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作业届高三生物一轮限时规范训练221分离定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9982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作业届高三生物一轮限时规范训练221分离定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名师作业届高三生物一轮限时规范训练221分离定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名师作业届高三生物一轮限时规范训练221分离定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名师作业届高三生物一轮限时规范训练221分离定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名师作业届高三生物一轮限时规范训练221分离定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作业届高三生物一轮限时规范训练221分离定律.docx

《名师作业届高三生物一轮限时规范训练221分离定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作业届高三生物一轮限时规范训练221分离定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作业届高三生物一轮限时规范训练221分离定律.docx

名师作业届高三生物一轮限时规范训练221分离定律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第一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细胞学基础

第1讲 分离定律

(时间:

45分钟)

A组 基础演练

1.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B.只有35S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D.只有32P

解析 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噬菌体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以大肠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形成的子代DNA中,仅有两个DNA的一条链含32P、其他的DNA不含;由于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均以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因而子代噬菌体全部含有35S。

答案 A

2.(2013·浙江五校联考)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  )。

A.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C.沉淀、上清液、沉淀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解析 ①中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部分子代噬菌体的核酸中;②中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中;③中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部分子代噬菌体的核酸和留在细菌外的蛋白质外壳中。

答案 B

3.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为了弄清楚什么是遗传物质,他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下列选项所述为实验过程,其中培养基中含有光滑菌落的是

(  )。

A.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

B.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R型细菌

C.S型细菌的DNA+R型细菌

D.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

解析 培养基中光滑的菌落是S型细菌的菌落。

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时,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答案 C

4.(2013·杭州学军中学高三期中)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基本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要加热处理,②要将各提取物分别与R菌混合培养,③转入固体培养基

B.①不加热处理,②要将所有提取物与R菌共同培养,③转入液体培养基

C.③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只有S或R一种菌落

D.③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可能有S、R两种菌落

解析 该实验是将S活菌的有机物进行分离,把它们单独与R菌混合培养,通过观察菌落形状,判断它们单独对R菌的作用效果。

故①过程不能加热,③过程要用固体培养基,在培养基上可能出现S、R两种菌落。

答案 D

5.科学家为探究转化因子的本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

该组实验不能得到的结果或结论是

(  )。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A.实验2只出现R型菌落

B.实验1、3均出现R型和S型菌落

C.DNA是转化因子

D.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

解析 三组实验中,自变量是培养基加入的酶种类,实验1中加入RNA酶,由于R型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加入的是杀死的S型菌的DNA,所以RNA酶不起作用,R型菌可能发生转化,出现R型和S型菌落,同理推出实验3也出现R型和S型菌落。

实验2中加入DNA酶,破坏了DNA,R型菌不发生转化,只出现R型菌落。

三个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

本实验不能说明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的结论。

答案 D

6.下图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能充分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

(  )。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实验①中活的R型菌在S型菌DNA作用下,转化为S型菌,且该性状能遗传,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为了排除其他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可能性,需要设计一系列对照实验。

题中②③④均分别与①构成对照,说明S型菌的蛋白质、多糖和DNA水解产物都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即证明了蛋白质、多糖和DNA水解产物都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 D

7.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  )。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没有重组DNA片段,A错;两实验均没有诱发DNA突变,B错;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没有用到同位素示踪技术,D错;两个实验均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对。

答案 C

8.如图是某种高等植物病原体的遗传实验过程,实验表明这种病原体(  )。

A.寄生于细胞内,通过RNA遗传

B.寄生于细胞间,通过蛋白质遗传

C.寄生于细胞内,通过蛋白质遗传

D.寄生于细胞间,通过RNA遗传

解析 从图示可看出,将RNA接种在叶片上,叶片出现了病斑,而将蛋白质外壳接种到叶片上,叶片上没有出现病斑,所以该病原体是通过RNA遗传的。

病毒都是寄生在细胞内的,其利用细胞提供的酶进行相关代谢。

答案 A

9.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来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的问题。

实验材料:

S型细菌、R型细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皿等。

艾弗里等人先做了如下三组实验:

①S型细菌的蛋白质+培养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R型菌落;

②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培养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R型菌落;

③S型细菌的DNA+培养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R型菌落和S型菌落。

(1)后来发现上述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④组实验,按照①②③的表达式写出第④组的实验方法和结果为:

S型细菌的DNA+DNA水解酶+培养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R型菌落,根据①②③④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③④组实验可知,S型细菌的DNA或基因是否能通过R型细菌的细胞膜?

