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材料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2127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10章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材料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910章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材料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910章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材料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910章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材料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910章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材料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910章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材料6.docx

《第910章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材料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10章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材料6.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910章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材料6.docx

第910章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材料6

第九章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一节世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在过去的300年中,人类用水量增加35倍多,近几十年内,取水量年递增4%~8%。

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用水状况已经趋向稳定。

P261图11-1表明:

发达地区人均年用水量是发展中地区和工农业落后地区的3~8倍。

原因:

各地区人口和水资源差异。

全球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状况P262图11-2:

不同地区不同用水部门差异很大

工业发达的欧洲——工业用水占54%,比例最大;中美工业和农业用水差异很小;全世界平均值工业用水比例很小;工业欠发达的亚洲、非洲地区工业用水比例很小,农业用水占80%以上。

农业用水一直占总用水量的2/3以上P262图11-3。

但不同自然条件、不同作物组成和灌溉方式,农业用水量差异很大。

工业用水是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取用水量约占全球用水总量的1/4左右。

工业用水量的多少取决于工业类别、工业生产方式、用水工艺和水平以及自然条件和管理水平等,还和工业化水平有关。

世界工业用水量的发展逐年增长很快,见P262图11-2

生活用水的变化情况:

生活用水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也与气候和温度有关。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生活用水要求——数量增加、质量提高。

与其他用水部门相比:

生活用水量占全球总用水量的比例较小,约8%左右,P262图2。

发达国家城市居民用水水平是发展中国家的数十倍,见P262图11-4。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趋势

20世纪初以来,人口增多(上个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3倍)、工业化快速发展(世界经济扩大了20倍,世界化石燃料消耗增加了30倍,工业产值提高了50倍),,城市化速度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造成全球用水和取水量的不断增加;不可复原水量也同步增加。

P263表11-1为世界主要用水部门年用水/不可复原水量的统计情况。

1、全球总用水情况:

1900年为400km3/a,1900~1940年的用水量翻1番,时间间隔40年;1940~2000年约隔15~25年就翻1番;2000年达到6000km3/a,是1900年的15倍,其中不可复原水量(主要指植物蒸腾、土面及地面水蒸发等)约占50%。

2、农业用水情况:

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水量最高。

1900年为350km3/a,占总用水量的87.5%;2000年达到3400km3/a,占总用水两的56.7%,增长10倍左右,平均每10年增加1倍;不可复原水量占用水量的75%;但农业用水量占用水量的比例却逐年下降(P263图11-5),与农业节水措施和灌溉方式改变有关。

但因农业用水量基数大,占总用水的60%以上,仍然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大户,应加大农业节水措施,节水潜力大。

3、工业用水情况:

1900~1975年,工业用水在总用水量中所占的比例较低,一般低于20%,见图5,但增长幅度大;1900年工业用水量仅3km3,占总用水量的7.5%,1940年用水量增长4倍,1975年增长21倍,到2000年增长60倍以上,占总用水量的33.1%;工业用水中不可复原水量比重较小,占3.6%。

4、生活用水情况:

生活用水量所占的比例最小,一般不超过总用水量的10%,但用水量的增长幅度较高,速度较快;1900年用水量为20km3,2000年达到km3,增长了21倍;生活用水中不可复原水量较少,只占用水量的15%。

第二节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和年用水总量多,居世界前列。

拥有量:

我国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2800km3/年,仅次于巴西、俄国、美国、加拿大、印尼,据世界第六位(有些资料列为世界第四位,主要与数据的年代有关)。

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则约为2200m3/年,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

1993年“国际人口行动”提出的“持续水-人口和可更新水的供给前景”报告认为:

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700m3/年为用水紧张(Waterstress)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000m3/年为缺水(Waterscarcity)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少于500m3/年为严重缺水(Absolutescarcity)国家。

1997年统计:

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亿m3,人均占用量2220m3,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据预测2030量人口增加到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60m3。

国际上一般标准:

人均占用量少于1700m3为水资源紧缺的国家。

我国已是十分紧缺的国家。

据统计:

