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492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冀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冀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冀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冀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冀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冀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冀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1课《色彩的对比》····················································2

第2课《色彩的调和》····················································7

第3课《设计手抄报》···················································10

第4课《我的家,你的家》·············································12

第5课《景物的近大远小》·············································16

第6课《身边的风景》··················································19

第7课《电话巧设计》··················································22

第8课《实用又美观的盘子》···········································26

第9课《京剧与美术》··················································29

第10课《用纸箱板作画》··············································33

第11课《纸箱板立体造型》···········································36

第12课《寓言成语故事多》············································39

第13课《风筝飞满天》·················································44

第14课《泥板成型》····················································46

第15课《我们的奥运》·················································49

第16课《城市雕塑》····················································52

 

第1课《色彩的对比》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认知目标:

让学生通过感受、欣赏等美术活动,了解冷暖色调给人的不同情绪,感受冷暖色调的装饰美。

3.技能目标:

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冷色和暖色的基础上,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进行装饰、表现。

2学情分析

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色彩知识,本节课接触的色彩知识融入了更多的心理与情感因素,所以本课的学习重点应放在每位学生的参与、感知上,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感受色彩的冷暖带给人的不同情绪,从而激发学生以此来装点生活的热情。

本课的教学以学生的感受、欣赏、发现、尝试、表现为主线,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氛围内了解色彩的冷暖给人的不同感受,并且从中实现“色彩冷暖的相对性”这一难点的突破。

3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为让学生在各种欣赏活动中感知冷暖色调及其它们的装饰美感,结合冷暖色调给人的情绪影响,科学的装点生活。

本课的难点是通过比较,了解色彩冷暖的相对性以及改变色彩明度的方法,使作品的色彩丰富、色调统一。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情境创设欣赏评述

教师活动:

一、引导学生欣赏一组画面:

相同的景色由正午向夜晚的变化。

一、看一看,想一想,画面中的景色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观察画面的变化,归纳其中发生变化的成分。

三、试水温的同学将结果告诉大家。

         

 结合水的颜色判断水温。

        

 说说红色和蓝色给人的联想。

四、根据以上的游戏活动,讨论归纳出颜色有“冷暖”之分的特点。

               

二、设问一:

你在画面中发现了什么?

其中在颜色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请一位同学试一试被纸筒卷住杯身的杯子中水的水温。

撤去杯身的纸,将水的颜色呈现出来(红色和蓝色)。

设问二:

看了水的颜色,你觉得哪杯水热一些?

启发:

红色让你联想到什么?

蓝色呢?

另请一位同学再试水温。

四、设问三:

同样两杯水,其实水温都一样,只是掺入了不同的颜色,为什么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呢?

学生活动:

一、看一看,想一想,画面中的景色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观察画面的变化,归纳其中发生变化的成分。

三、试水温的同学将结果告诉大家。

 结合水的颜色判断水温。

 说说红色和蓝色给人的联想。

四、根据以上的游戏活动,讨论归纳出颜色有“冷暖”之分的特点。

深化认知综合探索

教师活动:

一、我们来看这两副图案。

设问一:

是否暖色只有红色,冷色只有蓝色呢?

在学生回答后进行归纳总结:

一般来说,接近红、橙、黄的颜色为暖色;接近蓝、绿、紫的颜色为冷色。

二、结合图案作品讲解:

1.为了使画面色彩丰富,可以将同一种颜色中加入白色或黑色,使其变深或变浅,但它们的冷暖性质不变。

2.设问二:

冷色调的画中必须全是冷色吗?

归纳:

在冷色调的画中运用少数暖色具有点缀作用,不影响原来的色调。

三、结合色相环讲解:

1.老师把以上看到的冷、暖色按渐变的规律排列成了环状,称为色相环,说说其中的冷色有哪些、暖色有哪些?

2.讲解:

颜色的冷暖是相比较而言的,不是绝对的。

学生活动:

一、判断出两幅图案的冷暖色调。

小组讨论归纳:

画中较冷的颜色还有哪些?

