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解大纲A层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804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解大纲A层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系解大纲A层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系解大纲A层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系解大纲A层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系解大纲A层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系解大纲A层次.docx

《系解大纲A层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解大纲A层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系解大纲A层次.docx

系解大纲A层次

正常人体形态学(A)大纲

(宏观部分)

NormalHumanMorphology

教学大纲

前言

(一)性质与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在医学院校中,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阐明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配布形式,为学生学习后继医学课程和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根据目前部颁教学计划,人体解剖学课程分为系统解剖学,神经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三部分。

前二者是按功能系统,阐述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各器官系统之间的联系;后者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按部位探讨人体各部的层次结构,各器官的配布组合和位置毗邻关系。

不论是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或分别安排时,要注意两者密切配合,相辅相成的关系,避免重要的内容遗漏和不必要的重复。

本大纲确定有关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教师必须依据大纲的要求,安排各种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应该以形态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统一,以及进化发展的观点,来理解人体的形态结构,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人体解剖学基本内容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教学法中,要始终强调按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格要求和严密方法)的要求来培养学生,并适当反应国内外有关最新科学进展。

要求学生正确使用解剖学术语,并掌握适量的常用解剖学外语词汇,为阅读外文书刊创造条件。

在学生进行尸体解剖(每10-12人一具尸体)操作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体各器官、结构的正常情况、位置和毗邻关系,养成正确使用解剖及手术器械和按一定的解剖程序进行操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今后的独立工作能力。

在教学法中,要加强智能和人才的培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仅教知识,而且教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通过讲课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适当联系临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的性。

通过学习,使学生较扎实地掌握解剖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判断理解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在教学法中,要积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强调观察实物标本,辅以模型、挂图等配合教学或使用多媒体教室授课,选用相关幻灯片、光盘、学习软件等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从事本课程的全过程教学,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大纲使用说明

1.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按要求程度不同,分为掌握、了解两部分,但均属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教材中凡属参考性内容,均不在本大纲中出现。

2.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周围神经解剖学的总学时数为144学时,理论学时54,实验学时90。

3.本大纲主要用于七年制、五年制本科医疗、儿科专业使用。

四、使用教材

1、《人体解剖学》7、8年制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供基础、预防、临床、口腔医学类专业用(2版)王怀经主编

2、《人体解剖学》5年制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高秀来于恩华主编

3、《局部解剖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供基础、预防、临床、口腔医学类专业用(5版)彭裕文主编

4、《系统解剖学图谱》 人民卫生出版社 郭光文 王序 主编

5、《局部解剖学图谱》 人民卫生出版社

6、自编教材、讲义:

①系统解剖学讲课纲要

②局部解剖学讲课纲要

③人体解剖学试题精集

④解剖学实习指导

⑤解剖实习课习题集

 

绪论

(一)教学内容

1.简介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

2.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史、分科与发展。

3.常用解剖学术语。

(二)基本要求

1.掌握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

2.了解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3.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史。

4.掌握人体解剖学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5.了解人体的正常、异常、变异和畸形的概念。

(三)课外练习

1.为什么要制定解剖学姿势?

2.什么是解剖学姿势?

3.常用的解剖学方位术语有哪些?

常用的轴和面是什么有何意义?

第一篇运动系统

第一章骨及骨连结

第一节骨及骨连结总论

(一)教学内容

1.骨的分类、各类骨的分布及所起的作用。

2.骨的表面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3.骨的构造与功能。

4.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5.直接连结的三种类型。

6.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7.滑膜关节的分类及运动形式。

(二)基本要求

1.了解骨的概念。

2.掌握骨的一般形态、构造和功能。

3.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4.了解骨的生长和发育。

5.掌握骨的表面形态。

6.了解骨连结的形态分类及功能意义。

7.掌握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8.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以及它们的功能。

