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米更应有巧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7272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米更应有巧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有米更应有巧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有米更应有巧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有米更应有巧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有米更应有巧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米更应有巧妇.docx

《有米更应有巧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米更应有巧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米更应有巧妇.docx

有米更应有巧妇

有米更应有巧妇

——小议话题作文中的材料问题

曲阜市杏坛中学迟立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文要做到内容充实,离不开材料的支撑。

平时写作文,很多同学觉得无话可说,是不是真的是“巧妇无米”呢?

不尽然,反倒是“有米却无巧妇”。

尽管在繁重的应试压力下,很难扩展阅读量,但教材本身就是一座蕴藏丰富的素材宝藏。

无话可说不是材料的收集、积累不够,而是不会开发已有的材料,不会根据话题从不同的角度选用材料,不用会语言准确合理地修剪材料,所以才造成了守着金山穷死,守着粮山饿死的情况。

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摸清“无话可说”的真正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增加学生作文的厚重感。

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我“有米”。

米的来源之一是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如以“借”为话题,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相依相存的关系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素材,如“柳枝借春风婀娜,红花借绿叶美丽”“山借水的一次次冲刷而坚硬,水借山的重重阻隔而坚韧”“月亮借太阳的光辉照亮夜空,星星借夜的黑暗而闪烁”“蓝天借白云朵朵而飘逸,苍海借浪涛排排而壮阔。

”同样对人情世故的理解体验,对社会现实和现象的认识思考也是人人具有的素材,如以“价值”话题,“霍金如果不用仅存的三根手指奋斗,他又怎能用它富有智慧的大脑实现一个运动神经细胞病人对科学的价值?

”“马克思如果不用他毕生的精力矢志不渝地追求,大英博物馆地板上那两个深陷的脚印又怎能引导通向人类解放的道路?

”“刘翔如果不用矫健的双腿奋力地奔跑,又怎能实现他为亚洲赢得第一枚短跑金牌的价值?

”可见,“米”并不少,关键是是否能根据话题的指引做出合乎口味要求的“米饭”来。

“米”的来源之二是从阅读中得到的收藏感悟。

譬如以“积累”为话题,《劝学》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作引喻。

以“持之以恒”为话题,同样可以引用《劝学》中的材料“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再如以“创新”为话题,《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不正可以做个反例吗?

而《曹刿论战》的三击鼓取胜,不也在军事上开创了的心理战的开例吗?

……把课文中的某些内容信手拈来有机地运用于作文当中,是一种既方便又实惠的写作途径。

放开思维,多角度思考,可以化少为多,这是运用材料的必备素质。

譬如《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忍辱负重,十年著《史记》的故事,立足于司马迁的受辱经历,可以说明经过磨砺的成功才辉煌;立足于他受刑的原因,可以说明做人要正言直行,俯仰无愧;立足于狱中著书,可以说明环境并不是决定成功的必然要素;立足于忍辱负重,可以说明理想和意志对人生的重要意义;立足于《史记》与司马迁,可以说明结论应由历史来下的观点。

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既可以论证人贵有自知之明,还可以论证正确面对他人的评价和说话艺术。

由此可见,材料本身是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的。

反过来,同一则材料也就可以根据需要,用来论证不同的观点。

放开自己的思维,就可以达到以少胜多,解决材料来源不足的缺陷。

材料运用的基本原则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里的“新”并不一定是要现时发生的新闻,旧调重弹同样能发出新声。

有个同学在运用三国中的例子时这样表述:

“刘备用‘桃园结义’、手足情深借来了关张的勇武和忠诚,用‘三顾茅庐’、怀念苍生借来了卧龙的智谋和报效,用招贤纳士、匡扶汉业借来了济济人才,才具有了逐鹿中原、三分天下的资本。

刘备的蜀汉帝国不能不说是借来的江山。

”用这个典故来写“借”这个话题,可谓是独辟蹊径,首先是对材料的裁剪角度令人耳目一新。

另外,这个因太“熟”而“俗”的材料因作者语言的风采呈现出一种别有洞天新意来。

同样的话题,有的学生这样裁剪材料“夜空借明月而生辉,诗坛因李白而辉煌。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酒入豪肠,七分化做冰冷的月光,剩下的三分啸作剑气。

那夜,失意的诗人,借着冷冷的月色纵万丈豪气,世俗宵小在诗人的脚下萎顿成卑琐的尘土。

”这篇作文借月色来衬托李白,作者化用诗句,运用了形象的修辞加以雕饰,使本来很生硬的话题具有了浓郁的抒情色彩,文采斐然。

由此可见,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将这些材料用出一种新意,关键的一点还在于随“题”应变,只有根据话题或命题的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技巧来剪裁素材,才能使材料焕发奇效收到“枯木发新芽”的艺术效果。