较暖的颜色还有哪些?

二、结合图案作品:

1.在图案作品中找出相同色相不同深浅的颜色。

2.找出冷色画中偏暖的颜色。

三、结合色相环思考、回答:

1.找出其中的冷色和暖色。

2.在色相环中,将一种颜色与它两边的颜色进行比较,得出不同的结果。

造型表现

教师活动:

为了检验同学们刚才的学习情况,我们来做个小游戏。

课件出题:

1.请你为自己温暖的初冬服装选颜色。

(引申:

人们根据暖色调给人温暖、喜庆、热闹的特点来装扮节日和温馨的卧室)

2.怎样打造凉爽、宁静、整洁的办公室?

(引申:

人们根据冷色调给人的感受设计了手术室的色调。

学生活动:

1.小组合作,将本小组桌上各种颜色的服装按要求进行搭配。

了解生活中对暖色的运用。

2.思考回答。

了解生活中对冷色的运用。

设计应用

教师活动:

一、设问:

老师这里有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东西,你能根据它们的用途合理地用冷色或暖色进行装饰吗?

请小组讨论,选择本小组的装饰对象。

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用冷色调或暖色调画一幅画。

作品展示

欣赏一些优秀的作业,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

课堂小结

色彩来自于现实生活,只要同学们多注意身边的事物,都可以创作出好的作品。

 

第2课《色彩的调和》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色彩知识,理解色彩调和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欣赏大自然中、生活中及绘画作品中的色彩,感受协调的色彩所富有的美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运用色彩的调和知识创作美术作品。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能运用两种以上的色彩调和方法,使画面和谐、沉稳。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使用色彩调和方法,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丰富又和谐的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活动1:

欣赏导入

课件出示:

比较儿童居室效果图。

思考:

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你更喜欢哪一幅?

为什么?

教师:

这种色彩丰富又和谐统一的搭配就是调和的美。

揭示课题板书:

色彩的调和

活动2【讲授】活动2:

讲授新课

1、色彩调和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呢?

书中介绍了那些色彩调和的方法?

让学生打开书本第七页,自学。

2、学生汇报,读定义。

3、欣赏感悟:

《坝上秋色》与《初踏黄金路》这两幅画是怎样使色彩调和的?

组织小组交流,分析书中作品是如何使用调和色的,说说带给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

了解色彩调和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感受作品内容与色彩带给人的调和之美。

4、如果我们来创作一幅画,除了这几种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其他什么色彩调和的方法?

看书第八页,我们一起来研究。

分组研究,讨论。

5、演示调和色的调色方法。

教师:

我们也来试一试,选一种方法为你的画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

(1)、起稿。

(2)、选择水粉色。

(3)、调色、着色。

学生观看演示,动笔试一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使色彩调和。

设计意图:

学习色彩调和的方法,体验色彩调和带给人的美感。

活动3【练习】活动3:

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根据掌握的色彩调和的知识进行调色练习,完成一幅表现色彩调和的作品。

2、学生实践创作,教师辅导。

4.2第二学时

4.2.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活动1:

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学生活动:

请你介绍一下自己的画,它使用了什么调色的方法?

给人什么感觉?

2、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调和的效果。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按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活动2【活动】活动2:

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创作激情

1、优秀作品欣赏,强调色彩调和

2、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

活动3【作业】活动3:

继续完善或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辅导。

活动4【作业】活动4:

课后拓展

展示其他内容的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学习。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第3课《设计手抄报》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手抄报,掌握手抄报的构成要素。

尝试设计手抄报的标题、排版。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手抄报的分析讨论,知道手抄报的构成要素。

对手抄报标题及版式进行大胆的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但想象力比低年级时有所下降。

他们对美术有强烈的兴趣,尤其是在动手创作时,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手抄报的组成,并且能够尝试设计手抄报。

2.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出创意的手抄报,设计美术字体的标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视频导入

通过一个幽默的视频导入新课,手绘的视频激发学生手绘和创作的欲望。

导入课程《设计手抄报》

活动2【讲授】二、小组合作,新课教学

(一)目标引领,动力十足通过出示课程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本课需要需要学习的内容,同时建立学习的信心。

(二)手抄报简介手抄报是什么?

