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7607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3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45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5分)《史记•列传》中记载:

“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上述记载应该出自(  )

A.《仲尼弟子列传》B.《商君列传》

C.《老子韩非列传》D.《孟子荀卿列传》

2.(1.5分)墨子日:

“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

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天之所欲则为之,天之所不欲则止”。

这一思想被后世某思想家借鉴并形成系统理论。

该思想家是(  )

A.董仲舒B.朱熹C.李贽D.王阳明

3.(1.5分)东晋高僧慧远讲经时,讲诵儒家《丧服经》宣扬尊敬先祖,他还引老庄理论解说佛经《高僧传》来诠释法性。

这说明,慧远的佛法理论(  )

A.改变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深受中国本土文化浸润

C.实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D.逐渐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4.(1.5分)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时间轴。

图中1和2应该分别填写(  )

A.《伤寒杂病论》《聊斋志异》

B.《离骚》《四书章句集注》

C.《清明上河图》《明儒学案》

D.《九章算术》《女史箴图》

5.(1.5分)如图反映的史实共同说明了改革者要(  )

A.讲究得当的改革策略B.拥有不畏权贵的勇气

C.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D.具备执法如山的决心

6.(1.5分)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

据此可知,唐代古文运动旨在(  )

A.巩固儒学主导地位B.实现文学的世俗化

C.推广新型文学体裁D.确立儒学主流地位

7.(1.5分)以下两幅图在构图上的区别反映了(  )

A.文人画追求写实的艺术风格

B.艺术创作呈现世俗化的倾向

C.政治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D.商品经济推动了绘画的创新

8.(1.5分)宋代史学家非常重视总结历史,特别是从唐朝和五代的兴亡中总结经验教训,在评论历史中提出变革主张,寄寓着对现实的看法。

这体现了宋代史学家(  )

A.关注民生疾苦B.注重民族气节

C.具有忧患意识D.主张体制改革

9.(1.5分)王阳明认为:

“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

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

材料表明(  )

A.将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B.继承了程朱理学的纲常礼教

C.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

D.为进步思潮产生奠定了基础

10.(1.5分)考据学追求求实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从文字音韵、校勘辑佚等方面入手,从事经书古义的考证,在清代发展成一门专门的学问。

考据学的兴起体现了(  )

A.对理学空谈义理的反思

B.对孔孟儒学的批判和否定

C.工商业阶层的经济诉求

D.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11.(1.5分)有研究显示,《西游记》中,从东土大唐到西域,地域差别如此之大,吃的菜却非常雷同,绝大部分都是吴承恩家乡淮安的美食。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中国的饮食文化影响范围较广

B.小说因艺术性不具备史料价值

C.时代和个人生活影响作品创作

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12.(1.5分)如表是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的介绍西方史地的著作。

时间

人物

著作

简介

1842

魏源

《海国图志》

介绍世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845

姚莹

《康輶纪行》

介绍英法历史,注重考察西藏地区情况,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务

1849

徐继畬

《瀛寰志略》

介绍东西半球的概况,按亚、欧、非、美的顺序依次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

据此可知,这些著作(  )

A.彻底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B.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C.促使清政府掀起了洋务运动

D.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3.(1.5分)梁启超说:

“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掣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改革也。

”梁启超如此评价王安石变法,是基于(  )

A.王安石变法的客观事实B.评价历史的基本原则

C.对相关史料的全面解读D.维新变法的舆论需要

14.(1.5分)1894年,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说:

“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尖炮利,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力,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我国家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孙中山意在(  )

A.拓展洋务领域B.否定中体西用

C.倡导民主政治D.推翻君主专制

15.(1.5分)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融铸了中西思想文化精粹,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是指(  )

A.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

B.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C.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D.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6.(1.5分)有学者认为,五四爱国运动使新文化运动得以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并产生了新的面貌。

新面貌是指(  )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使用白话文成为社会共识

C.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7.(1.5分)如表为19世纪60年代重要革命或改革简表。

该表反映了这一时期各国共同的时代主题是(  )