9.掌握滑膜关节的分类及各类滑膜关节的运动形式。

(三)课外练习

1.骨的分类和形态、骨的构造

2.骨的化学成分变化时,骨的物理性能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3.骨连结的类型;关节的结构和运动方式

 

第二节躯干骨及其连结

(一)教学内容

1.躯干骨的组成和形态特点。

2.椎骨的连结:

椎体间的连结和椎弓间的连结。

3.脊柱的组成、整体观及其运动。

4.胸廓的整体观及其运动。

(二)基本要求

1.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及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点。

2.了解寰椎、枢椎和隆椎的结构特点。

3.了解椎骨的连结概况,掌握椎体间、椎弓间及突起间连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意义。

4.掌握椎间盘、黄韧带的结构和功能意义。

5.了解寰枕关节、寰枢关节的组成和功能意义。

6.掌握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及其运动。

7.了解骨性胸廓的组成及其功能。

8.掌握肋椎关节的运动及其意义。

9.掌握躯干骨的重要的体表标志—胸骨角、隆突、剑突、肋弓、颈动脉结节、骶骨角等。

(三)课外练习

1.什么是椎间盘突出?

常发生于哪个部位?

易向哪个方向突出?

为什么?

2.腰穿时,如何判断穿刺针已进入椎管?

3.人体进行呼吸时,胸廓如何进行运动?

4.脊柱有哪几个生理弯曲?

有何作用?

第三节上肢骨及其连结

(一)教学内容

1.上肢骨的组成和形态特点。

2.上肢带骨的连结特点及在运动中的作用。

3.重点讲解肩、肘、腕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

4.介绍上肢骨连结的有关临床:

肩关节的脱位及复位手法、桡骨小头半脱位及复位手法,肘后三角、提携角及临床意义。

(二)基本要求

1.了解上肢骨的组成和形态特点,掌握各骨的方位和关节面等主要结构。

2.掌握胸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及拇指腕掌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

3.了解喙肩弓、肩袖的组成和意义。

4.掌握上肢骨的重要的体表标志—肩胛岗、肩胛骨下角、肩峰、锁骨、肱骨内外上髁、尺骨鹰嘴、尺骨茎突、桡骨茎突、豌豆骨等。

(三)课外练习

1.胸锁关节能做哪些运动?

2.肩关节易发生哪个方向脱位,为什么?

3.桡骨小头半脱位原因及如何复位?

4.处理前臂骨折时,应将前臂固定于什么位置,为什么?

5.拇指腕掌关节的屈伸、收展运动与其余四指的有何异同?

第四节下肢骨及其连结

(一)教学内容

1.下肢骨的组成和形态特点。

2.髋骨与脊柱连结的特点及其形成的骨盆。

3.重点讲解髋、膝、踝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

4.介绍下肢骨连结的有关临床:

髋关节的脱位、股骨颈骨折、半月板损伤及踝关节扭伤、颈干角及临床意义。

(二)基本要求

1.了解下肢骨的组成和形态特点,掌握各骨的方位和关节面等主要结构。

2.掌握骨盆的连结装置:

骶髂关节、耻骨联合、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

3.了解骨盆其它连结装置和性别差异。

4.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掌握足弓的组成和意义。

5.了解跗横关节的组成和意义。

6.掌握下肢骨的重要的体表标志—髂嵴、髂前上棘、耻骨结节、耻骨联合、坐骨结节、髌骨、胫骨粗隆、腓骨头、内踝、外踝等。

(三)课外练习

1.骨盆的连结功能意义主要是什么?

和一般的骨连接有何异同?

2.股骨颈骨折如何分类?

预后有何区别,为什么?

3.半月板什么情况下易出现损伤?

为什么?

4.踝关节扭伤易出现在哪侧,为什么?

5.以肩关节和髋关节为例,如何理解功能决定形态,形态适应功能?

