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万吨电解铜项目可研建议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859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8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20万吨电解铜项目可研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年产20万吨电解铜项目可研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年产20万吨电解铜项目可研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年产20万吨电解铜项目可研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年产20万吨电解铜项目可研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20万吨电解铜项目可研建议书.docx

《年产20万吨电解铜项目可研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20万吨电解铜项目可研建议书.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20万吨电解铜项目可研建议书.docx

年产20万吨电解铜项目可研建议书

1总论

1.1概述

************冶炼有限公司创建于1958年,是专业铜生产企业,现有年产高纯阴极铜10万吨、黄金3吨、白银100吨、硫酸10万吨的生产规模。

2007年销售产值在50多亿元,上交税金1.57亿元,连续三年为富阳市第一纳税大户。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改善的要求,我国的废铜及含铜废料将逐年增加。

但我国是铜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通过成熟和完善的生产工艺,将废铜及含铜废料加工成粗铜、阳极铜乃至高纯阴极铜,使废铜资源得到再生利用,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凭着企业人才、资金及多年的生产实践优势,拟分二期投资建设,每期10万吨/年再生阴极铜综合回收加工项目,使其成为一个规模较大及规范的铜资源再生利用生产企业。

1.1.1项目提出的背景

项目所在地为******县石狮乡,厂区占地面积约800亩,为工业用地。

废铜按其来源有两类

一类是新废铜,它是铜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

冶金厂的叫“本厂废铜”(“homescrap”)或“周转废铜”(“runaround”)。

铜加工厂产生的废铜屑及直接返回供应厂的叫做“工业废杂铜”、现货废杂铜(“prompt”)或新废杂铜。

另一类是旧废铜,它是使用后被废弃的物品,如从旧建筑物及运输系统抛弃或拆卸的叫旧废杂铜。

铜和铜基材料,不论处于裸露状态,还是被包在最终产品里,在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可回收再生。

一般来说,用于再生的废铜中新废铜占一半以上。

而全部废杂铜经再加工后有大约1/3以精铜的形式返回市场,另2/3以非精炼铜或铜合金的形式重新使用。

直接应用废杂铜前提是严格的分类堆放及严格的分拣。

直接应用废杂铜具有简化工艺、设备简单、回收率高、能耗少、成本低、污染轻等优点。

直接应用废杂铜的多少,大体上反映了一国家铜的再生水平。

相比之下,我国废杂铜的直接使用率较低,每年约20万吨,仅占废杂铜总回收量的30%~40%,并且黄铜加工材的生产多由乡镇企业运作,大大降低了经济效益,并在能耗、环保方面带来后患。

国务院以国发[2005]22号文件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作和重点环节;提出了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坚持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意见中关于建设循环经济的主要指标明确提出;力争到2010年,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

再生铜、铝、铅占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35%、25%、30%,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65%以上。

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和处置量控制在4.5亿吨左右;城市生活垃圾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

由于优质金属矿产资源的日益短缺,金属废料的综合利用是全球冶炼行业越来越重视的课题,西方国家的有色金属再生率已达55%以上,我国有色金属再生率不到30%,可见发展空间很大。

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具有一定数量外出回乡的熟练工人,有较好的人力资源优势。

1.1.2项目的目的、必要性和社会意义

该项目是为充分发挥******市人力资源和其他各方面的优势,引进和做大做强环保产业,尽快调整和完善******县的工业产业结构而提出的项目。

该再生阴极铜项目是非常必要的。

一是我国铜资源形势严峻。

由于我国铜资源条件的限制,使我国铜矿山的发展受到到严重制约,一批铜矿山因开采不经济或资源枯竭而关闭,导致我国铜工业发展所需原料供应不足。

据统计,2001年,我国铜精矿、粗铜和精铜的产量比为1:

1.95:

2.60,按2000年产能计算,三者的比例为1:

1.1:

