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车间列车技术检查作业过程及质量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2100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辆车间列车技术检查作业过程及质量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车辆车间列车技术检查作业过程及质量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车辆车间列车技术检查作业过程及质量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车辆车间列车技术检查作业过程及质量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车辆车间列车技术检查作业过程及质量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车辆车间列车技术检查作业过程及质量标准.docx

《车辆车间列车技术检查作业过程及质量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车间列车技术检查作业过程及质量标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车辆车间列车技术检查作业过程及质量标准.docx

车辆车间列车技术检查作业过程及质量标准

车辆车间列车技术检查作业过程及质量标准

根据神华集团货车分公司肃宁车辆维修分公司要求编制车辆车间装卸检修所(爱车点)列车技术检查作业过程及质量要求。

编制时引用了《铁路技术管理规程》(2007年铁道部令第29号)、《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铁运〔2010〕141号)、《朔黄铁路公司行车组规则》(车辆部分)、《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铁运〔2007〕98号)《铁路货车制动装置检修规则》(铁运〔2008〕15号)规定制定标准。

一、到达列车(技检时间20分钟)

1、到达列车只作外观检查,重点是处理热轴故障及车辆配件不脱落检查,其程序《铁路技术管理规程》(2007年铁道部令第29号)、《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铁运〔2010〕141号)、《朔黄铁路公司行车组规则》(车辆部分)、《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铁运〔2007〕98号)《铁路货车制动装置检修规则》(铁运〔2008〕15号)规定制定,装卸检修所到达列车规定。

2、责任划分:

列车编组辆数按人均数量包车划分,其划分余辆以中部检车员向两端划分包车。

3、作业程序为:

(1)接车

检车员接到列检值班员通知后,佩戴好工具,整队出发,提前3-5分钟到达接车股道,面向来车方向在指定位置站立接车,待机车越过本位置后,面对列车成45度角以半蹲姿势做列车进入检查(应避开钢轨接头处)

目视:

走行部垂下品

耳听:

车轮振动有无擦伤、轴承及金属摩擦异音。

备注:

接车作业办法为背面接车,按人均数量依次划分位;

接车时按规定位置,数清辆数,发现可疑应向前部位检车员通报再确认,不通报时责任为前位检车员(根据接车位规定)。

(2)联系:

列车对标停妥后,前部检车员与司机联系,了解列车运行情况。

(3)插设:

机车摘除后前后部检车员分别与列检值班员联系,前部检车员插设防护号志(昼间红旗,夜间红灯)并向后依次传递信号,后部检车员接信号后插设防护信号(昼间红旗,夜间红灯),全组方可作业。

(4)轴温检测:

红外线预报的轴承,使用轴承温度测温仪测量轴温,对红外线预报微热及以上轴承须认真检查,转动轴承判断故障;对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因故无法预报的轴承,实行手摸轴温检查。

(5)检查:

外观检查车辆配件无脱落、丢失、大部件无破损。

(测量确认轮对异常故障)

(6)修理:

更换到限闸瓦、紧固缓冲螺母(以不脱落为限)、处理危及行车安全的其他故障。

(7)联系:

全部作业完毕,由尾部检车员向前逐一传递信号联系,天气不良时可用对讲机联系。

(8)撤除:

全组作业完毕信号联系后,撤除防护信号。

二、始发列车(技检时间40分钟)

1、始发列车作重点检查,重点修理,其作业质量同“货车分公司肃宁北车辆检修中心”附件2表1规定。

作业程序为:

(1)出动:

检车员接到列检值班员通知后,佩戴好工具整队出发到达指定股道,按作业位置做好检修作业准备。

(2)插设:

前后部检车员确认具备插设防护信号后与列检值班员联系,前后部检车员按要求由前向后依次传递信号插设防护信号(昼间红旗,夜间红灯)后全组方可作业。

(3)连接:

检车员连接制动软管,开通折角塞门。

(4)检查:

按附件“区段列检所中转列车技术检查作业过程”执行。

(5)试风:

按《运规》第97条要求进行制动机全部试验,按《技规》第366条规定显示试风信号,按《技规》第209条第25表相关规定检查制动缸活塞行程。

(6)修理:

充分利用技检时间,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积极处理车辆故障。

(7)联系:

全部作业完毕,由尾部检车员向前逐一传递信号联系(天气不良时可用对讲机联系)

(8)撤除:

