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走进溶液世界》教案沪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7496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16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走进溶液世界》教案沪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走进溶液世界》教案沪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走进溶液世界》教案沪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走进溶液世界》教案沪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走进溶液世界》教案沪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走进溶液世界》教案沪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走进溶液世界》教案沪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走进溶液世界》教案沪教版.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走进溶液世界》教案沪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走进溶液世界》教案沪教版

第三章

本章主题“走进溶液世界”是初中化学知识的重要部分。

很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日常生活中、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都离不开溶液。

学生在前两章里接触了不少溶液,了解了溶液中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今后还将接触更多溶液。

这章内容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学好这章非常重要。

本主题中,学生除了学习新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外,还将通过生活经验、对实验原理的学习和讨论加深对初三化学某些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例如:

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很多物质既不是酸也不是碱,但它们的溶液具有一定的酸碱性等等。

教师在本主题的教学中要注意抓住核心的三维目标。

本主题的核心知识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水的特性、溶液特性以及溶液的酸碱性。

核心的技能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等基本操作技能。

核心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让学生课内外结合,通过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比较物质溶解性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初步体会从定性分析实验到定量计算的特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积极探究、重视合作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1水

第1课时天然水和自来水、水的组成

一、设计思想

通过了解水的自然循环和水的自然净化引出自来水净化原理。

知道世界水日、全国水法宣传周,感悟到节水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实验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分解的特征并能用分子、原子理论解释这一变化,从而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这既是对元素、化合物概念的复习,也是为今后研究物质组成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然水的自然水循环和自然净化,以及自来水净化的原理。

(2)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掌握水分解的特征,加深从微观角度分析这一反应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知道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方法

(2)体验研究物质组成的两种基本科学方法──分析和综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世界水日、全国水法宣传周,感悟到“自来水”来之不易,节水的重要性。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水的循环和水的净化。

教学难点:

水的组成。

四、教学用品

药品:

稀硫酸、锌粒、水、氧气。

仪器:

电解水装置、启普发生器、烧杯、酒精灯、集气瓶、木条、火柴。

媒体:

多媒体电脑。

五、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说明

[1]通过录像,了解古时候,人们自身对水造成的污染并不严重,通过循环过程,可以自然净化。

[2]了解现代生产和工业生产中,对水质污染计较严重,必须通过人工净化才能作为生活、生产用水。

[3]根据看到的和书上介绍的,描述自来水厂生产流程。

[4]通过自来水的生产巩固哪些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5]演示水的电解实验。

[6]根据水电解化学方程式,巩固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之比。

[7]根据水电解化学方程式,巩固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质量之比。

[8]观察水电解正负极实验现象。

[9]复习氧气的检验方法。

[10]复习氢气的检验方法。

[11]通过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2]讨论微观结构,化学变化的实质。

[13]师生共同设计实验证明水的组成,氢气燃烧的实验。

[14]师生共同完成小结本节课内容。

六、教学案例

1.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

主题

的引

[引入]人类生活离不开水,为什么古时候的人可以直接饮用天然水?

观看录像《天然水的自然净化》。

提出悬念,引发继续学习的欲望

天然

水和

自来

 

[提问]天然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板书]3.1水

一、天然水和自来水

1.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

2.水的自然净化

[讲述]自然含有杂质的天然水通过蒸发、挥发、过滤、氧化而得到净化。

但是水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随着现代生产和工业生产,人们向水中排放废气、废水、废物,已经远远超过了水的自净能力,被严重污染的水必须通过人工净化才能作为生活、生产用水。

[提问]自来水的生产流程有几部分组成。

[板书]3.自来水的生产流程

[提问]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氯气的作用是什么?

明矾起到什么作用?

[板书]凝聚剂:

明矾

消毒杀菌:

液氯

[提问]自来水生产过程哪些是物理变化?

哪些是化学变化?

[讲述]由于我们周围水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在199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规定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我国于1998年开始,规定每年的3月22日~3月28日为“全国水法宣传周”。

[展示]节水宣传画:

给你一瓶浑浊的黄泥水,你怎样把它净化,使之可以饮用?

