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修改情况解读.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130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5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法修改情况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安全生产法修改情况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安全生产法修改情况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安全生产法修改情况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安全生产法修改情况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法修改情况解读.ppt

《安全生产法修改情况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法修改情况解读.ppt(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法修改情况解读.ppt

安全生产法修改情况解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策法规司邬燕云,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审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的决定,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7月22日,河南信阳发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41人死亡。

7月23日,浙江甬温线发生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接连发生的特别重大事故引发网民热议,舆论聚焦,高铁安全及安全生产问题,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7月27日,国务院召开165次常务会议。

分析“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严峻形势,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在这次会议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要加快修订安全生产法,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安全生产法修订工作正式启动。

一、修法的必要性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社会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社会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空前活跃生产经营建设安全与生产矛盾凸显安全生产面临空前繁重的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国务院2号文、23号文,40号文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对安全生产工作所提出明确要求,须进一步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

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逐步减少、取消行政审批项目。

安全生产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安全生产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坚持安全发展要求,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的安全职责等。

总结10多年来安全生产经验教训。

吉林“6.3”德惠源事故、青岛“11.22”管道事故等。

与相关法律法规相衔接。

二、修订的总体思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重要指示。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国务院(2011年)第165次常务会议精神。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

重点解决四方面的问题:

1、切实解决好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的“摆位”问题。

2、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

3、加大政府监管和部门执法力度。

4、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

三、主要修改内容新安全生产法共7章、114条,与原法相比:

第三章章名由“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修改为“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其他章目维持不变;增加17个条文、修改57个条文,分别占到原法97个条文的18%、59%。

其中:

第一章,新法16条,原法15条,增加1条、修改10条。

第二章,新法32条,原法28条,增加4条、修改18条。

第三章,新法10条,原法9条,增加1条、修改2条。

第四章,新法17条,原法15条,增加2条、修改5条。

第五章,新法11条,原法9条,增加2条、修改7条。

第六章,新法25条,原法19条,增加6条、修改15条。

第七章,新法3条,原法2条,增加1条。

安全生产法修改主要体现:

强化安全生产的摆位、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强化政府监管、强化责任追究等四个方面,着力解决“依法治安、重典治乱”的问题。

强化安全生产的摆位1.明确安全生产目的。

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2.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

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3.完善安全生产方针和工作机制。

第三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4.增加安全生产规划的规定。

第八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并组织实施。

安全生产规划应当与城乡规划相衔接。

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1.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主体地位。

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2.增加委托服务后安全生产责任仍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的规定。

第十三条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管理服务。

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前款规定的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3.增加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的规定。

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4.完善安全生产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设置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5.增加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

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三)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四)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五)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六)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七)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恪尽职守,依法履行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作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6.增加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任免告知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免,应当告知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7.增加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第三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8.增加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

第二十四条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应当有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注册安全工程师按专业分类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9.增加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规定。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10.增加发挥工会作用的规定。

第七条工会组织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

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

11.增加劳务派遣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规定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应当将被派遣劳动者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12.增加实习学生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规定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接收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学生实习的,应当对实习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学校应当协助生产经营单位对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13.完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要求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14.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责。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五)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15.完善安全生产投入。

第二十条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专门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安全生产费用在成本中据实列支。

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和监督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后制定。

16.完善危及生产安全工艺设备淘汰目录规定。

第三十五条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具体目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

法律、行政法规对目录的制定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并公布具体目录,对前款规定以外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予以淘汰。

17.完善危险作业目录管理规定。

第四十条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以及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18.完善发包、出租安全管理的要求。

第四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发包、出租给其他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

19.完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

第三十一条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应当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单位验收活动和验收结果的监督核查。

20.赋予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举报重大隐患的权利。

第四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有关负责人应当及时处理。

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在案。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依照前款规定向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有关负责人不及时处理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可以向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21.增加海洋石油、矿山井下特种设备的规定。

第三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以及涉及人身安全、危险性较大的海洋石油开采特种设备和矿山井下特种设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