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067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

050106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为“文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

我校本学科建设于50、60年代,恢复研究生学位教育后,本学科成为全国首批招收培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1978年)、继而较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的学科之一。

后获湖北省重点学科(1998、2003年)、省级(2003年)和国家级精品课程(2004年)、国家级教学团队(2010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本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

其具体要求为:

1.具备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品质,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能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服务。

2.具有良好的学风和科研道德,明确学术规范和研究论文写作规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利用电脑和网络技术,有效地搜集、处理、传递信息。

3.具有扎实的文艺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熟悉本专业方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了解其发展的趋势;具有较为开阔的视野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三、研究方向简介

序号

研究专业名称

简介

1

中国现代文学

这个方向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指从五四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文学运动、思潮、流派、社团特别是作家作品(包括台、港、澳)。

其中也包括从近代文学向现代文学以及由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转型的研究。

2

中国当代文学

这个方向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社会主义新时期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文学运动、思潮、流派、社团特别是作家作品(包括台、港、澳)。

其中也包括由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转型和当代文学现代性的未来发展的研究。

四、学习年限

1、学习年限:

三年。

学习优秀者可申请二年毕业。

2、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优良,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学校提前毕业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在校学习时间达2年及以上,经导师和所在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可申请提前毕业,并报学校研究生处审批。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总学分为37学分。

其中:

1、一级学位课程5门,15学分(公共课程3门,9学分;专业学位课程2门,6学分)。

2、二级学位课程(通选课)任选2-3门,4-6学分。

3、指定选修课课程5门,10学分。

4、任意选修课课程任选2-3门,4-6学分。

5、教学实践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

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

6、凡以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培养计划中增加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三门,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

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但不计学分。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和学术活动两个部分,各占1学分。

1、教学实践。

主要方式有:

为本、专科生授课;协助主讲教师辅导、答疑或主持课堂讨论;指导本、专科生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写作。

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为17学时,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

要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

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

2、学术活动。

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2次以上,每次都要有1千字以上的学术报告。

要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

3、以上两项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导师组确定合格与否。

学生填写的两张表格于学位论文答辩前上交,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答辩。

七、学术研究

对不提前毕业的研究生不作公开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但要求学生在读期间积极进行学术研究,或参与导师作课题、或独立完成科研项目、或参加社会性学术活动等,以积累研究经验,提高研究能力。

八、学位论文

1、最迟在第4学期确定学位论文题目,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并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水平的要求为:

(1)选题应具有前沿性、新颖性、学术性,应当具有理论或实践意义,具有公认的学术价值。

(2)论文应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下,正确吸收和运用各种理论观点和理论方法,在充分占有研究资料和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3)论文观点鲜明,材料准确翔实,论证逻辑严谨,层次结构清晰,语言表述顺畅。

(4)论文写作必须遵守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引文和引述他人的观点必须在注释中标明,论文后应附一定数量的必要的参考资料索引。

论文字数应在3万字左右。

3、学位论文在第六学期进行公开答辩,答辩程序与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采取导师具体指导和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的学术研究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自学相结合、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鼓励硕士生在系统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研修跨学科、跨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方法。

组织硕士生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加强督促学生对专业研究成果的了解和对专业研究书籍的阅读,以确保研究生在读期间处在学科发展或学术研究的前沿。

十、其它

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

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

不计学分。

2、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

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3、每位硕士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6周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和研究生处备案。

 

附录: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50种)

鲁迅:

《鲁迅全集》(全18卷;必读1-9、11),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赵家璧等主编:

《中国新文学大系》(全10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1936出版

北京大学等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全5种18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王庆生主编: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四卷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

洪子诚主编:

《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1945-1999)》(上、下册),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王瑶:

《中国新文学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唐弢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980年版

钱理群、温儒敏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王庆生主编:

《中国当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陈思和主编: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洪子诚:

《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董健、丁帆、王彬彬主编:

《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朱栋霖等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2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周晓明、王又平主编:

《现代中国文学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谢冕:

《新世纪的太阳——20世纪中国诗潮》,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孙玉石:

《中国现代诗歌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严家炎: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杨义著:

《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中下),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陈白尘、董健主编:

《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版

范伯群: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陈安湖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贾植芳编: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许志英、丁帆主编:

《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黄曼君主编:

《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下),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乐黛云、王宁主编:

《西方文艺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王瑶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历史与现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温儒敏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黄修己:

《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王晓明主编: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修订版),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版

陈思和:

《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张未民等编选:

《新世纪文学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高利克: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司马长风:

《中国新文学史》,香港昭明出版社,1976-1978年

李欧梵:

《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德威:

《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王德威:

《当代小说二十家》,三联书店,2006年版

陈建华:

《“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黄子平:

《“灰阑”中的叙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刘禾:

《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三联书店,2002年版

唐小兵主编:

《再解读:

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增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费正清主编:

《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费正清主编:

《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费正清主编: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费正清主编: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年)》,海南出版社,1992年版

周策纵等著:

《五四运动:

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李泽厚: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

许纪霖编:

《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上、下),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

张国刚、乔治忠等:

《中国学术史》,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董乃斌等主编:

《中国文学史学史》(1-3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学位

公共课

(A类课)

107105010004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文学)

34

2

2

孙文宪、胡亚敏

0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4

2

1

理论课部

0003

第一外国语

136

5

1+2

公外系

学位

专业课

(A类课)

107105010001

国学典籍

51

3

1

张三夕等

107105010002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

51

3

1

胡亚敏、孙文宪

二级学位课

(B类课)

107105010005

文学理论与批评专题研究(通选)

34

2

2

孙文宪

107105010006

现代逻辑与语言研究(通选)

34

2

1

刘云

107105010007

学术示范与论文写作(通选)

34

2

1

张岩泉

107105010008

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34

2

1

王又平

107105010009

电视研究(通选)

34

2

2

彭涛

107105010010

海外汉学研究(通选)

34

2

2

林岩

107105010011

比较文学理论研究(通选)

34

2

2

胡亚敏

107105010012

影视理论专题(通选)

34

2

2

修倜

107105010013

文化研究导论(通选)

34

2

3

陈建宪

107105010014

外国经典作家作品选讲(通选)

34

2

2

聂珍钊等

专业

方向课

(C类课)

107105010632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

34

2

1

王又平、许祖华

107105010604

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史

34

2

2

周晓明、张晋业

107105010633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史

34

2

3

吴建波、王又平

107105010609

中国现当代文学文体研究

34

2

3

王泽龙、张晋业

107105010621

50-70年代文学研究

34

2

2

李遇春、张岩泉

 

(D类课)

 

107105010611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研究

34

2

3

许祖华

107105010628

现代中国经典作家作品研究

34

2

4

周晓明

107105010615

曹禺研究

34

2

3

吴建波

107105010629

当代文学与左翼文化

34

2

4

张岩泉

107105010616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专题

34

2

3

王泽龙

107105010619

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

34

2

4

王又平

107105010622

后五四文学创作研究

34

2

3

张晋业

107105010631

新时期小说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34

2

2

李遇春

实践环节

00014

教学实践

1

3.4.5

00015

学术活动

1

3.4.5

补修课

文学原理

随本科

文学批评

随本科

文学文本解读

随本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

107105010632课程名称: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

开课学期:

1学时/学分:

34/2

开课院(系):

文学院任课教师:

王又平、许祖华

内容简介:

本课程以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发展的历程为顺序,以各种文学思潮的主要特点、问题为核心,以各种文学思潮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张和文学创作为依据,在史与论的结合中展开研究。

首先从总体上概述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本质及基本矛盾。

然后,分别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成就巨大或具有一定影响的文学思潮展开研究。

这些思潮包括:

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左翼”文学思潮、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大众化与民族化文学思潮、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解放区文学思潮向新中国文学思潮的历史性转变、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向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退变、一体化的文学思潮格局向多元化的文学思潮格局的转变。

通过上述内容的勾勒,给研究生提供研究和把握现当代文学思潮史的基本视野和基本方法。

主要教材:

魏绍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年

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

参考书目:

李何林,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上海生活书店,1939年(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再版)

马良春等,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讨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刘增杰等,19—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史,(1-6卷)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1996年(包括,悲壮的沉落、晨光微明时分、从新潮到奔流、战火中的缪斯、风雨历程、喧哗与骚动)

贾植芳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

黄曼君,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陆贵山、王先霈,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李扬,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

李书磊,1942走向民间,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洪子诚,1956百花时代,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杨鼎川,1967狂乱的文学年代,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孟繁华,1978激情岁月,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课程编号:

107105010604课程名称:

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史

开课学期:

2学时/学分:

34/2

开课院(系):

文学院任课教师:

周晓明、张晋业等

内容简介:

本课程以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社团、流派为基本选讲范围,以各相关时期或阶段代表性社团流派为主要讲授对象,并结合各任课教师的学术专长设计和组织每学期课程的重点或专题系列。

本课程的目的,旨在以点带面,使学生在熟悉现代中国文学史的基础上,系统而又有重点地了解现代中国文学社团流派的历史发展、基本面貌、主要特点,掌握现代中国文学社团流派研究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方法。

主要教材:

陈安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史,华中师大出版社,1997年

参考书目: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贾植芳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杨义,中国现代文学流派,人民出版社,1998年

近年来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和流派研究方面的其他各种专著

 

课程编号:

107105010633课程名称: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史

开课学期:

3学时/学分:

34/2

开课院(系):

文学院任课教师:

吴建波、王又平

内容简介:

本课程的性质为学术史,主要讲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经验与规律,使研究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研究前沿。