所以材料无所谓新旧,问题在于它是不是需要的,能否阐述一种合乎社会需要的健康主题——该不该用。

只要该用,用得合适,旧的材料也有魅力,不该用,即使是今天的故事也不会使作文增色。

在作文教学中,若不能正确解决写作的材料问题,任何创新都无从谈起。

在高考的铁门前,创新不仅是向未知要新意,更切合实际的做法是合理利用有知,所以,在作文材料教学的导向上,还应该倚重于有亲身体验的生活本身和多年来相濡以沫的教材,不仅要开源寻“米”,更要培养一批会“用米“的巧妇。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分标号、点号两种。

点号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分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和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如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连接号等。

一、 句号-----句子无论长短,只要结构完整意思独立均可用句号。

1、用于陈述句末尾。

如: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用在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后。

如:

我们回去吧。

3、用在复句的后面。

如: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墓年,壮心不已。

● 注意:

复句中分句间可用逗号或分号,句中分句后不用句号,只有句末分句后用句号。

4、用在省略句后。

如:

你叫什么名字?

    李美。

(句中“李美”是“我叫李美”的省略)

5、用在无主句的后面。

如: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用在独词句后。

如:

好。

(在特定情境下,一个“好”字表示大家都明白的完整意思。

● 注意:

作品、书信、文件等后面注明时间、地点、署名等文字之后可用可不用。

二、问号-----用在问句未尾的的停顿问号——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1、疑问句末尾用问号。

如:

你今年多大了?

2、反问句末尾用问号。

如:

所有这些,难道不是事实吗?

反问句若语气缓和,末尾可用句号;若语气重可用感叹号。

如:

国家主席竟可以活活被整死……这哪里还有什么尊重可言!

3、设问句中用问号。

如:

这是什么地方?

这是北京故宫

4、句子中对某词语有疑问或生卒年月不详时用问号,疑问句构成的标题后面也用问号。

如:

曹邺(816--?

),桂林人。

《中国怎么了?

5、用在表疑问的独词句后。

如:

我?

不可能吧

●问号的特殊用法

1、选择问中问号的位置。

①一般情况下,选择项之间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如:

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

②如果选择项比较短,选择项之间也可以不用逗号。

如:

会议是上午还是下午?

③如果要强调每个选择项的独立性,可以在每个选择项后都用问号。

如:

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

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2、倒装句,问号应该放在全句的末尾。

如:

明天放假吗,张老师?

3、连续问,每句都用问号。

如:

你怎么了?

不舒服吗?

要不要我帮你?

4、无疑而问。

句子里虽然有疑问词,但表示陈述语气,句末不用问号。

如: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在这里。

●位置禁忌:

问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三、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未尾。

1、在表感叹或祈使语气的主谓倒装句中,感叹号要放在句末。

    如:

 多么雄伟壮观啊 ,万里长城!

2、句前有叹词,后是感叹句,叹号放在句末。

   如:

啊,这儿多么美丽!

四、顿号-------表示句内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如: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汉字的六种造字法。

● 注意以下情况不用顿号。

1、 概数之间不用顿号。

如:

她看上去有十七八岁的样子。

【注意】相邻的两个数字而非约数之间要用顿号。

如:

 战斗在一、二线的工人。

2、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

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

3、标题中有并列词语时中间不用顿号,可在并列词语之间空一格。

4、并列的词组比较长、停顿较大的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

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武装的整理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的工作之中。

5、并列成分做补语且需要强调时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

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

6、并列成分做状语,并列成分是介宾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

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边,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注意】并列成分若都是单个词语或成语则用顿号。

如:

我们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大国主义。

7、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并列成分是主谓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

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注意】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共带一个宾语,并列词间用顿号

如:

今年我公司研制、推出了两款新车。

8、并列的词或词组作复指成分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

老槐树下有两辈人:

一个“老”字辈,一个“小”辈。

【注意】如并列词或词组简单,它们之间则用顿号。

如:

抗战、团结、进步,这是共产党的三大方针。

9、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为分清层次在不同属类间用逗号。

如:

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10、顿号不能和连词“和”“及”“或”“与”放在一个位置,同时使用时,表示并列的连词放在标点的后面。

如:

他给你母送来了地瓜、青菜和水。

11、集合词汇内不能用顿号。

父母兄弟青年干部

12、双引号和书名号之间可用可不用。

五、逗号------表示句间的停顿。

1、较长的主语后和较长的宾语前可用逗号点断。

如:

作为音乐教师的她,轻轻地哼着儿歌,孩子在她的怀里睡着了。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扔精力。

2、状语后可用逗号点断。

如: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3、倒装问句间用逗号。

如:

怎么了,你?