3.4。

因此,我国铜资源条件限制了我国铜工业的发展,并使得我国要长期面对铜原料对进口的依赖。

我国铜供需矛盾突出,铜原料供应缺口继续扩大。

到2000年底,我国已形成采、选、冶生产能力分别为49.9万吨/年(金属量,下同)、54.9万吨/年和169.4万吨/年。

铜矿山采选能力仅为铜冶炼能力的47.5%。

矿山生产远不能满足冶炼生产的需要,铜产量的一半以上需进口原料。

我国目前正在生产的铜矿山大多是建国初期建成的,经过50年的开采,资源大幅减少,有的已近枯竭。

在全国36个骨干铜矿山中,将近22个面临资源枯竭而关闭的局面,约消失3-5万吨铜金属产能。

加上我国铜冶炼能力的不断扩张,精铜矿产量增长缓慢,使国内铜原料的供应每年铜产品的进口额占有色金属产品进口总额的50%以上。

2001年进口铜原料(实物量)225万吨,同比增长24.3%,按30%品位折合铜金属量67.6万吨,进口量已超过我国铜精矿产量58.7(金属量)万吨的15%;进口废杂铜333.5万吨,几乎是国内废杂铜用量的一倍以上。

二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引进外资,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是发展地方工业经济、增强其发展后劲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一条快捷之路。

三是随着地方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人口纷纷进城,需要解决劳动力出路等问题。

四是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横峰现有的产业结构已不能适应新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需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将拉动工业产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该再生阴极铜项目的建成,对促进******县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招商引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建设条件

1.2.1选址

原材料及产品交通运输便捷,当地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且具有发展空间,拟在******县工业基地征地约800亩。

1.2.2总投资与资金来源:

固定资产投资:

一期44455万元;二期39755万元。

流动资产:

一期43395万元;二期43395万元。

总投资:

一期87850万元;二期83150万元。

资金公司自筹121000万元,商请银行贷款50000万元。

1.2.3原辅材料

本项目主要原材料的来源为当地及周边各省地区收购的废杂铜、含铜废料和含贵金属废物。

1.3产品方案、规模

主产品为再生阴极铜,每期规模为10万吨/年

1.4项目建设周期及组成

项目分二期建设,2009年前完成一期工程,2012年前完成二期工程。

项目占地533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由办公楼、综合楼、食堂、环保炉厂房、阳极炉厂房、电解厂房、净液厂房、污水处理厂房、原料库、综合仓库、配料房、收尘房、风机房、锅炉房、重油库、循环水泵房等堆场、道路组成。

2市场分析

2.1国内外再生铜的消费和分布情况

许多国家对铜的需求在很程度上要依靠再生铜来满足国内需要。

例如,美国的铜消费量居世界首位,在1976到1996年的20年间,由废铜再生提供的铜占每年铜消费量的比例在44%至54.7%。

在欧洲,铜矿资源缺乏,除大量进口铜精矿外,还要依赖废铜作重要补充。

据统计,1997年再生铜占总原料的42.6%。

其中废铜直接利用的为22.4%,经再次精炼的为20.2%。

我国既是铜资源较贫乏的国家又是世界上第二大铜消费国。

而解决资源缺乏和消费急增矛盾的方法则是大量进口铜原料,90年代以后,我国废杂铜进口量迅猛增加,我国近两年废杂铜用汇额达22.5亿美元,为同期进口铜精矿用汇额的1.32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废杂铜进口国之一,主要来源地是工业发达和环保要求严格的国家和地区,其中从美国和日本进口量比例分别为38%和25%。

此外,估算我国每年尚有15万吨的自产废杂铜。

我国炼铜行业矿铜原料与废铜原料之比为2.69:

1,废杂铜在铜原料中比例己达27%。

2.2国内外废杂铜利用情况

废铜的产生量与再生利用,同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和铜消费水平密切相关。

发达国家工业化时间早、程度高,年人均铜消费量达到10-20公斤,因而产生大量的废铜,不仅满足自身的需要,还在部分废杂铜由于人力成本等方面问题而出口转移动发展中国家再加工和消费。