时间

革命或改革

主要内容

改革者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废除农奴制,农民赎买份地

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起

中国洋务运动

兴办近代工业,创办新式学堂等

恭亲王奕诉等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

废藩置县,文明开化等

明治天皇

A.争取民族独立B.追求近代化

C.发展资本主义D.崇尚民主自由

18.(1.5分)某次会议的会场正上方悬挂着一条引人注目的横幅: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两侧墙上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等标语,靠墙插着24面红旗,象征中国共产党24年奋斗的历程。

该会议(  )

A.促使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制定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方针

D.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9.(1.5分)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强调“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毛泽东旨在(  )

A.重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批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

C.阐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性

D.强调应首先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20.(1.5分)以下提纲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B.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1.(1.5分)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

“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袁隆平培育出“南优二号”杂交水稻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22.(1.5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文学艺术创作曾出现过两个高峰期,一个是指“文革”前的五六十年代,一个是指粉碎“四人帮”后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这两个高峰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D.“教育大革命”的推动

23.(1.5分)苏格拉底认识到当时社会已从原来的“有序”变成“无序”,从原来的“治”变成了“乱”。

外部世界的失落,促使他转而经营人的内在精神大厦的设计和建设。

“内在的精神大厦的设计和建设”指(  )

A.重建雅典的有序社会B.恢复雅典城邦的繁荣

C.构建民主和谐的社会D.重构社会道德价值观

24.(1.5分)“这个运动的最大坏处,可以说它是排斥人民大众的,通过它,欧洲第一次鲜明地分成有教养的阶级和没教养的阶级。

”这场运动是(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25.(1.5分)史学家克罗齐认为:

“当生活的发展逐渐需要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变成现在的。

罗马人和希腊人躺在墓穴中,直到文艺复兴欧洲精神重新成熟时,才把他们唤醒。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B.历史真实性需要后人证实

C.历史是人思维活动的反映

D.客观历史会被人主观臆断

26.(1.5分)有人认为,文艺复兴具有一种返本开新的特点,试图用古典文化冲淡基督教信仰,而宗教改革则代表着一种十足的保守主义,他的依据可能是,宗教改革(  )

A.破除教民对宗教的信仰B.倡导个性追求现世幸福

C.恢复基督教的原初形态D.创建宗教宽容社会氛围

27.(1.5分)宗教改革是基于宗教的一场运动,但是这个过程仍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统治精英各具宗教倾向,常常依据个人的偏好推行新教或天主教,一些野心勃勃的地方领主也会通过吸引某些宗教团体来梳理自己的权力基础。

据此推知,从长远的角度看,宗教改革(  )

A.否定了教会等级制度B.推动了新教改革运动

C.有利于集权国家形成D.促进了人文主义传播

28.(1.5分)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

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

这项成就应该是(  )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D.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

29.(1.5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列宾于1870年至1873年间创作的一幅油画。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农奴制阻碍俄国工业发展

B.民族矛盾是俄国主要矛盾

C.展现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D.农奴制改革具有不彻底性

30.(1.5分)18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德国青年作家发起了“狂飙突进运动”。

他们往往取材于本民族历史,在作品中提倡自然、重视感情和个人主义。

据此可知,这一运动(  )

A.深受法国革命影响B.对理性主义有所反思

C.旨在批判拜金主义D.体现了现代主义风格

二、非选择题共55分本卷包括31-34题,全部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其中第31题16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3分.

31.(16分)历史学家顾颉刚说:

“各时代有各时代的孔子,即使在一个时代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孔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多辞谬说……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悌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

﹣﹣(庄子)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失败),仲尼问其故,对曰: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

(这种做法)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希望)矣。

﹣﹣(韩非子)

材料二自尧舜以下,若不生个孔子,后人去何处讨分晓?

