。

虽然社会承认环境有价值,但是因为许多环境资源都没有市场价格,评估环境的难点就是如何给没有市场价格的环境资源赋予货币价值,或者说使环境价值货币化,并能够与其他商品相比较。

环境经济学认为环境资源的总经济价值分为两部分:

(1)使用价值;

(2)非使用价值。

而使用价值又分为

(1)直接使用价值

(2)间接使用价值;(3)选择价值

使用价值:

是指当某一物品被使用或消费的时候,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或偏好的能力。

直接使用价值:

环境资源直接满足人们生产和消费需要的价值。

以森林为例,木材、药品、休闲娱乐等都是森林的直接使用价值。

但是经济上却不易于衡量。

如森林的产量可以根据市场或调查数据进行估算。

但是药用植物的价值却难以衡量。

间接使用价值:

从环境所提供的用来支持目前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各种功能中间获得的效益。

类似于生态学中的生态服务功能。

如森林的营养循环、水域保护、减少空气污染等都属于间接使用价值的范畴。

选择价值:

选择价值的出现取决于环境资源供应与需求的不确定性的存在,并且依赖于消费者对风险的态度。

非使用价值:

生态学家所认为的某种物品的内在属性,它与人们是否使用它没有关系。

存在价值是非使用价值的一种最主要的形式。

人们相信所有的生物都有权生存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人类保护这些生物,即便它们看起来既没有使用价值,也没有选择价值。

由于绝大多数人对环境资源的存在(野生生物和环境的服务功能)具有支付意愿,所以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对环境资源的支付意愿就是存在价值的基础。

评估环境价值的方法一般划分为三种类型:

(1)直接市场评价法;

(2)揭示偏好法;(3)陈述偏好法

直接市场评价法:

是根据生产率的变动情况来评估环境质量变动所带来的影响。

其经济学意义就是通过观察环境的物理变化,估计这种变化对商品和服务造成的经济影响。

如酸雨损坏了树木和建筑物,降低了市场价值。

砍伐森林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

局限性:

①很难估计出环境造成影响的活动与产出、成本或损害之间的物理关系。

②在确定对受者的影响时,很难把环境因素从其他影响因素中分离出来。

如空气污染通常是由于大量污染源造成的,很难分清某一具体的污染源造成的后果。

③环境变化对市场产生明显影响时,就需要对市场结构、弹性、供给与需求反映进行深入的观察。

④即便取自于有效和没有扭曲的市场,如果存在显著的消费者剩余,仍可能导致过低估计环境的经济价值;更何况通常市场价格中没有包含外部性、不论是正的外部性还是负的外部性。

所以在必要情况下,必须对所采用的价格进行调整。

揭示偏好价值评价法:

通过考察人们与市场相关的行为,特别是在与环境联系紧密的市场中所支付的价格或他们获得的利益,间接的推断出人们对环境的偏好,以此来估算环境质量变化中的经济价值。

市场上存在一些商品,可以作为环境所提供服务的替代品。

例如游泳池可以看作是洁净湖泊或河流具有的休闲功能;公园可以看作是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替代品。

如果这种替代可以成立,则增加环境物品或服务的供应所带来的效益,就从替代它们的私人商品购买量的减少来测算。

局限性:

环境的某些服务功能是能够被有些私人物品完全替代的,但有些只能是部分替代,甚至是无法替代的。

例如原始森林,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是无法被人工生产的物品所替代的。

陈述偏好法:

意愿调查法是典型的陈述偏好法,意愿调查法是通过调查,推导出人们对环境资源假想变化的评价。

当缺乏真实的市场数据,甚至也无法通过间接地观察市场行为来赋予环境资源以价值,只好建立一个假想的市场来解决。

它试图通过直接向有关人群样本提问来发现人们是如何给一定的环境变化定价的。

局限性:

意愿调查法的根本弱点在于,它并未对实际的市场进行观察,也未通过要求消费者以现金支付的方式来表征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来验证其有效需求。

①各种偏差:

信息偏差,支付方式的偏差,起点偏差,假想偏差等②支付意愿与接受赔偿意愿的不一致性③抽样结果的汇总问题。

3解决环境外部性的基本途径

答:

