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实践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0730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叶实践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茶叶实践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茶叶实践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茶叶实践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茶叶实践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茶叶实践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茶叶实践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实践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茶叶实践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茶叶实践MicrosoftWord文档

实验项目具体内容:

实验一茶叶感官审评基本操作训练

1.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国际通用的茶叶感官审评的基本操作、程序、方法;了解评茶室、评茶用具的规格要求。

2.实验内容

2.1介绍感官审评通用的评茶室、评茶用具等的规格要求;

2.2示范感官审评的基本方法、评茶程序和操作步骤;

3.实验设备及材料

3.1设备:

审评盘、审评杯碗、天平(感量0.1g)、时钟、电热壶、热水瓶、纯净水等;

3.2实验材料:

高、中、低级别的红、绿茶样6-8个。

4.实验步骤

4.1实验指导教师先讲解并示范感官审评操作方法及步骤、要领;

4.24个同学为一组进行实验。

5.教学方式

由教师先讲解并示范茶叶审评的操作方法及要领,然后分组进行审评操作训练。

6.考核要求

教师将根据学生审评操作的正确性和审评结果的准确度来判定学生成绩等级。

7实验报告要求

描述审评茶叶各品质因子的基本方法。

 

实验二绿茶审评

1.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习绿茶的审评方法,比较不同类型、不同产地、不同级别的绿茶的品质特征与品质差异。

2.实验内容

2.1学习绿茶审评方法;

2.2了解并比较不同类型绿茶的品质特征;

2.3比较不同等级绿茶品质的差异;

2.4比较不同产地绿茶的品质特征;

2.5学习茶叶审评术语的使用。

3.实验设备及材料

3.1设备:

审评盘、审评杯碗、天平(感量0.1g)、时钟、电热壶、热水瓶、纯净水等;

3.2实验材料:

不同产地、类型的高、中、低级别的绿茶样品8~10个。

4.实验步骤

4.1实验指导教师先讲解各种类型绿茶的品质特征及绿茶的审评方法、步骤、要领。

4.24个同学为一组,对所有绿茶样品进行开汤审评,记录审评结果。

5.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和学生分组操作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具体的指导,纠正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错误。

6.考核要求

教师将根据学生审评操作正确性和审评结果的准确度来判定学生成绩等级。

7.实验报告要求

记录审评结果;分析不同类别绿茶的品质差异产生的原因。

实验三红茶感官审评

1.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习红茶的审评方法,比较不同类别、不同产地、不同级别的红茶的品质特征与品质差异。

2.实验内容

2.1比较红、绿茶的审评方法的异同;

2.2掌握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的品质特征并比较其品质差异;

2.3比较工夫红茶或红碎茶的各个花色品种间的品质差异;

2.4练习茶叶审评术语的使用。

3.实验设备及材料

3.1设备:

审评盘、审评杯碗、天平(感量0.1g)、时钟、电热壶、热水瓶、纯净水等;

3.2实验材料:

不同产地的高、中、低级别的工夫红茶、红碎茶样品6~8个。

4.实验步骤

4.1教师先讲解各种类型红茶的品质特征及红茶的审评方法、步骤、要领。

4.24个同学为一组,对所有样品进行开汤审评,记录审评结果。

5.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和学生分组操作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具体的指导,纠正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并重复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

6.考核要求

根据学生审评操作正确性和审评结果的准确度判定成绩等级。

7.实验报告要求

记录下审评结果;分析不同类别红茶的品质差异形成的原因。

实验四不同青茶审评方法比较实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青茶的不同审评方法及操作要领;比较不同产地及类型青茶的品质特征。

2.实验内容

2.1学习青茶专用审评法;

2.2比较通用审评方法和青茶专用审评方法对审评结果的影响;

2.3比较不同产地、不同类型、不同花色品种的青茶的品质差异。

3.实验设备及材料

3.1设备:

审评盘、国际标准审评杯碗;审评乌龙茶专用用的特制钟形茶瓯及审评碗;天平(感量0.1g)、时钟、电热壶、热水瓶、纯净水等;

3.2不同产地、不同花色品种的青茶样品8~10个。

4.实验步骤

4.1由教师先讲解各种类型青茶的品质特征,讲解并示范青茶专用审评方法的步骤与要领。

4.24个同学为一组,用通用审评方法和青茶专用审评方法对所有青茶样品进行开汤审评,记录审评结果。

5.教学方式

由教师先讲解各种类型青茶的品质特征及审评要领,示范青茶专用审评法,然后学生分组进行两种不同审评方法的审评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具体的指导。