第五节颅骨及其连结

(一)教学内容

1.颅的组成和形态特点。

2.重点讲解颅底整体形态结构和颞下颌关节的结构与运动。

3.介绍颅连结的有关临床:

翼点和“太阳穴”、颅囟和脑积水、颞下颌关节习惯性脱位。

(二)基本要求

1.了解颅骨的组成、位置和形态特点,。

2.了解颅顶的结构,掌握前囟、后囟的位置与意义。

3.了解颅底的分部和结构。

4.掌握翼点、颞窝、颞下窝的位置,了解翼腭窝的位置与交通。

5.了解眶、骨性鼻腔、骨性口腔的组成和交通。

6.掌握鼻旁窦的位置与开口。

7.掌握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

8.掌握颅骨的重要的体表标志—枕外隆凸、乳突、颧弓、下颌角、下颌支、眶上切迹、眶下孔、颏孔等。

(三)课外练习

1.触摸骨性标志。

2.找到翼点。

说出临床意义。

第二章肌学

第一节肌学总论

(一)教学基本内容

1.肌的形态、构造和分类。

2.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3.肌的命名方法和肌的辅助装置的结构特点。

(二)目的要求

1.掌握骨骼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及起止点和作用。

2.了解肌群的配布原则和运动时肌群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肌的命名和肌的辅助装置:

筋膜、滑膜囊、腱鞘和籽骨的结构特点及分布概况。

(三)课外练习

1.肌的辅助构成是什么?

第二节头肌、颈肌和背肌

(一)教学基本内容

1.简述表情肌的分布特点。

2.介绍咀嚼肌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以颞肌和翼外肌为例说明肌纤维走行方向与功能的关系。

3.简述颈肌和胸肌的组成。

4.以背阔肌、胸锁乳突肌为例介绍肌学的学习方法,观察肌肉的位置、层次、起止和纤维方向。

通过它与关节的位置关系分析肌肉的主要功能。

(二)基本要求

1.了解表情肌的组成、分布特点和功能,掌握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颊肌的功能。

2.了解咀嚼肌的组成、翼内肌和翼外肌的作用,掌握咬肌和颞肌的位置,起止的作用。

3.颈肌:

了解颈肌的分群以及各群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胸锁乳突肌起止与基本作用。

了解斜角肌间隙的组成和内容

4.背肌:

了解背肌的分层、位置和组成。

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了解胸背筋膜的定义和分层。

(三)课外练习

1.以胸锁乳突肌为例,讲述肌的起止点、作用。

2.哪些肌肉属于咀嚼肌?

各有什么作用?

3.表情肌的配布与起止特点。

4.竖脊肌是最长的肌肉吗?

在人类与四足动物的功能有何不同?

第三节胸肌、膈和腹肌

(一)教学基本内容

1.介绍胸肌的分群,以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为例讲解起止点对功能的影响。

2.介绍膈的位置、功能和结构。

3.简述腹肌的组成。

4.讲解腹肌的各种形成物

(二)基本要求

1.胸肌:

了解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位置和组成。

掌握胸大肌、前锯肌、肋间内、外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2.膈:

掌握膈的运动、各裂孔的位置与通过结构;了解膈的位置和分部、各三角的位置与意义。

3.腹肌:

了解分群、层次和功能。

4.腹肌形成物:

掌握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管、腹直肌鞘和腹股沟三角。

(三)课外练习

1.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可能涉及哪些肌肉?

2.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有何异同?

如何鉴别?

第四节上肢肌

(一)教学基本内容

1.介绍上肢肌的分部、分群和分层。

2.以前臂肌为例讲解关节运动轴与肌肉配布的关系。

(二)基本要求

1.上肢带肌:

了解组成和作用。

掌握三角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2.臂肌:

了解组成和作用。

掌握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3.前臂肌:

了解分群、层次和功能。

掌握指深屈肌和指浅屈肌的起止和作用。

4.手肌:

了解分群。

掌握蚓状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掌握骨间肌的作用。

(三)课外练习

1.肱二头肌在何时可让前臂旋后,为什么?

