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docx
《部编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
(部编)人教2019课标版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是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中一个全新的栏目。
这个栏目一经面世,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围绕这个大人‟指的是谁为什么要和大人‟一起读和大人一起读‟到底该怎么一起读等问题,大家都发表了不少看法。
本文拟从栏目编排的理论基础、编排意图、材料特点及实施建议等几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以求教于方家。
一、《和大人一起读》的理论基础及编排意图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的教科书编排体系,是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
《和大人一起读》就是这一特点在小学低年段的体现。
《和大人一起读》与20世纪60年代新西兰著名教育家Holdway提出的分享阅读(sharedbookreading)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
分享阅读是一种专门用于学前和小学低年段儿童开展阅读活动的有效教学方法,它指的是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人和儿童共同阅读一本书的活动,帮助儿童逐渐学会独立阅读的过程。
研究者认为,儿童的阅读过程,就是基于已有的口语经验,建立字形与语音之间联系的过程,通过语音的中介作用,得到语义。
只要方法得当,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能够极大地帮助儿童获得阅读理解所必需的解码技能,扩大书面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儿童的阅读学习。
分享阅读对儿童早期课外阅读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本质上说,《和大人一起读》以享受阅读的乐趣为出发点,强调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的建构,引导儿童尽早地爱上阅读,尽快地从依赖式阅读过渡到自主性阅读。
从栏目编排的定位,可以归纳下面几个特点。
(一)《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强调亲子互动的课外阅读方式《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指的是谁?
不少同志都发表了看法:
儿童的父母、其他家人、邻居、高年级同学、老师,等等,都属于大人的范畴。
从儿童课外阅读实施的客观条件来看,将《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进行适当的扩展也不失为一种变通之举。
但就本质而言,《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多指儿童的父母。
之所以强调是儿童的父母,与《和大人一起读》自身的定位有密切的关系。
这是一种在阅读环境、阅读方式、阅读目的等方面与课堂教学都有着较大区分的阅读活动,强调的是在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中培养儿童的阅读乐趣。
儿童最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当然是在家庭,而家庭中最能有效地指导儿童课外阅读的当然是父母。
亲子共读,除了能起到早期阅读所共有的积极作用之外,还能促进父母与儿童情感的沟通,对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独特价值。
(二)《和大人一起读》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非功利性、无压力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和大人一起读》不同于课堂教学,关注的不是通过阅读,儿童识了多少字、掌握了多少知识、积累了多少语言、学习了何种语言表达。
它关注的东西只有一个发展儿童的阅读兴趣。
任何功利性的学习要求,不但不能提升儿童的阅读兴趣,反而可能会扼杀他们读书的兴趣。
所以,适用于课堂教学的一切目标和要求,在这里都不适合。
阅读中,大人不要给孩子设定明确的学习任务,同时也要避免某些评判对儿童造成的可能的心理压力,要保证儿童阅读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安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喜欢上阅读。
(三)儿童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内隐性是它的另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达成其他一切目标就有了基础和前提。
强调无压力阅读,并不意味着这是一种放羊似的阅读。
事实上,通过和大人一起读,儿童所获得的不仅仅只是阅读的兴趣,还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基本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这些都在这宽松、愉悦的亲密互动中随风潜入夜,以儿童不知然的方式悄然进行。
在阅读过程中,围绕儿童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展开广泛而多元的交流。
例如,可以给儿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你觉得这个故事后面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大人还可用请教的方式让孩子多说说自己的想法。
哇,这一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有时还可以展开一些非正式的讨论:
我觉得他这样做不对,你觉得呢?
与课堂教学的交流不同,这种交流因为没有课堂教学那些明确的学习目标而显得更加的无拘和自由。
我们对儿童的诸多期待,似乎都可以暗含在这不经意的闲聊中,儿童在不知然中似乎懂得了一些什么。
一、《和大人一起读》阅读材料的特点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材料,在激发儿童兴趣、体现低段儿童认知特点方面既有跟课文相同的一些特点,也有自己的独特性。
(一)材料本身能充分激发儿童的阅读欲望儿童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好感,是培养阅读兴趣的第一步。
《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8篇阅读材料,都较好地体现了儿童本位的人选标准。
不仅体裁多样,有儿歌、童谣、民间故事、童话,题材也很丰富,能给儿童提供不同的刺激。
如《小松鼠找花生》《谁会飞》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剪窗花》《春节童谣》能让儿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感受;《猴子捞月亮》诙谐幽默,读完让人忍俊不禁;《拔萝卜》能不断激发儿童的阅读期待。
这些生动有趣的材料,为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
(二)注意幼小衔接,不少作品儿童耳熟能详《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如《小兔子乖乖》《春节童谣》《拔萝卜》《猴子捞月亮》,一些学生在学前就很熟悉,有的甚至能背诵。
有的老师很不理解,为什么要编排这样一些看似低幼的阅读材料?