全组作业完毕信号联系后,撤除防护信号。

(9)简略试验:

尾部检车员确认主管风压达到规定压力后,向前部显示制动信号,机车减压100KPa,尾部检车员确认最后一辆车发生制动作用,并在制动缸活塞上或制动缸体上涂打简略试验标记(简略试验标记为日期、时间、作业场简称)吊起风管。

然后向司机显示缓解信号并确认缓解作用,简略涂打的标记内容要填及在车统-15上,并通知列检值班员。

(10)送车:

机后检车员在列车两侧指定位置面对列车成45度角半蹲姿势目送列车,尾部车辆越过本位置后,站立面向列车前进方向目送列车出警冲标。

2、责任划分:

车钩缓冲装置、转向架、枕梁与端梁间底架部分检查方法实行包台车负责制,车钩缓冲装置端梁以外车钩部分以纵向中心线为界由所在侧现场检车员负责;转向架部分以相对轮缘顶点为界,内侧由包台车现场检车员负责;车体、两枕梁间的中梁、两转向架间的制动装置等零部件,以车体纵向中心线为界,由所在侧现场检车员负责;车号自动识别标签以车体横向中心线为界,由所在侧包台车现场检车员负责;机后、尾部车钩三态作用及内部配件检查由钩提杆一侧的检车员负责。

3、铁路货车检查范围和质量标准

(1)车轮轮缘垂直磨耗、内侧缺损不超限,踏面擦伤、剥离、凹下、缺损、圆周磨耗不超限,轮缘厚度、轮辋厚度符合规定。

(2)消除热轴故障;滚动轴承无甩油,外圈、前盖、轴箱无裂损,密封罩、轴端螺栓无脱出;承载鞍无裂损、错位,转K2型转向架承载鞍顶面无金属碾出;侧架导框纵向与滚动轴承外圈无接触;轴箱橡胶垫中间橡胶与上、下层板无错位;轴承挡键无丢失,螺母无松动、丢失。

(3)摇枕、侧架、一体式构架、U形副构架及心盘无裂损;上、下心盘铆钉(含拉铆钉,下同)及螺栓无折断,螺母无松动、丢失;侧架立柱磨耗板、斜楔及主摩擦板无破损、窜出、丢失,侧架立柱磨耗板折头螺栓、铆钉无折断、丢失,摇枕斜楔摩擦面磨耗板无窜出;双作用弹性等旁承配件齐全、无破损,上旁承与下旁承体尼龙磨耗板无间隙,旁承滚子或JC-1旁承尼龙支承板与上旁承不得接触;交叉支撑装置盖板及交叉杆体无变形、裂损、折断,安全锁或链无折断、脱落、丢失,支撑座无破损,交叉杆端部螺栓无松动、丢失,防松垫止耳无折断;轴箱、摇枕及减振弹簧无折断、窜出、丢失;转K4、转K5型转向架弹簧托板无裂损,折头螺栓无折断、丢失。

(4)钩体、钩舌、牵引杆、钩尾框及钩尾扁销托无裂损;钩舌销无折断、丢失,钩舌销开口销无丢失;钩锁锁腿无折断,下锁销组成配件齐全、位置正确;钩提杆及链配件齐全,松余量符合规定,钩提杆座无裂损,螺母无松动、丢失,钩提杆复位弹簧无折断、丢失;两连接车钩中心水平线高度之差(以下简称:

互钩差)不超限,车列首尾端部车钩三态作用试验良好;从板、从板座、缓冲器、冲击座无破损,从板座及冲击座铆钉无折断、丢失;安全托板及钩尾销托梁螺母无松动、丢失,钩尾框托板、钩尾扁销、钩尾扁销托及安全吊架螺母无松动、丢失,开口销无丢失;车钩托梁无裂损,螺栓、螺母无丢失;钩体支撑座、钩尾框托板、钩尾销托梁、从板、缓冲器箱体含油尼龙磨耗板无丢失;钩体支撑座止挡铁及螺母、铆钉无丢失,支撑弹簧无折断;车钩防跳插销及吊链无丢失,插设良好。

