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质量评估人民版选修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9114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质量评估人民版选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质量评估人民版选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质量评估人民版选修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质量评估人民版选修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质量评估人民版选修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质量评估人民版选修一.docx

《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质量评估人民版选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质量评估人民版选修一.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质量评估人民版选修一.docx

专题二商鞅变法单元质量评估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二商鞅变法单元质量评估

(二)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2·长沙高二检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包括()

①井田制瓦解

②铁农具和牛耕推广

③新兴地主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④百家争鸣

⑤争霸战争频繁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2.(2012·临沂高二检测)齐国的“相地而衰征”与鲁国“初税亩”的共同本质是()

A.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

B.承认了土地私有

C.有利于农民获得土地

D.赋税有了统一的标准

3.郭沫若曾指出:

“东周列国的社会制度变革到春秋末年时达到质变。

”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春秋争霸战争

B.“战国七雄”出现

C.各国通过变法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

D.周王室更加衰微

4.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

理”的思想家是()

A.墨子B.孟子C.商鞅D.荀子

5.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

商鞅怅然叹曰:

“嗟乎!

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

A.

行县制B.法律严酷

C.奖励军功D.“焚诗书”

6.(2012·合肥高二检测)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朝的大臣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

这些史实直接反映出()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人心

B.

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

D.变法时机还不成熟

7.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

A.增加赋税收入B.提高军队战斗力

C.严格控制人民D.打击贵族势力

8.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其作用是()

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

②军功定尊卑,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

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

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晋爵的机会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9.(2012·无锡高二检测)商鞅变法时制作了“商鞅铜方升”这一标准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加刻诏书发到地方,其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加强集权,巩固统一

C.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D.促进了秦国的强大

10.2011年7月15日,中国新闻网撰文“商鞅南门立木的典故”介绍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来有消极作

用的有()

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

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

A.①②③④B.①②

C.①②④D.①③④

二、非

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1题16分,第12题14分,第13题16分,第14题14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并逐步推广,还出现了贵族使用的牛形酒容器。

《国语》上记载: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材料二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

——《国语·齐语》

材料三秦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

(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其最主要的措施是什么?

(6分)

(3)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

(6分)

12.(2012·扬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

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

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淮南子·要略》

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一百多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作战65次。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栗劲《秦律通论》

(1)材料一从哪四个方面概述商鞅变法的条件?

(8分)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

(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历史学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中国古代的改革,是人类智慧所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使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

“莫如商鞅反者!

”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请从政治、经济、军事

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商鞅变法是如何“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的?

(1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4分)

14.(2012·武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佻),甚畏有司

而顺,古之民也。

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粗劣的),古之吏也。

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

门,入于公

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

观其朝廷,其朝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

——《荀子·强国》

材料二(商鞅的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借父耰鉏(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

……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

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治安策》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后“百姓”、“百吏”、“士大夫”、“朝廷”的生存现状。

分析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哪些。

(6分)

(2)商鞅变法中的哪些内容导致了材料二所述社会风气的变化。

(5分)

(3)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特征。

(3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①②③④⑤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军事四个方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

2.【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比较能力。

齐国的“相地而衰征”与鲁国的“初税亩”都是按照土地的多少和好坏进行征税,无论公田还是私田,都得征税,有利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3.【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题干中的“质变”是指社会制度的变革,春秋末期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开始形成。

A、B、D三项均不涉及社会制度变革,故选C。

4.【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史实、理解材料的能力。

首先清楚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法家依照时代发展变化进行社会改革的思想;其次抓住“战国变法运动中”即可确定此时的法家代表为商鞅。

【规律方法】商鞅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的原因

(1)个人因素:

出生于贵族家庭,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鞅少好刑名之学,推崇李悝学说)

(2)时代影响:

士人热衷于游说诸侯国,建功立业。

5.【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根据商鞅颁布的法令,店主必须验明住店人的身份,否则就要受严酷的惩罚。

故选B,其他选项与此无关。

6.【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箭杀吴起、车裂商鞅”的史实反映的共同问题是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故选C项。

7.【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

弟同居一室”意在刺激小农户数的增加及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

B、D两项和题干没有联系,C项“严格控制人民”的措施主要是严密的户籍制度和连坐法。

故选A项。

8.【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无论贵族、地主、农民,只要有军功,均可以封官晋爵,排除④。

奖励军功与加强中央集权关系不大,排除③。

所以只有①②正确。

9.【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巩固统一,从而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10.【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理解能力。

①会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②会摧残文化,这些都是消极的影响,故答案为B。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能力。

(1)题,从铁器、牛耕等关键信息入手,加以归纳概括。

(2)题,从材料的内容及出处,皆可判断是齐国的管仲改革,再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改革的最主要措施。

第(3)题,需知道管仲改革是在春秋时期,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联系时代背景,进行回答。

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逐步推广。

(2)改革:

管仲改革。

措施:

相地而衰征。

(3)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从分裂走向统一。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题需注意从材料中总结,抓住关键语句如“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地利形便”“虎狼之势”;第

(2)题需综合三则材料予以回答,理解数据背后的含义。

答案:

(1)民风民俗;地理环境;物质基础;统治者的抱负。

(2)特点:

利用强悍民风,因势利导;刑赏并用(以法家学说为指导思想)。

作用: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秦军的战斗力;加快秦统一全国的进程。

13.【解析】本题以商鞅变法为主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

(1)题联系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其作用回答。

(2)题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孝公卒”来概括回答。

答案:

(1)政治上:

通过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推行县制、制订秦律等措施,打击旧势力,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

通过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措施,改变旧的生产关系,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军事上:

通过奖励军功等措施,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2)旧贵族的强烈反对;秦孝公的去世使变法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

14.【解析】第

(1)题结合商鞅变法的地方管理制度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来分析;第

(2)题从经济和社会习俗方面进行概括;第(3)题结合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加以分析。

答案:

(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以及风俗改革等措施,强化了对百姓的控制;普遍推行县制,奖励军功等措施,加强了对各级官吏和士大夫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增强了国君的权威,提高了决策的效率。

(2)变法内容:

废井田开阡陌,确立

封建土地私有制;“燔诗书而明法令”;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

(3)特征:

重视加强对百姓和官僚士大夫的控制;重视等级权威;重视培养人民的私有观念和竞争意识;强化个体小生产者的意识,推行愚民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