4、关联词后,可用逗号点断。

如:

他的动机是好的,但是,这种不择手段的做法还是不能让人接受。

5、较长的并列词组间用逗号。

六、分号------用于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1、并列因果、转折关系复句中的第一层。

如:

行动,要靠思想来指导;思想要靠行动来证明。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分句中无逗号,一般不能用分号。

如:

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是因为他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

2、分项列举各项后。

如:

五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失去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总形势逼人很好的:

——国家经济实力继续得到增强;

——国家经济比例关系进一步趋于协调;

——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

七、冒号——提示语后或总括语前的停顿。

1、用于总分或分总关系句间。

如: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成门:

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她是秋天没丈夫的;他有一个小叔子,小她十岁;她靠打柴为生:

我知道的就这些。

2、用在某些提示语后,有提起下文的作用(注意、指出、宣称、证明、告诉、如下、例如、说……)

如:

他十分惊讶地说:

“啊,原来是你!

3、用于称呼语后或需要说明的词语后。

……

地点:

剧院

●注意1、冒号提示的范围管到句末。

如:

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

《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上映。

(此句中的冒号改为逗号)

2、引用别人的话,使之成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引文前不用冒号。

如:

林则徐宣称: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

(应将冒号换成逗号)

3、句子中不能出现两个冒号。

如:

他在文中指出:

我们要学习一些自己国家的历史,比如说:

国家的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等。

(第二个冒号应删去。

4、说话人在中间的,冒号改为逗号。

如:

“我们现在就走吧,”他着急地说:

“要不,就赶小火车了。

”(句是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八、引号——表示引用。

1、表示引用

如:

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失去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表示强调

如: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

“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3、特殊称谓或特殊含义

如: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4、表示否定、反语或讽刺的词语

如:

这样的“聪明”还是少来一点好。

(表否定)

5、表示简称

如:

你的这种做法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

6、特殊词汇(拟声词、日期、成语、绰号,专有名词等)

如:

人们常常称技艺高超的工人为“能工巧匠”,赞精妙的艺术品为“巧夺天工”。

 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五四”运动   “一二·九”运动 

青蛙“呱呱”叫,惊醒了“豆腐西施”杨二嫂。

  一条“金利来”拴在脖子里,叫人不自在。

●注意:

1、引文中又有引文,双引号里用单引号

如:

他站起来问:

“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2、引用的文字独立又完整,句末点号在引号里面;引用的文字不独立,成为作者自己话中的一部分,不管它完整不完整,引号前不能用标点,(?

)除外。

如:

我联想到了贾岛的诗句: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厅,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3、连续引用一篇文章的几个段落,只在每段开始使用前引号,该段末尾不用后引号,直到引文结束时才使用后引号。

4、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来,不照原样引壕,这时,不用引号。

九、括号——标明行文中的注释性的文字

1、句内括:

注释和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它必须紧跟在要注释的词语之后,括号前不用标点。

括号内的文字末尾不能用标点,但问号与感叹号除外。

如:

中国猿人(全句为“中国猿人北京种”。

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2、句外括:

补充和注释全句的。

它放在被注释的句子的点号之后。

括号内的文字可用标点。

[

如:

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5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这些氢气要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

(氢气的额度是0.09克/升)

●注意:

1、不具有注释关系,不能滥用括号。

如:

出版社在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

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书名、册数)。

(括号内不是注释性的文字,而是提醒读者的两点之一,删括号,地址后加逗号。

2、括号与破折号的区别

括号内的文字是注释,不是正文;破折号后的文字是正文。

十、破折号——用来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

1、注释

如:

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意思的转折

如:

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3、话题的转换

如:

“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

”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4、意思的递进

如: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的带工……

5、声音的延长或中断

如: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6、分项列举各项前

如:

五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失去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总形势逼人很好的:

——国家经济实力继续得到增强;

——国家经济比例关系进一步趋于协调;

——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

7、用于副标题前

火刑

——纪念乔尔丹·布鲁诺

注意:

1、当语句容易引起误解时要用两个破折号。

破折号前可用点号以示强调突出。

如: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

 2、破折号与逗号都有强调的作用,前者强于后者,逗号强调前面的内容,破折号强调后面的内容。

如:

我,是第一个跑到终点的。

那就是我——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3、破折号表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了的语句,通常用一个破折号引出,但是,解释说明的语句如果插在句子中间,可以在前面和后面各用一个破折号。

