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管理和信息安全知识考试参题答 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7504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密管理和信息安全知识考试参题答 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保密管理和信息安全知识考试参题答 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保密管理和信息安全知识考试参题答 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保密管理和信息安全知识考试参题答 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保密管理和信息安全知识考试参题答 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密管理和信息安全知识考试参题答 案.docx

《保密管理和信息安全知识考试参题答 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密管理和信息安全知识考试参题答 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密管理和信息安全知识考试参题答 案.docx

保密管理和信息安全知识考试参题答案

保密管理和信息安全知识考试参考题

答案

 

一、填空题

1.2010429

2.安全利益一定范围

3.积极预防突出重点依法管理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4.保密工作责任制

5.国家秘密的具体范围

6.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承办人定密责任人

7.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

8.最高密级最长保密期限

9.国家秘密保密管理

10.义务

11.国家秘密

12.保密教育培训签订保密承诺书

13.保密义务

14.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15.审查

16.泄露国家秘密

17.最重要特别严重

18.原定密机关单位

19.国家秘密

20.国家秘密

21.涉密计算机

22.涉密场所

23.涉密信息

24.具有防盗报警防窃照技术

25.保密室

26.涉密载体销毁单位

27.交叉

28.软件

29.英文字母特殊字符

30.涉密信息

31.外围设备

32.互联网

33.涉密信息

34.他人使用保管办理寄运

35.现场监督

36.私自销毁其他方式

37.互联网

38.7

39.8

40.10

41.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42.保密工作部门维修点

43.专库专柜

44.及时清退

45.涉密载体

46.密级

47.绝密级

48.主管领导

49.密级保密期限密级标志。

50.普通电话线

51.严重

52.一般

53.领导机构管理机构

54.具体人员机关单位

55.核心重要一般

56.302010

57.有期徒刑拘役管制。

58.领导同志委员分工

59.无线话筒音响设备

60.机要交通机要通信部门

61.机要

二、判断题

1.∨2.∨3.∨4.∨5.∨

6.∨7.∨8.∨9.∨10.∨

11.∨12.∨13.∨14.∨15.∨

16.∨17.∨18.∨19.∨20.×

21.×22.×23.∨24.∨25.∨

26.∨27.×28.∨29.∨30.×

31.×32.∨33.∨34.×35.∨

36.×37.×38.∨39.∨40.∨

41.×42.×43.∨44.×45.∨

46.∨47.×48.×49.∨50.∨

51.∨52.×53.∨54.∨55.∨

56.∨57.×58.∨59.×60.×

61.×62.∨63.∨64.∨65.∨

66.×67.∨68.∨69.∨70.∨

71.∨72.×73.∨74.∨75.∨

76.×77.×78.∨79.∨80.∨

81.×82.∨83.∨84.∨85.∨

86.∨87.×88.∨89.∨90.∨

91.∨92.×93.×94.∨95.∨

96.∨97.∨98.∨99.∨100.∨

101.∨102.∨103.∨104.∨105.∨

106.×107.∨108.×109.∨110.×

111.∨112.×113.∨114.∨115.∨

116.∨117.∨118.∨119.×120.∨

121.∨122.∨123.∨124.∨125.∨

126.×127.×128.×129.×

三、单项选择

1.B2.C3.C4.C5.C

6.A7.C8.B9.C10.A

11.A12.C13.C14.A15.B

16.A17.C18.C19.A20.C

21.C22.C23.B24.A25.C

26.C27.B28.C29.C30.C

31.B32.B33.A34.B

四、多项选择

1.ABC2.ABCD3.ABCD4.ABCD5.ABCD

6.ABC7.ABCD8.AC9.AC10.ABCD

11.ABC12.ABCD13.AB14.ABDEF15.AD

16.ABCD17.ABC18.ABCD19.ABC20.AB

五.简答题

1.复制涉密载体有哪些保密要求?

(1)复制本机关、单位产生的机密级、秘密级涉密载体,应当经主管领导批准。

(2)复制非本机关、单位产生的涉密载体,应当经制发机关、单位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复制。

(3)复制涉密载体不得改变其密级、保密期限或删除密级标志。

(4)复制涉密载体应当履行登记手续,加盖复制机关、单位的戳记,编制序号。

复制件要采取与原件相同的保密措施。

(5)复制工作只能在本机关、单位内部进行;需要送外单位复制的,应交由定点单位复制。

(6)严禁复制绝密级涉密载体。

确因工作需要复制的,属于本机关、单位产生的,必须经本机关、单位主要领导批准;非本机关、单位产生的,必须经原密级确定机关、单位或其上级机关批准。

2.销毁涉密载体有哪些保密要求?

(1)涉密载体是否销毁由机关、单位决定,并由专人负责。

(2)决定销毁的涉密载体,应进行清点登记造册,经本机关、单位主管领导审核批准。

(3)销毁涉密载体,应严密封装,由专人押送到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涉密载体销毁单位销毁。

(4)严格禁止将拟销毁的涉密载体作为废品出售或转送他人。

3.机关、单位的定密责任人是指哪些人?

