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讲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7354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讲解.docx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讲解.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讲解.docx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讲解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讲解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讲解祥云师兄提问:

请讲一下弥勒菩萨以四句偈成佛因缘?

回答:

今天遇到师兄您问弥勒成佛四句偈语,也许是因缘,我就按照我理解的角度说一说,供大家参考:

我要说的第一个角度,还是阐述和证明苦修比乐修成佛更快,我要说的第二个角度,阐述弥勒成佛四句偈和《普贤十愿》的关系,下面先说第一个角度:

(一)不仅仅我《势能能量:

娑婆比极乐殊胜之处》一文中所引用之佛经依据,可以证明有恶缘障碍的、有苦修对境的娑婆世界,比没有恶缘障碍、没有苦修对境的极乐世界成佛更快,而且,从弥勒成佛和释迦佛成佛的过程,我们也可以得出“苦修比乐修成佛更快”的结论,详细见我如下分析。

(二)依照《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所讲,弥勒菩萨因地初发菩提心,要比释迦佛因地初发菩提心早四十二劫,一般来说,早发心者应该早成佛,结果呢,最后的事实证明,释迦佛却因为大精进,不但追平“四十二劫”的时间差距,而且反超弥勒佛九劫而提前成佛,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逆袭”成功。

佛在因地逆袭,结果反超更早发心的弥勒菩萨,而提前成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佛陀能够成功逆袭而提前成佛呢?

佛陀使用了怎样的加速器呢?

我们来分析分析:

经典依据(a):

《: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中佛告贤者阿难:

我以十事,致最正觉。

何等为十?

一者,所有无所爱惜。

二者,妻妇。

三者,儿子。

四者,头目。

五者,手足。

六者,国土。

七者,珍宝财物。

八者,髓脑。

九者,血肉。

十者,不惜身命。

阿难!

我以此十事,疾得佛道。

▆▆▆▆▆提醒大家注意,这都是苦行、苦修。

经典依据(b):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中佛语阿难:

复有十事,疾得佛道。

何等为十?

一者,以法立于诫德。

二者,常行忍辱。

三者,常行精进。

四者,常一其心。

五者,常行智慧,度于无极。

六者,不舍一切。

七者,已得忍心,等于一切。

八者,不习空。

九者,得空法忍。

十者,得无想之法。

阿难,我以此十事,自致得佛道。

▆▆▆▆▆▆提醒大家注意其中忍辱、精进。

经典依据(c):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中,佛语贤者阿难:

我本求佛道时,勤苦无数,乃得无上正真之道。

其事非一。

▆▆▆▆▆▆提醒大家注意其中“勤苦”二字。

经典依据(d):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中,佛言:

阿难!

乃过世时,有王太子。

号曰一切现义,端政姝好。

从园观而出道,见一人得疾困笃。

见已,有哀伤之心,问于病人:

以何等药得疗即痊?

病人答曰:

唯王身血,得疗我病。

尔时,太子即以利刀,刺身出血,以与病者。

至心施与,意无悔恨。

佛语阿难:

尔时现义太子,即我身是。

阿难!

四大海水,尚可升量。

我身血施,不可称限。

所以尔者,求正觉故。

▆▆▆▆▆▆提醒大家注意,这一段经文,是佛陀以宿世因缘,阐述自己往昔因地“苦行”之事。

经典依据(e):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中,佛言:

乃往过世,有王太子,号曰莲花王,端正姝好,威神巍巍。

从园观出游道,见一人身体病癞,见已,即有哀念心,问于病人:

以何等药疗于汝病?

病者答曰:

得王身髓,以涂我体,其病乃愈。

是时,太子即破身骨,以得其髓,持与病者。

欢喜惠施,心无悔恨。

尔时太子,即我身是。

佛语阿难:

四大海水,尚可升量。

身髓布施,不可称计。

▆▆▆▆▆▆提醒大家注意,这一段经文,是佛陀以宿世因缘,阐述自己往昔因地“苦行”之事。

经典依据(f):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中,佛言:

乃往去世,有王号曰月明,端正姝好,威神巍巍。

从宫而出道,见盲者,贫穷饥饿,随道乞丐,往趣王所,而白王言:

王独尊贵,安隐快乐。

我独贫穷,加复眼盲。

尔时月明王,见此盲人,哀之泪出。

谓于盲者:

有何等药得愈卿病?