如:

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合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4、破折号之前可以有点号,但破折号之后不能有点号。

5、破折号与“是”“有”等提示的词不能同时使用。

6、破折号与括号的区别

    括号里标明的语句仅是对上文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读的时候不必读出;破折号标明的语句是对前文的解释说明,同时又是正文的一部分,必须与上下文连读下来。

所以,对上文进行注释要注意到两者的区别,注释部分若是正文,就用破折号;若不是正文,就用括号。

7、冒号与破折号的区别

⑴总说与分说关系不同。

分说是对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用冒号;分说是对总说的部分的注释,用破折号。

如:

我国的四大发明:

水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买办资产阶级起帮凶作用。

⑵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和形式仍有完整的。

在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

⑶从语气方面分析,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时,中间的停顿时间较长;而用破折号表示注释时,则没有停顿时间或停顿时间较短。

单破折号与双破折号。

破折号有单双之分。

单破折号,表示两段语句的联系,语气紧凑些;但破折号后面的部分如果不是句子的结束成分,则会造成界限不清,从而给阅读带来困难。

双破折号,表示三段语句的联系,层次界限比较清楚,同单破折相比,更加突出了所标记的内容;但是语气不够紧凑。

一般说来,解释或插说内容较多的,用双破折,较少的用单破折;对解释或插说内容需要特别强调的,用双破折,否则用单破折。

用什么样的符号,最终是由表达需要决定的。

例如:

①带工的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花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②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③一个人倘不把已有的文化积累——包括语言——尽可能地占为己有……那他实际上是不懂得利用条件,让自己处在优势的地位。

(《作家要铸炼语言》)

④老舍不同意,他要让宝乐山大哥——一位比他大11岁的、被他视为兄长的、对他有过帮助和影响的普通人——为他证婚。

(胡絜青  舒乙《老舍和朋友们》)

⑤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临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

以上是解释说明的例子。

①②③用单破折,④⑤用双破折。

⑥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⑦在时钟的冷冰冰的计时声中——您仔细听听吧——有一种无所不知而又对所知的东西感到厌倦的意味。

⑧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脱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以上是插说的例子,用的都是双破折号。

十一、省略号——表示内容的省略。

1、表示内内容的省略

如:

我第一次听到这么优美的歌:

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

……

2、表示声音的断续

如:

他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注意:

1、省略号与等,等等不连用。

2、当列举的各项和省略的部分共同充当某一词语的修饰限制成分时,省略部分只能用“等”或“等等”表示,不能用省略号。

 

如:

“新时期文学”以来,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评奖活动,从国家到地方评过几次?

3、省略号前后使用标点的规定是:

省略号前面是完整的句子,句末标点应保留,如果不是完整的句子,只是句内停顿,则句末不保留标点;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标点,如果省略号后还有文字,为表示其不与省略号前的文字相连,可在省略号前加句末点号。

如:

他给我们看董昆打的打的野物皮子:

狐狸、貉子、獾、水獭……种类实在不少。

现在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

短篇向中篇靠拢,长篇呢?

一部,两部,三部……。

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是不必那么长,却有“水分”可挤。

4、并列成分的省略,三个以下不能用省略号,只能用等或等等,三个以上可用省略号。

如:

私家车辆猛增,道路设施落伍……种种现状阻碍着中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

(省略号改成等)

十二、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的名称

1、书名和篇名同时出现时,只用一个书名。

书名写在前面,篇名写在后面,中间用间隔号隔开。

如: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2、 词牌名和题名同时出现时,要用书名号。

前面是词牌名,后面是题名,中间用间隔号隔开。

如:

《念奴娇·赤壁怀古》。

3、书名号里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用双书名号里面用单书名号。

如:

《新时期〈金瓶梅〉研究评述》一书已出版。

4、影视作品的名称应用书名号,但电视栏目、报社及杂志社名称不用书名号。

如:

“焦点访谈”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看的栏目。

语文报社出版的《语文报》,我们大家都爱看。

丛书名称也标书名号,“丛书”两字是否在书名号内,宜视该丛书封面上有无冠“丛书”两字而定,有“丛书”字样的,“丛书”两字放在书名号内,无“丛书”字样的放在书名号外,如《力学丛书》、《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著》丛书。

十三、连接号

主要用法:

1、两上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如:

在徐州——商丘以北地区部署兵力。

2、相关的时间、地点、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

如:

亩产1000——2000斤。

3、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

如:

这是C——16车床。

4、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如: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十四、间隔号

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他的分界、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

如列奥纳多·达·芬奇。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