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语文衔接专题高中知识初探.docx
《初升高语文衔接专题高中知识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升高语文衔接专题高中知识初探.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升高语文衔接专题高中知识初探
初升高语文衔接专题:
高中知识初探
学习读书三境界
为什么读书,其实是一个关于眼界的问题,一个关于目标的问题,它将决定你读书时候的心态和境界。
被逼的人将读书视为畏途,为生存的人将无暇顾及书籍中散发出来的滋润灵魂的芳香,为心灵自由的人会带着感恩的情怀来聆听先人的抚慰和教诲,为创造奉献的人将有舍我其谁的气概,满怀豪情其乐无穷地从书籍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滋养,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勇敢自信坚强的人并为社会为他人播散出自己的智慧。
古代有个钱思公虽然家里非常富贵,但很少其他嗜好,曾跟朋友说:
“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宋代的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这就是著名的“三上”的由来。
可见古人阅读写作思考之勤。
学习读书三境界: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到: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3)“众里寻她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
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
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
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
柳永的《蝶恋花》。
原词是: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在这里,显然也已超出了原诗相思怀人的情绪了。
他想说明,对事业,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
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词句。
辛弃疾的原词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用在此处,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领悟。
这就达致了最后的成功。
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
语文的魅力
语文学科的魅力在于语音的抑扬顿挫,文字的象形意会,词语的丰富多彩,话语的妙趣横生。
——朱学坤《语文的魅力》
语文让我们富有文采
语文是那一篇篇精美的诗词文章,语文是李白的诗——浪漫飘逸,想象奇特,带你上天入地,与神仙结伴同游祖国山河;“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淡薄雅致,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
语文是苏轼的词——豪迈豁达,心鹜八极,带你评古论今,与哲人携手共探人生真谛;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是“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赤壁怀古;也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婉离殇。
王维的一曲《阳关三叠》,可以用语文的诗意泼洒成优美的散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短短二十八个字可以演绎成诗意淋漓的美文。
西出阳关,再无人像你
临水照花,季节蹉跎了芳华。
那些我们轻轻走过的时光,转眼就旧了。
旧的如案几上那一枝插花的瓶,成了记忆里一直绿着的青藤,或者如一个透着悠悠古韵的旧巷里,所有经过的人和事,一去千里。
旧址,成了一方空城,风过簌簌作响的只是那一树菩提的婆娑。
只剩那些醉意阑珊,在季节的转角翩跹。
或许此生,我们谁都无法给自己或者给别人一个永远。
风雨兼程的路上,过客那么多,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旅伴。
缘分匆匆,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晚。
恰好的时光里,总是遇不到最好的那个自己。
于是,不再执意远方,把诗写在眼前。
那些随风而来的人声熙攘,当是擦肩而过吧。
生活那么忙碌,世界那么精彩,我们真的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等那些不该等的人,去侯那些不该侯的缘。
当秋天的枝头,落满炫目的金黄,远山也由青黛转为斑斓,所有的时光便有了一种从容的丰满。
我们从春天种下希冀的那一刻,也便注定了这一季的收获与静美。
从春暖花开,到夏雨荷风,又到现在的秋叶静美,我们不曾辜负,亦不曾虚度。
浅浅划过的风里,总有一些灼灼的情谊需要妥帖安放,静默珍惜。
心在红尘,字落深秋。
往事,从丰腴到消瘦,也是在一程又一程的风里雨里改变了模样。
时光渐远,曾经的欢声笑语渐远,唯一留在时光里的那一抹剪影,也成了一张黑白的水墨画,陈旧的泛着一种沧桑的怆然。
山一程,水一程,忘记等了多少花开时,忘记看过多少花落时。
再回眸时,陌上已是浅秋的样子,草木泛黄,摇曳生姿。
一弯月,一溪水,月下的桂子开出了一树旖旎,门前的溪水如月色般静谧。
暗香的风里,谁在窗外弄笛,谁在帘内叹息。
夏日的阑珊,薄成一枝荷笺。
等了又等的念,是远方那一脉山川的绵延。
其实,真的很想放下一切,与你执手俗世红尘,相看不相厌。
哪怕青丝成霜,时光蹉跎,亦无悔,无憾!
每一场雨后晴朗,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清爽。
安静的时光不语,就停在一行柳岸边,或者跳跃在檐下的一丛芭蕉。
微凉的风,穿过窗外的篱笆墙,休憩在一枝刚刚开好的朝颜上。
那些,悄悄又悄悄的脚步,还是会惊起一些水花的美。
那么,许我在天青色,陪你等一场深秋的烟雨。
终究是秋了,舒适的风,也渐渐有了些许凉意,却不冷。
那些嵌在掌纹里的温暖与善念,安静而声动。
轻轻合拢双手,低眉成你喜欢的模样。
那一句懂,那一个诺,是我此生执著而旖旎的诗和远方!
我站在秋的渡口,也不说话。
捧一杯刚刚沏好的碧螺春,看南来北往的过客,从容的来,从容的去。
至于那些无意遗落在天涯的前尘往事,就让它们沉默如海。
世相纷繁,聚散如水,尘缘若梦。
西出阳关,再无人像你。
雨荷是你今生一个瑰丽的梦,明湖是我今生一个执着的约。
当诺言流浪在四海八荒,你会不会来,为我一一捡起,以三生三世的深情,把我认领。
语文培养我们浪漫的情怀
从前慢
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这首《从前慢》,是木心小诗中的精彩之作。
“这首第一好在意象,比如钥匙和锁、日色和车马邮件;第二好在意思,与一个愈来愈快的对世界的感受相比,从前的慢直接转化成一种美、一种好、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
”这首小诗特别能吸引当代人,是木心概括了我们普遍的感受,即对于快节奏下慢生活的向往,尤其是这慢里透着的人性朴素、浪漫、耐性、果决,而且是让人看得懂却深觉文学的魅力。
在看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秀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之后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
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齐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到达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
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能够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语文的四大功用
诗意语文
语文是对秦砖汉瓦的向往;
语文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
语文是对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的叹服;
语文是对《红楼梦》的咏叹。
文化语文
语文是一手流利的方块字;
语文是离不开名著的双眸;
语文是听人讲话时的那份专注;
语文是从笔端流出的锦绣文章;
语文是侃侃而谈的风度和气魄。
人文语文
语文是与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的“您好!
