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及施工讲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9579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及施工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及施工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及施工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及施工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及施工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及施工讲解.docx

《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及施工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及施工讲解.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及施工讲解.docx

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及施工讲解

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及施工

摘要:

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应遵循“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达到排水通畅、防水可靠、经济合理。

确保结构和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便于隧道防排水系统整体功能增强。

关键词:

防排水系统、无纺布密度、防水板、止水带

1引言:

水对隧道危害是多方面的,漏水的长期作用,可能造成隧道侵蚀破坏,危害结构的耐久性。

特别是严寒地区。

因此,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应满足:

拱部、边墙、路面、设备箱洞不渗水;车行横通道、人行横通道等服务通道拱部不滴水;边墙不滴水。

要达到公路隧道防排水标准必须对隧道地表水、地下水进行妥善处理,结合隧道开挖、支护、衬砌采取可靠的防水、排水措施,使洞内外形成一个完整的畅通的防排水系统。

2、隧道防排水系统

2.1、隧道洞外:

为防止地表水冲刷洞口和洞口边、仰坡的水流入隧道,隧道、辅助通道的洞口及明洞应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

具体措施是在明洞回填层顶面洞门墙背设排水沟,明洞槽边、仰坡开挖线3-5m以外设截水沟。

排水沟一般采用矩形断面,尺寸50cmx50cm;截水沟可采用矩形断面,也可采用梯形断面。

洞口水沟应不渗透才能起到截水作用,并将洞口边、仰坡地表水引至洞口以外的路基边坡排水系统。

排水沟、截水沟迎水面一侧沟壁不能高于坡面。

洞外的水不应流入隧道,避免将洞外泥沙和杂物带入洞内,堵塞洞内排水系统。

当出口方向的路暂为上坡时,一般可沿路线方向做反坡排水:

当地形条件限制时,反坡排水有困难进,最好在隧道设置带流水蓖的横向路面截水沟,阻止洞外路面流水入隧道内。

横向路面截水沟引入路基排水系统。

2.2、隧道洞内的排水系统

隧道纵向主排水系统有埋在“路面结构下中心水沟(管),集中引排地下水”(地下水不大的中短隧道可不设中心水沟),纵向间距100m设检查井;路面两侧设边路侧边沟,主要用来引排运营中隧道内清洗污水、消防水、电缆沟内的集水,一般不会太多,可通过路侧边沟设沉沙池的地方打入进入路侧边沟。

当隧道内未设中心水管(沟)时,衬砌背后的地下水也可通过横向盲管穿过电缆沟底向边沟排出。

侧边沟纵向相隔50m设沉沙池。

这三条排水沟(管)主隧道排水(主干沟管)。

在隧道衬砌外缘防水层与喷射混凝土层之间设纵向排水盲管、环向导水盲管、竖向排水盲管。

纵向排水盲管设在隧道边墙底部沿隧道两侧布置,全隧贯通,环向导水盲管沿隧道衬砌外缘环向布置,并下伸到边墙脚与纵向排水盲管连通。

在遇到地下水较大的地段或有集中渗水地段,加设竖向导水盲管。

衬砌背后,防水板外的地下水引入,通过环向、竖向导水管,汇集纵向盲沟后,由纵横方向的三通管通过横向导水管,将衬砌背后地下水引入纵向中心沟(管)排出洞外。

2.2.1、隧道洞内排水系统的施工

隧道的排水系统已叙述过系统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系统盲管和排水沟两部分,这两部分承担着整个隧道的排水任务,关系到随后二衬结构是否承受水压和受压影响而渗水问题,所以排水系统与防水系统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在施工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系统盲管的施工方法

系统盲管包括竖向盲管、环向盲管及无纺布、纵向排水盲管和横盲管组成。

它们象大河的水系,那条支流出问题都会引起水患。

1、竖直盲管的施工:

是根据开挖初支后,喷射混凝土面渗水量大小而设置,有渗水、股水可顺边墙、拱部竖向凿槽,槽深6—8cm,宽8cm,将水引入槽中,外用¢75mm半圆波纹管覆盖。

每米长用铁卡固定,砂浆填缝抹平,竖直盲管的水可直接流进纵向盲管。

2、环向盲管及无纺布铺设,一般是将密度300g/m2的无纺布先期沿拱墙初支铺设,再设置¢50mm螺旋钢丝构成的软式透水盲管,这种盲管地下水既能进去也能出来,和无纺布的共同一起,利用水的毛细作用,通过无纺布纤维将地下水导入纵向盲管。

同时无纺布又可作为喷射混凝土和防水板之间的缓冲层,防止喷射混凝土棱角和尖锥刺破防水板的作用。

有实验证明,无纺布与防水板成一体铺设,其滤水和导水性能大大降低,所以无纺布不得与防水板粘合在一起。

有时候为了施工方便,无纺布与防水板一次铺设,只能与点粘接,每平方米一个粘结点,每点粘接面积不太于25cm2(JTG07-2004.10.3.4)

环向盲管的间距一般为8—10m必须设,水较多时可适当加密,也可根据需要变为1-3根的管组,管径不能过大,太大会侵入二衬混凝土的空间,因隧道开挖时并没有预留设置环向盲管的位置,根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49)第5.3条超欠挖控制,认为环向盲管直径定为¢50mm较为合适,同时也不违背(JTJ070-2004)第10.3.4条的规定。

设置环向盲管外包土工布及细铁丝网,环向每隔一米用铁环加射钉固定在喷混凝土面上。

刚竣工的新大瑶山隧道长10km以上,已经过三个雨季考验全隧道达到一级防水要求。

3、纵向排水盲管施工:

纵向排水盲管沿隧道纵向设置于隧道边脚外侧,盲管底足够的混凝土垫层,防止纵向排水盲管占据边墙位置,最好安装在电缆槽槽底标高。

施工时要和隧道铺底相结合起来。

在喷射混凝土划线准确定位,然后沿边墙基础上打孔,孔距50-70cm,将膨胀锚栓或锚固剂将钢筋头固定在定位孔中再将纵向打孔波纹管固定在锚栓上,纵向盲管每10m要接一个三通管。

施工底边墙基础时,应将200cm宽的防水板紧贴纵向排水管,三通管要穿透防水层,若纵向排水管浸入二衬空间处理,隧道设计厚度在v级围岩衬砌为50cm,III级围岩衬砌为35cm,而纵向排水管的管径为¢118mm,若初次支护稍有不平就会造成纵向排水管浸入二衬,在有钢筋段还会造成排水盲管和钢筋打架,无筋时造成墙基薄弱,所以建议提高电缆沟高度,适当加深边墙基础处理。

4、横向排水盲管施工:

横向排水盲管,当隧道设置中心排水沟时,采用¢75的波纹管一端接三通。

另一端引入中心排水沟(或检查井)。

施工仰拱填充时将横向排水盲管埋入固定位置;当不设中心排水沟时,横向排水盲管较短从三通越过电缆沟底直接排入路边侧沟。

(二)、隧道排水沟的施工

隧道排水沟分排水侧沟和中心排水沟两个部分。

侧边沟也分常用开口式明沟和暗沟两种形式。

一般说来,设中心排水沟的排水系统,侧边沟用开口式明沟。

不设中心排水沟的排水系统,侧边沟设暗沟形式。

为了叙述方便,设中心排水沟的系统放在(隧道路面铺设结构及路面排水系统)有关章节叙述。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10.3.3.1规定:

地下水量不大的中、短隧道可不设中心排水沟(管)。

1、隧道洞内排水沟的坡度应与隧道中线保持一致,是为了避免加深或减小边沟的深度。

保持正常过水面不变。

在隧道线路纵坡变坡的分坡范围内,由于处于流水的起始点,水流量一般不大,且分坡范围距离一般不长,减少坡顶水沟坡度可作为保证排水最小坡度的处理。

2、隧道洞内横向坡度,当隧道坡度大于2%时,为减少两边水沟的高差坡点可从W/2算起,也可避免外侧水沟加深。

为增加安全度满足隧道设计限界情况下,提高步道高度。

3、盖板式暗沟沟身可以和电缆一起浇筑,因电缆槽和侧沟都是拱墙衬砌之后才能施工,所以电缆沟和侧沟可分段施工,电缆槽底角排水问题往往被人忽视,它基本上不允许存水,必须隔30-50m留一个泄水孔直接泄入到侧沟。

有些单位是先施工电缆沟再作路边侧沟,这样做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是在电缆沟边弹线路标高很好控制,缺点是做侧边沟时电缆槽沟外墙与水沟接荐处要凿毛,方能立模板做边沟沟身。

4、侧沟盖板有活动盖板和固定盖板两种,活动盖板施工简单清冼方便,可以不设过滤蓖,由盖板接缝滤水。

缺点是对行车不利;固定盖板对行车有利,但边沟淤塞,不方便疏通。

为此,应设沉砂池和滤蓖。

本文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可在隧道内提出一个新理论:

取长补短,把水沟每5米分组段,有4米为固定盖板现场浇筑,1米为活动盖板,预制而成。

建议红少隧道试行。

5、水沟盖板施工:

路边侧沟的大小和深度是按排水量来决定,方形侧排水量较大,沟跨不易过大,满足清理,沟深是根据电缆槽沟底角的标高确定,要比电缆槽底沟底标高低5-10cm为好。

由于行车时车轮偶然会压在盖板上,承受一定压力。

因此侧沟盖板要求有足够的强度。

2.3、隧道洞外的防水系统:

围岩地下水的来源大部分由地表水补给,为防止或减少地表水下渗、下漏是减少围岩渗漏水的一种措施。

对洞顶存在的积水洼地,宜设洞顶排水疏导引流,洼地可采取填平、封堵洼地缝隙,经过洞顶的天然沟或输水渠道、水工隧道等排水设施对隧道产生影响时,宜将沟床铺砌,对易发生积水下渗的废弃坑穴,施工坍塌冒顶、钻孔等应填实封堵。

2.4、隧道洞内的防水系统:

公路隧道防水主要有喷射混凝土基面处理围岩注浆、铺设无纺布+防水卷材、二衬防水混凝土(含施工缝、沉降缝渗漏水薄弱环节)是拱部边墙防水三道重要防线,加上隧道路基路面的防水要求组成隧道内部防水系统。

2.4.1、喷射混凝土基面围岩注浆。

对不同岩面接触带、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等地段,开挖后围岩后可自稳地段可采用围岩径向注浆(称围岩注浆)。

有些围岩有足够的自稳性,但喷锚支护完成后,由于开挖时对围岩的扰动裂隙扩张和贯通,加上洞室面空间形成,自由面压力减少,水自然沿裂隙渗透到隧道初支面,这就是开挖支护过出现漏水的现象。

(1)、全断面注浆采用“分区隔断,集中封堵、一长一短、先浅后深”的原则。

分区隔断:

根据初支后漏水情况,分区进行注浆,一段20-30米为宜,为防止互相串浆,区与区之间必须隔断,注浆区两端各打两排深5米的孔进行注浆割断,以此形成止浆隔墙。

集中封堵:

注意顺序,采用由两向中间,由边墙向拱部的方法进行,将大面积散水集中成一股或几股水,调节浆液配比及注浆压力进行封堵,水量减少为较小的股水后,在初支面上竖向凿槽引入股水,再把¢75的半管敷设槽内,每米使用铁卡固定,砂浆补平。

一长一短、先浅后深:

注浆施工中采用浅孔与深孔相结合方式。

首先对浅孔进行注浆,浅孔注浆完毕后注深孔。

集中封堵区应进行深孔注浆。

(2)、相关注浆参数

A、先进行注浆孔的布置

B、浅孔注浆:

孔深1米,终止注浆压力1Mpa,注浆孔直径¢38mm,排距0.8米,环向间距0.8-1.0米,梅花形布置,水灰比0.8:

1-1:

1。

C、深孔注浆:

深孔3米,有效扩散半径1米,终止注浆压力1.5Mpa,注浆孔直径¢35mm

,排距1.7米,环向间距1.2-1.5米,梅花形布置。

D、注浆浓度:

水灰比0.8:

1—1.0:

1.0,注双浆液时,水玻璃为30—35Bё水泥浆与水玻璃液体积比1:

0.3,1:

0.45由试验所需时间来配制。

(3)、注浆施工工艺

A、钻孔及孔口措施。

测量定位,用红油漆准确标示开口位置,利用多功能台架,按标示孔位及设计角度钻孔至设计深度,安装¢40mm孔口管:

浅孔口管长30cm,深孔长50cm,安装前,先在钢管外壁緾绕麻丝在孔口放入锚固后,强行推入孔中,然后用水泥水玻璃胶泥密封孔口缝隙。

B、制浆与注浆,浆液以水泥浆为主,水泥浆根据试验配制。

水泥浆在外停留时间不得超过70分钟。

水玻璃稀释:

浓水玻璃中加清水边搅拌边加水,稀释到设计浓度30玻美度为止,再配制双液浆。

C、注浆准备工作:

对注浆系统进行压水检查。

压水压力一般为注浆压力的1.2倍,以检查各注浆机具的密封性和完好性,同时检查搅拌机的运行状况,避免注浆过程中因机械故障而造成注浆中断。

同时检查止浆塞的磨损程度,若发现止浆塞不能有效密封止浆,应立即更换。

D、注浆:

注浆压力的控制,开泵前旋转压力调节旋钮,将压力调在要求的油压刻度上,随注浆压力增大,油泵压力增高,当达到定值时就会自动停机,不至于产生超压注浆的危险。

注浆泵流量的控制:

注浆泵流量大小由注浆泵的排量调节控制按钮和排量记录仪方便地加以控制。

单孔注浆量:

单孔注浆量以注浆过程满足注浆压力达到设计值为准,但又不能超过计算量的1.2倍。

单孔注浆量的计算公式:

Q=a*V*η式中Q—注浆量,m3;V—所需填充的体积,m3;η—填充体积空隙率,砂层η=25%--40%,岩体裂隙η=5%--20%,空洞η=100%;a—浆液损失系数a=1.1—1.2。

2.4.2、喷射混凝土竖向、环向盲管设置及找平:

1、喷射混凝土面有股水凿竖向集水槽,槽深为6cm,宽为8cm,将股水引入槽内,外径¢75mm的半圆波纹管覆盖,每延米设铁卡固定,沙浆抹平后,外铺细铁丝网。

竖直盲管直通纵向排水管。

2、喷射混凝土面一般每8—10米左右设一道环向弹簧透水盲管,水量大时适当加密,弹簧软管直径¢50mm,每道设1-3根管由水量大小而定,外包无纺布和细铁丝网每米用铁卡固定喷射混凝土面上,环向盲管两端直接和两侧纵向盲沟滤水碎石层相通。

3、喷射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要求:

墙面D/L≤1/6,拱顶墙面D/L≤1/8(L为喷射混凝土两凸面之间的距离,D为相邻凸面间凹进去的距离),对断面变化及转弯处的阴角用砂浆抹成R>15cm的圆弧,阳角抹成R>5cm的圆弧,切除遗留钢筋和管头。

达不到要求的补喷,侵入断面净空的要与设计单位联系采取补救措施。

2.4.3、防水板包括缓冲层无纺布的铺设:

(1)、缓冲层铺设:

分段长度根据衬砌台车长度确定,一般为20米。

将射钉打入初期支护面上,同时将黑色垫板压在无纺布上,梅花形布设PE黑色垫板,间距为拱部0.5—0.8,边墙为1.0,注意在凹凸不平处增设固定点。

(2)、铺设防水板:

防水板设计厚度1.2mm,铺设防水板应由拱顶开始,依次向两边环向进行,中间防水层和PE黑色垫板焊接。

防水板采用全封闭无损伤热粘。

防水板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双焊缝的每条缝宽不小于25mm,两条焊缝间留不小于15mm宽的空腔作充气检查。

另一种防水板是高分子复合防水卷材(无纺布+高分子片材)。

根据高分子复合防水卷材背面无纺布上吊带位置确定布孔位置,并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安设挂钉。

铺设防水板增加5-6%的预留长度。

将高分子复合防水卷材上吊带直接绑扎(系牢)固定在挂钉上。

防水板的搭接长度和焊接要求同前所述。

2.4.4、隧道二次衬砌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标号不小于S8级(重庆院)或抗渗标号不低于S6级(广西院)。

即在二次衬砌中掺高效抗裂防水剂以提高衬砌结构的自身防水能力。

衬砌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施工缝设BW-96型膨胀止水条,沉降缝设止水带。

明洞防水是在明洞初砌背后涂刷一道沥青,并设EVA点复合防水层。

(1)、沉降缝设置:

围岩级别衬砌结构变化处及明暗洞交界处设置沉降缝一道,每道沉降缝防水措施必须在全断面设置,在隧道纵向每道沉降缝设置一道背贴式止水带,实现分区防水。

二衬中间d/2加设一条E型橡胶止水带规格为300*¢18*R13*6,背贴式止水带为橡胶止水带。

(2)、沉降缝施工工序:

A、立模、档头板穿入固定钢筋;B、安置橡胶止水带(一侧弯折)及沥青浸制软木板和聚苯乙稀板);C、浇筑一侧混凝土;D、拆模;E、拉直止水带并固定另一侧(回填聚苯乙稀板);F、立模浇筑另一侧混凝土;G、凿除内侧聚苯乙稀板;H、填塞棉麻丝沥青;I、用挤注枪压入聚流双组分密封膏(压实抹平)。

(3)、二衬是由模板台车进行拱墙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缝的数量根据模板台车每环衬砌长度决定的。

施工缝仅在拱墙部位设置,在衬砌拱墙的环向施工缝设置带注浆管遇水膨胀止水条,混凝土灌注时应安装止水条形状预留凹槽,灌注后拱墙安装止水条,并将止水条注浆管从衬砌的电缆沟处引出。

环向止水条间距应根据模板长度确定。

施工缝设置背贴式止水带,以实现分区防水。

(4)、施工缝施工工序:

A、在上循环灌注混凝土之前必须先安装背贴式止水带;B、拆除上循环预留止水条凹槽中的填塞物,并安装止水条;C、模板台车就位;D、在d/2处安装与止水条形状相同的填塞物;E、立档头板;F、浇筑混凝土;G、拆模养生;2.4.5、隧道路面铺设结构及路面防排水系统

在2.2.1

(2)里已介绍不设中心水沟,现介绍长大隧道设置主干中心排水沟(管)和设在路面两侧沟的作用及排水去向。

现把三大排水管结构及路面防水结构作简单阐述。

(1)中心(央)排水沟(管)

A、中心沟对路面底积水疏导效果明显,且可避免因设置深埋侧沟引排水地下水而导致衬砌边墙加深、仰拱加深。

衬砌背后的地下水经横向导管通过中心沟排出。

B、中心沟(管)断面尺寸应根据设计计算流量确定,以确保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

若采用圆形断面,其计算公式可由下式确定

Q=A*(1/n)*R*2/3*I*1/2

式中Q—过水流量(m3/s);

n—粗造系数,可取0.025;

R—水力半径,取圆管直径D的1/4m;

I---排水坡度;

A---满水时过水面积(m3)