(5)空气制动机作用良好,制动缸活塞行程符合规定;副风缸、加速缓解风缸、容积风缸、降压风缸等缸体及吊架无裂损、脱落,吊架螺母无丢失;制动缸无脱落,吊架无裂损,螺母无松动、丢失;制动阀吊架螺母无松动、丢失;制动主管、支管、连接管无漏泄,卡子及螺母、法兰螺母无丢失;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限压阀、调整阀、传感阀等无破损,横跨梁及座无折断,螺母及开口销无丢失;制动软管、组合式集尘器、缓解阀无破损、丢失,制动软管吊链无丢失、脱出,缓解阀拉杆及吊架无破损、脱落;折角塞门、截断塞门等塞门无破损,塞门手把无丢失;闸瓦自动间隙调整器(以下简称:

闸调器)无破损;脱轨自动制动装置配件齐全,位置正确。

(6)制动梁梁架、撑杆、支柱无裂损,支柱夹扣螺母无丢失,支柱圆销无破损,闸瓦托铆钉无折断、丢失;制动梁吊无裂损,圆销及开口销无折断、丢失;制动梁安全链无折断、脱落;制动梁安装位置正确;闸瓦及闸瓦插销无折断、丢失,闸瓦磨耗不超限,闸瓦插销正位;基础制动装置各拉杆、杠杆、圆销无折断、丢失,吊架无破损、脱落,各开口销齐全良好、位置正确;下拉杆下垂不超限,圆销无破损,安全吊或锁无脱落、丢失。

(7)人力制动机配件齐全,无破损、脱落。

(8)中梁、侧梁、端梁、枕梁、横梁及牵引梁无裂损;中梁及侧梁下垂、车体倾斜或外胀不超限;铁路货车车号自动识别标签无失效(无AEI复示终端的列检作业场除外)、丢失。

(9)侧柱、角柱无裂损,敞车上端梁、上侧梁无折断;车门及车窗无脱落、丢失;车门、平车端板或渡板折页及座无折断,圆销、开口销无丢失;空车墙板、门板、地板破损或腐蚀穿孔不超限;车门锁闭装置配件齐全、无破损;绳栓、柱插无破损、丢失;脚蹬、车梯扶手及车端护栏无破损,弯曲不超出车辆限界;集装箱锁头、门挡无破损、丢失;罐车卡带无裂损,紧固螺母及锁紧螺母无松动,圆销及开口销无丢失;罐体与鞍木局部间隙不超限,罐体及阀无漏泄,罐体上部走板、防护栏等配件无脱落、窜出、丢失;罐体鞍座压板无裂损,与枕梁连接螺栓螺母无松动、丢失。

(10)空车定检不过期。

4、故障车辆摘车修范围:

(1)车轮轮缘垂直磨耗、内侧缺损超限;踏面擦伤、剥离、凹下、缺损、圆周磨耗超限;轮缘厚度、轮辋厚度不符合规定;辐板孔边缘径向裂纹、周向裂纹超限等需更换轮轴的故障。

(2)滚动轴承轴温超过规定;滚动轴承甩油;外圈、前盖、轴箱裂损;密封罩、轴端螺栓脱出;承载鞍错位、裂损、异常磨耗;转K2型转向架承载鞍顶面金属碾出;侧架导框纵向与滚动轴承外圈接触;轴箱橡胶垫中间橡胶与上、下层板错位等需更换轮轴或分解修理的故障。

(3)摇枕、侧架、一体式构架、U形副构架及心盘裂损;下心盘螺栓折断及丢失;侧架立柱磨耗板、斜楔及主摩擦板破损、窜出或丢失,摇枕斜楔摩擦面磨耗板窜出;常接触式旁承配件丢失、破损,上下旁承有间隙,旁承滚子或JC系列旁承支承磨耗板与上旁承磨耗板接触;间隙旁承配件丢失、破损,间隙超限;交叉支撑装置盖板及交叉杆体变形、裂损或折断,交叉杆支撑座破损,端部螺栓松动、丢失,防松垫止耳折断;轴箱弹簧折断、窜出或丢失,重车摇枕弹簧及减振弹簧折断、窜出或丢失;转K4、转K5型转向架弹簧托板裂损,折头螺栓折断、丢失等需架车修理的故障。

(4)钩体、钩尾框及牵引杆裂损;钩提杆弯曲、丢失,钩提杆座裂损;从板、从板座、缓冲器、冲击座破损;钩体支撑弹簧折断等需分解修理及更换的故障。

(5)带防盗罩制动阀故障;制动缸、副风缸、加速缓解风缸、工作风缸、容积风缸、降压风缸等缸体及吊架裂损、脱落;制动主管、支管、连接管裂损;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限压阀、调整阀、传感阀等阀破损、横跨梁及座折断;缓解阀拉杆、空重车调整杆及吊架破损、脱落、丢失;闸调器破损;脱轨自动制动装置配件破损、丢失等需分解修理、焊修及更换的故障。