外部性是环境经济学中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概念,最大限度地减弱以至消除外部不经济性的影响,也被视为环境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果

则可以说生产者(或消费者)j对生产者(或消费者)i存在外部影响。

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前者指i因为

的存在而受益,希望j能增加

例如,上游的居民植树造林保护水土,下游居民得到生产和生活用水,这时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产生了外部经济性。

而外部不经济性是指i因为

的存在而受损,希望j能减少

则存在外部不经济性。

例如工厂排污废水排到河里,则住在河附近的居民的饮用水源受到了污染,产生了损失,则工厂的排污行为就产生了外部不经济性。

外部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不明晰或界定不当,从而使环境资源具有公共资源的性质。

由于环境资源的所有权是虚化模糊的,表现在环境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泛化和管理权的淡化上,即社会每个人团体或个人都可以是拥有者,使用者,环境资源在产权上不具有排他性。

在这种情况下,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的责权利关系就无法确定。

环境外部性的影响:

任何经济活动都企图追求效益最大而成本最小,在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中对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就是因为把这种外部成本转嫁给了社会大众,从而使该经济活动的私人效益大于私人总成本,这时达到的均衡就是边际私人效益(MPB)等于边际私人成本(MPC)使私人获利最大,其结果就是企业产品售价低,市场扩大,利润增加,使较多的社会资源被分配到该产品的生产,这部分社会资源将是低效率或是无效率的。

为了消除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就需要对外部不经济内部化。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

在外部性的内部化上存在着两种思路:

一种是直接管制的方法,它是以政府部门的行政命令或法规条例的形式,向污染者提出具体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从而直接或间接限制污染物的排放,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另一种是经济手段的方法,它是从影响排污者的成本和收益入手,使得价格能反映全部成本,引导经济当事人进行行为选择,以便最终有利于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手段.一般认为,经济手段优于直接管制手段.

1从政府权威的角度设计的经济手段

外部性是经济人将一部分成本转嫁给了社会,从而减少了他的支出成本,对排污者征税使其成本增加就是根据这一思路提出来的。

由权威机构(政府)给外部不经济性确定一个合理的负价格的设想,是由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据此征收的税或费就称为“庇古税”或“庇古费”。

庇古税就是要把污染者强加给他人的外部成本内部化。

因此污染者不仅要考虑他们的常规成本,而且要考虑他们的活动带来的其他形式的社会成本。

但这种手段也有不足之处。

就是存在信息不对称。

要准确地确定最优税额就必须知道边际外部成本、私人成本和效益,这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企业没有激励向政府提供这类的信息。

结果政府很难确定最优税额。

2从市场机制的角度设计的经济手段

这种手段认为,只要能把外部效应的影响作为一种财产权明确下来,而且交易成本为零的话,那么外部效应的问题可以通过当事人之间的自愿交易达到内部化,因为外部性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产权界定不够明确或界定不当造成的,所以政府只要界定并保护产权,而随后产生的市场交易就能自动地达到帕累托最优.即政府法律体系所要做的决策不是谁去做某事,而是谁有权去做某事,即法律体系应该就每个人能够采取怎样的经济行为,并排斥其他人在自己所属的财产上采取哪些行为作出合法的、有法律强制力的规定.

可见这种手段主张在产生外部性的场合,并不一定需要政府的干预,只要明确外部性的所有权就可以达到有效配置资源的目的,但这一结论成立有它的条件:

第一、这个结论是假定交易成本为零.如果交易成本过高时,即使通过市场交易也无法完全解决外部性的问题;第二、涉及的当事方数目较少.如果涉及的当事方数目较多,同样也很难达成交易.第三、有些情况下难以确定排污者或受害者,如有些污染的受害者是下一代,这时就会出现“没有资源所有者,不知道和谁交易”的情况.第四、产权的界定也不一定是一次性的.因为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和技术的进步,资源的范围会越来越大,可以称作资源的东西会越来越多,界定产权的活动会经常发生,另外,作为人类本身,也在世代交替,已有的人力资源会逐渐消失,新的人力资源会不断地产生.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某些旧的产权界定会逐渐丧失意义,而新的产权界定就会成为必要.