我国现占有量少于1700m3的地区已接近40%。

到21世纪中叶,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将接近1700m3/年,进入用水紧张国家的行列。

另外,我国的降水量受海陆分布、水汽来源、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在地区上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同时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降水量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我国许多地区用水已经非常紧张,处于缺水或严重缺水的状态。

实际上,我国许多地区已经成为严重缺水地区。

供水量: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供水水利设施的实际供水量为443.7km3,占全国平均水资源总量的16%,开采潜力很大。

其中,引用河川径流量381.8km3,占总供水量的86%,开采地下水61.9km3,占总供水量的14%,但地区差异大,见P264图11-6。

但人均用水量不足世界人均值的1/3,相当于美国的20%。

我国工农业和城市用水的组成(P265图11-7和P263图11-5):

农业用水占88.2%,工业用水占6.3%,城市生活用水占5.5%。

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相比:

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所占比例较低;农业用水占的比例过大;用水结构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调整。

一、农业用水

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

据1980年资料,全国农业用水已达到390k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358km3,占农业用水量的91.5%,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0.7%(灌溉技术落后、极度浪费);林业、牧业、副业和农村人畜用水33.2km3/a,占农业总用水量的8.5%,占全国用用水量的7.5%。

见图7

北方用业用水比例更高,占86.7%,其中地下水用水量占农业总用水量的24.2%,北方一些城市如北京市(85.5%)、河北省(66.6%)等比例更高,说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在农业供水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二、生活和工业用水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活和工业用水所站的比例较小,仅占全国的12%左右,不足世界1/2;而加拿大、英国、法国的工业用水一般均占到总用水量的比例在50%以上,分别为81.5%、76%、57.2%。

其中地下水的用水量占总工业用水量的比例北方高达51.57%。

我国城镇生活人均日用水量较低,为117L;而国外一般为200-300L,最高达600L。

地下水在我国城镇生活用水中占据地位很重要,占城镇生活总用水量的59%,北方的山西、宁夏、山东、河北等高达70%以上,南方较低。

说明,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随着地区工农业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平衡而差异很大。

三、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我国地下水资源在开发利用程度上地区差异很大。

北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大于南方;北方地区地下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中占据的比重远大于南方;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比重北方(24.7%)大于南方(3.5%);说明:

地下水在北方尤其华北地区作用非常重要。

地下水的用水比例华北最高,其次东北;工农业和城镇生活用水中地下水比重以华北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和华东的山东、河南等地最高;全国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北方15个省的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中,地下水占比例达50%以上;南方41个重点城市中:

供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的占20%,仅以地表水为主的占41%,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的占39%,近年来南方一些城市开采地下水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第三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工程

一、概况

1.水资源开发工程的任务是按一定可靠度要求从水源取水并将其送至给水处理厂或用户。

2.我国研究历史:

(1)远古人类逐水而居,主要利用地表水与泉水作为供水水源;

(2)凿井取水:

伯益作井

(3)战国时期魏国:

西门豹治邺引漳十二渠

(4)秦朝:

李冰父子四川都江堰

(5)现代:

水利枢纽:

三门峡、葛洲坝、三峡

3.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发展变化:

(1)单一水源——多水源

(2)技术:

简易——复杂

(3)耗费:

低廉——昂贵

(4)改造自然的程度:

轻——重

(5)伴随的环境、地质和社会问题:

越来越多。

二、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一)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适用条件

1.自流引水工程(无坝引水和有坝引水)

适用条件:

引水量相对较小,河流水位和流量在年际与年内变幅不大。

2.蓄水工程——水库工程

适用条件:

河流水位和流量在年际与年内变化幅度很大。

3.扬水工程(取水泵站工程)

适用情况:

水源从高程较低的地点输送到高程较高的地点。

(二)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

1、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

1)取水河段的径流特征——如水位、流量、流速等是确定取水构筑物设置位置、构筑物型式及结构尺寸的主要依据。

2)河流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了解取水河段泥沙运动状态和分布规律可以防止泥沙、漂浮物等对取水构筑物及管道造成淤积和危害,或河道变迁造成取水脱流,甚至导致取水工程报废。