手抄报的来源以及手抄报的作用。

(三)手抄报的构成要素

1、通过出示手抄报的图片,学生分析手抄报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讨论完毕,请小组代表进行作答。

教师总结手抄报的构成要素,并补充学生遗漏的知识点。

2、教师出示其它的手抄报图片请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找出手抄报的报名、栏目、花边装饰、尾花等要素。

活动3【练习】三、手抄报的标题设计

1、通过观察图片,总结标题设计的方法手抄报的主标题醒目,吸引人。

是手抄报的点睛之笔。

标题设计的方法有:

(1)根据字形,填涂空白

(2)象形文字设计(3)图文结合(4)文字相连等多种方法。

2、文字游戏通过一组设计的美术字,学生猜猜这些字是什么。

3、教师示范根据良岗中心小学,设计美术字。

4、学生创新设计。

活动4【测试】四、展示点评,共同进步

学生出示自己的美术作品,请学生自己评价,请其他学生评价。

活动5【作业】五、巩固总结,课后延伸

总结本课学习的知识内容,以“易县文化节”为标题进行手抄报标题设计

第4课《我的家,你的家》

1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设计、制作出一个精美的家的造型。

2、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动手协作,学会更好地同别人交流和沟通,体验用自己作品参予活动的快乐。

3、通过家的制作,使孩子们更具有爱心。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动手动脑能力,并且对手工非常喜欢,因此会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课堂的驾驭和操控也具有新的挑战。

3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幻灯片导入

1、激发兴趣。

通过大家爱看的电视剧《家有儿女》的人物刘星、小雨和家庭家具的导入,使孩子们一下子进入角色,开始了对家的幻想和思索,为以后的手工创作埋下伏笔。

2、教师问:

(1)、你最喜欢哪一个家的模型,并说出理由?

(2)、谁能说出这个家的墙和地面是怎样制作的呢?

(3)、大家能不能制作一个更具创意、更温馨漂亮的家?

3、学生答: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阐述了自己对家的的观点和认识,使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和沟通。

在此过程中老师一直给学生予肯定、认同、表扬、赞许,使孩子们更加充满勇气和自信,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观点和问题,交给同学们去解答,或在下面的制作环节中去感悟,并找出理想的答案。

活动2【讲授】制作环节

  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很好,那么下面大家能不能制作一个更具爱心、更温馨漂亮的家呢?

能不能以小组的形式团结协作制成一件代表本组最高水平的、永年县第二实验学校2016年最佳创意的作品呢?

好!

下面让我们拭目以待。

Let’s start!

  大家以每一排作为一组、分工合作、发挥自己的强项、认同别人的优点,同时出示幻灯片:

“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奇思妙想、闪亮登场”激励大家认真构思、精心创作。

1、学生创作、老师辅导

A、帮助学生处理协作分工中出现的问题,充分挖掘每个学生自身的潜力,点燃闪光点。

B、引导学生要有时间观念,把自己的分工作好,学会融入和理解,避免在争执中耗费时间。

C、及时肯定和展示好创意、好作品。

随时调度个别同学去别的小组支援或求助。

2、倒记时

  一面是学生有序而紧张的创作,一面是优美而欢快的伴奏音乐,剩下的越来越少的是时间,提示同学们精心地作最后的美化和装饰,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从本组中挑选出一个普通话表达能力最好的同学作为小解说员,准备在下面的展示环节中推销自己的作品。