美国的铜消费量居世界前列,在1917-1987年的60年间,美国废杂铜的回收率平均占消费量的35%;而在1976-1998年的22年间,由废铜再生提供的铜占每年铜消费量的比例则是提高到44%-55.6%。

欧洲由于铜矿资源缺乏,废铜就在为重要补充。

据统计,1997年再生铜占总原料的42.6%,其中废铜直接利用的为22.4%,经再次精炼的为20.2%。

据有关资料,在1953-1993年间,西方发达国家所消费的精铜有40%是通过再生废杂铜获得的;1994-1998期间,世界废杂铜每年的回收总量平均约为500万吨左右,直接利用的为每年345万吨左右,点到69%左右。

据统计,2004年全球再生精铜产量为197.6万吨,约占全球精铜总产量的12.5%;而2004年全球废杂铜回收利用的总量估计为637万吨左右,已经占到当年全球铜表观消费总量的38.6%。

目前中国的再生铜产量占铜总产量的只有23%,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我国又是铜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国此充分高效的利用国内外废铜资源是解决我国铜资源紧缺乏矛盾的最佳途径,也是我国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2004年中国回收利用废杂铜116万吨,占铜消费量的28%,比上年增长率14%。

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铜加工和铜制品生产厂直接回收利用的边角余料和残次品约100万吨。

去年中国铜原料及产品的进口数量,废铜进口量增长率最快,增幅达25%,铜精矿进口量增幅仅为8%,电解铜进口量则下降12%。

中国铜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国内铜矿资源紧缺。

2004年,中国铜矿产量达到60万吨,较上年增长率7%。

但同年冶炼产量增长了12%,铜矿产量与精铜生产需求之间的差距从2003年到123万吨扩大到了145万吨。

铜矿产量与铜冶炼产量这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促使废铜利用量的增加。

其中,国有大型企业的利用量增加较快。

据悉,中国最大的国有铜生产企业——******铜业集团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倾动精炼炉,年处理废铜超过10万吨。

云南铜业公司、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天津大通铜业公司等大型企业利用废铜数量也都大幅度增加,大型铜冶炼企业积极投入再生铜产业,提高了废铜再生利用水平,增加了废铜产业发展的集中度。

据估算,全部废铜经再加工后有大约1/3以精铜的形式返回市场,即经过阳极炉熔炼之后生产电解铜;另外2/3以非精炼铜或铜合金的形式重新直接使用,生产铜材或铜合金产品。

有色金属是构成现代物质文明的重要基础材料。

在整个有色金属产品中,约有25~30%来自于废料的再生利用。

我国再生金属工业是以国外资源利用与国内资源回收两部分共同组成的。

国家经贸委制定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十五”规划》为国内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确立了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业基本摈弃了以往那种“收进来,卖出去”的简单的废旧物资搬家式和粗放式的回收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了清洗、破碎、剪切、除杂、除油、分选、预处理加工模式;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科研单位和大型企业不断研究和开发出废旧物资高值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这些新技术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某些品种的有色金属,特别是稀有金属、贵金属的废触媒、废渣中回收有价成分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发达国家己意识到废旧金属作为战略资源的重要性,开始制定法规限制废旧金属的出口。

欧盟在2004年7月1日出台限制旧金属出口的法律,美国也正在就此事进行研究和讨论

3场地选择及建设条件

3.1场址选择

该项目生产应保证水、电的供应,特别是电力的供应,由于在上海、深圳、******、江苏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在用电高峰有盛夏和严冬用电得不到保障,加之经济发达地区劳动成本较高等诸多因素,最终本项目的建设场址选择在************。

******交通便利,区内铁路有浙赣线,公路有320国道、梨温高速公路从区内通过,到达南昌、******、上海分别只有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