”;
语文是与他人辩论时,智慧的应对;
语文是处变时,镇定自若的神情;
语文是举手投足间的“书卷气”。
生活语文
语文是捡纸屑时弯下的腰;
语文是抛向不守公德者厌恶的眼神;
语文是对生活中美的感悟;
语文是让我们生活变得滋润的润滑剂。
语文的实用性
考试 毕业论文 竞选演说
求职面试 人际交往等方面都要关涉到语文
高中语文学习需要掌握的方法
范围
难度
灵活度
方法
侧重点
教学
特征
初中
窄
低
低
记忆背诵
知识记忆
题目训练
应试
依赖
被动
单向
高中
广
高
高
理解创新
习惯养成能力培养思维训练
应试
素质
自主
互动
研究
高中语文学习需要掌握的方法
加以归纳,可从“听”“读”“说”“写”“思”“行”六个方面入手。
听
1、认真听课
(1)要动笔。
听课时,随时在课本上记下重点、难点、疑点,这对以后的复习是个极好的提示。
(2)记笔记。
记下老师的板书、老师反复强调之处。
这些往往是重点、难点,也是必考之处;记下老师启发下偶然闪现的一些想法,这些是你知识迁移的表现。
2、善听别人的发言,捕捉有利于自己的信息。
3、拓宽听的渠道让更多的信息从“耳”而入。
读
1、读出声。
可以更好的体会文章情感;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帮助你“出口成章”。
2、背书。
培养扎实的文学功底;使作文更加“出彩”。
3、读报、读杂志。
4、使用工具书。
中学生常用的工具书有: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这几种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
说
1、上课时多参与讨论,主动与人交流心得。
2、对请教老师和同学,不懂就问。
3、看电视时积极评论
(1)对剧情或演员评头论足,锻炼你的欣赏能力。
(2)体会剧中人物心情,使你的思维更加敏感。
(3)积累词汇
4、朗诵、演讲。
写
1、写好每个字,注意卷面整洁。
2、认真写作业,准备一个错题本,将做错或自己不懂的题目记下。
3、整理笔记,将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日后好复习。
4、准备摘抄本,记下精彩的文章段落字词句。
5、写日记。
6、写随笔。
思
1、独立思考,切不可人云亦云。
2、反思。
将一天所学的知识大致思量一下,对掌握和为掌握的东西做到心中有数。
3、好奇多问。
4、将自己思考的结论记下,与人交流。
行
1、运用多种手法查找资料。
2、自编作品集。
3、自编小报。
4、自改作文。
5、每日一译。
明确高一语文学习的必做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准备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六版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15次印刷
常规作业
一、语文笔记本(摘抄)
二、语文课堂作业本(大的哦)用于作业,积累,
三、建议买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
四、准备练字本,每天一张
1、课前一定要认真预习
2、课堂气氛要朝气蓬勃
3、作业练习要按时完成
语文学习方法点拨
积累:
储蓄了,便终有收获的一天
训练:
“学习”再解读 “量变”与“质变”
阅读: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写作:
“你表达了自己,你才获得了生命
学语文注意事项
一、练好语文基本功 优秀诗文勤记诵
一手好字
一张铁嘴、
一肚子名篇佳作、
一笔好文章、
一颗永远年轻的心
二、看书买书细心读 报纸杂志常翻阅
三、语文笔记贵坚持 课外练笔不放松
四、学问源自生活中 他山之石可攻玉
五、课本学习贯始终、基础知识早复习
培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四点要求:
1)、字帖一本,每周三页,每周检查一次。
(重质)
2)、周记。
写作积累,保质保量,每周检查一次。
(重要,每周至少600字)
3)、作业本一本,做课堂作业及知识识记。
4)、早读做到放声读,动手写,用心记。
之后勤引用。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博览群书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教材推荐名著:
《论语》
课外推荐杂志:
《读者》《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意林》《作文素材》《读写月刊》《作文成功之路》 《杂文选刊》等。
注重积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语文知识点
诗词名句
名人名言
美文佳作
灵思妙语
积累(背、默、抄、记)
勤于练笔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贾岛《戏赠友人》
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我手写我心。
作文当堂完成,培养下笔千言的能力
关注现实生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顿悟(悟性、思考、灵感)
怎样学语文
五种方法:
多读多背多记多思多创
课内
认真预习、听课、作业、复习。
积极思考并努力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养成体验感悟反思的习惯。
把字写得工整美观,笔划清楚。
把话说得清楚、明白、响亮。
把作文写得新颖、生动、流畅。
课外
阅读文章、报刊、文学作品。
写周记、心得体会。
看有益的影视节目。
上网搜集资料信息。
题型介绍
一、 科技文(设错规律
二、 文言文(实词虚词)
三、 诗歌
四、 现代文
五、 基础知识
六、 语言表达
七、 作文(多积累素材,多读、多记、多背,多读一些时评文。
)
明确自己所要掌握的高考能力要求和知识要点
高考语文把语文的能力要求划分为五个层级,即: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鉴赏评析。
语文知识要求包括五大方面:
(1)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2)文学常识及文学鉴赏
(3)文言文阅读
(4)现代文阅读
(5)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