(附:

探究活动内容)

学生回答。

 

观看录像《水的人工净化》(参观污水处理厂)

 

学生观看录像《自来水生产流程》。

学生阅读并回答。

 

学生回答。

观看录像:

《我们周围的水污染》

观看动画“明天,我们只剩下的最后一滴水——眼泪水。

让学生倡议从我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我们身边的水资源。

 

学生探究实验:

探究“净化黄泥水”

 

 

使学生感悟到“自来水”来之不易,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到自来水的来之不易,感悟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的

组成

 

[提问]水,我们知道它是化合物,它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提问]怎样推断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呢?

[讲述]在电解器的水槽里装满水,两端分别接通直流电源的两极。

[演示实验]水电解

[板书]二、水的组成

1.水电解

2H2O

2H2↑+O2↑

[提问]根据水通电化学方程式指出水,氢气、氧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各物质的物质的质量之比?

[板书]

物质的量2mol2mol1mol

物质的质量36g4g32g

[提问]通电后在两个电极附近观察到什么现象?

比较两个玻璃管里气体体积的大小?

[提问]怎样检验氧气?

怎样检验氢气?

[提问]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什么气体?

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什么气体?

[提问]观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多少?

[板书]

正极:

产生大量气泡氧气体积小

检验方法:

带火星木条

现象:

复燃了

负极:

产生大量气泡氢气体积大

检验方法:

点燃的木条

现象:

淡蓝色火焰

结论:

上述实验表明,通电能使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由此可以推断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的化合物。

[提问]水电解反应的反应类型是什么?

[讲述]通过实验,我们推断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我们还知道水是由许许多多水分子构成。

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提问]怎样请从微观角度,用分子和原子理论来解释水电解反应?

[讲述]p68用其他实验也可以证明水的组成元素,先阅读一个科学家的小故事,再设计实验。

[讲述]通过同学们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可以用氢气燃烧产生水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提问]那么,用什么方法证明产物是水呢?

 

[演示实验]氢气燃烧

[实验步骤]1.从发生装置中产生氢气2.氢气点燃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3.点燃将尖嘴导管伸入充满氧气的干燥集气瓶中(或者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观察现象)

[板书]2.氢气燃烧

2H2+O2

2H2O

现象:

淡蓝色火焰,干燥的集气瓶中有一层水汽

[结论]无论是水电解,还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都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巩固练习:

p69在实验室利用水的电解实验制取氢气。

当电解后得到得氢气2g(由已得到得体积换算成质量)时,同时产生了几摩尔氧气?

被电解的水是几克?

(答见书p69)

学生回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观察实验:

水的电解并记录观察的现象。

 

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回答。

 

大量气泡。

观察检验正极负极气体并做好记录。

 

是氧气。

是氢气。

 

2:

1。

 

分解反应。

 

观看动画:

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

回答问题,从微观角度分析。

分组设计实验,

教师总结共同完成。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方法一: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有水珠。

方法二:

点燃在充满氧气的干燥集气瓶中,观察有水珠。

观察并记录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

 

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

 

 

巩固物质的量与质量的计算。

 

反复提问,氢气和氧气的检验方法,加深对这两种气体检验方法的理解。

 

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引导学生全面观察。

 

从化学反应中进行分析推理,获得分子、原子的抽象推理。

 

拓展思路,体会到实验方法的多样化。

 

强调可燃性气体点燃时必须要检验它的纯度。

 

进一步巩固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

课的

结束

小结:

1.天然水循环和净化,

2.自来水的生产流程

3.水的组成

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完成。

2.主要板书

3.1水

一、天然水和自来水

1、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

2、水的自然净化

3、自来水的生产流程

凝聚剂:

明矾

消毒杀菌:

液氯

二、水的组成

1.水电解

2H2O

2H2↑+O2↑

物质的量2mol2mol1mol

物质的质量36g4g32g

正极:

大量气泡氧气体积小

检验方法:

带火星木条现象:

复燃了

负极:

大量气泡氢气体积大

检验方法:

点燃的木条现象:

淡蓝色火焰

结论: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氢气燃烧

2H2+O2

2H2O

现象:

淡蓝色火焰,干燥的集气瓶中有一层水汽

3.相关链接

Ø水的电解

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做水的电解实验时,一般使用8%~10%的硫酸溶液或10%~12%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氢氧化钠溶液更适宜。

使用电压9~12伏。

可预先把水电解一段时间,一来可使溶液中氧气达到饱和,二来可使阳极表面被氧化,这样,正式实验时可使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2:

1,否则得到的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小。

由于电解水放出氢气和氧气量比较少,检验起来有一定难度。

建议采用下述方法:

在水电解器气管上端(产生氢气处)连接一尖嘴导管,打开玻璃活塞在导管尖嘴点燃氢气,为使同学看到氢气在燃烧,可用一纸片在氢气火焰上点燃。

因为多次直接在量气管尖嘴处点燃氢气,会使量气管尖嘴处玻璃融化,孔越来越小,最后无法使用。

检验氧气时,用一个90°的弯玻璃管,接在另一个量气管尖嘴上,让氧气出来后转90°的弯(不直接冲出),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或带火星的卫生香)放在氧气出口处。

上述改进,可使检验成功率提高。

七、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大致可以分为:

水对人类的影响,水的物理性质及水的组成,在处理这一节教材时,要充分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作为研究的线索。

在课前布置研究课题,给学生一周的时间查找相关资料,特别是突出媒体信息量大的优势,通过互联网输入关键字词搜索相关信息,并要求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每2~3个学生为一个小组,通过课前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展板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这种组织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特别是展示成果,无论对哪类学生来说,只要付出劳动,都会有收获,真正体现初中义务教育的全员性和教育的全过程性。

特别对初中学生来说,强烈的表现欲望成为其学习过程的重要动力。

水资源的有限,人类对水的需求的日益增加,工业化进程对水体的污染,对学生来说,有的可能了解很多,有的学生会一无所知,教师课堂上简单的介绍对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水资源的浪费、水质的日益恶化等,使学生有一种危机感,自觉地从我做起是环保事业大众化的具体体现。

附:

探究活动内容

探究课题:

净化黄泥水

探究目标:

1、了解吸附、沉淀、过滤、消毒、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学习过滤操作技能。

提出问题:

1、给你一瓶浑浊的黄泥水,你怎样把它净化,使之可以饮用?

2、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纯水吗?

收集资料:

小东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

(1)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过滤;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作用.

(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

我认为可用肥皂水来检验,泡沫丰富的是软水,泡沫少有浮渣的是硬水。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取蒸馏或煮沸的方法。

做出假设:

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分别把约100ml的两份黄泥水注入烧杯1和烧杯2中,把烧杯1放在实验桌上静置;在烧杯2中加入明矾粉,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静置。

烧杯1:

烧杯2:

2、做好一个过滤器,完成对烧杯1中上层液体的过滤。

用滴管吸一滴滤液滴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3、

(1)向滤液中滴几滴氯水,用玻璃棒搅拌,然后把滴有该溶液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2)将上面的载玻片放在酒精灯上慢慢加热,待水分消失。

(1)

(2)

4、将上步获得的灭菌水加热煮沸、冷凝,将冷凝后的液体滴在载玻片上,再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分析归纳:

结合净化黄泥水的活动经验和自来水厂加工自来水的原理,分析下列杂质的去除方法。

杂质种类

除去杂质的方法

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微生物

可溶性杂质

交流与反思:

(1)以上处理黄泥水的步骤有哪些?