这正是教材编排的用心所在。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大约从3岁开始,就拥有了大量的口语经验和相当程度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头脑中建立了大量字音和字义之间的关系。
儿童在幼儿园、或家庭生活中,以听的方式,接触了大量的儿歌、童谣、故事、童话,这些口语经验中的语言材料,为儿童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文字阅读奠定了基础,如果不加以充分利用,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浪费。
教材有意编排一些儿童熟悉的语言材料,目的就是要引导儿童在不识字、不学拼音的情况下,借助自己的口语经验,以背一背、唱一唱、听一听的方式,建立字形与字音之间的关联,帮助儿童跨进阅读的大门,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的阅读者。
(三)情节单一,结构类似《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还体现了低年段儿童认知事物的特点:
情节单一,结构相似,便于儿童的语言学习。
如《谁会飞》《小兔子乖乖》,每小节之间除了个别字有变化,句式都基本相同,有的小节甚至完全相同;《拔萝卜》《猴子捞月亮》也有大量相同结构的段落。
这种重复的语言结构,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内化,促进他们语言的发展。
三、实施建议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指导家长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有效实施课外阅读活动。
(一)从一开始,就可以鼓励儿童利用已有的口语经验进行自主阅读《和大人一起读》中的第一篇阅读材料《小兔子乖乖》,不仅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也是传唱度颇高的歌曲。
根据教材编排的这一特点,一开始就要鼓励儿童通过唱一唱、背一背的方式,与文字建立大致的关联,即使这种关联不是很精准,也应该得到大人的认可。
需要强调的是,《和大人一起读》既然是一种文字的阅读,就要避免脱离文本而单纯地唱、背。
为了把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到文字上来,成人可以为儿童逐字指读,也可以让儿童自己指读,用手指的动作,引导儿童注意到每个字的字形,同时读出每个字的字音,把听到的字音与看到的字形一一对应起来。
这样的活动,经过多次重复,儿童可以逐步达到对字形一字音一字义掌握,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二)与课堂教学相关联,鼓励儿童利用学到的方法,不断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儿童从依赖性阅读向自主性阅读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他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从单一走向多元的过程。
一开始,儿童必须借助大人的帮助才能进入真正的文字阅读;学了汉语拼音后,他就可以利用拼音这个识字的工具阅读他不熟悉的材料;了解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后,儿童对生字的解码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不仅能读准生字的字音,还能猜测生字的字义,理解能力进一步增强;学习了连环画课文,儿童知道借助图画也能帮助阅读;再以后,他还知道可以借助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生词的意思配合课堂教学中儿童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大人一起读》应走向一个越来越广阔的自主空间。
(三)创设亲子共读的多种方式,给儿童新鲜的刺激家庭,是儿童阅读最放松的地方。
大人和儿童可以选择自己最惬意的阅读姿势,挑选自己最舒服的阅读地点。
为避免形式的单调造成的厌倦,读的方式可以多样。
童谣《小兔子乖乖》活泼有趣,大人和孩子可以边读边演,角色的带入感会让儿童更好地感受语言的趣味。
学习《我会飞》,大人可以让孩子一边读一边做小动物的动作:
鸟儿展翅天上飞,马儿奔跑仰天叫,鱼儿摆尾水中游。
《谁会飞》以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了动物的活动方式,可以合作朗读(一个问,一个答),这首儿歌节奏明快,也可以拍着手来读。
《猴子捞月亮》内容较长,角色较多,可以分角色来读一读,如让爸爸做老猴子,读读老猴子说的话;让妈妈做大猴子,说说大猴子说的话;小朋友做小猴子,说说小猴子说的话;在其乐融融的共读氛围中,感受亲子阅读的快乐。
(四)设计丰富的阅读拓展活动为了让儿童更充分地感受阅读的乐趣,成人还可以设计一些丰富的阅读拓展活动。
如《小兔子乖乖》《我会飞》等儿童歌曲,可以唱一唱。
读了《剪窗花》这首儿歌,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剪剪窗花,还可以引导孩子了解窗花这种传统民间工艺的艺术特点,感受其中美好的寓意,读完《春节童谣》这首童谣后,大人和孩子可以一起聊聊现在过年的方式和童谣讲述的内容有哪些不同,大人也可以讲一讲自己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还可以让孩子说说过年最喜欢的活动。
《拔萝卜》是一篇很有艺术特色的民间故事,文章讲到小狗喊小猫来帮忙就戛然而止了,插图却设计了小老鼠来帮忙的画面。
据此,结合学习伙伴的提示:
后来怎么样了?
大人和孩子可以续编故事,把这个有趣的故事一直编下去。
这些唱唱、做做、编编、聊聊的活动,可以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阅读活动,不仅可以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让孩子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和大人一起读》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虽然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亲子共读的课外阅读方式,但要保证这项活动的顺利实施,教师却肩负着诸多的责任。
首先,教师应该是活动的积极倡导者。
教师要唤醒儿童课外阅读的愿望,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要鼓励儿童和家长,将和大人一起读转变成家庭的一种自觉的习惯;要及时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促进《和大人一起读》的顺利实施。
其次,教师是活动开展的指导者。
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的活动?
教师肩负着重要的指导任务。
开学伊始,教师就要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将这个栏目的编排意图介绍给家长,并对如何形成家庭阅读氛围、如何与孩子共同阅读等方面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阅读状况,营造书香家庭。
最后,教师还是活动的组织、管理者。
教师要了解每个孩子和大人一起读的具体情况,组织班级课外阅读交流会,引导学生从阅读时间、阅读环境、阅读方式、阅读感受等方面进行交流。
要及时总结、推广和大人一起读活动中的好的经验和做法,使儿童的课外阅读步人健康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曹爱卫.牵手孩子,走进阅读世界[J].小学语文,2019(7).[2]徐玉荣.试论分享阅读实践研究的背景、现状及其价值[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