盲者答曰:

唯得王眼,能愈我病,眼乃得视。

尔时王月明,自取两眼,施与盲者。

其心静然,无一悔意。

月明王者,即我身是。

佛言,须弥山尚可称知斤两,我眼布施,不可称计。

▆▆▆▆▆▆提醒大家注意,这一段经文,是佛陀以宿世因缘,阐述自己往昔因地“苦行”之事。

【释义:

特别提醒各位佛友,佛陀在该经中,先说自己晚于弥勒发菩提心四十二劫,然后自己以精进苦行,逆袭反超并早于弥勒佛九劫成佛,然后,释迦佛在上面解说了自己“逆袭、反超、提前九劫”的具体因缘,我们用其中最核心的意思,概括四个字,那就是“偏重苦行”,如果概括八个字,那就是“难行能行,偏重苦行”,至于是不是这样,大家看经典自然有结论。

那么,上面解释了自己逆袭超越弥勒菩萨而得提前成佛的原因,紧接着,该佛经下面就开始解释弥勒佛为什么落后九劫的“原因”,其实,也没什么好解释的,下面的经文证明,弥勒佛是“乐修”,弥勒佛没有苦修,而且下面佛经明确说,弥勒佛没有苦修,是以“安乐之行”成佛的!

所以,下面的原因,直接指向弥勒佛是因为“乐修”而导致落后于释迦佛,当然,这是我对这部佛经的个人理解,不追求大家一定赞同,我只是按照佛经的前后顺序和经典逻辑,对比该佛经的具体文义做的解释,我个人并没有一丝一毫发挥自己的意思,大家自己看看,到底是不是我说的这样就好:

经典依据(g):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中,佛语贤者阿难:

弥勒菩萨本求道时,不持耳鼻、头目、手足、身命、珍宝、城邑、妻子,及以国土,布施与人,以成佛道。

但以善权方便,安乐之行,得致无上正真之道。

▆▆▆▆▆▆提醒大家注意“善权方便、安乐之行”八个字!

阿难白佛:

弥勒菩萨以何善权,得致佛道?

佛言:

阿难!

弥勒菩萨,昼夜各三正衣束体,叉手下膝着地,向于十方,说此偈言:

我悔一切过 劝助众道德归命礼诸佛令得无上慧佛语贤者阿难:

弥勒菩萨,以是善权,得无上正真之道最正觉。

【释义:

诸位佛友,从上述佛经依据,就已经可以说明,释迦佛和弥勒佛因地所修,一个是修苦行,一个不修苦行,而是以“善权方便、安乐之行”来修行!

因此,一个苦修,一个乐修,这都是佛直接说的很明白的事情,完全没有争议!

弥勒菩萨因地,于日日昼夜六时,以四句偈,向十方诸佛做上述行仪,即得成佛。

所以,在这个层面,等于释迦佛已经解释了弥勒佛为什么落后自己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是苦修,弥勒佛因地是乐修,就这个原因。

藏传的师父们最喜欢讲“密意”两个字,我想,在这部经中,佛并没有直接说这是密意,但是,弥勒佛落后于释迦佛的原因,他示现的意思,就是这个,是明摆着的事情。

大家如果还不信,你把这部经读上一千遍,你自然就信了!

这就是苦修和乐修的差别:

苦修本来就是快,乐修就是慢!

我们以前也用《维摩诘经》《无量寿经》等经典证明过,娑婆修行比极乐世界快速,也是这个原因,因为这里有苦修的障缘,用现代话说,有通过障碍加持“势能”给你的因缘。

启发一:

此外,我另外提示一件事,娑婆世界已经很苦了,那么,在我们中国,西藏的条件,比汉土更艰苦,是不是藏地修行更快呢?

我没有结论和答案,仅供大家参考和分析,我只是提供一种启发,提请大家思考。

启发二:

藏地最喜欢讲“财神法”,而藏地恰恰经济方面最穷!

那么,如果给了藏地优越的经济条件,舒适安乐的条件,是不是藏地还会有这么多修行人呢?

提请大家思考!

给了安乐,到底是害?

还是爱?

我也没有答案,仅仅只是提请思考!

我只是启发大家。

【释义:

那么,经典解释到前面这里,其实证据已经足够了,可是,释迦佛还没讲完,佛陀在下面继续又讲解了自己比弥勒快速的另外一个原因:

经典依据(h):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中,佛语贤者阿难:

弥勒菩萨,以是善权,得无上正真之道最正觉。

阿难!

弥勒菩萨求道本愿,使其作佛时,令我国中人民,无有诸垢瑕秽,于淫怒痴不大,殷懃奉行十善,我尔乃取无上正觉。

佛语阿难:

后当来世人民,无有垢秽,奉行十善。

于淫怒痴,不以经心。

正于尔时,弥勒当得无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觉。

所以者何?