(6)基础制动装置各拉杆、杠杆折断或丢失,吊架破损、脱落等需要更换、补装及焊修的故障。

(7)人力制动机配件破损、脱落、丢失等影响使用的故障。

(8)中梁、侧梁、端梁、枕梁、横梁及牵引梁裂损,弯曲超限;中梁及侧梁下垂超限;车体倾斜或外胀超限;铁路货车车号自动识别标签失效、破损或丢失。

(9)侧柱、端柱、角柱裂损,敞车上端梁、上侧梁折断;车门、车窗脱落或丢失,底开门关闭不良,棚车漏雨,车门、平车端板或渡板折页及座折断;空车墙板、门板、地板破损或腐蚀穿孔超限,车门锁闭装置配件破损或丢失;绳栓、柱插破损或丢失;集装箱锁闭装置、门挡破损或丢失;罐车卡带裂损,罐体及阀漏泄,鞍座压板裂损,鞍木与罐体局部间隙超限,罐车上部车顶走板、防护栏等配件脱落、窜出或丢失等需要焊修、补装及处理的故障。

(10从板座及冲击座铆钉折断、丢失等其他需焊修、铆接的故障。

(11)发生铁路交通事故的铁路货车;有撞车、脱轨等痕迹并确认为事故车的铁路货车;轴承遭遇水浸或火灾的铁路货车。

(12)新型制动梁等因铁路货车结构在列车队中无法更换的故障;长大货物车、机冷车组、特种铁路货车等在列车队中无法修理的故障。

三、始发列车技术检查作业过程。

始发列车技术检查作业过程

检查步骤

检查顺序及部位名称C64K型

质量标准及要求

备注

第一步:

左脚迈进钢轨(右脚迈进)下蹲探身,目视,锤敲。

钩体、钩颈、冲击座、上端梁、端板、端柱、端梁、补助管及卡子、折角塞门、编织制动软管总成、车钩托梁、钩体支承座及支撑弹簧、钩体支撑弹簧鞍止挡块和螺栓及母。

钩体、钩颈无裂损、冲击座无破损,铆钉无折断丢失。

上端梁无折断、端板破损影响装货空车扣修,端柱、端梁无裂损。

补助管无裂损脱出,补助管卡子及螺母无丢失,折角塞门及手把无破损丢失,编织制动软管总成无漏风及破损丢失,车钩托梁无破损,钩体支承座无裂损、支撑弹簧无折断、钩体支撑弹簧鞍止挡块和螺栓及母无丢失。

两连接车钩中心水平线高度之差不大于75mm(平车端板折页无折断,圆销无丢失,开口销无折断丢失)。

第二步:

右脚跨入钢轨内侧蹲身,目视、锤敲。

钩身、钩尾框、钩尾销、钩尾销托板和螺栓及母、开口销、从板、从板座、缓冲器、钩尾框托板和螺栓及母、钩尾框后部、中梁牵引部、主管、主管三通、球阀及手把、支管三通、各制动管卡子及螺母、法兰螺栓、螺母、脱轨制动阀、顶梁、拉环。

枕梁、地板。

钩身、钩尾框无裂损,钩尾销无丢失、钩尾销托板无破损、螺栓及母无松动、开口销无折断、丢失。

从板、从板座无破损、从板座铆钉无折断、丢失。

缓冲器无破损、作用不失效。

钩尾框托板无破损、螺母无松动、开口销无折断丢失,钩尾框后部无裂损。

枕梁及中梁牵引部无裂损,地板破损影响装车空车扣修。

主、支管及三通无裂损、漏泄。

球阀无裂损、手把开启正位。

各制动管卡子及螺母、法兰螺栓、螺母无松动、丢失。

脱轨自动制动装置配件齐全、位置正确、作用良好。

 

第三步:

左脚横跨一步探身,目视、锤敲。

车轮内侧、侧架内侧、双作用常接触式旁承、闸瓦托内侧、安全链、制动梁、内枕簧、摇枕、上拉杆及圆销开口销、移动杠杆、中拉杆及圆销开口销、制动梁支柱及圆销开口销、交叉杆、中间夹板、安全吊链、安全锁、上下心盘螺栓及母、制动梁支柱及圆销帽、中拉杆及圆销帽、上拉杆及圆销帽、摇枕、旁承、侧架内侧、车轮内侧、闸瓦托内侧、内枕簧、制动梁、安全链、交叉杆、安全吊链、安全锁、枕梁、地板、中梁牵引部、钩尾框后部、钩尾框托板和螺栓及母、缓冲器、从板座、从板、钩尾销托板和螺栓及母、钩尾销、钩尾框。

车轮无裂损,侧架无裂损、双作用常接触式旁承配件齐全无破损、上下旁承无间隙、有间隙时需进行扣车处理。

旁承滚子或支撑摩擦板与上旁承摩擦板间的间隙需大于零,接触时进行扣车处理。

减振弹簧无折断、窜出、丢失。

L—B组合式制动梁闸瓦托内侧、制动梁架、弓型杆无裂损、闸瓦托铆钉无折断、丢失、闸瓦托无托出。

安全链无脱落、折断。

安全吊或锁无脱落、丢失。

摇枕无裂损、心盘无裂损、下心盘螺栓无松动、丢失。

各拉杆、杠杆及圆销、开口销无折损、丢失。

制动梁支柱无裂损、支柱夹扣螺栓及螺母无松动、丢失、制动梁支柱及各拉杆圆销帽无裂损。

交叉支撑装置盖板、中间夹板及交叉杆体无变形、裂损、折断。

交叉杆弯曲不超限,交叉杆安全链或锁无折断、脱落、丢失。

各垂下品与轨面水平线垂直距离:

钢轨内侧小于60mm,钢轨外侧小于80mm,需进行调整或扣车处理。

枕梁、中央梁牵引部无裂损。

钩尾框后部无裂损、钩尾框托板无破损、螺母无松动、开口销无折断、丢失。

缓冲器无破损、从板无裂损、从板座铆钉无折断、丢失。

钩尾销无折断、钩尾销托板无破损、螺栓及母无松动、开口销无折断、丢失。

钩尾框无裂损(间隙旁承铁路货车同一转向架左右旁承间隙之和:

2—20mm,但任何一侧旁承需大于零,特大型长大铁路货车车辆需大于2mm,不符合规定时需扣车处理。

转K4、K5型转向架弹簧托板无裂损,折头螺栓无折断、丢失,L—C型制动梁撑杆、弓型杆无裂损、折断)。

第四步:

转身、左脚迈出钢轨。

 

空步

第五步:

右脚迈出钢轨直立面对角柱。

目视、锤敲,先检查车体然后下蹲检查。

 

角柱、车体倾斜外胀、侧梁下垂、轮缘、踏面、车轮外侧、轴承后档、密封罩、轴承外圈、承载鞍、侧架导框。

角柱无裂损,车体倾斜不大于75mm,车体外胀空车不大于80mm、重车不大于150mm,中、侧梁下垂空车不大于40mm、重车不大于80mm,车轮无裂损,轮辋厚度不小于23mm,轮缘厚度不小于23mm,轮缘垂直磨耗高度不大于15mm,轮缘内侧缺损长不大于30mm、宽不大于10mm,踏面圆周磨耗深度不大于8mm,滚动轴承车轮踏面擦伤及局部凹下深度不大于1mm,提速铁路货车轮对不大于0.5mm,踏面剥离长度提速铁路货车1处不大于20mm、2处每处不大于10mm,车轮踏面缺损相对轮缘外侧至缺损部位边缘之距离不小于1508mm、缺损部位长度不大于150mm,轮对内侧距离3点之差不大于3mm。

滚动轴承后档、外圈无裂损,密封罩无脱出,承载鞍正位无裂损,侧架导框无裂损。

第六步:

左脚迈出车体外。

 

空步

第七步:

右脚迈进面对车体,目视、锤敲。

侧板、侧柱、色票插、定检标记、侧架、承载鞍、轴箱橡胶垫、滚动轴承密封罩、前盖及轴端螺栓、轴承外圈、轴承挡键。

侧柱无裂损、侧板破损或腐蚀面积不大于50×50mm。

空车定检不过期,侧架无裂损,承载鞍正位无裂损,转向架侧架导框纵向与滚动轴承外圈无接触,轴箱橡胶垫中间橡胶与上、下层板无错位,轴端螺栓无松动、脱出、丢失,前盖无裂损,密封罩无脱出,滚动轴承外圈无裂损,轴承挡键螺栓、螺母无松动、丢失,轴承挡键无丢失(转K2型转向架承载鞍顶面无金属碾出)。