2.指深屈肌和指浅屈肌的起止和作用有何异同?

第五节下肢肌

(一)教学基本内容

1.介绍下肢肌的分部、分群和分层。

2.以小腿肌和前臂肌为例分析上下肢功能的不同要求。

(二)基本要求

1.下肢带肌:

了解组成和作用。

掌握髂腰肌、臀大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2.大腿肌:

了解组成和作用。

掌握缝匠肌、股四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3.小腿肌:

了解分群,掌握各群功能(踝关节运动)。

掌握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4.足肌:

了解分群和名称。

(三)课外练习

1.站立和走路时总是“外八字”多,为什么?

第二篇内脏学

内脏学总论

(一)教学内容

1.简介内脏各系统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内脏的一般形态与构造。

3.简介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以及在临床上的实用意义。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内脏的概念、范围及各系统的主要功能。

2.了解内脏的一般形态和构造。

3.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三)课外练习

在自己身上和同学身上辨认胸腹部标志线的实际位置和腹部分区的划分。

第五章消化系统

(一)教学内容

1.简介消化系的组成。

2.讲述口腔的境界和分部,口腔各壁的主要形态结构,重点讲述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的交通及咽峡的构成。

3.简述牙的形态和乳牙、恒牙的配布。

重点讲述牙式(完整牙式与简易牙式)的表达方式。

4.讲述舌的基本构造,重点讲述舌乳头的分类和颏舌肌的作用。

5.简述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及导管开口部位。

重点讲述腮腺的位置和导管开口部位。

6.分段讲述食管至大肠各部消化道的形态构造及位置。

(1)讲述食管的走行部位和生理性狭窄的位置、形成原因和临床意义。

(2)重点讲述胃的位置和形态。

(3)讲述小肠的划分和功能。

重点讲述十二指肠的分部及各部的名称、十二指肠大乳头的开口部位;讲述空肠起始部的标志、空肠与回肠的区别。

(4)讲述大肠的划分、结肠特征性结构及临床意义和大肠各段在体内的相对位置。

讲述回盲瓣的构成、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讲述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

讲述直肠的形态,重点为直肠在矢状面上的弯曲及弯曲的临床意义。

讲述肛管的构造,重点为齿状线上下方的结构。

7.简介肝的形态和分叶。

重点讲述肝的位置及出入肝门重要结构的名称和毗邻关系。

8.讲述输胆管道的组成。

重点讲述胆囊的位置(包括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点)和结构特点、胆总管的构成、走行部位、末端形成的结构和开口部位。

讲述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进食状态和非进食状态下的不同)。

9.简述胰的形态和功能,讲述胰的位置。

(二)基本要求

1.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了解口腔的境界及其分部,掌握咽峡的构成。

掌握乳牙和恒牙的牙式,熟悉牙的形态和构成。

掌握舌的形态及粘膜特征,了解舌肌的配布和功能,掌握颏舌肌的作用。

掌握口腔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和导管的开口部位。

3.掌握咽的位置、分部,熟悉各扁桃体的位置和功能。

4.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及狭窄部位(包括距切牙的距离)。

5.掌握胃的形态、位置和构造。

6.了解小肠的分部、掌握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和分部,掌握空肠、回肠的区别。

7.掌握大肠的分部和结肠形态特点,掌握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掌握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掌握直肠的形态、位置和构造。

8.掌握肝的位置、肝门内通过的结构,了解肝的分叶和肝的主要功能。

9.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肝胰壶腹的开口部位了解胆汁的排出途径。

10.掌握胰的形态、位置,了解胰的功能。

(三)课外练习

1.观察口腔内的形态结构,观察腭垂、腭舌弓、腭咽弓、腭扁桃体窝的形态。

观察舌乳头的形态。

2.在体表辩明胃、肝、胰的相对位置,通过叩诊的方法验证肝的上界和下界。

验证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点。

分别验证阑尾根部体表投影的Lanz氏点和McBurney点的位置。

3.思考:

在进食状态下和不进食状态下胆汁排放途径的差别。

如果手术切除胆囊后,胆汁的排放途径是什么?