6.考核要求

教师将根据学生审评操作正确性和审评结果的准确度来判定学生成绩等级。

7.实验报告要求

记录下审评结果;分析两种审评方法对审评结果的影响,比较其优缺点;分析不同加工方法对青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实验五白茶、黄茶审评

1.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学习白茶和黄茶的审评方法,比较白茶及黄茶的品质特征及与加工工艺的关系。

2.实验内容

2.1掌握黄茶的品质特征;

2.2掌握白茶的品质特征;

2.3初步熟练运用茶叶审评术语填写《茶叶感官审评报告单》。

3.实验设备及材料

3.1设备:

审评盘、审评杯碗、天平(感量0.1g)、时钟、电热壶、热水瓶、纯净水等;

3.2不同产地、类别的黄茶和白茶样品6~8个。

4.实验步骤

4.1由指导教师先讲解黄茶和白茶的品质特征及审评方法、要领。

4.2.4个同学为一组,对所有样品进行开汤审评,将审评结果记录在《茶叶感官审评报告单》上。

5.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和学生分组操作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具体的指导,纠正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错误。

6.考核要求

根据学生审评操作正确性和审评结果的准确度来判定成绩等级。

7.实验报告要求

记录下审评结果;了解黄茶和白茶的加工工艺对品质形成的作用。

实验六黑茶审评

1.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习黑茶的审评方法,比较不同黑毛茶及成品黑茶(压制茶)的品质特征及差异。

2.实验内容

2.1比较不同黑毛茶的品质特征的异同;

2.2比较黑毛茶与成品黑茶的品质差异;

3.实验设备及材料

3.1设备:

审评盘、审评杯碗、天平(感量0.1g)、时钟、电热壶、热水瓶、纯净水等;

3.2实验材料:

各种黑毛茶及成品黑茶样品8~10个。

4.实验步骤

4.1教师先讲解各种类型黑茶的品质特征及其审评方法、步骤、要领。

4.24个同学为一组,对所有黑茶样品进行开汤审评,记录审评结果。

5.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和学生分组操作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具体的指导。

6.考核要求

教师将根据学生审评操作正确性和审评结果的准确度来判定学生成绩等级。

7.实验报告要求

分析不同地区黑毛茶的品质差异形成的原因;区分不同压制茶的外形规格和品质特征。

实验七名优绿茶审评

1.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名优绿茶感官审评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我国主要名优绿茶的外形、内质特点,比较不同产地名优绿茶的风味特点。

2.实验内容

2.1名优绿茶审评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介绍;

2.2我国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

2.3不同产地名优绿茶的品质风味特点。

3.实验设备及材料

3.1设备:

审评盘、审评杯碗、天平(感量0.1g)、时钟、电热壶、热水瓶、纯净水等;

3.2实验材料:

我国主要名绿茶样6~8个;本省不同产地、不同风格的名优绿茶样品4~6个。

4.实验步骤

4.1教师先讲解各种各种名茶的品质特征及名茶的审评方法、要领。

4.24个同学为一组,对所茶叶样品进行开汤审评,记录审评结果。

5.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和学生分组操作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具体的指导,纠正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错误。

6.考核要求

教师将根据学生审评操作正确性和审评结果的准确度来判定学生成绩等级。

7.实验报告要求

比较名优绿茶与普通绿茶的品质差异;分析名优绿茶的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因素。

 

实验八不同产地和季节红、绿茶品质审评

1.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不同不同产地和不同季节的红茶、绿茶的品质特征及品质差异。

2.实验内容

2.1不同产地、相同季节产同品级绿茶的品质差异;

2.2不同季节、同一产地生产的绿茶品质差异;

2.3不同产地、相同季节产同品级红茶的品质差异;

2.4不同季节、同一产地生产的红茶品质差异。

3.实验设备及茶叶样品

3.1设备:

审评盘、审评杯碗、天平(感量0.1g)、时钟、电热壶、热水瓶、纯净水等;

3.2实验材料:

不同产地、不同季节生产的类似级别的红茶、绿茶样品12~16个。

4.实验步骤

4.1教师先讲解各种茶的品质特征及审评时应着重注意的地方。

4.24个同学为一组,对所有茶样进行开汤审评,记录审评结果。

5.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和学生分组操作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具体的指导。

6.考核要求

教师将根据学生审评操作正确性和审评结果的准确度来判定学生成绩等级。

7.实验报告要求

分析比较不同产地、不同季节生产红、绿茶品质的差异及其原因。

实验九茶叶水分含量检验(恒重法)

1.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茶叶水分的测定方法,了解茶叶水分测定的意义及应用。

2.实验原理

利用恒温干燥箱将茶叶加热使其水分蒸发,直至恒重,根据此时的茶叶质量损失可计算出茶叶的含水量。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

3.1主要设备、仪器:

具盖铝质烘皿;分析天平(感量0.001g);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器(内盛有效变色硅胶干燥剂);红外线水分测定仪。

3.2实验材料:

红、绿茶磨碎样50g(按GB8303-87制备)。

4.实验步骤

4.1称量皿的准备;

4.2样品的制备;

4.3水分的测定;

4.4计算实验结果;

4.5完成实验报告。

5.教学方式

实验指导教师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实验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

6.考核要求

6.1掌握茶叶水分检测的方法和步骤;

6.2掌握操作电热恒温箱的注意事项。

7.实验报告要求

7.1记录实验的过程及所获得的实验数据;

7.2分析恒重法测定茶叶含水量的优缺点。

实验十茶叶水浸出物含量的检验(全量法)

1.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茶叶水浸出物测定的意义及应用,掌握茶叶水浸出物测定的方法。

2.实验原理

用沸水从试样中抽提可溶性物质,过滤、蒸发滤液至干燥,并在一定温度下烘干称量,据此计算出茶叶中的水浸出物含量。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

3.1主要仪器、设备:

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器(内盛有效变色硅胶干燥剂);分析天平(感量0.001g);电热水浴锅;具盖玻璃蒸发皿;抽滤装置(包括玻璃抽气管,抽滤瓶,布氏漏斗等);玻质砂芯坩埚;定量滤纸等。

3.6样品:

红、绿茶样品2000g。

4.实验步骤

4.1蒸发皿的准备;

4.2试液的制备;

4.3蒸发、干燥、称量;

4.4计算实验结果;

4.5完成实验报告。

5.教学方式

实验指导教师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两人一组独立进行操作,实验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

6.考核要求

掌握全量法检测茶叶水浸出物的方法和步骤。

7.实验报告要求

记录实验的过程及所获得的实验数据,总结全量法测定茶叶水浸出物含量的关键技术要点。

实验十一茶叶中碎茶及粉末含量的检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茶叶中碎茶、粉末的测定方法及其意义。

2.实验内容

2.1了解衡量茶叶质量的主要物理指标及其含义;

2.2学习茶叶中碎茶、粉末的检测方法。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

3.1主要仪器、设备:

分样器与分样板;分析天平(感量0.01g);电动筛分机;检验筛;粉末刷等。

3.2实验材料:

条形茶、毛茶、精茶、碎茶、片茶、末茶各2Kg。

4.实验步骤

4.1毛茶碎茶含量的检验;

4.2茶条、圆形精制茶中粉末及碎茶的测定;

4.3粗形精制茶中粉末及碎茶的测定;

4.4碎、片、末形茶中粉末及碎茶的测定。

5.教学方式

实验指导教师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二人一组独立操作,实验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

6.考核要求

掌握茶叶容重及碎茶、粉末发检测的方法和步骤;了解相关的国家标准。

7.实验报告要求

7.1记录实验的过程及所获得的实验数据

7.2记录计算出实验数据并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看供试茶样是否合乎国标。

 

实验十二茶叶中磁性夹杂物含量的检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茶叶中磁性、泥沙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2.实验原理

利用磁铁从茶叶中吸取铁屑,称量,测定磁性物质的含量;利用茶叶和泥沙的比重不同,用缓慢的水流进行浮选和分离,将残渣灼烧,测定其灰分,即为泥沙的量。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

3.1主要设备、仪器:

永久性蹄形磁铁或电磁铁,具12~13Kg吸力;分析天平(感量0.001g);冲洗管;2000ml烧杯;大小茶盘;无灰滤纸;瓷坩埚;高温茂福炉;