3从政府权威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角度设计的经济手段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主要依靠政府的行为来促进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征税会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难以把握税额的尺度,而采用市场手段虽然在环境管理中是一个比较完美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但目前还缺乏实现的条件.那么,有没有一种运用两者的优点,把两者结合起来的更好的经济手段呢?

排污权交易制度就满足这个条件.排污权交易制度是环境管理当局制定排污量的上限,按此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场上买卖.具体做法是:

政府作为社会的代表,把排放一定污染物的权利象股票一样出卖给出价高的竞买者。

该手段的实质是运用市场机制对污染物进行控制管理,它把环境保护问题同市场机制的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与我过现阶段采用的排污收费相比,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实用性。

排污权交易的特点:

第一成本最小化在政府管理机构没有增加排污权的供给,即总的环境状况没有恶化的前提下,通过排污权交易,边际治理成本比较高的污染者将买进排污权,而边际治理成本比较低的排污者将出售排污权,其结果是全社会总的污染治理成本最小化。

第二有利于宏观调控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政府的决策可能出现失误,也可能落后于形势;而环境标准和排污费征收标准的修改有一定的程序,同时,修改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因而有关方面都会力图影响政府决策,从而使修改久拖不决。

有了排污权交易后,政府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发放或购买排污权来影响排污权价格,从而控制环境标准。

第三给非排污者表达意见的机会如果排污权市场是完全自由竞争的,则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市场买卖。

环境保护组织如果希望降低污染水平,可以进入市场购买市场排污权,然后把排污权控制在手上,不再卖出。

这种解决方法是有效率的,因为它通过支付意愿反映了人们的选择。

第四有利于优化配置自然资源环境标准不能绝对禁止排放污染物。

因此,即使某地所有的厂商排放的污染物都达到了环境标准的规定,随着厂商数量的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量仍然会增加。

如果为了确保总的排污量指标不被突破,就不允许新厂商进入该地从事生产,有时又有可能影响经济效益,因为新的厂商的经济效益有可能高于原来的厂商,而其边际治理成本又有可能低于原来的厂商。

排污权交易为这些厂商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通过排污权交易,既能保证环境质量水平,又使新、改、扩建企业有可能通过购买排污权得到发展,有助于形成污染水平较低而生产水平较高的合理工业布局。

第五提高企业投资污染控制设备的积极性

管理机构只确定排污权的数量,排污权的价格是由市场供求确定的。

排污权交易使得企业节约下来的排污许可证能够在市场上出售,或储存起来以备今后企业的发展使用,因而能够促使污染者采用先进工艺,减少污染排放或采用更有效的控制设备增大污染物削减量。

第六更具有市场灵活性排污权交易只需确定排污权数量并找到发放排污权的一套机制,然后让市场去确定排污权价格。

通过排污权价格的变动,排污权市场可以对经常变动的市场物价和厂商治理成本作出及时的反应。

需要的条件:

第一合理分配排污权既要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又不会由于获取成本过高而影响交易市场的形成,这是实行排污权交易的重要条件。

第二完善的市场条件排污权的价格应由市场决定,但排污权市场的交易秩序需要良好的交易环境。

因此,完善的市场是排污权顺利交易的重要条件。

第三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体现在确定排污许可证的分布状况,且能够制止无证排污;还体现在维持和管理排污权市场竞争交易秩序的能力上。

对政府部门有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督,防止以权谋私,是实现政府部门有效管理的重要保障。

2019(政策)

1试分析中国水价政策及其改革方向

答:

水价政策,既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又是调控管理水资源的一种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性水危机加剧,水价政策已受到各国决策者的关注。

我国水资源缺乏,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缺水的危机。

1988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确定对全国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

1993年国务院颁布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水法》、《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这是对水资源统一管理,缓解水资源危机,这是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的一个重要举措。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又面临着新的问题,水的供需矛盾突出。

目前全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水污染日益加剧。

因此,水资源管理十分重要,在水资源管理中,水价政策,又是调控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1)水价政策的制定依据水法和行政性规章,是指定水价政策的两大基石。

立法型水价政策是通过立法形式确定水价政策,如美国、法国、加拿大都在各自的水法中明确规定了供水收费制度,使水价政策有法可依;行政型水价政策,是以国家行政性规章制度为基础,我国1988年水法颁布实施以前,水价政策主要依据是国家行政规章。