(2)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

(3)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①滤纸边缘要(填高于或低于)漏斗边缘,滤纸与漏斗内壁要紧贴,不留气泡。

②漏斗末端应。

③体应沿注入漏斗中,液面要(填高于或低于)滤纸边缘。

3.1水

第2课时水的性质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主要以水的性质作为主线,由水的缔合性,水的分散性引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不同概念。

通过讨论,体验各种分散体系对人类生活生命的重要意义。

通过水与二氧化碳、生石灰、硫酸铜反应,了解到汽水的原理,探究干燥剂的吸水性,感觉放热反应,知道硫酸铜与水形成结晶水合物,它是一种纯净物。

并为理解物质的溶解性打好基础。

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科学的实验态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是一种重要的分散剂

(2)初步认识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概念,辨析它们的区别

(3)掌握二氧化碳、生石灰、硫酸铜和水的反应以及水合现象,懂得结晶水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收集生活中的实例,交流各种分散体系。

(2)通过实验,记录、观察二氧化碳、生石灰、硫酸铜反应,学习水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各种分散体系对人类生活生命的重要意义

(2)培养仔细观察的科学实验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生石灰、硫酸铜和水的反应

教学难点:

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四、教学用品

药品:

植物油、汽水、食盐、蒸馏水、泥土、生石灰、石蕊、硫酸铜

仪器:

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镊子、吸管

五、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说明

[1]通过观察烧杯中,冰下的鱼照样生存。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解释现象。

说明在标准状况下,水在4℃时密度最大。

[3]讨论说出水有缔合性和分散性。

[4]列举生活中各种液体或者配制一些液体说明水的分散性。

[5]观察这些液体的特征,有三类特点。

[6]告诉学生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类。

[7]知道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后,区分生活中的液体各属于什么液?

[8]学生实验,水与二氧化碳实验。

[9]思考,反应现象有没有?

应该怎样验证的确发生了反应。

[10]学生实验,水与生石灰反应。

[11]思考反应现象不明显,怎样验证实验已发生?

将生成物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12]学生实验,观察水与硫酸铜反应。

[13]讲述,生成物胆矾是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

[14]巩固练习:

某不法商贩,用95%的酒精,作为无水酒精销售,请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加以鉴别。

[15]师生共同完成本节课小结。

六、教学案例

1.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主题的引入

[展示]烧杯中有浮动的冰,鱼照样能自由的生存。

这是为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解释这一现象。

学生猜测这一现象。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水的物理性质

 

[提问]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哪几方面?

[提问]水是我们最熟悉的物质,就你知道的,观察到的水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

3.1水

三、水的性质

1.水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液体。

在标准状态下,沸点100℃,凝固点0℃。

[提问]看书p70表,比较一下水的密度,说说水在什么温度时密度最大?

[板书]4℃时,水的密度最大。

[讲述]由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0℃时密度却变小,这种现象称为反膨胀,这种性质跟分子的缔合有关。

正由于水具有的这种反常膨胀的奇特性质,使冰能浮在水面上,在寒冷的冬天,水生生物在河流和湖泊中的以生存。

(解释课开始时的现象)

2.水的特性:

1)缔合性

[设问]为什么在工厂里、我们生活中,通常我们用冷水来降低物质的温度,又用温水去预热物质,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呢?

[讲述]由于水就有吸收大量热量的功能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在笔记本上适当记录。

 

思考与讨论书p70为什么医院里常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低体温?

复习物质的物理性质。

知识的积累和平时观察的体现。

 

体会通过比较得到结论的科学方法。

解释开始时看到的现象

 

加深节能意识

体会身边处处都有化学原理。

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讲述]水还有极高的溶解和分散其他物质的能力。

[演示]饮料、注射用药水

[板书]

2)分散性

[提问]当把大小不一的固体颗粒或液体放入水中,经过振荡后静止,会形成怎样的混合物?

 

[讲述]当把大小不一的固体颗粒或液体放入水中,有三种现象:

有的会形成均匀的溶液;

有的小颗粒会上升或下降,

分离成固体小颗粒和水,

或形成油层和水层。

[讲述]在液体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溶液。

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浊液。

[板书]

(1)溶液:

(2)浊液:

[讲述]固体小颗粒和水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液体小颗粒和水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a.悬浊液

b.乳浊液

[巩固练习]谈谈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学生实验,探究用一些生活中的物质放入在水中,观察现象。

学生归纳。

根据溶解情况不同。

归纳出三类。

 

巩固练习:

说说你配制的是溶液,悬浊液还是乳浊液。

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通过对比得出结论的方法。

 

交流实验结果,巩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概念。

水的化学性质

 

[展示]一瓶碳酸饮料。

[讲述]有些物质跟水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例如碳酸饮料。

[提问]碳酸饮料的原理是什么?