有什么实际意义?

第六章呼吸系统

(一)教学内容

1.简述鼻的分部和结构。

鼻前庭与固有鼻腔的划分和结构特点、鼻黏膜的功能划分。

2.复习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位。

3.讲述喉的位置。

4.讲述喉软骨的组成,包括名称、数量和连结关系。

5.讲述弹性圆锥的构成、环甲正中韧带的位置及特定的临床意义。

6.讲述喉腔的分部,喉腔的年龄特点及临床意义。

7.简述喉肌的名称,结合喉肌的作用讲解喉的运动。

8.简述气管的位置、重点为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异。

9.讲述左、右肺的形态特点,强调肺尖的位置。

简述肺的分叶。

10.讲述胸膜、胸膜腔的概念,理解其在生理、病理学上的意义。

11.讲述壁胸膜的分部、胸膜窦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呼吸系统组成、功能及呼吸道的结构特点。

2.掌握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3.掌握喉的位置及各喉软骨的名称,了解喉软骨间的连结,掌握弹性圆锥的构成和环甲正中韧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了解喉肌的作用,掌握喉腔的组成和分部。

4.掌握气管的位置和构造特点,掌握左右支气管的形态差别。

5.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掌握肺段的概念。

6.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掌握壁胸膜的分部及胸膜窦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7.了解纵隔的概念、掌握纵隔的分区。

(三)课外练习

1.在体表上验证肺和胸膜的边界,重点分别为胸膜顶(肺尖)、肺下界和胸膜下界。

2.在体表上辨认甲状软骨、环状软骨,确定环甲正中韧带的位置。

第七章泌尿系统

(一)教学内容

1.简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讲述肾的位置。

重点介绍左肾与右肾在位置上的差别。

3.讲述肾的形态和构造。

重点介绍肾窦内的形态构造。

4.讲述肾的三层被膜。

理解肾的固定装置。

5.讲述输尿管的行程、分部及三个生理性狭窄。

6.讲述膀胱在空虚状态下与充盈状态下位置的不同及其临床意义。

讲述膀胱三角的构成及临床意义。

7.讲述女性尿道的形态、位置、开口部位,女性尿道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基本要求

1.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功能。

2.掌握肾的位置,形态和结构,了解肾的被膜、固定装置及肾段的概念。

3.掌握输尿管的形态、分部、各部的位置和在盆部(特别是女性)主要毗邻,掌握输尿管的生理性狭窄。

4.掌握膀胱形态(空虚和充盈状态下)、位置,膀胱三角的位置和粘膜特点。

5.掌握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部位。

(三)课外练习

在体表辨认左右肾的相对位置及肾门的相对位置。

第八章男性生殖系统

(一)教学内容

1.简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讲述睾丸、附睾的形态结构。

3.讲述输精管的走行、分部及末端形成的结构。

4.讲述附属腺体的位置及开口。

重点讲述前列腺的位置、形态(正常和病理情况下)和分叶。

5.简述睾丸下降及阴囊的层次。

6.简述男性外生殖器的基本结构,包括阴囊的层次(来源)和阴茎的构成。

7.讲述男性尿道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重点结构包括尿道的分部、前后尿道的划分、尿道的狭窄、扩大和弯曲。

(二)基本要求

1.掌握男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器官的名称,了解男性生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

2.掌握睾丸和附睾的位置与形态结构,了解睾丸下降的过程。

3.掌握输精管的行程及分部。

4.掌握前列腺、精囊腺的位置和形态。

5.掌握精索的组成及位置,了解睾丸和精索的被膜。

6.了解男性外生殖器官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和结构特点。

(三)课外练习

思考:

精子从生成到排出所经过的结构有哪些?