新《保密法》规定:

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机关、单位确定、变更和解除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应当由承办人提出具体意见,经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

4.定密的权限是如何划分的?

新《保密法》规定:

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守定密权限。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

具体的定密权限、授权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机关、单位执行上级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定密的,根据所执行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确定。

下级机关、单位认为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有关定密事项属于上级机关、单位的定密权限,应当先行采取保密措施,并立即报请上级机关、单位确定;没有上级机关、单位的,应当立即提请有相应定密权限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公安、国家安全机关在其工作范围内按照规定的权限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

5.哪些部门、部位应该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部位?

在日常业务工作中产生、传递、使用和管理绝密级或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内设机构,应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

机关、单位内部集中制作、存储、保管国家秘密载体的专门场所,以及涉及国家秘密较多的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办公场所,应确定为保密要害部位。

6.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有哪些具体保密要求?

符合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条件的机关、单位应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确定要害部门、部位。

对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具体的保密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1)由机关、单位主管保密工作的领导人负责,定期研究和布置保密工作。

(2)建立机关、单位保密工作岗位责任制,与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主要负责人及所属工作人员签订保密承诺书,将保密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员。

(3)对在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工作的人员,必须坚持经常性的保密教育、培训,并进行涉密资格审查,严格履行保密义务。

(4)结合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实际,制定严格的保密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并认真组织落实。

(5)定期检查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保密管理和保密技术防范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组织查处泄密事件。

7.召开涉密会议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1)制定涉密会议的保密方案和保密须知。

(2)选定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对承接涉密会议的宾馆、饭店、会务中心等服务单位规定保密责任,要求承诺做好保密工作。

境外人员与涉密会议人员不能混住同一宾馆、饭店。

(3)对各种设施、设备、环境、应急保障措施等进行保密技术检查。

(4)按照会议所涉及国家秘密密级、知悉范围的要求,限定参加会议的人员。

参加涉及绝密级内容的会议代表和会务工作人员,由主办部门限定到具体人,并规定不能由其他人员代替参加会议。

(5)涉密会议期间,禁止使用无线话筒和其他不符合国家保密标准要求的音响设备。

(6)规定不准携带手机进人涉密会议场所。

(7)规定涉密载体保密管理要求,明确会议内容传达范围。

(8)会议全过程都要认真做好保密监督检查工作。

8.信息公开要遵守哪些保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

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

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

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是一种组织行为,任何机关工作人员不能擅自对外公开政府或政府部门的信息。

国家保密局分别会同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制定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是对拟公开信息进行保密审查的直接依据。

9.涉密计算机为什么要设置口令?

在你的涉密计算机中都设置了哪些口令?

口令字是计算机及其信息系统的第一道安全防线,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口令字验证用户身份,区分和控制访问权限。

如果对涉密计算机没有设置口令,他人就可以进入涉密计算机任意获取信息,从而造成泄密。

(第二个问题可以根据本人使用计算机的具体情况作答)。

10.如何保护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

新《保密法》规定:

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实行分级保护。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

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规定,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1.为什么不能使用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处理涉密信息?

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安装有无线网卡,可以与互联网自动连接。

无线上网使用的是开放式的无线信道,所传输的信号是暴露在空中的,只要使用具有接收功能的技术设备,就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笔记本电脑所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信息。

如果使用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处理涉密信息,就相当于把涉密信息放在互联网上,放在没有任何安全保密保障的环境里,被他人任意获取。

12.从互联网上拷贝信息资料到涉密计算机上应如何操作?

为确保涉密信息安全保密,应当严格禁止从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直接向涉密计算机拷贝信息。

如果确因工作需要拷贝的,必须采用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批准的设备或认可的方式进行,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一是将要拷贝的资料刻录到空白光盘中,再通过光盘将拷贝的资料复制到涉密计算机上。

二是先将互联网上的资料拷贝到单设的中间机上,彻底进行清除窃密程序和查杀病毒处理后,再拷贝到涉密计算机上。

13.为什么不能在政府门户网站上登载涉密信息?

政府门户网站是供政府信息公开使用的网络平台,是政府面向社会的信息窗口。

政府门户网站是与互联网相连接的开放信息网络,在政府网站登载涉密信息,实际上是将不能公开的涉密信息公开发布。

14.新《保密法》中规定的违反哪些行为会给予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规定: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的;

  

(二)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的;

  (三)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的;

  (四)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或者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

  (五)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的;

  (六)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的;

  (七)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的;

  (八)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

  (九)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

  (十)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

  (十一)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的;

  (十二)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

  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且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其所在机关、单位予以处理。

15.最高人民检察院对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国家秘密载体,致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情节严重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1项(件)以上的;

2.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3项(件)以上的;

3.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4项(件)以上的;

4.违反保密规定,将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或者计算机信息系统与互联网相连接,泄露国家秘密的;

5.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国家秘密载体,隐瞒不报、不如实提供有关情况或者不采取补救措施的;

6.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16.《刑法》对泄露国家秘密有哪些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

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二百八十二条规定:

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八十五条规定:

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第三百九十八条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保密管理和信息安全知识考试参考题

处室中心:

姓名

一、填空题

1.年月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签发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2.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3.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于。

4.机关、单位应当实行,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护措施,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加强保密检查。

5.各级国家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有关的确定密级。

6.机关、单位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机关、单位确定、变更和解除本机关、单位的国家秘密,应当由提出具体意见,经审核批准。

7.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

8.秘密文件、资料汇编本,应当按所汇编秘密文件、资料的做出密级标志和进行保密管理。

9.摘录、引用国家秘密内容的笔记本和其他形式的涉密载体,要做出与原件一致的

标志和进行同样措施的。

10.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一项。

11.涉密人员是指因工作需要,接触、知悉、管理和掌握的人员。

12.涉密人员上岗前要经过,掌握保密知识技能,,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13.涉密人员脱密期届满的,对其知悉的国家秘密仍负有。

14.涉密人员出境应当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有关机关认为涉密人员出境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的,不得批准出境。

15.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16.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

17.“绝密”是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

的损害。

18.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的变更,由、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

19.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

20.不准在普通手机通话和发送短信中涉及。

21.不准将普通手机与连接。

22.不准将普通手机带入。

23.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不能存储、处理。

24.经批准携运出境的涉密载体,必须存放在和

装置的专制保密箱中。

25.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由个人暂时使用的涉密载体,在完成工作任务后,应及时交还机关、单位保存。

26.销毁涉密载体,应严密封装,由专人押送到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

销毁。

27.不得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上使用移动存储介质。

28.涉密计算机不能安装来历不明的。

29.涉密设置口令字时,要采用大小写、数字、组合。

30.不能在政府门户网站上登载。

31.涉密计算机不能使用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

32.涉密计算机不能连接。

33.私人计算机和私人移动存储介质不能用于处理。

34.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能随意让、或。

35.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出现故障,需请其他人员修理时,使用人应在,防止数据被复制。

36.个人不能或以处理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

37.处理涉密信息的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设备不能连接。

38.机密级涉密计算机的系统登录如采用用户名加口令字的方式,则系统口令字更换周期不得长于7天。

39.处理秘密级信息的涉密计算机系统口令字长度不得少于个字符。

40.处理机密级信息的涉密计算机系统的口令字长度不得少于个字符。

41.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

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

42.处理涉密信息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送到指定的单位维修,严禁送到社会上的维修。

43.绝密级涉密载体应当保存。

44.个人因公持有的涉密载体,使用完毕后应当。

45.工作人员调离原工作单位,或因离休、退休、辞职等原因离开工作岗位,应将个人使用和管理的全部清理退还原工作单位。

46.涉密载体在立卷归档时经过鉴定仍然属于国家秘密的,应当在档案卷宗适当位置做出与卷内涉密载体相同的标志。

47.禁止携带涉密载体参加涉外活动。

48.复制本机关、单位产生的机密级、秘密级涉密载体,应当经主管领导批准。

49.复制涉密载体不得改变其、或删除。

50.严禁将用于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具有打印、复印、传真等多功能的一体机与

连接。

51.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

52.秘密级国家秘密是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53.我国保密工作组织机构分为和两大类。

54.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能够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不能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由机关、单位限定到具体人员。

55.涉密岗位和涉密人员的涉密等级分为、和三个等级。

56.国家秘密保密期限为:

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30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年。

57.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处3年以下、或者。

58.保密委员会的负责人一般由本级党委担任。

委员会内部实行

负责制。

59.涉密会议和涉密活动期间,禁止使用无线话筒和其他不符合国家保密标准要求的。

60.不允许与会人员自带的涉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如需发给与会者单位的,应通过或寄发。

61.涉密会议发给本地区以外与会人员的涉密文件、资料,应当通过机要渠道传递。

二、判断题(对下列各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

2.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

秘密的义务。

()

3.保守国家秘密工作的方针是积极防范、重点突出、依法管理,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

4.“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是保密工作的重要原则。

()

5.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

()

6.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

7.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

()

8.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

9.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

10.涉密岗位根据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分为核心(绝密级)、重要(机密级)和一般(秘密级)三个等级。

()

11.核心涉密岗位是指产生、管理、掌握或者经常处理绝密级或较多机密级事项的工作岗位。

()

12.涉密人员是指因工作需要,合法接触、知悉、管理和掌握国家秘密的人员。

()

13.涉密人员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

14.涉密人员上岗前要经过审查和批准,并接受保密教育培训。

()

15.经审查合格,进入涉密岗位的人员须按规定签订保密责任书或承担相应的保密责

任。

()

16.涉密人员在岗期间,保密工作机构应当会同人事部门、涉密人员所在部门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保密教育和检查、考核,对严重违反保密规定不适合继续在涉密岗位工作的应当及时调离涉密岗位。

()

17.涉密人员与境外人员通婚或者接受境外机构、组织资助的应当向单位报告。

()

18.涉密人员本人或者直系亲属获得境外永久居留权以及取得外国国籍的应当向单位报告。

()

19.涉密人员因私出境应经所在单位同意,还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保密审批手续。

()

20.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可以因私出境。

()

21.涉密人员脱密期满后,可以不再履行保密责任和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