1988年后,《水法》将这一制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明确规定使用供水工程供应的水,应当按照规定向供水单位交纳水费。

(2)水价管理模式权限。

为了有效地发挥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实现水价政策的既定目标,结合自己水政体系与水资源管理模式,制定相应的水价管理权限制度。

当今各国水价定价形式有三种:

即国家定价、企业自由定价、国家企业混合定价。

这三种定价管理模式,各有利弊。

但在水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实行国家定价为好。

现在我国水资源没有放开,仍由国家定价管理。

(3)水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水的商品化和水的价格政策调整尚缺乏必要的思想基础。

资源水的无偿使用与工程供水的低价位运行所养成的用水方式和用水习惯,使广大干部群众难以从思想上跳出“福利水”、“大锅水”的怪圈。

(2)作为工程供水大户的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效益比较差,难以承受水价格政策的调整。

(3)工程供水体系不配套,现代化水平低,管理层次多,机构人员庞大,供水成本高,成为难以实行成本价格体系的重要阻碍因素。

(4)“多龙管水”、“多轨运行”的用水收费管理体制,难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行统一的水价格政策。

(5)用水计量工作基础差,技术水平低,体系不完整,制度不规范,难以适应水价格政策的调整。

(6)水的质量监测体系不完善,监测技术水平低,难以适应水的优质优价体系建立。

(7)水的价值和水的价格理论研究滞后,制约着水的价格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8)工程供水水源丰枯变化大,工程调度技术水平低,难以保证工程供水的稳定性,也影响科学的水价政策的建立和完善。

(4)水价调整框架①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运用价值规律重新审视和修订现行的水价政策,找出水资源占用、工程供水、城市供水价格体系的问题,以及造成水价长期低位运行及水费收取低的原因②由上而下作好全流域水价政策调整的基础工作。

包括规范用水计量工作,完善水质量监测体系,降低供水工程运行成本,理顺水量分配关系,(3)由上而下制订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资源保护总体规划,以及行业规划与其它规划配套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计划、奠定全流域水资源占用费用、水资源保护总费用等的计量基础,为制订全流域水资源保护价格政策体系、工程供水成本价格体系创造条件。

(4)理顺水资源占用收费系统、工程供水收费系统、城市供水收费系统和农田灌溉收费系统在管理体制、价格衔接、政策配套、计量标准、分类标准等方面的关系,为制订全流域统一的水价体系奠定基础。

(5)围绕资源水价格体系、工程供水价格体系、城市供水价格体系和农业用水价格体系,有选择地进行水的价值与价格理论研究,为界定水的价格分类体系、水的价格计算模式、水的价格浮动上限和下限及各类水价的作价基准提供科学的依据。

2试分析环境税的宏观经济影响

答:

环境税是指国家对一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其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程度进行征收的税收,它是一种新的税收形式,

(1)环境税的经济学原理

最早提出了政府可将税收用于调节污染行为的思想的经济学家是英国人庇古,他在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推出了庇古税收理论。

外部性是环境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基本的含义是某个人在市场外影响到另一个人的福利。

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环境污染,而税收可以解决外部不经济。

理论上说只要明确界定产权就可以解决污染问题。

例如河流可以明确界定产权,既某一条河流属于某私人所有,那么河流的所有者就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其价格,并对污染河流者收费,从而减少直至消除外部不经济性。

为了将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政府就应当对该企业征税,污染税的最合适税额就应当是其污染的外部成本。

(2)环境税的制定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  环境税的开征就是为了将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改善环境质量,所以在制订时,要充分考虑到两个公平:

对环境公平、对纳税人公平。

具体来讲,对环境公平就是要充分考虑到税收制订后对环境的影响,要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纳税人公平就是要依据“谁污染,谁负责”,“谁利用,谁补偿”原则,对破坏环境、利用环境多的人,要多征税,对纳税能力强、经济实力雄厚的人,要多征税。

总之,在开征环境税时,要充分体现环境民主、环境公正的思想。

②稳定性原则  环境税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征收的,具有强制性,可以保证固定的财税收入。

而环境税一旦确定,就要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

③效率性原则  环境税制订要充分考虑税收的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

要尽量控制税务行政费用,越低越好;要注意税源的培养,税收保持中性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