过水流量根据地质调查确定,还要开挖时的涌水情况进行适当修正。

再根据计算出的圆管直径进行预制圆管。

排水管预制长度为1.5米,预制接头采用对接,其外无纺布围裹两道后用铁丝緾紧,放入中心沟槽内。

C、中心排水的纵向排水沟的坡度和隧道纵向排水坡度相同。

地下水可能夹带泥沙或沉积矿物质,应设置沉沙池,间距50米,检查井根据需要设置间距不应小于250米。

D、路面底部横向设一定的排水坡度,有利于地下水排入中心沟,横向导水管的直径¢7.5—10cm间距10米的波纹管最小排水坡度取2%,最佳坡度3%.是为了加速横向排水速度。

(2)、路侧边沟隆百高速公路全部采用开口式明沟形式,开口式明沟便于清洗,不易淤塞,采用预制,施工速度快。

缺点预制块间缝不能保证不漏水。

(3)、隧道路面铺设的防排水工程

A、隧道路面45cm以下,有仰拱,使用C15片石混凝土回填层,无仰拱段设15cmC20混凝土填平(要和路面横向坡一致)。

铺设路面侧沟,设沉沙井的地方要与电缆沟底部排水孔横向连通,侧沟也可就地灌注。

铺设18cm混凝土基层,撒0.6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路面防水层)最后铺设26cmC35混凝土面板。

B由于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特别是厚为26cm混凝土板更为明显。

C、隧道路面施工缝构造纵横向施工缝及A、B型横向缝构造

3、隆百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施工的误区

3.1、夸大了中心排水作用,不论长短隧道、水量大小,一律设置中心排水沟(管)。

其理由是中心水沟对路面下积水疏导明显,且可避免因深侧沟引排地下水而导致衬砌墙墙基、仰拱加深。

衬砌背后的地下水经横向导水管通过中心排水沟排出,排出的清水与混水分开。

还引导说是国内外实例。

我国高速铁路隧道确实设置中心排水沟,他们是充分利用地下水,双线隧道双向通车,线间距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设置中心水沟,便于养护。

中心水沟的设置给隧道施工带来诸多的困难,因此十之八九的施工单位不愿施工中心水沟。

对于III级以上的中硬岩,在隧道底板深1米左右开凿一条沟槽要进行岩体“沟槽爆破”。

施工时司钻工要使用风钻打斜下插眼,钻孔排水排碴困难。

更主要的是爆破装药难以控制,“沟槽爆破”夹制力较大,浅孔爆破易产生飞石灾害,超挖又不可避免,横向盲沟只有宽10-15cm,深度至中心排水中部横向盲槽开凿全靠人工,费时费工。

更主要这部分开挖没有纳入单独预算,许多施工单位都是亏损施工,有苦难言,也揭示出设计与施工之间的矛盾。

除硬岩开凿中心水沟困难外,它还破坏了隧道底板的固有强度,并违犯隧道封闭原则,增加了底受力不均匀性,底板积水可能性增加。

隧道路面铺设时路面纵向施工缝和中心水沟重合,这些不利因素叠加,值得思考。

现代隧道施工多采用无轨出碴运输,为提高隧道施工速度,不能单项工序施工,施工中心水沟时,前面照常进行开挖、初期支护,运料来往车辆碾压中心沟中的水管及滤水填料,单凭水沟上10-20cm的混凝土垫层是难以保护滤水层的滤水性。

况且施工单位往往用隧道开挖的石碴代替碎卵石滤水层填料。

车轮频繁往返所产生的糊状泥浆会堵塞滤水空隙。

倒边施工使车轮轮迹多在中心重复,纵向水沟中的预制水管及横向盲管接头质量是难以保证的。

设置中心沟的排水系统必须设置开口式明沟的侧边沟相匹配,中心沟水管一般2-4米为一管节,开口式边沟每米为一节,预制这两种管重量都超过300kg,搬运安装都要使用机械,人工配合起吊安装,边沟安装施工缝防水又难处理。