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

﹣﹣(朱熹)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

﹣﹣(李贽)

(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待孔子的相同态度,并结合两人各自的主张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指出两人对孔子形象的不同认识,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孔子形象的因素。

32.(14分)胡适在《中国的文艺复兴》中,把中国古代思想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期

主要特征

本土思想的原生时期

(西汉以前)

先秦诸子为代表的学说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怀疑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精神,《诗经》中的国风等作品则体现了世俗的思想情感。

中古宗教时期

(东汉到宋代理学出现前)

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使儒教、佛教和道教先后成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和膜拜取代了人文主义思想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理智与情感的再生时期

(宋代到明清)

宋代构筑起强有力的思想哲学体系,明清两代对程朱理学进行反抗,文学作品中世俗情感的觉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原生时期”思想特征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胡适把宋代到明清称为“再生时期”的理由。

33.(12分)以图证史是指通过对图象史料的辨析,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图所示

(1)根植于本土文化更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

请选择两则合适的图象史料,并进行解释。

(2)为了更深入研究“西方政治制度对中国的影响”,以上史料可作为直接证据的是  ,可作为间接证据的是  。

(3)上述图象史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34.(13分)启蒙运动肇始于英国,以法国为中心,影响全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以来,英国通过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教会的教产大部分廉价卖给了乡村贵族,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较快生长。

另外,英国具有相对独立和宽松的文化氛围,从而催生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哲学家的产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牛顿和洛克,他们使得理性精神得以崛起。

因此,启蒙运动首先发生于英国,而不是法国和其他欧洲大陆国家。

﹣﹣据赵林《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文献资料

内容摘要

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们开创了一种趋势的话,那么启蒙思想便是这种趋势的最高峰。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从现代民主政治来看,启蒙运动的主要贡献是直接促发和指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事件﹣﹣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中国的改良与革命两派都取法于西方,向西方学习,卢梭、孟德斯鸠等英雄形象,成为两派汲取思想的共同来源。

福泽谕吉《劝学篇》

发展了西方的天赋人权说,提倡日本的自由人格,并根据《社会契约论》,强调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使日本文明赶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1)任何历史活动都是具体历史时空的产物。

据材料一,指出启蒙运动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2)把同一历史活动放在不同的历史时空进行考察,会产生不同影响。

据材料二,选择一个恰当的时空尺度,自拟主题,论述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要求:

主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5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解答】通过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以看出主张法治,奖励军功,这是法家思想,《商君列传》是关于商鞅变法的,属于法家思想,故B正确;

AD是儒家思想著作,排除;

C是道家思想著作,排除;

故选:

B。

2.【分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关键信息是:

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

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

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体现是天人感应的思想,这与董仲舒的相关思想一致,故A正确。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不合题意,排除B。

C是明清时期的思想家,主要是对传统儒家思想提出质疑,排除。

D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排除。

故选:

A。

3.【分析】本题考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讲诵儒家《丧服经》宣扬尊敬先祖”“引老庄理论……来诠释法性”。

【解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高僧慧远在讲佛经时,已经援引了儒家和道家思想,这表明他的佛法理论深受中国本土文化浸润,故B正确。

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C是在宋代,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

故选:

B。

4.【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解答本题,考生需要熟知“蔡伦改进造纸术”和“280年”之间、《兰亭序》与“581年”之间属于哪个朝代。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蔡伦是东汉人,280年西晋统一全国,所以,图中的1大体是在东汉、三国时期;《兰亭序》是东晋王羲之的作品,581年隋朝建立,所以,图中的2大体是在东晋和南北朝时期。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女史箴图》为东亚画家顾恺之的画作,故图中1和2可分别填写《九章算术》和《女史箴图》,故D正确。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作品,与图中的2不符,故排除A。

《离骚》是战国诗歌,《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著作,与图中1和2均不符合,故排除B。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作,《明儒学案》是清代著作,与图中1和2均不符合,故排除C。

故选:

D。

5.【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两幅图示的主旨,结合商鞅变法前的南门立木和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迁都的目的分析。

【解答】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图1反映了商鞅变法前的南门立木,其目的是以南门立木增加人民对变法的信任;图2反映了孝文帝为了迁都洛阳,借南伐之名以减少迁都的阻力,由此可以看出改革者在改革过程中讲究得当的改革策略,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图示,排除。

故选:

A。

6.【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主要考查唐朝时期的古文运动。

【解答】通过材料“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儒家教化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古文运动主要是为了实现儒家思想的复兴,从而巩固儒学地位,故A正确;

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文学世俗化,排除B;

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儒学思想的主流地位自汉朝时期就已经形成,排除D。

故选:

A。

7.【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画成就。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构图上的区别”。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宋屈鼎的《夏山图》中的山铺满整个画面,而南宋夏圭的《溪山清远图》只画出半山,体现出“残山剩水”的意境。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大体算是统一,而南宋偏安江南,两幅画的构图体现了政治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故选C。

两幅画均重视写意,而不是写实,故排除A。

两幅画均是文人山水画,而不是风俗画,体现不出世俗化倾向和商品经济发展,故排除B、D。

故选:

C。

8.【分析】本题考查历史与历史学。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从唐朝和五代的兴亡中总结经验教训……寄寓着对现实的看法”。

【解答】从材料中的“从唐朝和五代的兴亡中总结经验教训……寄寓着对现实的看法”可以看出,宋代史学家关注现实,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故C正确。

A、B两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宋代史学家总结历史教育的目的仍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改革封建体制,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故选:

C。

9.【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学说:

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解答】”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

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表明王阳明主张致良知,为进步思潮产生奠定了基础,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D。

10.【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主要考查清朝时期考据学的心情。

【解答】通过材料“追求求实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清朝学者对原有儒家思想的反思,故A正确;

考据学并不批判儒学,排除B;

工商业阶层的经济诉求是追求工商皆本,排除C;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丧失的说法错误,排除D。

故选:

A。

1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史料的分析,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生活习俗的特征以及史料分析的基本方法来分析。

【解答】A.材料中的作品是文艺作品,作者的文学创作受到自身生活的影响,没有体现出中国饮食文化范围非常广泛。

B.小说有艺术性,但并不是说没有史料价值。

C.从材料可以看出《西游记》里面的美食大多数到吴承恩个人生活习俗的影响,说明时代和个人生活会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创作。

D.材料看不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

故选:

C。

12.【分析】本题考查新思想的萌发,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的介绍西方史地的著作”。

【解答】A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的介绍西方史地的著作目的是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B正确;

民族危机严重威胁了统治危机促使清政府掀起了洋务运动,C错误;

该时期还在学习西方的器物,没有学习政治制度,排除D。

故选:

B。

13.【分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掣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改革也”。

【解答】“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掣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改革也”表明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充分肯定,是为了维新变法做舆论支持,故D正确;

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过于拔高,特别是认为将历代所有弊政全部扫除,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故ABC错误。

故选:

D。

14.【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思想。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紧扣主旨和题干时间可以分析得出孙中山要求拓展洋务领域。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欧洲富强的根本在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力,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而我国的洋务运动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说明他主张洋务运动不要仅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其他方面,即要求拓展洋务领域,故A项正确。

材料并没有否定中体西用思想,是要求拓展洋务领域,故B项错误。

CD两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

A。

15.【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

【解答】从时间上判断材料描述的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革命阶级和阶层的大团结,故B正确;

A是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排除;

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B。

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影响。

B.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C.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应该是新中国成立。

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广泛的传播,这属于五四运动带来的新面貌的表现。

故选:

D。

17.【分析】本题考查农奴制改革、洋务运动、明治维新,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各国共同的时代主题”。

【解答】“废除农奴制,农民赎买份地”“兴办近代工业,创办新式学堂等”“废藩置县,文明开化等”都体现了追求近代化,故B正确;

A与农奴制改革不符,排除;

C与洋务运动不符,排除;

D与农奴制改革、洋务运动不符,排除。

故选:

B。

18.【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中国共产党24年奋斗的历程”,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判断出该会议召开时间是1945年,结合选项会议的时间和内容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中国共产党24年奋斗的历程”,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24年即1945年,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B项正确。

A项是1935年遵义会议的意义,排除。

C项是1935年瓦窑堡会议的内容,排除。

D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排除。

故选:

B。

19.【分析】本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