 

第八步:

左脚向前跨进一步目视、锤敲。

侧架、闸瓦托外侧、闸瓦及闸瓦插销上部、车轮踏面、闸瓦及闸瓦插销下部、车轮踏面、交叉杆支撑座、端部螺栓、防松垫止耳、橡胶垫。

侧架无裂损,闸瓦托无脱出,闸瓦托铆钉无折断、丢失,制动梁安装正位,闸瓦插销无折断、丢失,安装正位,闸瓦插销距轨面距离不小于25mm,闸瓦磨耗剩余厚度:

高磨合成闸瓦不小于18mm,同一制动梁两端闸瓦厚度差不得超过20mm,高磷闸瓦与高摩闸瓦不得混装,车轮踏面磨耗、擦伤、剥离、凹下、缺损不超限。

交叉杆支撑座无破损,端部螺栓无松动、丢失,防松垫止耳无折断,橡胶垫无破损(转K4、K5型转向架、集装箱专列车辆高磨合成闸瓦磨耗剩余厚度不小于20mm)。

第九步:

右脚跨进,面对摇枕,目视、锤敲。

侧柱、侧板、绳栓,车门及折页搭扣、车门圆销及开口销、侧架、摇枕端部、侧架立柱磨耗板、折头螺栓、组合式斜楔(主磨擦板、斜面磨耗板)、外枕簧、侧架底部。

侧柱无裂损、侧板无破损、绳栓无破损、丢失,车门无脱落、丢失、门折页及搭扣无破损、丢失,门轴圆销及开口销无丢失,侧架无裂损,摇枕无裂损,侧架立柱磨耗板无丢失、窜出,折头螺栓无折断、丢失,组合式斜楔及主磨擦板、斜面磨耗板无破损、窜出、丢失,枕簧无折断、窜出、丢失,侧架底部无裂损。

第十步:

左脚向前跨进一步目视、锤敲。

侧架、闸瓦托外侧、闸瓦及闸瓦插销上部、车轮踏面、闸瓦及闸瓦插销下部、车轮踏面、交叉杆支撑座、端部螺栓、防松垫止耳、橡胶垫。

侧架无裂损,闸瓦托无脱出,闸瓦托铆钉无折断、丢失,制动梁安装正位,闸瓦插销无折断、丢失,安装正位,闸瓦插销距轨面距离不小于25mm,闸瓦磨耗剩余厚度:

高磨合成闸瓦不小于18mm,同一制动梁两端闸瓦厚度差不得超过20mm,高磷闸瓦与高摩闸瓦不得混装,车轮踏面磨耗、擦伤、剥离、凹下、缺损不超限。

交叉杆支撑座无破损,端部螺栓无松动、丢失,防松垫止耳无折断,橡胶垫无破损(转K4、K5型转向架、集装箱专列车辆高磨合成闸瓦磨耗剩余厚度不小于20mm)。

第十一步:

右脚跨进面对轴承,目视、锤敲。

侧柱、侧板、绳栓,车门及折页搭扣、车门圆销及开口销、侧架、承载鞍、轴箱橡胶垫、滚动轴承密封罩、前盖及轴端螺栓、轴承外圈、轴承挡键。

侧柱无裂损、侧板无破损、绳栓无破损、丢失,车门无脱落、丢失、门折页及搭扣无破损、丢失,门轴圆销及开口销无丢失,侧架无裂损,承载鞍正位无裂损,轴箱橡胶垫中间橡胶与上、下层板无错位,轴端螺栓无松动、脱出、丢失,前盖无裂损,密封罩无脱出,滚动轴承外圈无裂损,轴承挡键螺栓、螺母无松动、丢失,轴承挡键无丢失。

第十二步:

左脚向前跨一步侧身。

 

空步

第十三步:

转身、右脚靠近钢轨外侧下蹲,目视、锤敲。

 