弥勒菩萨本愿所致。

【释义:

特别提醒各位行者注意:

上面这一段提示的意思,是说弥勒佛因地发愿,他愿意在未来时代人民没有污秽、婬怒痴不大、奉行十善的时候才成佛,换句话说,弥勒菩萨因地发愿,选择了未来时代恶缘较少、众生容易度化的时候,才成佛大家看到了吗?

弥勒菩萨因地发愿,他发愿在未来选择了“比较轻的担子来挑”选择了未来轻轻松松的度化那些很容易度化的众生诸位,你看看,不但成佛的方法选择了容易的、轻松的“善权方便、安乐之行”,每天六时仅仅念四句偈来成佛!

而且,弥勒佛居然发愿未来度化众生,也选择比较“轻松”的时候,才成佛度化众生!

那么,释迦佛呢?

释迦佛就不一样!

紧接着上面这段经文,就有下面的经文来证明,证明释迦佛和弥勒佛的选择,恰恰相反:

释迦佛选择了五浊恶世,选择了世间人造作恶法很重的时候,来度化恶业很重、烦恼很重的众生,也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所以,释迦佛不但因地选择苦行的方式修行,而且,释迦佛因地还发愿在未来最“不轻松”的五浊恶世度化众生!

大家看看,这就是二位菩萨在因地的行为以及他们的愿力,这也就是,最终释迦佛逆袭成功、反超弥勒佛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愿力殊胜,选择苦行度化难度众生,释迦佛这个愿菩提心,要比弥勒菩萨的愿菩提心殊胜。

事实确实如此,关于这个事情,我们先看下面的依据:

经典依据(i):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中,佛语贤者阿难:

我本求菩萨道时,欲护一切,悉令得净。

处于五浊淫怒痴中,乐在生死。

所以者何?

是诸人民,多为非法,以非为是,奉行邪道,转相贼害。

不孝父母,心常念恶。

恶意向兄弟、妻息眷属及他人。

轻易师和上。

常犯男子垢浊,转相食噉。

愿处是时世,于中为佛。

若郡国丘聚县邑,但说众恶,转相贼害。

瓦石相击,杖相挝拨。

便共聚会,转相骂詈。

自还其舍,设置饭食。

以毒着中,欲害他人。

起想垢浊,转起诽谤。

伏匿过恶,还相发露,无复善意。

佛言:

阿难!

我以大哀,普念一切。

为此辈人,讲说经法。

贤者阿难闻佛说此,即白佛言:

未曾有,是天中天如来等正觉!

能至勤苦,普弘大意,调御弊恶,令得成就。

为除重担,具足法宝。

为此辈人,说其经法。

佛言:

如是!

阿难!

如汝所言,佛能忍此尔,乃应如来等正觉,教化刚强,为除众冥。

用佛法德,具足之故。

乃为此人,说其经法。

【释义:

特别提醒各位行者注意:

比较上述h、i两处佛经依据,确实证明了我的分析,二位菩萨因地的愿力,一个发愿在未来“善世”成佛,度化容易度化的众生,一个发愿在未来“恶世”成佛,度化“刚强难化”之众生这就是释迦佛能够逆袭成功的又一个原因,能够在落后四十二劫的前提下,还能够反超弥勒佛九劫而提前成佛的原因。

----------因此,不仅仅我《势能能量,娑婆比极乐殊胜》一文证明“苦修”成就快于“乐修”,而且,今天所讲解的《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也证明,苦修比乐修成佛更快,而且,该经典还证明了:

虽然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但是,在这个前提下,发愿“取苦舍乐、度化难度”的愿菩提心比发愿“取乐舍苦、度化易度”的愿菩提心更加珍贵!

虽然二者都是愿菩提心,但是二者的殊胜程度不一样,二者之间,显然有极其明显的“效率差别”!

那么,我们上文,是从第一个角度,就是“苦修比乐修成佛更快”的角度,讲解这部佛经,下面呢,我们从《普贤行愿品》的义趣,来解读一下弥勒菩萨成佛所使用的“安乐方案”,实际上,这些成佛方案在《普贤行愿品》中,只不过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只占了十分之四而已,换句话说,弥勒成佛,有点可惜,为啥他不全部使用普贤十大愿王,而仅仅只使用了其中四条呢?