[板书]

3.水的化学性质

1.水与二氧化碳反应

 

[设问]水是无色的、二氧化碳气体是无色的,我们发现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也是无色,没有产生任何现象。

那么我们怎样能证明它们确实发生反应呢?

[讲述]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因此我们要借助指示剂──紫色石蕊。

[讲述]紫色石蕊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

[板书]现象:

紫色石蕊变红色

H2O+CO2→H2CO3

注意:

胶头滴管的使用。

规范基本操作。

 

学生回答,饮料的反应原理。

学生动手实验1:

向水中吹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发现问题:

实验没有现象。

 

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继续实验得到结果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从实验中的获得结果的方法。

 

培养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

 

体会没有现象不等于反应不发生。

 

让学生体验碰到困难,开动脑筋解决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展示]一包雪饼中的干燥剂。

[提问]看看说明书中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提问]为什么生石灰具有干燥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讲述]由于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因此能作为干燥剂。

[板书]

2.水与生石灰反应

氧化钙俗称:

生石灰

 

[提问]生石灰跟水反应,并发现实验现象并不明显。

那么,我们怎样来判断该反应呢?

[板书]现象:

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H2O+CaO→Ca(OH)2

氢氧化钙俗称:

熟石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学生回答:

生石灰。

学生回答:

能吸收水分。

 

学生动手实验2:

生石灰跟水反应,并发现问题。

学生回答。

吹气看是否产生沉淀。

 

学生继续完成实验。

 

巩固练习:

若将5.6克氧化钙与水充分反应,然后通入二氧化碳,烘干,理论上应该得到多少碳酸钙,用物质的量计算。

 

体会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积极开动脑筋,培养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感知、巩固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之间转化。

[讲述]水还能与白色的硫酸铜反应。

[板书]

3.水与硫酸铜反应

现象:

白色的硫酸铜变蓝色

CuSO4+5H2O→CuSO4·5H2O

蓝色晶体:

五水合硫酸铜

结晶水合物纯净物

[讲述]生成的蓝色晶体称为五水合硫酸铜,它的组成是固定的,每1mol硫酸铜带5mol结晶水。

含有结晶水的晶体称为结晶水合物,它是一种纯净物。

[知识拓展]可以在介绍一些其他的结晶水合物。

[讲述]我们可以利用无水硫酸铜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来检测液体中是否含有水分。

巩固练习:

某不法商贩,用95%的酒精,作为无水酒精销售,请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加以鉴别。

 

学生动手实验3:

硫酸铜粉末跟水反应。

观察实验现象并在书上相应位置做好记录。

 

 

深化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课的结束

小结:

1.水的物理性质2.水的特性、溶液、悬浊液、乳浊液3.水的化学性质。

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完成。

 

 

2.主要板书

3.1水

三、水的性质

1.水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液体。

在标准状态下,沸点100℃,凝固点0℃。

2.水的特性:

1)缔合性

2)分散性:

(1)溶液:

均一、稳定

(2)浊液:

不均一、不稳定

a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和水形成的混合物

b乳浊液:

液体小颗粒和水形成的混合物

3.水的化学性质

1.水与二氧化碳反应

现象:

紫色石蕊变红色

H2O+CO2→H2CO3

2.水与生石灰反应

氧化钙俗称:

生石灰

现象:

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H2O+CaO→Ca(OH)2

氢氧化钙俗称:

熟石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3.水与硫酸铜反应

现象:

白色的硫酸铜变蓝色

CuSO4+5H2O→CuSO4·5H2O

蓝色晶体:

五水合硫酸铜

结晶水合物纯净物

3.相关链接

Ø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在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分散在溶剂中的。

由于分子和离子的直径小于10-9米,因此,溶液是各部分均匀的单相体系,它具有均一性。

溶液里分散的溶质分子或离子,由于微粒小,本身的热运动足以克服重力的作用,只要外界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具有稳定性。

浊液里分散着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其直径介于10-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