侧架导框、承载鞍、滚动轴承外圈、密封罩、轴承后挡、车轮外侧面、踏面、轮缘。

侧架导框无裂损,承载鞍正位无裂损,滚动轴承外圈无裂损、密封罩无脱出,轴承后挡无裂损,车轮无裂损,轮辋厚度不小于23mm,轮缘厚度不小于23mm,轮缘垂直磨耗高度不大于15mm,轮缘内侧缺损长不大于30mm、宽不大于10mm,踏面圆周磨耗深度不大于8mm,滚动轴承车轮踏面擦伤及局部凹下深度不大于1mm,提速铁路货车轮对不大于0.5mm,踏面剥离长度提速铁路货车1处不大于20mm、2处每处不大于10mm,车轮踏面缺损相对轮缘外侧至缺损部位边缘之距离不小于1508mm、缺损部位长度不大于150mm,轮对内侧距离3点之差不大于3mm。

第十四步:

转身左脚跨进钢轨。

空步

第十五步:

右脚跟进一步,转身面向摇枕。

面对车轮内侧、侧架内侧、枕梁、双作用常接触式旁承、内枕簧、闸瓦托内侧、安全链、摇枕、制动梁、交叉杆、安全吊链、安全锁、中间夹板、摇枕、上下心盘、心盘螺栓及母、横跨梁托及座、横跨梁螺栓、螺母及开口销、横跨梁、传感阀、抑制盘、支架,固定支点受及圆销帽、固定支点及圆销帽、固定杠杆及中拉杆及圆销帽、制动梁支柱及圆销帽、制动梁支柱及圆销开口销、中拉杆及圆销开口销、固定杠杆、固定支点及圆销开口销、固定支点受及圆销。

开口销、脱轨自动制动装置、主管,主、支管三通、各制动管卡子及螺母、法兰螺栓、螺母、脱轨制动阀、顶梁、拉环,摇枕、双作用常接触式旁承、上拉杆、侧架内侧、内枕簧、闸瓦托内侧、安全链、制动梁、交叉杆、车轮内侧、枕梁、中梁、车号自动识别标签。

车轮无裂损,侧架无裂损,枕梁无裂损,双作用常接触式旁承配件齐全无破损、上下旁承无间隙、有间隙时需进行扣车处理。

旁承滚子或支撑摩擦板与上旁承摩擦板间的间隙需大于零,接触时进行扣车处理。

减振弹簧无折断、窜出、丢失,L—B组合式制动梁闸瓦托内侧、制动梁架、弓型杆无裂损、闸瓦托铆钉无折断、丢失、闸瓦托无托出。

安全链无脱落、折断。

安全吊或锁无脱落、丢失。

交叉支撑装置,中间夹板及交叉杆体无变形、裂损、折断。

交叉杆。

弯曲不超限,交叉杆安全链或锁无折断、脱落、丢失。

摇枕无裂损、心盘无裂损、下心盘螺栓无松动、丢失。

横跨梁及座无破损、横跨梁螺栓、螺母及开口销无折断、丢失,传感阀作用良好,抑制盘、支架无破损、丢失,各拉杆、杠杆、固定支点圆销及开口销无折损、丢失,主支管及三通无裂损、漏泄。

各制动管卡子及螺母、法兰螺栓、螺母无松动、丢失。

脱轨自动制动装置配件齐全、位置正确、作用良好。

摇枕、双作用常接触式旁承、上拉杆、侧架内侧、内枕簧、闸瓦托内侧、安全链、制动梁、交叉杆,各垂下品距轨面距离:

钢轨内侧不小于60mm、钢轨外侧不小于80mm。

枕梁、中梁无裂损(车号自动识别标签无损坏丢失)。

第十六步:

右脚跨出钢轨,左脚跟出。

空步

第十七步:

左脚靠近钢轨外侧,蹲身,目视、锤敲。

中梁、轮缘、踏面、车轮外侧面、轴承后挡、密封罩、轴承外圈、承载鞍、侧架导框。

中梁无裂损,车轮无裂损,轮辋厚度不小于23mm,轮缘厚度不小于23mm,轮缘垂直磨耗高度不大于15mm,轮缘内侧缺损长不大于30mm、宽不大于10mm,踏面圆周磨耗深度不大于8mm,滚动轴承车轮踏面擦伤及局部凹下深度不大于1mm,提速铁路货车轮对不大于0.5mm,踏面剥离长度提速铁路货车1处不大于20mm、2处每处不大于10mm,车轮踏面缺损相对轮缘外侧至缺损部位边缘之距离不小于1508mm、缺损部位长度不大于150mm,轮对内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