如果全部使用,绝对会更早成佛。

我前几年就对师兄们说过,我说弥勒成佛,完全得利益于《普贤行愿品》的一部分,因此,建议大家无论修显、修密,你要成佛,最大的方便法,那就是普贤十大愿王,就修这十个大愿,就算不修别的任何法门,成佛也绰绰有余,不但绰绰有余,而且,还可以用《普贤十大愿王》度化一切众生成佛,这在《普贤行愿品》有明确的依据。

我们下面随意再讲一讲,其实,这都是以前我讲过,以前博文有:

弥勒成佛四句偈:

根据《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我悔一切过-------普贤十愿之“忏悔业障”劝助众道德-------普贤十愿之“劝请诸佛住世转法轮”归命礼诸佛-------普贤十愿之“礼敬诸佛”令得无上慧-------普贤十愿之“回向菩提”【释义:

大家看看,我上面将弥勒四偈和普贤十愿所做的对应分析,看看是不是这样?

我相信大家一看,就一目了然,的确就是这样!

只是,非常可惜的是,弥勒菩萨只使用了其中四条,或者展开说,使用了五条,大家想想看,如果弥勒菩萨,使用了全部的普贤十愿,会不会更快一点成佛呢?

留给大家思考!

上文就是我个人以自己愚痴的分别心,所解释的《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的要义,并且引用普贤十大愿王,注解的弥勒四句偈,这些东西,不做权威之论,仅仅提供大家参考。

我也没想到,通过写作来解释上面的佛经经文,一气呵成,居然只使用了一个半小时,写完了一看,我也吓了一大跳。

或许这是我内心早就准备好的东西,所以,能够如此神速。

吉祥果2017.12.08附录:

有人问我关于“意幻供养的问题”:

提问:

我还想提出一个问题来探讨,师兄说财富的来源决定了财富归属程度,我感觉那个ABCD就是根据布施财富挣钱的辛苦程度来划分的。

可是佛教里还有意幻供养,那就是脑子想一下,基本没有什么辛苦,那照师兄的理论,岂不是福德的归属权最差?

可是按照佛经里的说法,意幻供养因为供养广大福德是很巨大的,所以我觉得师兄的财富来源理论在这个问题上说不通,我个人觉得不能用挣钱的辛苦程度来划分,也请师兄再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回答: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以前解释过,主要是大家不去看过去的博文!

(一)、在心、物、田三种修福必备因缘之中,意幻供养缺少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缺少了“物”。

尽管藏传的仁波切们在开示中一再强调观想能力很强的时候,也可以由心力直接产生实物的供养,可是,首先,我们几乎没有看到谁真正做到这样;其次,即便做到这样,也无法证明这个观想出来的财物和自己辛苦付出获得的财物一样,更无法证明两种财物供养产生的福报一样。

(二)、藏传最基础的积累福德资粮的方法中,有造塔十万,有造像十万,有印刷经书十万,有放生十万,有斋僧十万,有玛尼石十万,,,,,,唯独就是没有“意幻供养十万”,,那么,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这不是一个适合普通修行人的、基础的聚集福德资粮的方法。

它可以用,但是藏传的大德没有将其在最基础的聚集福德资粮的法门中重点推广,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三)、依之前博文《势能能量,娑婆比极乐殊胜之处》,已经证明,通过吃苦付出的方式修行福报,比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修行福报,前者比后者的修福效率,要高出如同天文数字一样广大的倍数。

这些经典依据,请大家查阅原文就可以知晓。

因此,关于意幻供养,我们承认它的利益和功效,但是,它和通过直接辛苦付出的方式所修的福德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因此,我不赞成很多初修行人过度抱着“投机取巧、回避吃苦”的心理,去追求这一类的轻松修法,当然,我也不反对这一类修法,因为它本身也是佛法的一种,只不过,它和“实物供养”之间有巨大的差异。

(四)、依《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也可以证明,通过吃苦付出的方式修行,比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修行快,前者比后者的修行效率高。

(五)、不要以为藏传才有“意幻供养”,汉传的《普贤行愿品》之普贤十愿,都可以在“意幻”的形式下面完成,意幻供养,意幻礼佛,意幻忏悔,意幻随喜,,,乃至意幻请佛住世,,,一直到意幻回向。

普贤十愿的修行,本质上就是实际的修行和意幻修行之间的结合,如果你契入“普贤行愿品”的要义,它就是这样的。

所以,意幻供养,并非藏传独有,但是,即便如此,无论在藏传还是汉传,还是更重视真实的供养,真实的礼拜,,,乃至真实忏悔,真实随喜,真实回向。

----------你见过有上师同意你“意幻礼拜十万”就可以算数的吗?

没有吧?

所以,还是实实在在多做一点礼拜,实实在在多做一点实物供养。

以上是个人观点,不求大家赞同,大家喜欢怎么做,按照您的习惯继续就好,不要因为我的三言两语受影响。

吉祥果2017.12.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