主要内容有: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貌、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阶段及特征、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观的演变、中国当现代经典作家的阐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编纂体系、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史地位等。

主要教材:

吴建波、王又平,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史(打印稿)

参考书目:

黄修己,中国新文学编撰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樊骏,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

王瑶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历史和现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温儒敏等,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

陶东风,文学史哲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课程编号:

107105010609课程名称:

中国现当代文学文体研究

开课学期:

3学时/学分:

34/2

开课院(系):

文学院任课教师:

王泽龙、张晋业等

内容简介:

50-70年代中国文学批评主要着眼于文学的外部研究,关心的是作家与社会、作家与生活的关系。

新时期以来主要是受俄国形式主义、法国结构主义和英美新批评的影响,中国文学有一个“向内转”的过程,研究对象转向文学的内部规律。

本课程拟借鉴西方的文体分析的方法探讨探讨20世纪中国文学文体的历史嬗变,了解现当代文学文体的诗学特征。

重在研究20世纪有影响四大文体: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及电影文学。

除了总结各大文体的创作个性,成败得失,并参与当下文体演变热点问题讨论,开展中西文学文体与中国古今文学文体的比较研究。

本课程将发挥各主讲老师的学术专长,每学期课程可重点研究一或两种文体。

主要教材:

冯光廉等主编,中国近百年文学体式流变史,人民文学出社,1999年

陶东风,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云南人民出社,1994年

参考书目:

李标晶等,中国现代作家文体论,黑龙江人民出社,2005年

夏德勇,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与文化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社,2005年

李洁非,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史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社,2002年

王泽龙,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王泽龙,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人民文学出社,1999年

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北京大学出社,1999年

潘颂德,中国现代诗歌理论批评史,学林出社,2002年

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北京大学出社,2005年

 

课程编号:

107105010605课程名称:

50—70年代文学研究

开课学期:

4学时/学分:

34/2

开课院(系):

文学院开课教师:

李遇春、张岩泉

内容简介:

以1976年为界,中国当代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50—70年代文学”是九十年代以来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前半期的一个约定俗成的命名。

针对这一个特殊时期的文学史研究,也是现当代文学研究界在九十年代以来着重发掘的一个学术热点话题。

目前也涌现出了不少研究成果。

本课程将充分地介绍国内外关于这一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具有独特学术个性的探究,注重史料性和理论性的结合,既引导学生开掘新的学术话语空间,又激发学生利用新方法和新视野进行大胆探究的学术热情。

主要教材:

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三联书店2002年

李遇春,权力·主体·话语——20世纪40—7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社,2006年

参考书目:

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社,1999年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社,1999年

李杨著,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研究(1942—1976),时代文艺出社,1993年

贺桂梅著,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山东教育出社,2005年

 

课程编号:

107105010611课程名称: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研究

开课学期:

3学时/学分:

34/2

开课院(系):

文学院任课教师:

许祖华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

在这门课中,主要讲授的内容包括:

绪论:

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的“家族小说”及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构建的背景。

主体内容包括六大部分:

一、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传统溯源:

从《红楼梦》到《狂人日记》;二、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发展线索(四个阶段);三、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文体特征:

叙事模式,母题,形象系列,意蕴;四、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文化内容及历史意味:

家族文化、地域文化内容;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浓缩的历史意味与时代意味;五、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审美特征:

本事层面的审美特征(家族悲剧与社会悲剧);语言层面的审美特征;生命层面的悲剧特征;哲理层面的审美特征。

六、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与外国家族小说的比较研究,如,与欧洲家族小说的比较,与美国家族小说的比较,与拉丁美洲家族小说(如《百年孤独》等)的比较。

主要教材:

许祖华著,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待出)

参考书目: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1—3),人民文学出社,1985—1989年

罗成琰,百年文学与传统文化,湖南教育出社,2002年

吴培显,诗、史、思的融合与失衡——当代文学的一种反思,中国文联出社,2001年

王又平,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小说潮流,华中师范大学出社,2002年

 

课程编号:

107105010628课程名称:

现代中国经典作家作品研究

开课学期:

4学时/学分:

34/2

开课院(系):

文学院任课教师:

周晓明

内容简介:

本课程以现代中国文学、文化的历史发展为基本背景,着重阅读、研讨现代中国文学、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经典作家、作品。

使学生在了解和熟悉现代中国经典作家、细读和精读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加深对现代中国经典作家作品思想价值、审美价值,以及文学史地位和影响的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为学生进一步从事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学术积累和学术训练。

主要教材:

本课程为阅读-研讨课。

主要教材即为现代中国文学、文化史上代表人物经典著作及相关研究文献。

参考书目:

全部阅读和研讨内容涵盖晚清至民国时期文学、文化领域10余位代表性人物的传记、著作和研究参考。

具体参考资料祥见主讲教师开列的阅读书目。

 

课程编号:

1071050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