________。

(3)本题中R型细菌转变为S型细菌的变异来源,最可能是(  )。

A.染色体变异B.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D.环境改变

解析 

(1)DNA被分解后,不能促使R型细菌的转化,可进一步确定没有DNA,R型细菌就不能发生转化,由此可得出:

只有DNA才能使R型细菌转变为S型细菌,而蛋白质不能,所以DNA是遗传物质。

提取到的DNA中仍然含有0.02%的蛋白质,因此,不能排除蛋白质在转化中的作用。

(2)S型细菌的DNA能够促使R型细菌的转化,说明其DNA或基因能够通过R型细菌的细胞膜。

(3)由于细菌没有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题中细菌的变异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尽管细菌不进行有性生殖,但该变异是由于加入了外源基因,因此,发生此种变异的最可能原因是基因重组。

答案 

(1)只有DNA才能使R型细菌转变为S型细菌,而蛋白质不能,所以DNA是遗传物质 提取到的DNA中仍含有0.02%的蛋白质,因此,不能排除蛋白质在转化中的作用 

(2)能通过 (3)C

10.如图是赫尔希和蔡斯研究遗传物质实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实验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三

(1)图三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二中的________。

如果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一中的________。

(2)赫尔希和蔡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仅有图三的实验过程,________(能或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32P标记的是①(磷酸基团),⑤(肽键)不含S,有些R基团含S,故35S标记的是R基团。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思路是单独观察生物体内每一种化学成分的作用,而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这是它被选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

(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以便观察放射性存在的部位。

(4)图三实验中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不能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是蛋白质。

答案 

(1)④ ① 

(2)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 (3)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 (4)不能 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B组 能力提升

11.(2013·浙南、浙北一模,29)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同位素标记法,重复了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部分实验,预测实验结果是:

沉淀物中放射性强。

可是检测实验结果时,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上清液中放射性强。

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实验时间过长,细菌解体,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

B.实验时间过短,大量的子代噬菌体没有被释放出来

C.搅拌力度过大,大量的亲代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

D.搅拌力度过小,大量的亲代蛋白质外壳没有和细菌分离

解析 该实验中,沉淀物主要是细菌,上清液主要含有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该小组得到上清液中放射性强的结果,原因可能是实验时间过长,细菌解体,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

答案 A

12.(2013·陕西咸阳模考)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和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可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活细菌

B.曲线ab段下降是因为部分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

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使小鼠发病后免疫力降低有关

D.S型细菌数量从0开始增多是由于R型细菌基因突变的结果

解析 S型细菌的数量从0开始增多,是因为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结果,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 D

13.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Ⅰ、Ⅱ、Ⅲ型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Ⅱ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Ⅱ型菌。

Griffith将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肺炎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

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

(  )。

A.SⅢ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

B.SⅢ型菌是由RⅡ型菌突变形成的

C.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

D.加热后SⅢ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

解析 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肺炎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说明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

答案 C

14.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图:

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  )。

选项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无

全部32S

全部31P

B

全部有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C

少数有

全部32S

少数32P,多数31P

D

全部有

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

解析 病毒侵染细胞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只有核酸注入细胞,由图可知,病毒先在含32P的宿主细胞1中培养(其DNA被32P标记),然后转移到含35S的宿主细胞2中培养。

病毒复制自身的遗传物质所用的原料中有宿主细胞的31P(不具放射性),也有自身核酸(含32P),故子代病毒的核酸大多含31P,少数含32P;病毒合成的蛋白质外壳所用的原料都是宿主细胞2的,故全被35S标记。

答案 D

15.在研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实验进行探究,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某人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

请分析该实验并回答问题。

第一步:

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后杀死;

第二步:

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中文字所示);

第三步:

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①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时,除加入适当比例的水和琼脂外,还必须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氮源、有机物、生长因子等,并调整pH。

②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组。

③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

请利用DNA酶作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①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

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

第二步:

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将其均分为三份,标记为A、B、C,分别做如下处理:

编号

A

B

C

处理

不加任何提取物

g.________

h.________

第三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

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过该实验,还能得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示可知,只有第4组发生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所以该组为实验组,其他三组为对照组。

根据第4组的处理,可以得出S型细菌含有能让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物质(转化因子)。

(2)解答本小题时,注意题干中提供的材料“请利用DNA酶作试剂”,再结合教材中的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就很容易作答。

答案 

(1)②1、2、3 ③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2)①第二步:

g.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DNA h.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 第三步:

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②实验结果:

A、C组培养基中未出现S型细菌,只有B组培养基中出现S型细菌。

结论:

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③S型细菌DNA结构要保持完整才能促进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特别提醒:

教师配赠习题、课件、视频、图片、文档等各种电子资源见《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光盘中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