中心水沟的设置降低了隧道使用功能。

中心水沟附属设施必须有行车路中间检查井和路边沟的沉沙池。

养路工作人员清理检查井时,为了工作安全,必须封道,可能中断交通。

万一出现中心水沟堵塞或损坏,全隧道必须封闭,需要破坏路面,对中心水沟进行整修。

综上所述,设置中心水沟有利有弊,应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扬长避短设置水沟。

本人建议尽量少设中心水沟。

像隆百高速公路的红少连拱隧道短短365米,横向间距不过20多米,设了两条中心排水沟,四道路侧边沟,确实没有必要。

同时还建议管段范围内的隆田隧道(660m)也应取消中心水沟。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第10.3.3.

(1)条,地下水量不大的中、短隧道可不设中心水沟(管)。

3.2、衬砌背后防水板的排水盲管不得侵入混凝土面,开挖时并没有预留环向排水盲管的安设位置。

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任意扩大排水盲管直径把设计引向另一个误区。

该“规范”第10.1.3图10.1隧道主要防排水设施所标注相当模糊甚至错误(环向盲管设在了防水板与二衬之间了),作为规范已执行多年,没有人对此图提出更正,让人难以理解。

该图除把环向盲管的位置标错外,更找不到竖向盲管的位置。

弹簧管盲沟中把环向管径定为3*100mm,这种管径必定侵入二衬混凝土的位置。

要想满足不侵入条件就要在初喷混凝土面凿槽将弹簧盲管嵌入槽内,这就取代了竖向盲沟的作用,。

这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042-94)5.3.超欠控制相矛盾,此条文中是指局部和平均充许超欠控制,并没有预留环向盲管的设置空间。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第10.3.4

(2)环向导管、竖向导管水管直径应不小于50mm,应该理解,竖直盲管要凿开初支混凝土不侵占二衬断面,而且是半圆管盖凿开的过不槽必须大于50mm,而环向盲管直接放在喷射混凝土之间,大大侵入衬砌断面,所以等于50mm就够了,但不能小于50mm。

环向盲管材料各行业都有规范。

国标(GB50208-2002)第6.2.4导水盲管应采用外包土工布与螺旋钢丝构成的软式透水管。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第10.3.4条文规定相当模糊,只有第10.1.3隧道主要防排水设施弹簧管盲沟注明3*100弹簧排水管。

设置环向盲管应遵守国家规范同时也考虑了行业规范,担心弹簧管会压扁的可能性是会有的,那是弹簧管的质量问题。

不是不用弹簧管的理由。

现在工地上使用¢75mm打孔波纹管的质量更差,到拱顶更难以设置,材料较硬弯曲性差,现场质量控制可想而知。

4、小结:

4.1、隧道防排水工程是个系统工程,忽视那个环节就会导致防排水的失败,达不到设计和使用要求。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和《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及行业规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都是我国地下工程防排水实践经验总结。

是公路山岭隧道工程施工和施工管理的技术依据和行为准则。

必须执行质量检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违犯规范自行决定使用的防水新材料,必须提供材料各项数据并经送检、主管部门批准才能使用。

4.2、公路隧道设置中心水沟与否,设计单位应多调查现场实际情况并倾听施工单位的意见,不能完全照搬铁路规范和标准图纸,结合我国公路国情,提出适应我国公路隧道防排水革新路子。

必须设置中心水沟时,目前起可以把中心沟石方“沟槽爆破”和横向盲沟人工凿槽石方单项列价。

本人大胆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观点,就是结合了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先期主动防水,全工序、全过程防排水”的新理念,隧道衬砌达到“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防排水标准

参考资料:

1、某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米花岭隧道施工缝、沉降缝设计图S5-50-1、S5-50-2、隧道洞内侧设计图

(一)

(二)(三)(四)(五)S5-51-1、S5-51-2、S5-51-3、S5-51-4、S5-51-5隧道中排水沟S5-53

2、某高速公路No.14、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