活动3【活动】展示

伴随着大屏幕倒计时数字闪现3、2、1,音乐声嘎然而止、屏幕上显示出“永年县第二实验学校2016年手工设计《我的家你的家》最佳创意PK大赛”现在开始,请各小组作好准备,同时也恳请大家每一位同学作一名公平,公正的裁判 。

在待会的大奖评选中举起你的手,投上自己珍贵的一票。

1、作品展示:

请小组代表轮流解说,展示自己作品的特色,同时也展示一下自己幽默的语言和小组光辉伟大的形象、为自己的作品拉一下选票。

2、大奖评选:

本次大赛我们共设立四个奖项供大家评选。

A、最佳创意奖

B、最佳做工奖

C、最佳团体奖

D、最具潜力奖

3、获奖感言,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依据举手数量的多少PK出各个奖项的得主以后,就象赵本山的小品《奥运火炬手》一样由获奖小组形象代言人作一下获奖感言,忽悠一下,感谢一番。

活动4【作业】课堂延伸

  大奖过后是落寞,告别刚才评奖痛快热烈、欢呼喜悦的场面,一切又都归于平静。

这时多媒体大屏幕一个个洪水灾区的画面走进我们,使我们的心开始变地沉重,现在是三九暑天,酷热难耐,我们拥有和谐而又温暖的家,而那些流离失所灾区孩子们现在又怎样呢?

如果你是他们,你会忍受和面对哪里的此情此境吗?

如果你是你,你能感受拥有今天家的温暖和幸福吗?

一切都不必多说,当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被一次次叩问,有的学生眼眶湿润了,伴随着《黑暗中的烛光》这个充满意境的画面和《让世界充满爱》的感人旋律,我和孩子们一块祈祷:

让一切灾难赶快快过去,让一切快乐幸福早日降临,祝愿中华大家庭每一个家都平安健康、温暖幸福。

 在这美妙的爱的旋律中,人生的大爱至美又得到再一次弘扬。

 

第5课《景物的近大远小》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初步掌握画出透视效果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对比观察的方法,运用透视规律,尝试用水彩笔等材料表现身边的景物,画出纵深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2学情分析

~透视学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五年级的学生空间感知能力、理解力、观察力相对较弱,透视知识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对小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难懂的。

必须创设相应的情境引领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感知以及切身体验来形成相应的感性经验,把握透视规律,理解透视现象形成的本质。

通过直观演示表现方法,化难为易,将规律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分析原理,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

教学难点:

表现“近大远小”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表现。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

~1、学生欣赏有明显的透视效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画面的透视的效果,打开学生的思维。

2、初步联想,挖掘出生活的经验同学们再看我们眼前的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3、再次欣赏让学生带着任务再次欣赏图片资料问题:

近处的物体可以看到哪些细节?

远处的物体又能看到些什么?

近处的物体色彩怎样?

远处的物体看上去色彩又怎样?

再次发现,让学生回答问题。

表现近大远小的在绘画中。

活动2【导入】二、引导启发

~看了刚才的图片,现在同学们再看看眼前的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3【讲授】三、感知体验

~1、欣赏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画面的“透视”效果。

2、欣赏周边的景物(花草、建筑、人群及周边环境),教师引导,看了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环节一:

找一找,图片中近大远小现象再次欣赏图片及大师的作品,学生讨论:

近处的物体可以看到哪些细节,物体的色彩怎样?

远处的物体能看到些什么?

色彩又怎样?

教师教授视平线、消失点。

(1)风景名胜摄影(天安门,长城,引导寻找近大远小现象,展示图片。

(2)中外名画(中国画《大漠之舟》,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引导观察不同角度的近大远小的表现。

比如油画可以设计提问:

这幅画里近大远小的透视线和林荫道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纤夫们在往画面的哪个方向走?

画家站在纤夫们的哪一边看到这样的情景?