3.2实验材料:

待测红、绿茶样2000g。

4.实验步骤

4.1茶叶中磁性物的检验与计算;

4.2茶叶中泥沙含量的检验与计算。

5.教学方式

实验指导教师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两人一组单独进行操作,实验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

6.考核要求

6.1掌握茶叶中磁性物含量的检测的方法和步骤;

6.2掌握茶叶中泥沙含量的检测方法和操作步骤。

7.实验报告要求

记录实验的过程及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并分析茶叶中磁性物的可能来源。

实验十三成品茶叶容重及含梗量的检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茶叶容重及含梗量的检测方法及其茶叶含梗量及容重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2.实验原理

利用茶叶中茎梗与茶叶形状及颜色的差异,通过人工手拣的方法,对试样含梗量进行测定,计算其结果;通过测定单位体积容器内所盛茶叶的重量测得茶叶的容重。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

3.1主要设备、仪器:

分样器或分样盘;分析天平(感量0.01g);锯子;米尺;测数器;尺子;镊子等;蒸锅;烘箱;白磁盘;容重仪(由动力、传动、量筒三部分组成);圆筒形计量器(200ml的的金属筒或500、1000ml的量筒)。

3.2实验材料:

珍眉茶、茯砖茶、黑砖茶、花砖茶。

4.实验步骤

4.1散茶含梗量的检验;

4.2紧压茶含梗量的检验;

4.3茶梗粗度及长度的检验;

4.4茶叶容重的检验;

4.5完成实验报告。

5.教学方式

实验指导教师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二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

6.考核要求

6.1掌握茶叶容重的检测的方法;

6.2掌握茶叶含梗量的检测方法。

7.实验报告要求

记录实验的过程及所获得的实验数据逼供计算结果,分析茶叶含梗量与茶叶品质的相关性。

实验十四茶叶总灰分含量检验

1.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灰分是出口茶叶法定检验项目,它既是茶叶的品质指标,又是茶叶的卫生指标。

我国对外贸易部、出口商品检验总局1981年规定了各类茶的暂行标准,1987年国家标准局发布了茶叶灰分检测方法标准。

本实验学习茶叶总灰分的标准检测方法。

2.实验内容

茶叶经高温灼烧,破坏其有机物,而矿质成分均被氧化而以氧化物的形式残存,这些灰化物总称为总灰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306—87方法测定。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等

3.1磨碎试样(红、绿茶)。

3.210%盐酸溶液。

3.3高温电炉。

3.4瓷坩埚(容量30m1)。

3.5坩埚钳。

3.6三角瓶(100ml)。

3.7无灰滤纸(Φ9-10cm)。

3.8干燥器。

3.9电热板。

3.10分析天平(感量0001g)。

3.11瓷舟(口径50×30mm,高l5mm)。

4.实验步骤

现行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与商检专业标准(仲裁法)中均采用525±25℃恒重法。

具体步骤是:

4.1坩埚准备:

将洁净的坩埚置于525±25℃高温炉内,灼烧1h,待炉温降至300℃左右时,取出坩埚,于干燥器内冷至室温,称量(准确至0.00lg)。

如此反复灼烧,称量至恒重。

4.2测定方法:

称取混匀的磨碎试样约2g(准确至0001g)于已知恒重的坩埚内,在电热板上徐徐加热,使试样充分炭化至无烟。

将坩埚移入高温炉内,逐步加温至525±25℃时起计时,灼烧至无炭粒(不少于2h),待炉温降至300℃左右时,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

再移人高温炉内,于525±25℃温度下灼烧1h,冷却并称重。

再移入高温炉内,灼烧30min取出,冷却,称重。

重复灼烧30min的操作,直至连续两次称量差不超过0001g时为止,以最小称量为准。

平行试验测定值之差不超过2%。

4.3结果计算:

茶叶总灰分以样品干态质量百分率表示,按下式计算。

M1—M2

总灰分(%)=MO×100

式中:

M0——试样干物重(g);

M1——试样和坩埚灼烧后重量(g);

M2——坩埚重量(g)。

5.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目的、要求、原理、实验方法、注意事项,学生动手操作。

6.考核方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考勤、操作及实验报告综合打分考查。

7.实验报告要求

学生根据实验原始数据,计算总灰分测定结果并进行分析,书写工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