第九章女性生殖器

(一)教学内容

1.简述女性生殖器的组成和功能。

2.讲述卵巢的位置、形态(年龄变化)和固定装置。

3.简述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

结合功能简述输卵管妊娠发生的常见部位和常见原因。

4.讲述子宫的位置,分部、形态(年龄变化和妊娠变化),子宫内腔的形态、交通及黏膜特点。

讲述子宫的固定装置。

5.简述阴道穹的位置和分部,重点讲述阴道穹后部的毗邻及临床意义。

(二)基本要求

1.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了解卵巢的年龄变化。

3.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4.掌握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

5.掌握阴道的形态和位置以及阴道穹的组成与毗邻。

6.了解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三)课外练习

总结:

子宫的固定装置都有哪些?

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十章腹膜与腹膜腔

(一)教学内容

1.讲述腹膜与腹膜腔的概念,男女性腹膜腔的差别及其临床意义。

2.讲述小网膜和大网膜的位置和构成。

重点讲述小网膜的划分、穿行的重要结构及各结构之间的毗邻关系。

简述网膜囊的形成,重点讲述网膜囊的位置和交通、网膜孔四壁的构成。

3.讲述小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的形态和位置。

4.讲述肝周围韧带的名称和位置。

简述脾、肾周围的韧带名称和位置。

强调十二指肠悬韧带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5.讲述隐窝、陷凹的形成。

重点讲述肝肾隐窝、直肠膀胱陷凹、直肠子宫陷凹的临床意义。

(二)基本要求

1.掌握腹膜与腹膜腔的概念,掌握男女性腹膜腔的差别。

2.掌握壁腹膜形成的主要结构,包括网膜、系膜、韧带、隐窝和陷凹。

(1)掌握小网膜和大网膜的位置和构成。

掌握小网膜的划分其穿行的重要结构。

(2)掌握网膜囊的形成、位置和交通。

(3)了解小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的位置。

(4)掌握肝周围韧带的名称和位置。

掌握十二指肠悬韧带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5)掌握肝肾隐窝和盆腔内隐凹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三)课外练习

思考:

网膜囊的形成、位置、毗邻、交通和临床意义。

男女性腹膜腔的差别及直立时腹膜腔最低点的位置。

 

第二篇脉管学

脉管学总论

(一)教学内容

简述脉管系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二)基本要求

掌握脉管系的组成,了解其功能意义。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概述

(一)教学内容

1.简述心血管系的组成及功能意义。

2.简述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3.讲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组成。

(复习中学生理卫生知识)

4.简述血管吻合和侧支循环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二)基本要求

1.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2.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3.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

4.了解血管吻合和侧支循环的概念。

第二节心脏

(一)教学内容

1.讲述心脏的形态、位置及体表投影。

2.重点介绍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以右心房、右心室为例说明其形态结构和机能。

3.简述心壁的构造,简述胎儿血液循环过程、先心病的种类和常见发病部位。

4.讲述心传导系的组成、位置和机能。

5.讲述心脏的血液供应。

重点为冠脉分支的名称和各支的供养范围。

6.简述心包及心包腔的概念和构成。

(二)基本要求

1.掌握心脏的位置、外形、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

了解心壁的构造。

掌握房间隔与室间隔的形态结构。

2.掌握心传导系统的组成、位置和功能。

3.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分支及分布区域。

4.了解心大、中、小静脉的行径、注入部位,掌握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

5.掌握心包的构成。

(三)课外练习

1.验证心脏的体表投影区。

2.思考左、右冠状动脉不同支阻塞后心肌可能出现的缺血区在哪里。

第三节动脉

(一)教学内容

1.简述肺循环的组成。

2.讲述主动脉各部的起止和行程。

3.讲述颈总动脉的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