3)河床与岸坡的岩性和稳定性——河床与岸坡稳定性对取水构筑物的位置选择有重要的影响。

坚硬的岩石河床不易被冲刷,不稳定的河段,一方面河流水力冲刷会引起河岸崩塌,导致取水构筑物倾覆和沿岸滑坡,另一方面,还可能出现河道淤塞、堵塞取水口等现象。

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选在河岸稳定、岩石露头、未风化的基岩上或地质条件较好的河床处。

4)河流的冰冻情况——研究冰冻过程对河流正常情况的影响,是正确考虑取水工程设施的重要因素。

5)河道中水工构筑物及天然障碍物——在选择取水口位置时,应避开水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的影响范围,否则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2、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8条):

(1)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和有足够水深的地段。

不同类型河段适宜的取水位置如下:

①顺直河段

取水点应选在主流靠近岸边、河床稳定、水深较大、流速较快的地段,通常也就是河流较窄处。

②弯曲河段

凹岸泥沙不易淤积,水质较好,且主流靠近河岸,是较好的取水地段。

取水点应避开凹岸主流的顶冲点,在顶冲点下游15-20m。

也可在凸岸偏上游处。

③游荡型河段

结合河床、地形、地质特点,将取水口布置在主流线密集的河段上。

必要时需进行河道整治以保证取水河段的稳定性。

④有边滩、沙洲的河段

一般应将取水点设在上游距沙洲500m以远处。

⑤有支流汇入的顺直河段

取水口应离开支流入口处上下游有足够的距离,一般取水口多设在汇入口干流的上游河段上。

(2)取水点应尽量设在水质较好的地段

①供生活用水的取水构筑物应设在城市和工业企业的上游,距离污水排放口上游100m以远,并应建立卫生防护地带。

②取水点应避开河流中的回流区和死水区,以减少水中泥沙、漂浮物进入和堵塞取水口。

③在沿海地区受潮汐影响的河流上设置取水构筑物时,应考虑到海水对河水水质的影响。

(3)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的河床及岸边,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地段,并有较好的地形及施工条件

(4)取水点应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区

(5)取水点应避开人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的影响

(6)取水点应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支流和咸潮等影响

(7)取水点的位置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不妨碍航运和排洪,并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治规划的要求;

(8)供生活饮用水的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位于城镇和工业企业上游的清洁河段。

(三)主要的取水构筑物

1、自流引水工程

1)概念

引水枢纽(渠首)——当河流水位较低时,需要修建拦河工程以适当壅高上游水位和宣泄多余来水,并修建防沙及冲刷建筑物或根据需要修建发电、通航、过木、过鱼等专门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称之。

2)引水枢纽——无坝引水和有坝引水优缺点

①无坝引水——适用于小城镇供水或农业灌溉用水:

如都江堰

优点:

工程简单,投资少,引水对河道综合影响小。

缺点:

引水口受河道水位涨落影响,引水口河段受冲淤易变形,引水可靠性差。

②有坝引水——适用于大流量引水,应用广:

优点:

引水不受河道水位大小影响。

缺点:

会导致河床变形,影响航运和过鱼。

①无坝引水枢纽

A、工作特点

引水可靠性差;渠道工作对所在河段的稳定性依赖性强;很难避免大量泥沙入渠并淤积渠道,对渠道设计和运用要求较高。

B、无坝引水枢纽的基本布置形式

a、引渠式——渠道由拦沙坎、引水渠和进水闸组成,见P268图11-9,主要缺点是防沙不完善,泥沙进入渠道后需在渠道上处理。

b、引河式——由拦沙坝、引水渠、进水闸、冲刷闸和排水渠组成,见P268图11-10,它克服了引渠式的缺点。

C、导流堤式——由导流堤、引水道、进水闸和冲沙闸组成,见P269图11-11,它能调节取水水位、排沙和宣泄多余水量。

C、无坝引水枢纽引水口的选择——应选在河湾断面环流最强的岸质坚实耐冲的凹岸处,以便能够充分利用弯道的环流作用分沙引水,也可使枢纽布置的型式简单化。

河湾断面环流最强处的计算见P269公式

②有坝引水枢纽:

A、适用情况:

山区河流取水深度不足,或取水量占河流枯水量的百分比较大(30%以上),推移质不多时,可在河流上修筑低坝来抬高水位和拦截足够水量,或者采用底部进水方式。

主要优点:

引水距离缩短,缩短了输水干渠(管)线路长度。

缺点:

增加拦河坝的工程量。

B、主要工程组成:

固定式低坝取水

a拦河坝:

抬高水位。

一般是溢流坝型式,坝顶一般高出河底0.5-1.0m。

坝身常为混凝土或浆砌块石。

有时为了防止溢流坝在溢流时河床遭受冲刷,在坝下游一定范围内铺筑护坦。

b冲沙闸:

利用上下游的水位差,将坝上游沉积的泥沙排至下游。

c进水闸:

进水闸的轴线与冲沙闸线的夹角为30-60度,一边在正面取水,侧面排沙。

d防洪堤:

减少拦河坝上游淹没损失,洪水期保护上游城镇、交通安全,在拦河坝上游沿河修筑的。

此外:

船闸、鱼道、筏道、水电站。

C、活动式低坝取水:

活动式低坝是枯水期能挡水和抬高上游的水位,洪水期可以开启,减少上游淹没的面积,并能冲走坝前沉积的泥沙;但维护管理较复杂。

近些年来广泛采用的新型活动坝有橡胶坝、浮体闸等。

2、蓄水工程(主要是水库工程)

组成:

(1)挡水建筑物——各种拦河坝

(2)泄水建筑物——开敞式河岸溢洪道及坝下涵管(洞)两类。

(3)引水建筑物——输水隧洞或水电站进水口。

(1)挡水建筑物——各种拦河坝

按拦河坝的建筑材料和形式分:

混凝土坝、浆砌石坝和土石坝。

混凝土坝又为为:

重力坝、拱坝、支墩坝等。

浆砌块石坝:

重力坝和拱坝等。

各种拦沙坝介绍见P275-276

(2)泄水建筑物——排泄多余数量

土石坝:

河岸溢洪道、泄水隧洞或涵管。

混凝土坝和浆砌石坝:

溢流坝段和泄水底孔。

(3)引水建筑物:

为宣泄洪水、城市给水、灌溉、发电、放空水库、施工导流及排水的目的。

3、扬水工程(取水建筑物)

取水建筑物的类型

(1)固定式取水建筑物是各种类型的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中应用广泛的一种。

分类:

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

主要缺点:

当河水水位变化较大时,构筑物的高度需相应地增加,因而工程投资较高,水下工程量较大,施工期长,扩建困难。

(2)活动式取水建筑物

在水流不稳定,河势复杂的河流上取水,修建固定式取水建筑物往往需要进行耗资巨大的河道整治工程,修建取水口会影响航运等。

因此,在此条件下修建活动式取水建筑物。

①岸边式取水构筑物

直接从江河岸边渠水的构筑物。

由进水间和泵房组成。

适于江河岸边较陡,主流近岸,有足够水深,水质和地质条件好,水位变幅不大。

按照集水井与泵房是否合建,分为合建和分建式。

集水井:

是取水设施,一般由进水间、格网和吸水间三部分组成,顶部设操作平台,安装格栅、格网、闸门等设备的起吊装置。

进水间前壁设有进水孔,孔上设有格栅及闸门槽,格栅用来拦截水中粗大的漂浮物及鱼类等。

进水间和吸水间用纵向隔墙分开,在分隔墙上可以设置平板格网,用以拦截水中细小的漂浮物。

当采用旋转格网时,应在进水间和吸水间之间设置格网室。

水流经过装有格栅的进水孔进入集水井的进水间,再经过格网进入吸水间,然后由水泵抽走。

A、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

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将集水井和泵房合建在一起所示。

其特点是布置紧凑,总建筑面积小,吸水管路短,运行安全,维护方便;但土建结构复杂,施工较困难。

适用于河岸坡度较陡、岸边水流较深且地质条件较好、水位变幅和流速较大的河流。

在取水量大、安全性要求较高时,多采用此种型式。

B、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

当河岸处地质条件较差,以及集水井与泵房不宜合建,宜采用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由于将集水井和泵房分开建造,泵房可离开岸边,建于地质条件较好处,因此可使土建结构简单,易于施工;但吸水管较长,增加了水头损失,维护管理不太方便,运行安全性较差。

②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在河心设置进水孔,从河心取水的构筑物。

适于河床稳定,河岸较平坦,枯水期主流离岸较远,岸边水深不够或水质不好,而河中又具有足够水深或较好水质。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其取水设施包括取水头部、进水管和集水井和泵房。

河水经取水头部上带有格栅的进水孔,沿进水管流入集水井的进水间,然后经格网进入集水井的吸水间,最后由水泵抽走。

③斗槽的型式

斗槽的类型按其水流补给的方向可分为顺流式斗槽、逆流式斗槽、侧坝进水逆流式斗槽和双向式斗槽,见图6—12。

A、顺流式斗槽:

斗槽中水流方向与河流流向基本一致如图6—12(d)所示。

顺流式斗槽适用于含沙量较高但冰凌不严重的河流。

B、逆流式斗槽:

逆流式斗槽中水流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如图6—12(b)所示。

适用于冰凌情况严重、含沙量较少的河流。

C、侧坝进水逆流式斗槽:

在逆流式斗槽渠道的进口端建两个斜向的堤坝,伸向河心,如图6—12(c)所示。

适用于含沙量较高的河流。

D、双向式斗槽:

是顺流式和逆流式的组合,兼有二者的特点,如图6—12(d)所示。

这种型式的斗槽适用于冰凌严重且泥沙含量高的河流。

(2)活动式取水构筑物

当修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有困难时,可采用活动式取水构筑物。

例如,在水流不稳定,河势复杂的河流上取水,修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往往需要进行耗资巨大的河道整治工程,对于中小型水厂建设常带来困难。

修建固定式取水口水下工程量大,施工困难,投资较高,而当地施工条件及资金不允许等都可以采用活动式取水构筑物。

三、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一)各种类型取水构筑物的适用条件:

(1)管井——用于开采深层地下水,井深一般在300m以内,最深可达1000m以上;

(2)大口井——广泛用于取集含水层厚度20m以内的浅层地下水。

(3)辐射井——用于汲取含水层厚度较薄的浅层地下水,它比大口井效率高,但施工难度大。

(4)复合井——常常用于同时集取上部孔隙潜水和下部厚层基岩高水位的承压水。

在一些需水量不大的小城镇和不连续供水的铁路给水站中被较多地应用。

(5)渗渠——主要用于地下水埋深小于2m的浅层地下水,或集取季节性河流河床下的地下水,在我国东北、西北地区应用较多。

1.管井

1.1管井构造

定义:

俗称机井,是地下水构筑物中应用最广的一种,适用于任何岩性与地层结构。

分类:

按其过滤器是否贯穿整个含水层,分为完整井与非完整井。

组成:

通常由井头、井壁管、过滤器及沉淀管构成。

(1)井头

作用:

安装水泵,并维护其正常运行。

水泵类型:

深井泵、潜水泵和卧式水泵。

井室的形式:

地上式、地下式。

(2)井管(井壁管)

材料:

钢、铸铁、钢筋混凝土、石棉水泥、塑料等材料制成。

要求:

钢管一段不受井深限制,铸铁和钢筋混凝土管的应用深度一般不能大于150~200m。

直径:

井管的应按水泵类型、吸水管外形尺寸等确定,其内径一般应大于水泵下部最大外径lOOmm。

分类:

异径井管和同径井管两类。

(3)过滤器——过滤器的作用、组成与类型

作用:

是保持水井取得最大出水量,延长使用年限。

组成:

过滤器由过滤骨架和过滤层组成。

过滤骨架分类:

管型和钢筋型。

按管型分类:

按其上孔眼的特征又分为圆孔及长条(缝隙)型两种。

过滤层:

分布于骨架外,有缠丝和滤网及砾石充填层等种类,它和不同骨架组成各种类型的过滤器。

A、缠丝过滤器:

效果好,制作简单、耐用,适用于颗粒较粗的岩石与各种基岩。

B、滤网过滤器:

阻力大、易堵塞腐蚀,逐渐被填砾过滤器取代

C、填砾过滤器:

是可以上各种过滤器为骨架,用填与含水层颗粒组成一定级配关系的砾石层,以人工反滤层加大井管外围的渗透性能,其过滤器骨架的进水孔尺寸应等于所填砾石的平均粒径,它适用于各种砂、砾、卵石含水层,是最好的一种过滤器。

D、笼状砾石过滤器和筐状砾石过滤器,用于井径较大的浅井。

E、贴砾过滤器,用胶结材料将规定级配的石英砂粘。

结在穿孔骨架上制成,具良好的透水、滤水性,对解决粉、细颗粒的涌砂和深井填砾不匀效果较好。

过滤器类型的选择:

A、松散含水层——颗粒大小及分选程度;

B、基岩含水层(带)——基岩的稳固程度、裂隙、孔隙中疏松充填物的粒度和分选性

(3)过滤器

过滤器的直径、长度及安装部位

直径:

>200mm逐渐趋弱。

水泵标定的井管内径最少应大50mm;松散含水层:

过滤器直径作允许入井流速的复核:

O≥Q/πrLvn(5—4)

•式中D——过滤器外径(包括填砾厚度),m;

•Q——设计出水量,m2/s;

•L——过滤器工作部分长度,m;

•N——过滤器进水表面有效孑L隙度(一般按50%考虑),%;

•V——允许入井流速(与含水层渗透系数是有关,可按有关规范查表或计算求得),m/s

长度:

管井中70%~80%的出水量是从过滤器上部进入的,尤其是靠近水泵吸水口部位,过滤器的适用长度不宜超过30m。

安装:

含水层底部1/2~1/3的厚度内,在厚度较大的含水层中,可将过滤管与井壁管间隔排列,分段设置

(4)沉淀管

沉淀管的作用是防止沉砂堵塞过滤器,其直径与过滤器一致,长度通常为2—10m,可按井深确定。

2.大口井

2.1大口井的构造(大口井因其井径大而得名)

适用条件:

开采浅层地下水

优点:

进水断面大,构造简单、取材容易、使用年限长及容积大能兼起调蓄水量作用

缺点:

受到施工困难和基建费用高等条件的限制。

我国大口井的直径一般为4~8m,井深一般在12m以内,很少超过20m。

大口井大多采用不完整井形式,虽然施工条件较困难,但可以从井筒和底同时进水,以扩大进水面积,而当井筒进水孔被堵后,仍可保证一定的进水量。

大口井的构造:

井室、井筒及进水部分组成。

1)井室

井室构造主要取决于地下水位的埋深和抽水设备的类型。

2)井筒

井筒包括井中水面以上和水面以下两部分,用钢筋混凝土、砖、石条等砌成。

井筒的作用是加固井壁、防止井壁坍塌及隔离水质不量的含水层。

3)进水部分

(1)井壁进水孔——常用的井壁进水孔有水平孔、斜形孔两种。

(2)透水井壁——透水井壁由无砂混凝土制成。

(3)井底反滤层——由于井壁进水孔易堵塞,多数大口井主要依靠井底进水,因此井底反滤层的质量极为重要。

一般铺设三层,每层厚200—300mm

2.2大口井的施工

大开挖施工法——在开挖的基槽中,进行井筒的砌筑或浇注及铺设反滤层。

沉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