)(3)大片的向日葵。

学生很容易发现向日葵花盘的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适当的引导观察远近的花盘的大小。

(4)林荫道。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路面、树木梳理出“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处的清晰,远处的模糊等同原理的透视规律。

学生总结:

近处的物体不但看上去大,细小的部分都能观察得到,而且颜色很鲜艳,远处的物体不但变小了,而且看上去很模糊,颜色也较灰暗。

教师小结:

外界的物体透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其实外界的物体的尺寸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错觉造成的。

“近大远小”现象可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这就是美术中所谓的透视规律。

活动4【练习】四、创作练习

~创作一幅符合近大远小规律的绘画作品。

学生动手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请学生去前面展示绘画作品,学生互评,师生共同评价,教师评价。

 

第6课《身边的风景》

1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正确的写生习惯;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发现美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2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

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对表现缺乏信心。

3重点难点

1.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正确的写生习惯,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 师生以谈话形式进入主题

1.师:

你们去过哪些地方?

你觉得这个地方什么给你印象最深?

2.学生描述身边的风景。

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二. 看书中图片,这些景物时怎么表现出来的?

通过写生的方法把身边的景物描绘出来。

活动3【讲授】三. 教师讲解写生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1.取景构图是写生的一个重要方法,把自己选取的理想的景物用取景框取下来。

2.怎样运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景物的美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留心观察,细心体味是发现美的一个重要环节。

3.写生作品在忠实于大自然的同时,又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的感情,将感兴趣的景色表现出来就可以了,不必面面俱到。

4.画面要有取舍,在作品中要有亮点,把亮点刻画出来,做到详略分明。

活动4【导入】四. 学生写生

1.讨论写生步骤,选取要表现的风景,确定画面主体景物,安排好构图。

2.先用简单的线条勾出整体轮廓,可以反复修改。

3.细节刻画,注意线条的疏密繁简。

4.黑笔勾线。

活动5【练习】五. 教师辅导

巡视指导刻画细节

活动6【导入】六. 评价

选取主次分明、构图恰当、细节刻画精致的作品讲评展示。

活动7【导入】七.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自由创作一幅身边的风景绘画作品。

 

第7课《电话巧设计》

1教学目标

1、用平面图的形式设计或用多种材料制作一部电话。

2、初步了解电话的历史以及发展过程。

3、形成设计意识,增强艺术表现能力。

2重点难点

欣赏各式各样的电话,分析其设计特色。

尝试利用废旧媒材设计制作电话模型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设疑导入

提问:

当你和朋友相隔千里时,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联系?

哪一种方式最快捷?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用电话,就象面对面说话一样方便、清晰、快速。

揭示课题

活动2【导入】电话巧设计

1、电话的发展历史

电话发明到今,从工作原理到外形设计都有不小的变化,我们一起去看看电话是如何一步步改进发展的。

多媒体放映介绍:

电话的发明者贝尔,1847年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声学世家。

他从小就喜欢思考问题,经常对家里的东西拆拆卸卸,常常有一些小发明。

他曾经发明了一种帮助聋哑人恢复听力的仪器,最后贝尔从电报机得到启发,设计制造了电磁式电话。

1875年,电话问世了,并且很快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

①  1875年,贝尔通过自己发明的液体送话机说道:

“沃森先生,请过来!

我有事找你!

”人类有了最初的可用电话机,揭开了通迅交往的新篇章。

②1880年,Gower-Bell电话成为许多国家第一个使用电话。

③1885年,磁力发电机壁式电话是最早的一部由丹麦人制造的电话。

④1973年,旋转式电话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家庭常用的电话机。

⑤1975年,逐步发展成按键式电话。

⑥1996年,发展成方便的家庭无绳电话。

提问:

由于科技水平的不同,电话功能的不同,于是电话机的造型也发生了变化,你能发现吗?

请说一说。

教师小结:

由于科技的发展,电话的功能也在发展,因此随着电话的造型、部件和色彩都在逐渐地变化,造型越来越简洁,色彩越来越明快,使用也越来越便捷。

进入手机时代

从战地使用的无线对讲机得到启发,研制出了老百姓可随身携带的“大哥大”,居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